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从共青城市检察院检察长岗位上退下来的王晓阳并没有像常人想象的那样去安享晚年,二是主动请缨,一头扎进了贫困村的帮扶工作中去,一干就是十四年。十四年来,他先后在九江市的武宁县田东村、修水县双井村、星子县波湖村和永修县乐平村从事定点扶贫和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在十四年的岁月里,他坚持每月在扶贫、村建点要住上半个月左右,每年有180多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搞任何特殊,自己每次到点上除了自己买一些油和菜外,每天还交10元钱的伙食费,每月交60元钱的住宿水电费,从不给村里增加任何负担,几年来他个人花费了两万多元,为解决当地群众困难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使项目更加切实可行,他翻山越岭实地考察,不断完善思路,并想方设法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在跑资金、跑项目的过程中,他总是是磨破嘴皮、不辞劳苦,有时到有关单位等人办事一等就是一上午,中午吃包方便面,下午接着等,直到把事情办好,几年来,为切实改变扶贫点的贫穷面貌,他和工作组积极协调,多方奔走,反复与有关部门联系做工作,为村民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好事。如今,身患糖尿病、高血压、劲椎腰椎增生的王晓阳仍奔走在贫困村帮扶工作的一线,以执着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书写着一名检察官帮扶济困的高尚情怀。
潜心五年扶出一个亮点村
破败不堪的高峰书院,摇摇欲坠的小学校舍,到处脏乱的村容村貌……这就是北宋名人黄庭坚故里——省级贫困村修水县双井村2002年前的真实境况。这里虽然依山傍水,自然风景秀丽,但交通闭塞,仅一条砂石公路通往镇里,与县城直线距离仅五公里,坐车却需绕行三十多公里,手机到了村里便成摆设,村民们守着不多的水田和山林,生活过得很艰难,人均年收入不足八百元。
2002年第一轮扶贫工作启动,双井村被定为九江市检察院的定点扶贫村。从共青城检察院检察长岗位上退下来的王晓阳被任命为九江市检察院调研员,原本可以悠闲等待退休的他,却在了解双井村情况后,主动向领导申请前往开展扶贫工作。
到双井村后,王晓阳立即开始走村串户,熟悉情况,很快形成打名人牌发展旅游经济、打茶叶牌发展茶叶产业的脱贫思路,得到九江市检察院领导的支持。修复高峰书院牌楼和黄庭坚墓,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兴建小学校舍,为学校配置桌椅和办公用具;维修水利设施,解决全村五百亩水田用水问题;组织农户联营开发茶园六百多亩,当村民开发茶园资金不足,王晓阳冒着风险亲自出面担保从银行贷款15万元,并向上级争取茶园开发资金5万多元。
在九江市检察院领导带领下,王晓阳共为双井村争取到369万元资金,修建了通往县城的4.5公里、宽7米的双黄公路,拓宽了通往镇里的1.5公里公路,并硬化村里的2公里路面。同时,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全村新建沼气池五十余只,带动了改水、改厕、改栏,净化了环境,使村子面貌焕然一新。王晓阳还多次找有关部门沟通,终于修建了双井手机信号塔。水泥路和信息路的修通,为双井村打通了脱贫致富的关节。
在驻村的日子里,王晓阳踏遍了双井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吃住在村里,并自缴伙食费和电费,不给村里增加负担;还自掏资金一万多元,慰问村里老人,给小学生购置校服。
如今,“双井绿”茶享誉全国茶市,成为双井村致富的重要品牌之一;黄庭坚故里游也颇受青睐,仅2014年就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八万多人。双井村的巨大变化,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和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肯定,该村先后荣获“全省定点扶贫开发工作先进村”、“江西省一村一品示范基地”、“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最秀美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2015年入选为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系九江市唯一入选的行政村。
群众心里有一杆秤。虽然王晓阳离开双井村多年,但双井村的群众依然把他记在心里,还时时告知他村里发展的好消息。
多方奔走解决世代吃水难
星子县波湖村被定为“十一五”期间九江市检察院的挂点扶贫村。2005年已办理退休手续的王晓阳,再次申请担负起波湖村的扶贫工作。
世世代代困扰波湖村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水吃水难。这里雨天吃浑水,天干没水吃,道路坑坑洼洼,牛粪垃圾遍地,天晴尘土飞扬,雨天烂泥翻浆。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荒山荒地随处可见。
摸清波湖村情况后,王晓阳知道,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尽快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为此,他请来专业打井队选了四五个井址,但最深打了68米仍不见水。经专家取样进行土质分析,结论为不适宜打井取水,只可办水厂。王晓阳绞尽脑汁,动用自身的各种关系,白天跑部门争取资金,晚上与村干部和村民协商想办法。一个个经营商请来了,但一个个摇头而去,因为用户量太少,水费维持不了水厂的运转。王晓阳心急如焚,连睡觉都想着如何解决这一难题。2009年9月底,王晓阳终于请来第六位经营商,经多方协调,并将邻近的大岭村纳入供水范围,自来水厂的难题才得以解决。当白花花的自来水终于从水龙头冲出来,老百姓欢呼雀跃,连声道谢:“感谢党!感谢王检!”
在为波湖村吃水四处奔走的同时,王晓阳还积极与村干部交流,制订工作规划与措施,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帮助该村彻底摆脱贫困。经九江市检察院党组及王晓阳奔走,从有关部门争取帮扶资金270余万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对十一个塘堰进行维修、清淤,修建了2500米U型灌溉渠道,基本解决了农业用水难题;并改善了村部办公条件,改造了村小学篮球场和师生活动场所,建设了标准化卫生所和农家书屋,硬化了村组路面,美化了村容村貌。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王晓阳还请专家到村里考察,决定启动“早熟梨”工程。他先后八次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邻县考察学习早熟梨种植和管理,四次请省市有关专家到村里讲课。期间,王晓阳的爱人患病,生活急需他照料。但他想到扶贫点上的工作不能耽搁,便请保姆照顾妻子,自己则毅然回到波湖村。 2008年,波湖村成功开发种植早熟梨800亩,60余户村民成立了早熟梨专业合作社;2010年扩种至1200亩,带动136户村民增收致富,成为该村主导产业,村民人均收入达4700余元。同时,村里养猪、养鸡、种蘑菇、田藕、杭白菊的农户越来越多,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筹资1300万助贫困村大变样
2011年,新一轮扶贫工作启动,省级贫困村彭泽县先锋村被确定为九江市检察院扶贫点。王晓阳又找到院领导:“我身体还好,还可以为党和人民做点事。”其实,他此时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颈椎腰椎增生等多种疾病,但想到还有很多贫困的老百姓需要帮助,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他继续发挥余热。
进入先锋村后,王晓阳便吃住在村里,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四年多过去了,在上级党政部门和九江市检察院的帮助下,先锋村的变化胜过以往数十年:六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农民纯收入从当初的人均二千元上升到现在六千元,大多村民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小洋房,而且整个村庄实行了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改造。实现了改水改厕和环境美化,水泥路通至每户村民家门口;维修水利,加固水库,使农业生产旱涝保收。治理河港三千余米,修建四座供机动车通行的小桥梁,方便村民出行和运输;破旧的已成危房的小学,被崭新的三层教学大楼取代,周边村一些学生也被吸引过来了;建起了标准化的村卫生所,解决了村民就医难问题;建成文化活动中心,配有乒乓球桌、棋牌室、书法屋、阅览室,配置了投影和软件教育电视,每年至少两次请专家来传授种植、养殖、山林管理等知识。配有五台可上网的电脑,方便村里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交流;村里还开通了调频广播,宣传党的政策和科学种植养殖知识。
对一些家庭条件极差的特困户,王晓阳采取切实的帮扶措施,为读不起书的特困户子女和治不起病的特困户每人每年提供5000元资助;他还多次跑市、县有关部门,争取危房改造指标和补助,建成两栋七十平米住房,免费提供给两家住不起房的特困户;九江市检察院领导还与18户特困户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村民扩大养殖种植,彻底告别贫困。
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先锋村老村长欧阳求生感慨地说:“多亏了王检,他身体不好,带着药罐子来村里做事。几年来,王检从省、市、县帮村里筹集各项资金1300多万元。去年年底,王检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治疗半个多月,刚一出院,他就带着项目申请报告去跑资金,走路一拐一拐的,这么热心帮扶的领导实在少见啊!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村里老百姓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王晓阳说,“生命有限,事业无限。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进入检察院工作前,曾多年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村有着深刻的了解,更懂得农民对脱贫致富的深切期盼。投身扶贫工作,我就要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正是带着感情带着热情去扶贫,年迈的王晓阳干出了令人赞叹的突出成绩!
责任编辑:程文燕
潜心五年扶出一个亮点村
破败不堪的高峰书院,摇摇欲坠的小学校舍,到处脏乱的村容村貌……这就是北宋名人黄庭坚故里——省级贫困村修水县双井村2002年前的真实境况。这里虽然依山傍水,自然风景秀丽,但交通闭塞,仅一条砂石公路通往镇里,与县城直线距离仅五公里,坐车却需绕行三十多公里,手机到了村里便成摆设,村民们守着不多的水田和山林,生活过得很艰难,人均年收入不足八百元。
2002年第一轮扶贫工作启动,双井村被定为九江市检察院的定点扶贫村。从共青城检察院检察长岗位上退下来的王晓阳被任命为九江市检察院调研员,原本可以悠闲等待退休的他,却在了解双井村情况后,主动向领导申请前往开展扶贫工作。
到双井村后,王晓阳立即开始走村串户,熟悉情况,很快形成打名人牌发展旅游经济、打茶叶牌发展茶叶产业的脱贫思路,得到九江市检察院领导的支持。修复高峰书院牌楼和黄庭坚墓,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兴建小学校舍,为学校配置桌椅和办公用具;维修水利设施,解决全村五百亩水田用水问题;组织农户联营开发茶园六百多亩,当村民开发茶园资金不足,王晓阳冒着风险亲自出面担保从银行贷款15万元,并向上级争取茶园开发资金5万多元。
在九江市检察院领导带领下,王晓阳共为双井村争取到369万元资金,修建了通往县城的4.5公里、宽7米的双黄公路,拓宽了通往镇里的1.5公里公路,并硬化村里的2公里路面。同时,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全村新建沼气池五十余只,带动了改水、改厕、改栏,净化了环境,使村子面貌焕然一新。王晓阳还多次找有关部门沟通,终于修建了双井手机信号塔。水泥路和信息路的修通,为双井村打通了脱贫致富的关节。
在驻村的日子里,王晓阳踏遍了双井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吃住在村里,并自缴伙食费和电费,不给村里增加负担;还自掏资金一万多元,慰问村里老人,给小学生购置校服。
如今,“双井绿”茶享誉全国茶市,成为双井村致富的重要品牌之一;黄庭坚故里游也颇受青睐,仅2014年就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八万多人。双井村的巨大变化,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和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肯定,该村先后荣获“全省定点扶贫开发工作先进村”、“江西省一村一品示范基地”、“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最秀美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2015年入选为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系九江市唯一入选的行政村。
群众心里有一杆秤。虽然王晓阳离开双井村多年,但双井村的群众依然把他记在心里,还时时告知他村里发展的好消息。
多方奔走解决世代吃水难
星子县波湖村被定为“十一五”期间九江市检察院的挂点扶贫村。2005年已办理退休手续的王晓阳,再次申请担负起波湖村的扶贫工作。
世世代代困扰波湖村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水吃水难。这里雨天吃浑水,天干没水吃,道路坑坑洼洼,牛粪垃圾遍地,天晴尘土飞扬,雨天烂泥翻浆。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荒山荒地随处可见。
摸清波湖村情况后,王晓阳知道,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尽快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为此,他请来专业打井队选了四五个井址,但最深打了68米仍不见水。经专家取样进行土质分析,结论为不适宜打井取水,只可办水厂。王晓阳绞尽脑汁,动用自身的各种关系,白天跑部门争取资金,晚上与村干部和村民协商想办法。一个个经营商请来了,但一个个摇头而去,因为用户量太少,水费维持不了水厂的运转。王晓阳心急如焚,连睡觉都想着如何解决这一难题。2009年9月底,王晓阳终于请来第六位经营商,经多方协调,并将邻近的大岭村纳入供水范围,自来水厂的难题才得以解决。当白花花的自来水终于从水龙头冲出来,老百姓欢呼雀跃,连声道谢:“感谢党!感谢王检!”
在为波湖村吃水四处奔走的同时,王晓阳还积极与村干部交流,制订工作规划与措施,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帮助该村彻底摆脱贫困。经九江市检察院党组及王晓阳奔走,从有关部门争取帮扶资金270余万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对十一个塘堰进行维修、清淤,修建了2500米U型灌溉渠道,基本解决了农业用水难题;并改善了村部办公条件,改造了村小学篮球场和师生活动场所,建设了标准化卫生所和农家书屋,硬化了村组路面,美化了村容村貌。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王晓阳还请专家到村里考察,决定启动“早熟梨”工程。他先后八次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邻县考察学习早熟梨种植和管理,四次请省市有关专家到村里讲课。期间,王晓阳的爱人患病,生活急需他照料。但他想到扶贫点上的工作不能耽搁,便请保姆照顾妻子,自己则毅然回到波湖村。 2008年,波湖村成功开发种植早熟梨800亩,60余户村民成立了早熟梨专业合作社;2010年扩种至1200亩,带动136户村民增收致富,成为该村主导产业,村民人均收入达4700余元。同时,村里养猪、养鸡、种蘑菇、田藕、杭白菊的农户越来越多,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筹资1300万助贫困村大变样
2011年,新一轮扶贫工作启动,省级贫困村彭泽县先锋村被确定为九江市检察院扶贫点。王晓阳又找到院领导:“我身体还好,还可以为党和人民做点事。”其实,他此时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颈椎腰椎增生等多种疾病,但想到还有很多贫困的老百姓需要帮助,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他继续发挥余热。
进入先锋村后,王晓阳便吃住在村里,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四年多过去了,在上级党政部门和九江市检察院的帮助下,先锋村的变化胜过以往数十年:六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农民纯收入从当初的人均二千元上升到现在六千元,大多村民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小洋房,而且整个村庄实行了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改造。实现了改水改厕和环境美化,水泥路通至每户村民家门口;维修水利,加固水库,使农业生产旱涝保收。治理河港三千余米,修建四座供机动车通行的小桥梁,方便村民出行和运输;破旧的已成危房的小学,被崭新的三层教学大楼取代,周边村一些学生也被吸引过来了;建起了标准化的村卫生所,解决了村民就医难问题;建成文化活动中心,配有乒乓球桌、棋牌室、书法屋、阅览室,配置了投影和软件教育电视,每年至少两次请专家来传授种植、养殖、山林管理等知识。配有五台可上网的电脑,方便村里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交流;村里还开通了调频广播,宣传党的政策和科学种植养殖知识。
对一些家庭条件极差的特困户,王晓阳采取切实的帮扶措施,为读不起书的特困户子女和治不起病的特困户每人每年提供5000元资助;他还多次跑市、县有关部门,争取危房改造指标和补助,建成两栋七十平米住房,免费提供给两家住不起房的特困户;九江市检察院领导还与18户特困户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村民扩大养殖种植,彻底告别贫困。
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先锋村老村长欧阳求生感慨地说:“多亏了王检,他身体不好,带着药罐子来村里做事。几年来,王检从省、市、县帮村里筹集各项资金1300多万元。去年年底,王检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治疗半个多月,刚一出院,他就带着项目申请报告去跑资金,走路一拐一拐的,这么热心帮扶的领导实在少见啊!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村里老百姓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王晓阳说,“生命有限,事业无限。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进入检察院工作前,曾多年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村有着深刻的了解,更懂得农民对脱贫致富的深切期盼。投身扶贫工作,我就要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正是带着感情带着热情去扶贫,年迈的王晓阳干出了令人赞叹的突出成绩!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