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兵法讲究的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战术上追求的是一个“变”字。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本着“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教育思路,班主任的工作则更多的是在“因材施教”的总原则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心理”制宜,灵活机动地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在“巧变”中争取主动,在“巧变”中引领学生成长,使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
一、“趁热打铁”式——“画龙点睛”新说
古时有张僧繇舒笔一点而龙“活”,在教育中如何抓住学生心灵发展的近期关注“点”,促使其全面发展,使教育如棋局一般“全盘皆活”呢?
近期学校组织了四至六年级的乒乓球团体赛,一时间掀起了学生打乒乓球的热潮。我班中有一学生,头脑反应灵敏,身体协调性也不错,但是“骄”、“娇”二气较重,学习上也总是显得较为浮躁。如何利用他对乒乓球的浓厚兴趣这一“点”而激发他对学习的“热情”,使其“弱”处能随“热”点而得以改善,以求得进步呢?一方面,我注意随时与他谈心,及时地鼓励他看到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我又不断地利用他“想”打球、“想”参加球队的“热望”,不失时机地设置一些需要他努力的“点”,如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课上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以及班级管理时的责任感等。没想到,这一“点”拎得还真有用,为了能够实现他的心愿,他真的严格要求自己了,这段时间处处表现积极上进,最近一次测试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深得教师、同学喜爱。我想,在教育中,教师如果能多发现、了解一些学生这样的心理“点”,并进行适时地引导,那一条条“龙”都会“活”起来的。
二、“欲擒故纵”式——给学生做好的机会
“期望效应”与“皮格玛利翁效应”其实都是一种心理暗示的结果。每一个孩子在家长心目中都是唯一的,也必是最好的;而每一个孩子也都自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可上学之后,由于家庭环境、学习习惯以及测试分数的差异,使得部分学生不再“自以为是”,甚至转而变得内向、自卑,越是强调学习,越会感到疲惫与困惑。此时,作为教师,该营造怎样的“期望效应”并通过多种的学习、活动使之获得自信,产生情感的“正迁移”,构建良性的“皮格玛利翁”效应,形成一种和谐、积极的学习心理氛围呢?在实践中,我感悟到:想要最好,就给他机会。
我班的张某同学,父母大字不识,家中还有一年幼的弟弟,过去的学习态度只能以“敷衍”两字概括。初来我班,我便与她长谈一次,把她当作一个懂事的大孩子,让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与“人生的长远目标”。虽然她不甚懂,但我相信,她很感动。课堂上,只要她一坐正,我就予以表扬;只要她一举手,我就更多地给予她表现的机会。“想要最好,我就给她表现的机会。”当然,这份进步需要细水长流,但她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与良好的课堂习惯的形成仍然令我欣慰。
三、“冷眼旁观”式——冷静处理矛盾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在大人眼中不足为奇,却令学生无法释怀的事。若遇到粘液质心理特征的学生,可能此事就会成为心中的一个结,使他难以摆脱由此带来的抑郁与烦恼,而对于胆汁质的学生,则会表现得相当亢奋,情绪的发泄有时会令人诧异。此时,如果班主任是一个有心人,及时地注意并对粘液质的学生循循善诱,前者问题倒还是能够有效地化解,而倘若不能够冷静地处理胆汁型学生的表现,凭借“师道权威”妄图将此种带有破坏性的情绪宣泄压制下去,其结果往往只会两败俱伤。学生最后轻则是痛哭流涕,被家长责骂,重则被领到校长室接受“教育”,显露出教师的无能,而教师通常也会气得不胜肝火,大有“恨铁不成钢”之势。其实,小学生毕竟还小,自身面临许多问题的处理方式受到家庭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等多方面的影响,还不会在自身的行为与所导致的后果之间形成联系。
四、“披荆斩棘”式——愈挫愈勇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因而学生的教育也不会因教师的一腔热血便踏上通途。当教师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但并没有获得梦寐以求的结果时,班主任的心态调整以及对学生的正确引领就会成为学生成长岁月中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如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节期间,某班学生在班主任及体育老师的鼓舞与训练下,斗志昂扬、精神饱满地参加了全校的广播操比赛,可以说无论是进出场还是做操表演,这班的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竞技水平。然而,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当许多教师都在说“这个班可能拿第一”时,打出的分数却是一个倒数第一。于是,学生竟然非常气愤地写下了“昨日辛苦训练,今日精神比赛,缘何倒数第一?只为裁判不公!”的打油诗。当然,班主任也肯定不会坐视不管,毕竟这是事关班集体荣誉的学生心中的“大事”。可是与校长交涉此事后,校长肯定了学生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但出于大局考虑,结果无法变更。这件事可以说给了学生们当头一棒,使之对“公平”、“公正”的比赛精神产生了怀疑。应该说,学生活动中的每一次成功都是一个教育的契机,而遇到这样的挫折如何清醒地处理则更需要班主任的胸怀与智慧。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中去求取成功的机会并牢牢地把握住成功,让学生品尝到从逆境中走出的滋味,这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更好的成长历练吗?
生活是五彩的,也是变幻不定的。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要有总的“战略指导思想”,但在战术上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细心,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应对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见招拆招”,从容“变化”。
(责编黄桂坚)
一、“趁热打铁”式——“画龙点睛”新说
古时有张僧繇舒笔一点而龙“活”,在教育中如何抓住学生心灵发展的近期关注“点”,促使其全面发展,使教育如棋局一般“全盘皆活”呢?
近期学校组织了四至六年级的乒乓球团体赛,一时间掀起了学生打乒乓球的热潮。我班中有一学生,头脑反应灵敏,身体协调性也不错,但是“骄”、“娇”二气较重,学习上也总是显得较为浮躁。如何利用他对乒乓球的浓厚兴趣这一“点”而激发他对学习的“热情”,使其“弱”处能随“热”点而得以改善,以求得进步呢?一方面,我注意随时与他谈心,及时地鼓励他看到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我又不断地利用他“想”打球、“想”参加球队的“热望”,不失时机地设置一些需要他努力的“点”,如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课上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以及班级管理时的责任感等。没想到,这一“点”拎得还真有用,为了能够实现他的心愿,他真的严格要求自己了,这段时间处处表现积极上进,最近一次测试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深得教师、同学喜爱。我想,在教育中,教师如果能多发现、了解一些学生这样的心理“点”,并进行适时地引导,那一条条“龙”都会“活”起来的。
二、“欲擒故纵”式——给学生做好的机会
“期望效应”与“皮格玛利翁效应”其实都是一种心理暗示的结果。每一个孩子在家长心目中都是唯一的,也必是最好的;而每一个孩子也都自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可上学之后,由于家庭环境、学习习惯以及测试分数的差异,使得部分学生不再“自以为是”,甚至转而变得内向、自卑,越是强调学习,越会感到疲惫与困惑。此时,作为教师,该营造怎样的“期望效应”并通过多种的学习、活动使之获得自信,产生情感的“正迁移”,构建良性的“皮格玛利翁”效应,形成一种和谐、积极的学习心理氛围呢?在实践中,我感悟到:想要最好,就给他机会。
我班的张某同学,父母大字不识,家中还有一年幼的弟弟,过去的学习态度只能以“敷衍”两字概括。初来我班,我便与她长谈一次,把她当作一个懂事的大孩子,让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与“人生的长远目标”。虽然她不甚懂,但我相信,她很感动。课堂上,只要她一坐正,我就予以表扬;只要她一举手,我就更多地给予她表现的机会。“想要最好,我就给她表现的机会。”当然,这份进步需要细水长流,但她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与良好的课堂习惯的形成仍然令我欣慰。
三、“冷眼旁观”式——冷静处理矛盾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在大人眼中不足为奇,却令学生无法释怀的事。若遇到粘液质心理特征的学生,可能此事就会成为心中的一个结,使他难以摆脱由此带来的抑郁与烦恼,而对于胆汁质的学生,则会表现得相当亢奋,情绪的发泄有时会令人诧异。此时,如果班主任是一个有心人,及时地注意并对粘液质的学生循循善诱,前者问题倒还是能够有效地化解,而倘若不能够冷静地处理胆汁型学生的表现,凭借“师道权威”妄图将此种带有破坏性的情绪宣泄压制下去,其结果往往只会两败俱伤。学生最后轻则是痛哭流涕,被家长责骂,重则被领到校长室接受“教育”,显露出教师的无能,而教师通常也会气得不胜肝火,大有“恨铁不成钢”之势。其实,小学生毕竟还小,自身面临许多问题的处理方式受到家庭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等多方面的影响,还不会在自身的行为与所导致的后果之间形成联系。
四、“披荆斩棘”式——愈挫愈勇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因而学生的教育也不会因教师的一腔热血便踏上通途。当教师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但并没有获得梦寐以求的结果时,班主任的心态调整以及对学生的正确引领就会成为学生成长岁月中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如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节期间,某班学生在班主任及体育老师的鼓舞与训练下,斗志昂扬、精神饱满地参加了全校的广播操比赛,可以说无论是进出场还是做操表演,这班的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竞技水平。然而,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当许多教师都在说“这个班可能拿第一”时,打出的分数却是一个倒数第一。于是,学生竟然非常气愤地写下了“昨日辛苦训练,今日精神比赛,缘何倒数第一?只为裁判不公!”的打油诗。当然,班主任也肯定不会坐视不管,毕竟这是事关班集体荣誉的学生心中的“大事”。可是与校长交涉此事后,校长肯定了学生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但出于大局考虑,结果无法变更。这件事可以说给了学生们当头一棒,使之对“公平”、“公正”的比赛精神产生了怀疑。应该说,学生活动中的每一次成功都是一个教育的契机,而遇到这样的挫折如何清醒地处理则更需要班主任的胸怀与智慧。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中去求取成功的机会并牢牢地把握住成功,让学生品尝到从逆境中走出的滋味,这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更好的成长历练吗?
生活是五彩的,也是变幻不定的。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要有总的“战略指导思想”,但在战术上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细心,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应对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见招拆招”,从容“变化”。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