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军号退敌军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郑起回忆“一把小号退敌兵”的战斗经过

  郑起,1932年1月8日出生,黑龙江省海伦人,1946年入伍,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任39军116师政治部副主任,1983年1月离休。
  荣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朝鲜一级战士”荣誉称号,荣立特等功一次,“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特邀代表”。
  “嘀嘀嗒,嘀嘀嗒……”2018年9月19日,一陣嘹亮的军号声,从辽宁省军区鞍山第二干休所幽深的院落里传出,听得人热血沸腾。
  我走进院子,只见87岁的志愿军老战士郑起左手叉腰,右手持号,头一仰便是一串清脆的号音。
  “被淘汰33年后,军号被重新征召入伍!”说起此事,郑老难掩激动,“新闻我都看了,从10月1日起,我军全面恢复播放作息号,下达日常作息指令。明年8月1日起,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嘹亮的军号声将再次在军营响起。”
  激昂军号永难忘,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些天,郑起在梦中经常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现实和历史,一次次冲刷着他的思绪,历史的镜头暴风骤雨般扑面而来。

战火纷飞日,参军当上司号员


  “司号员”和“司令员”差一个字,但身后都是千军万马。从未想过,自己大半辈子的军旅生涯,会和一把军号紧紧“纠缠”在一起。“军号就是命令!”郑老激动地说,“从参军那一天起,军号就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郑起3岁时便与爷爷相依为命。13岁那年,爷爷病故,郑起成为了孤儿。1946年3月,一场大雪过后,郑起在瑟瑟寒风中看到村里来了支队伍。他发现,这支队伍不拿百姓的东西,还给百姓担水扫院,一口一个“大爷”“大娘”地叫着,像亲人一样。他找到了部队首长,软磨硬泡跟了3个月,终于如愿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一名战士。部队首长觉得他年小体弱,将他分到团部担任卫生员和理发员,郑起却执意要去号兵班。“那时,部队通信手段简单,军号是主要的通信联络工具,也是部队的特殊武器。”郑老回忆说,每到冲锋时,号兵总是第一时间跃出战壕,吹响号角。
  部队首长看他态度坚决,批准了他当司号员的申请。当时,每个连有“司号员”,营编有“号目”,师团级单位有“号长”。“号长”是干部,负责培训“号目” 和“司号员”。如今,这些称谓已经鲜为人知。可那时,当个司号员是很令人羡慕的。
  “在战斗中,号兵与指挥员、轻重机枪手一样,通常都是敌人的重点狙击目标,牺牲率极高。”在郑起看来,虽然“司号员”与“司令员”差一个字,级别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身后都是千军万马。
  郑起被分到团部的号队练吹号,接到通知,他的嘴都乐成了瓢。可学吹号并非想象中那样美妙轻松,而是枯燥、单调,甚至痛苦。“为把上百个号谱背得滚瓜烂熟,得天天苦练……”郑起回忆说,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号队长就让他气沉丹田练习“拔音”。
  “拔音”也是极乏味的事情,从早到晚都是“哆、咪、嗦”3个音符。开始时,使出吃奶的劲儿,憋得面红耳赤,才能吹响那么一两声。后来虽不那么吃力了,但是气短,高音顶不上去,吹出的东西也不成调调。
  “苦练朝夕,就是为了打仗时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遇到什么特殊情况,都能把军号吹响,能准确无误将指挥员的命令传递出去。”郑起严肃地说,战场上一旦吹错,后果不堪设想。
  号谱有5个基准音,为了打牢基本功,号兵必须从最低一个音符练起,直到练好了5个基准音,才开始练习代表不同命令的号谱。嘴唇肿了消,消了肿。为了适应不同的作战条件,郑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常是站在高地迎着大风练号,训练结束小号里都能倒出水来。
  时隔数十年,郑老仍清晰地记得每一种号谱的音律,仿佛这些曲调早已刻在了他的脑子里。
  “这种铜质的金属之声,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语言。”就这样,14岁郑起的军旅生涯从那嘹亮的号音中开始。那时,他未曾想到,他和战友们用这支铜质的武器吹出了撼动山河的信仰号角,吹出了巍巍军魂;他也未曾想到,一把军号伴随自己走完了半辈子军旅路。

义县攻坚战,火线吹响冲锋号


  “战争年代就是这样,一切行动以号声为准。”
  1948年10月1日,郑起奉命随部队向锦州北面重镇义县进攻,遇到敌人猛烈反击。首长命令郑起吹响冲锋号。枪林弹雨中,他艰难地爬到屋顶昂首劲吹。
  “嘀嘀嗒,嘀嘀嗒……”铿锵有力的军号声,穿透隆隆炮声在义县上空响起。一批人倒下了,又一批人冲上去,势不可挡,排山倒海!
  突然,一发迫击炮弹呼啸袭来,郑起被冲击波从房顶掀翻倒地。“郑起,快醒醒!”战友将满脸是血、昏迷不醒的郑起送到了后方医院。
  原来,一块炮弹皮从郑起左耳下部贯穿,所幸没伤到大脑。弹片取出来后,脑神经受到压迫和损害,他时常会感到疼痛难忍。可伤势稍好转,郑起就立即归队,随部队转战南北。
  战场上对于敌人而言,我军的号声往往意味着失败和死亡来临;而对于我军而言,一声声军号不仅是胜利的前奏,更是军人熔铸于血液中的血性、纪律和荣誉。
  “战争年代,军号发挥着指挥、通信等重要作用,比如起床号、开饭号、集合号、冲锋号、后退号、防空号,此外还有专门用作部队相互联络作战的特殊号谱。”郑老告诉记者,到了战况胶着、敌我双方最疲惫时,甚至是我军面临极其危险处境的关键时刻,雄壮激越的号角总能让人热血沸腾。只要号角声起,革命军人就会英勇无畏冲向敌阵!
  “嘹亮的军号,承载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密码。”郑老激动地说,从1927年建军开始,军号就与人民军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历史最终证明,司号制度背后体现的是一支军队的正规秩序和严明纪律。这最终使人民军队在短短几十年里,成长为一支不畏任何强敌的力量。   战场上,军号能够下达命令、振奋士气,同时也能震慑、迷惑敌人,被称作“听得见的密码”。当年,“一把军号吓退敌人一个营”的传奇故事,就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广为流传,而当时吹响军号的就是战斗英雄郑起!
  那是1951年新年前夕,志愿军在朝鲜东起东海岸,西至临津江200多公里的战线上,突破了敌人的38度线防线。就在志愿军某部向汉城突进时,联合国军命令曾经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英军精锐部队第29旅的皇家来复枪团占据釜谷里一线有利地形,企图迟滞我军行动,掩护其主力向南逃窜。釜谷里是个距离南朝鲜首都汉城仅30公里的小镇,是通往汉城公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三岔口,对于英军来说,这个高地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因此,英军的炮火极其猛烈,高地上一尺多厚的积雪立即变成发烫的泥水。担负阻击南逃之敌任务的志愿军347团钢铁7连,由于在英军的轰炸下,已经没有办法修筑工事和掩体,七连的战士们就在泥水中抗击着英军士兵的一次次的进攻。经过一天的激战,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进攻,但伤亡也十分严重。很快,指导员张鼎先牺牲,接着,排长们也全部牺牲。当敌人再次进攻时,连长厉凤堂身负重伤,被通信员强行背离战场。临行前,他吃力地把压在身下的手枪掏出来给司号员郑起,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郑起明白连长的眼神,如今,阵地上已没有干部了,连长像似在对他说:去指挥战斗!郑起对奄奄一息的连长说:放心,阵地由我负责,坚决守住!
  当郑起望着通信员背着连长下去,忽然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现在全连只剩下17个人了,我一个司号员指挥得了这场战斗吗?但当他一想起7连,是支由中国工农红军发展至今的连队,想起连队那些辉煌的历史时,便感到信心倍增。现在是考验7连战士,关系到7连命运的时刻了,不能再犹豫了。郑起对战友们说:“大家听我指挥,我们是全军闻名的钢铁英雄连,剩一个人也要打到底!”19岁的司号员郑起主动担起了指挥责任。
  哪怕只剩下一个共产党员,也必须坚守!
  “司号员,我们听你的,你指到哪我们打到哪!”大家纷纷说道。“大家好好打,也要留神,明天就进汉城了!”郑起说。他把全连的6名共产党员召集到一个工事里,说:“我们的伤亡很大,能坚持战斗的人不断减少,而且与团主力的联系中断了。我们面临的困难非常严重,但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我们要像连长、指导员还有牺牲的英雄们那样坚守阵地,哪怕只剩下一个共产党员,也必须坚守!”……
  他重新布置了兵力,把现有的人编成3个战斗小组,并由剩下的6名共产党员分任正副组长,分成三角形把守,自己在前面负责整个阵地的指挥。这时,敌人的迫击炮向这个高地猛烈地轰击,并连续发起了进攻,都被高地上的勇士们打退了。
  激战中,轻机枪手李家福的枪管被打坏了,接着有战士喊道:没有子弹了!郑起向堑壕周围扫了一眼,发现防御阵地前沿有许多敌人的尸体,心里暗自高兴起来:从敌人身上取子弹。他正琢磨着怎么通过敌人的封锁取到子弹时,李家福已熟练地把打坏的两挺机枪拼成一挺,举起来说:“司号员,你看,这不又是一挺好机枪吗?”
  郑起把到敌人尸体中间去取子弹的想法告诉了李家福,让他掩护,然后爬出堑壕,迅速地向前奔跑。他的出现,惹来敌人机枪的好一阵扫射。他赶紧蹲到就近的一个炮弹坑里,机灵地截断一根树枝挑起了自己的军帽。军帽一露出弹坑,敌人一阵密集的机枪射击,把帽子打得左右摇晃。他趁机一跃而起,从一具一具敌人尸体上搜集弹药,一下子抱回10条子弹袋和一大堆手榴弹。不一会儿,敌人又发动进攻了,炮击延续了半个小时,漫天的烟雾、尘土,小山上什么也看不清,又有4名战友牺牲了。
  到了黄昏,阵地上只有7个人,大家又渴又饿,弹药再一次严重短缺。郑起鼓励大家说,现在是战斗的关键时刻,我们已坚守了一整天,绝不能在最后的一刻让阵地丢失。就是拼刺刀,也要把敌人拼下去!郑起把干粮袋中的最后一点干粮给大家分了,然后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英军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6辆坦克参加了向高地上的冲击,而步兵人数是前面数次进攻的几倍。等到已经能把英国人的钢盔看得很清楚了的时候,郑起发出了开火的命令。阵地上仅剩的七名中国士兵几乎是同时站起来开枪了,并扔出手榴弹。郑起一边打一边喊:阵地是同志们用血换来的!不能让敌人夺去!
  我就是牺牲,也要让首长和战友们再听一听我的号声!
  敌人离前沿越来越近了,战士们的子弹全部打光,轻重机枪都不响了。英军士兵已经拥上阵地,所有的中国士兵都端起了刺刀,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这时的郑起,多么希望能找到一件迎敌的武器呀。他的手摸到自己心爱的军号。他心想:我就是牺牲,也要让首长和战友们再听一听我的号声。
  嘀嘀哒嘀嘀嘀……郑起跑向阵地上最高的地方,站在那里,举起了自己的小钢号。站在被打塌了的堑壕上,挺起胸膛,忍着伤口疼痛,用尽力气,吹起了冲锋号。嘹亮的号声在釜谷里上空震荡。就在这时,稀奇的事情出现了,眼看就要到达山顶的敌人,一听到这震撼人心的军号声,疑惑了一下,突然停止了射击,急忙掉转过头没命似的往山下跑。
  在347團指挥所一直紧张地观察这个高地动向的人也迷惑不解,这军号声是什么意思?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郑起一遍一遍地吹,吹得嘴唇出血,一直把敌人吹到公路上。郑起站在山上一看,公路上已经起了大火,英军的汽车在347团主力的打击下开始燃烧,只有一辆空车突出了火网,一大群英国鬼子在后面狂叫着追赶……郑起知道他们跑不掉了。
  当团长李刚和政治委员任奇智登上阵地时,看见的是7个衣衫被刮成碎片、满脸烟尘遍体鳞伤的士兵。谁在这里指挥战斗?司号员郑起!郑起立正敬礼。团长政委大恸,和7个士兵热泪交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被击溃,两个连被全歼。

敬毛主席一杯酒


  釜谷里的战斗结束一年以后,郑起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北京参观了几天之后,9月30日,郑起接到了一个红色请柬,上面写着:谨请光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中南海的怀仁堂。毛泽东宴请200多名各界来宾。
  毛泽东主席所坐的桌子是一百号,郑起坐的桌子是六十六号,由于排列的原因,郑起和毛泽东主席仅仅相隔一张桌子。
  19岁的郑起,出生于一个苦命人家,两岁时父亲去世,三岁时母亲改嫁。他要过饭,放过猪,要不是参了军,他根本不知道人吃饱饭是什么滋味。
  郑起端着一杯酒,走向毛泽东主席。他说:“敬毛主席一杯酒。”毛泽东主席问:“是志愿军的代表?”郑起说:“是,从前线来。”毛泽东主席放下酒杯,拉起了这个年轻士兵的手。
  郑起回到朝鲜的战壕后,对他的战友们说,毛主席的手热热的,又厚又软。
其他文献
燕舞鸣时二月半,春抚樱花金丝乱,东湖岸畔有奇蝶,挥彩翼,飘浪漫,牵住珞珈云一片。  天使逆行真仙娥,危命轻戈战妖患。白衣香汗姿更美,龜山矗,蛇山烂,黄鹤楼上情烂漫。  庚子二月 摹《花仙子》
期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宣传思想理论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求是》杂志原总编辑,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五届常务副会长有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有林同志逝世,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战线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重大损失。  有林同志从求是杂志社离休后,就加入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先后被选为研究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主管研究会的理论研究
期刊
南湖扬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看赤旗高举,胸怀大志,睡狮渐醒,声震人寰!八月兴兵,秋收暴动,会聚罗霄战恶澜!赖红日,照霞织锦旅,光耀云天!  前途数度多艰,陷战舰雄兵于险滩。幸遵义会议,拔正航向,毛公挂帅,力挽狂澜!八载驱魔,三年决战,逐鹿群雄战马酣。描宏景,建工农新政,再谱新篇!  纪念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发表55周年  一  扎根乡下著芳华,赤脚医生万众夸。  草药银针疗病痛,為民服务暖千家
期刊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但社会主主义制度下的农业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土地私有化下的农业现代化,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只有这样,农业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支撑社会主义的大厦。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共产主义方向不改的关键举措。  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从革命战争年代至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的问题。2019年
期刊
马列信仰强中华,  奋斗盛开幸福花。  脱贫攻坚铺錦绣,  全面小康乐天涯。  抗疫大旗高高举,  示范引领全球夸。  聚力实施“十四五”,  “二○三五”绽奇葩。  “四个意识”牢牢记,  闯关夺隘搏浪沙。  共产党人担使命,  梦想成真岁月遐!
期刊
江西省浮梁县湘湖镇桃红村(又称九蓬坞)是个深山里的村庄,村庄不大,座落在一条小河两岸连绵不断的群山之间,河水由东向西静静流淌……这里曾是中共闽浙赣省委浮梁县委所在地,也曾是中共浮乐婺中心县委主要根据地之一,在这里发生了许多革命先烈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在村庄山脚下,一座圆形墓地松柏环抱,矗立着一座英雄的丰碑,墓碑上一颗醒目的红星在岁月的洗礼中从未褪色,两位革命先烈的忠魂,为了革命信仰,
期刊
脱贫  秋风茅屋何处寻?广厦安居天下人。  草堂幸见杜子美,欢呼跳跃天地新。嫦娥揽月 采样归来  九天攬月探广寒,嫦娥携宝归家园。  曾做九天天外客,碧海青天神州仙。  扫除宇宙阴霾气,扫除人间病毒缠。  曾经地外天体飞,纵横驰骋天地连。  曾经交会对接吻,太空之吻吉祥年。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圆满成功赞  神箭直奔九重天,智慧之神中国肩。  太阳同步轨道远,碧海青天我向前。“奋斗者”号载人
期刊
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总书记强调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可谓高瞻远瞩、意味深长,为延安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不断推进新时代追赶超越和夺取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柱。但
期刊
毛泽东主席逝世45周年  彤彤丽日出韶巅,洒向凡间尽福妍。  烈焰一生光照后,亲人六位骨抛前。  辉披斗月声开路,气壮山河手撑天。  广厦巍峨连浩宇,丰碑万丈耀千年。周恩来总理逝世45周年  總理遗灰何处藏,山河壮美吐芬芳。  心牵百姓无微事,厦遇千灾有大梁。  两脚纵横铜锁碎,万隆倡议国威扬。  倾盆泪洒长安道,身后熊燃丽日光。朱德元帅逝世45周年  民安国泰毕生谋,风骨擎天万姓牛。  德广三洋
期刊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4日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贺信,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贺信强调延安精神的传承,其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在向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致敬,感恩他们为我们党和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在向新一代昭示,我们要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照耀后人,成为我们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在向历史交代,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担当使命。  陕北是根,延安是魂。延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