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双减”《意见》对教师的行为提出明确要求,教师需要接受安排履行自身的职责,没有达到要求或违反要求就会受到处罚;遵照要求参与“双减”就会在考核、评价、绩效等方面得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减”《意见》对教师的行为提出明确要求,教师需要接受安排履行自身的职责,没有达到要求或违反要求就会受到处罚;遵照要求参与“双减”就会在考核、评价、绩效等方面得到一定回报.要求教师从被安排转变为积极主动担责,就需要形成“双减”共识,准确定位自身,对焦“双减”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更需要从形而上的层面思考教师的职责、学生的成长与人类的未来之间的关系以确立自己的立身准则.“双减”需要教师提升能力,从培养、使用、评价等环节加以改进.
其他文献
【摘 要】师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实践路径体现在师能提升、浸润式德育和融合式学科德育。进阶式师德培养要求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培养重点和创新师德培训方式,以提升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性、主体意识、主体自觉。 【关键词】师德 教师专业发展 浸润式德育 学科德育 进阶式师德培养 一、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 1. 师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教师素质结构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师德)、教师
十多年前,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潘绍伟教授在全国各地讲学时选用了《中国学校体育》的一篇教学案例进行课标理念的解读,作者杨浩老师因其灵动的教学智慧,被称为“贯彻课标的人”,我也因此记住了案例的主角,我的小老乡—“耗子”。真正结识他,是我们俩于2014年11月一起担任江苏省教师基本功大赛评委的时候。那时,他还不到40岁,却已经是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给我的印象颇深。此后联系渐多,我见证着他一次
课改,到底能给我带来什么?这是我从教之初就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今天,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回答:课改让我树立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虽然我曾经苦心钻研技术,但最后反思那些成功的课堂实践和精彩的教学细节,回味那些温暖的教育事件和喜人的奋斗成果,我发现都是生本理念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才有好课堂、好教育。 让生本理念在课堂上落地 2001年8月,我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恰逢新的《义务教
【摘 要】共生是一种生态现象,也是一种关于教学关系的思维方式。共生体育课堂在思维结构上发生着转变,预示着课堂教学从单一的技能教学,转向以多元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生态教学即“共融、共长而共生”的育人课堂,强调将人、物、环境等课堂因素链接起来,包括时间、空间、器材、物质、教材等共生因子的相互关系。这符合“立德树人”理念引领下的时代需求,体育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价值观全新变化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