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协调区域间经济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内生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梳理了内生发展的相关概念后,通过对韩国忠清南道内生发展的经验总结,以期为中国如果通过内生发展来促进区域增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内生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72-02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区域作为应对政治、行政事务的方法和手段,已成为热点的研究课题。区域适应,对应对当今世界经济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在韩国,区域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已经实施了很长一个时期,但它并没有从实质上促进不同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虽然多个地区获得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但其主要是通过外部合作和大规模的发展促进的,这种外生的增长战略对培育区域适应能力没有促进作用。以韩国忠清南道为例,尽管通过政策的制定,该地区表面上有了全方位的发展,但实际上,不仅限制了特定地区的发展,而且其发展的结果没有扩展到区域社会,也没有起到提高生产率、增加就业和收入的作用。
为了解决区域间经济悬殊、区域适应能力低等问题,韩国许多地区已提议并执行了与内生发展相关的政策和倡议。内生发展指使地方和区域社区能发现本地的资源,并利用适用于局部地区的外部资源,来确保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内生发展强调了不发达国家的内生和自我依赖式的发展。基于内生发展的未来区域发展倡议是必要的,这些倡议囊括了社区建设、社会经济、地区食物系统以及农村社区商业等,这都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适应能力的建立。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等矛盾较多。因此,探讨内生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的问题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本文以韩国为例,总结了其通过内生发展来促进区域发展、培养区域适应能力的相关政策,为中国区域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际经验。
一、韩国内生发展的相关经验
为了缓解新自由主义理论造成的经济、社会问题,韩国政府在李明博总统的领导下,通过颁布与5个区域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密切相关的区域政策,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从而开创了区域政策新局面。内生发展作为促进区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受到韩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节以韩国忠南清道为例(下文简称忠南),介绍韩国以内生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的相关经验。
(一)忠南地域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忠南地区包含了8个市及8个郡,其总面积为8 601km2,占韩国国土面积的8.6%;拥有205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2000—2009年,忠南地区的GDP增加率是年平均9%,居韩国第一,人均GDP居全国第二。其产业构造按就业者为基准来看,分别是农林渔业19.5%,矿工业17.4%,建设业5.7%,服务业及其他57.3%。各个产业的生产额分别是:农林渔业7.2%,矿工业49.8%,服务业及其他43%。总的来看,忠南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矿工业。
虽然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快,但是其发展中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一是过高的对外依存度,2008年忠南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为144.7%(世界平均贸易依存度仅为41.81%),并且,忠南地区此时主要所得40兆元中,有16兆元流出境外。并且,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忠南本地四年制大学毕业就职者在本地区就职率仅为18.5%。二是忠南地区经济过渡依赖大企业,如在阿山市经济发展中,其中仅三星电子占有64.2%,因此三星电子一个企业发展的波动,将会牵动整个阿山市经济发展,容易引发经济危机。三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生活、就业水平相悖离,2000—2008年忠南地区GDP年均增长率达到全国第一,但是其平均雇佣增长率仅为1.1%,低于全国平均的1.4%。并且,该区域人均消费位居全国第11位,贫困阶层的比率为全国第一。四是区域发展不均衡深化,忠清南道16市县中,仅西北部圈的天安市、阿山市、瑞山市、唐津市四个市,就占忠南地区GDP的68.1%。五是偏向能量多消费性经济,2006年,忠南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5.21吨,是全国平均排放量3.34吨的4.6倍,居全国第一,忠南地区的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基于内生发展的新发展战略
为了缓解忠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矛盾,当地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促进内生发展的相关政策,以期获得区域经济的全方面发展。
第一,促进农水产业和农渔村的发展,扩大优质农业,发展以生活空间,经济活动空间,环境及文化景象空间的农渔村;第二,培育地区产业,根据各个地区不同发展特色培育地域产业,并支持地区资源循环性的中小企业发展;第三,加大对中小企业及微小私营者的保护,为传统市场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并控制大资本的流通;第四,加强忠南地区各个经济团体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社会经济部门的培育;第五,强化社会资本的形成,加大对福利财政的投入,扩大福利事业,完善对老弱者、女性、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构建区域内居民相互信赖的关系网络;第六,各地区培养该地的领导人,留住本地人才,注重各地区间的城乡交流;第七,合理实施地方分权政策,构建新的治理体系。
二、韩国内生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通货膨胀率高、贫富差距大、社会道德缺失、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并且,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加之较高的对外贸易依赖,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担忧。因此,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缓解社会矛盾是迫在眉睫的。而通过内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韩国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与中国当前的情况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从其发展经验来看,给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促进经济内生发展首先要调整中国产业结构。利用农业多功能性,发展优质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及农村的功能。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重点发展投入少、消耗少、产出高的产业,如支持服务业的发展,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第二,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历史与特色,鼓励各地区培育内部特色企业,并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激活中小型经济圈的发展。第三,引导资本要素支持产业创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制定实施金融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区域发展建设当地的金融融资体系,解决区域发展资金问题。第四,培育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为传统市场注入更多新鲜活力。并完善市场机制,解决由于寡头和垄断形成的市场失灵,更好的通过优胜劣汰机制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第五,走创新的道路。目前中国就业问题仍较为严峻,在此时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取代人力劳动力,提高生产率是不可行的。因此,创新道路主要是指教育创新。一方面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则要积极促进中国教育结构的转变。合理对高等教育学院进行宏观调控,建立人才预警机制,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透明、全面的人才需求信息,引导民众理性选择,以此来缓解选择专业扎堆现象。第六,实现资源能源的创新驱动,引导区域合理利用其内部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通过内生发展促进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顺殷.韩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治理的类型、任务[J].张和安,译,叶克林,校.学海,2011,(1):46-52.
[2] 王志刚,黄棋.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 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9,(3):72-76.
[3] 张智革,吴薇.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动态分析[J].国际贸易,2011,(10):19-26.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关键词:区域经济;内生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72-02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区域作为应对政治、行政事务的方法和手段,已成为热点的研究课题。区域适应,对应对当今世界经济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在韩国,区域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已经实施了很长一个时期,但它并没有从实质上促进不同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虽然多个地区获得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但其主要是通过外部合作和大规模的发展促进的,这种外生的增长战略对培育区域适应能力没有促进作用。以韩国忠清南道为例,尽管通过政策的制定,该地区表面上有了全方位的发展,但实际上,不仅限制了特定地区的发展,而且其发展的结果没有扩展到区域社会,也没有起到提高生产率、增加就业和收入的作用。
为了解决区域间经济悬殊、区域适应能力低等问题,韩国许多地区已提议并执行了与内生发展相关的政策和倡议。内生发展指使地方和区域社区能发现本地的资源,并利用适用于局部地区的外部资源,来确保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内生发展强调了不发达国家的内生和自我依赖式的发展。基于内生发展的未来区域发展倡议是必要的,这些倡议囊括了社区建设、社会经济、地区食物系统以及农村社区商业等,这都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适应能力的建立。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等矛盾较多。因此,探讨内生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的问题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本文以韩国为例,总结了其通过内生发展来促进区域发展、培养区域适应能力的相关政策,为中国区域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际经验。
一、韩国内生发展的相关经验
为了缓解新自由主义理论造成的经济、社会问题,韩国政府在李明博总统的领导下,通过颁布与5个区域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密切相关的区域政策,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从而开创了区域政策新局面。内生发展作为促进区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受到韩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节以韩国忠南清道为例(下文简称忠南),介绍韩国以内生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的相关经验。
(一)忠南地域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忠南地区包含了8个市及8个郡,其总面积为8 601km2,占韩国国土面积的8.6%;拥有205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2000—2009年,忠南地区的GDP增加率是年平均9%,居韩国第一,人均GDP居全国第二。其产业构造按就业者为基准来看,分别是农林渔业19.5%,矿工业17.4%,建设业5.7%,服务业及其他57.3%。各个产业的生产额分别是:农林渔业7.2%,矿工业49.8%,服务业及其他43%。总的来看,忠南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矿工业。
虽然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快,但是其发展中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一是过高的对外依存度,2008年忠南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为144.7%(世界平均贸易依存度仅为41.81%),并且,忠南地区此时主要所得40兆元中,有16兆元流出境外。并且,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忠南本地四年制大学毕业就职者在本地区就职率仅为18.5%。二是忠南地区经济过渡依赖大企业,如在阿山市经济发展中,其中仅三星电子占有64.2%,因此三星电子一个企业发展的波动,将会牵动整个阿山市经济发展,容易引发经济危机。三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生活、就业水平相悖离,2000—2008年忠南地区GDP年均增长率达到全国第一,但是其平均雇佣增长率仅为1.1%,低于全国平均的1.4%。并且,该区域人均消费位居全国第11位,贫困阶层的比率为全国第一。四是区域发展不均衡深化,忠清南道16市县中,仅西北部圈的天安市、阿山市、瑞山市、唐津市四个市,就占忠南地区GDP的68.1%。五是偏向能量多消费性经济,2006年,忠南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5.21吨,是全国平均排放量3.34吨的4.6倍,居全国第一,忠南地区的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基于内生发展的新发展战略
为了缓解忠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矛盾,当地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促进内生发展的相关政策,以期获得区域经济的全方面发展。
第一,促进农水产业和农渔村的发展,扩大优质农业,发展以生活空间,经济活动空间,环境及文化景象空间的农渔村;第二,培育地区产业,根据各个地区不同发展特色培育地域产业,并支持地区资源循环性的中小企业发展;第三,加大对中小企业及微小私营者的保护,为传统市场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并控制大资本的流通;第四,加强忠南地区各个经济团体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社会经济部门的培育;第五,强化社会资本的形成,加大对福利财政的投入,扩大福利事业,完善对老弱者、女性、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构建区域内居民相互信赖的关系网络;第六,各地区培养该地的领导人,留住本地人才,注重各地区间的城乡交流;第七,合理实施地方分权政策,构建新的治理体系。
二、韩国内生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通货膨胀率高、贫富差距大、社会道德缺失、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并且,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加之较高的对外贸易依赖,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担忧。因此,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缓解社会矛盾是迫在眉睫的。而通过内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韩国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与中国当前的情况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从其发展经验来看,给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促进经济内生发展首先要调整中国产业结构。利用农业多功能性,发展优质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及农村的功能。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重点发展投入少、消耗少、产出高的产业,如支持服务业的发展,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第二,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历史与特色,鼓励各地区培育内部特色企业,并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激活中小型经济圈的发展。第三,引导资本要素支持产业创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制定实施金融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区域发展建设当地的金融融资体系,解决区域发展资金问题。第四,培育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为传统市场注入更多新鲜活力。并完善市场机制,解决由于寡头和垄断形成的市场失灵,更好的通过优胜劣汰机制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第五,走创新的道路。目前中国就业问题仍较为严峻,在此时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取代人力劳动力,提高生产率是不可行的。因此,创新道路主要是指教育创新。一方面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则要积极促进中国教育结构的转变。合理对高等教育学院进行宏观调控,建立人才预警机制,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透明、全面的人才需求信息,引导民众理性选择,以此来缓解选择专业扎堆现象。第六,实现资源能源的创新驱动,引导区域合理利用其内部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通过内生发展促进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顺殷.韩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治理的类型、任务[J].张和安,译,叶克林,校.学海,2011,(1):46-52.
[2] 王志刚,黄棋.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 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9,(3):72-76.
[3] 张智革,吴薇.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动态分析[J].国际贸易,2011,(10):19-26.
[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