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体外活性的研究

来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原核表达系统E.coli中表达的SLC进行体外活性的研究, 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oyden小室测定趋化活性.结果:对含有pALM-SLC质粒的E.coli菌株进行诱导表达, 产物经SDS-PAGE鉴定, 表达产物以可溶蛋白为主, 相对分子质量(Mr)在20 000左右.采用表达产物进行趋化性测定结果表明, 此蛋白对新鲜分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 其浓度为4~6 μg/L时对淋巴细胞的趋化指数最高可达2.3, 与国外报道相比, 趋化作用有效浓度更低.结论:获得了具有生物学功能的重组SLC蛋白.
其他文献
目的:从转染Her-2/neu基因的T6-17细胞上清中纯化p185蛋白, 研究其免疫原性和探究其在血清学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溴化氰活化的Sepharose 4B为基质, 通过交联A18 mAb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对一次黄海气旋数值模拟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给出了气旋云系、锋面、流场、涡度场的立体图像,展示了可视化软件LiveView在数值模拟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利用分子光谱理论方法,计算并讨论了核自旋和离心扭曲常数对分子配分函数和跃迁线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核自旋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情况下才对分子配分函数和跃迁线强度有明显影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利用长江流域(102°E以东)125个站的实测降水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和1931、1954年等特大洪水年份进行
通过数值求解非Born-Oppenheimer( BO)近似条件下的一维含时薛定谔方程,理论模拟了H2+在不同核初始振动态条件下(v=0到v=7)的库仑爆炸核初始动能释放谱。模拟结果表明:强激光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