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学史”辨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审美文学史”论的科学性进行了辨析,指出“审美文学史”的文学史观建立在对中国现代文学史非科学非客观的基本估价上,其理论前提是以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审美与功利相分裂为特征的“纯审美”标准。以这种估价和标准“重写文学史”,必然陷入思维的封闭性,审美的感性化和批评的隔膜感的审美误区。“审美文学史”论的偏颇在于脱离了我国文学实际,这种文学史并不能正确地和科学地描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规律。
其他文献
【正】 城市化始于18世纪工业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还只是局限于西欧、北美等少数工业化发达国家,并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尤其是60年代
针对现有电动汽车转速测量系统故障率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速度传感器原理的新型测速系统。该测速系统的主拓扑采用直-交结构,通过检测系统电流与电压的瞬时值,采用
【正】 陶行知在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等方面的卓越贡献,早巳为人所熟知,但他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讨,人们却所知甚少。而陶行知的
【正】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农民问题,农村工作问题,始终是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而这个根本问题的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进入“三期叠加”的新阶段,使得电力需求结构发生剧烈与频繁的变动.鉴于常见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在产业结构调整期预测精度不佳的问题,本文借鉴计量经
【正】 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争论不休、久悬未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或范畴来加以探讨,就能够对之得到更加深刻
【正】 黄曼君所著《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与新文学主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虽是一本论文集,但从其总体构思、学术质量、影响及意义来看,
学生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上机相接合,才能真正地学习好计算机知识,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使计算机实验室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做好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就显得非
【正】 清代,湖广地区(包括今湖南、湖北)的粮食以各种方式大规模流向外省,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输出基地之一,十数个省份广受其益,包括生产最发达的江浙地区。这一突
以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典型意义与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了改善与创新中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定位在于实现传统与现实对接的命题。围绕这一命题,遵循从一般到具体,再由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