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我国实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已经建立了比较规范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系。但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成效的发挥。本文从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完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满足自身运行的资金都来源于财政性资金,因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财政性资金的运行效果。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也逐步建立了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只有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推进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全面,方法不科学
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充分认识和发挥预算在单位经济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导致财务部门承担了大部分的预算的分析、测算和编制工作,其他职能部门未能有效参与,财务部门难以有效的结合部门职能、行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年度预算经费,致使预算工作不能够体现完整性,影响了预算质量。另外,大部分单位的预算编制基本上仍采用“基数加增长”方法,虽然简单容易操作,但由于财务部门没有根据单位实际需求动态申请和分配预算,随着时间推移,既有的分配格局不断强化,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分配失衡不断加大,使得预算安排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逐渐削弱。
2.预算编制时间短,方式较落后
中央预算单位层级较多,每年预算编制上报的工作时间也较为紧张,越是基层单位这类情况愈发突出。另外,由于预算编制软件操作性不强,特别是数据信息调整、审核、筛选、提取、查阅等功能操作不便或者缺失,上一级单位汇总、审核、调整、上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预算编报上会压缩下一级预算单位的时间,而且逐级加码,造成基层单位完成测算、编制和上报的时间较为仓促,预算编制的许多基础性工作难以保质保量完成,预算收支也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障。部分单位为按时提交预算草案,往往采取层层代编的方式编制预算,容易造成预算编制的不规范,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严重脱节。
3.预算支出较粗放,标准不统一
部分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与财政资金分配缺乏合理的衔接,各类预算支出缺乏相应的标准或定额研究,部分单位在预算各环节工作中管理较为粗放,预算编制靠“拍脑袋”,预算执行“拍胸脯”、出现问题就“拍屁股”。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使得财政资金不能够落到实处,影响了财政资金配置的效率和单位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容易发生资金相互挤占、挪用现象,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4.绩效考评重形式,效果难发挥
由于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推行时间较短,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尚不规范和成熟,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尚不充分,强化预算支出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效果尚不明显,造成部分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重分配、轻监管”,对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不太重视,导致预算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三、解决的措施
1.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强化事业单位领导的预算管理意识,做到单位全部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而不仅仅是财务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从而确保预算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时,得到单位全面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加强新《预算法》等相关知识的宣贯,提高单位职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通过预算管理意识的加强,形成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
2.改善预算编制方式
改进预算编报方式,优化预算管理软件的各项功能,化繁为简,降低各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劳动强度,将更多的有效时间投入到科学合理的测算、配置和申请预算资金工作中。另外,目前信息化手段如此丰富,建议将预算编报软件由目前的单机版升级为网络版,将预算逐级审核汇总工作改为网络操作,这样也可大幅压缩预算单位逐级审核汇总的时间,提高运行效率,节约经费开支。
3.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逐步扩大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范围,各单位通用的支出应有标准可遵循,强化支出标准的运用,发挥标准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各单位也应注重行业内标准和定额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不断的在预算执行中检验效果,差错纠偏,逐步建立科学和规范的行业内的消耗定额和标准,进一步促进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加强预算监管力度
建立预算管理小组,具体成员由财务部门和重点生产(管理)部门相关成员构成,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工作进行领导和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小组对预算编制的查验,确保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规范开展。针对单位预算方案,预算管理小组先按真实性、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原则进行审阅,在此基础上财务部门履行资源配置、综合平衡的职责,按照完整性、稳妥性和重点性原则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形成预算草案提交单位做决策。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有助于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执行约束力,使预算管理参与人员规范化作业。同时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检查机制,落实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从而切实增加预算单位的责任意识,规范预算执行行为。
5.推进绩效成果运用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专业培训,建立全面完整、分级分类、科学适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单位在指标体系内,根据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设定年度预算(项目预算)的绩效目标,通过第三方的绩效评价考核形成的成果,在下一年度预算的分配上予以运用,整合单位有限财力,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地调整和配置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认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高的运行效率。健全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能够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使我国财政资金更好的应用于社会建设中,不断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蒋虹.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财会学习, 2016,7(16):35-35.
[2]仉軼群.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加强问题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6,3(10):231-231.
[3]王铁栓,王治中,谢闯,等.规范预算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调研报告[J].财政监督, 2016,5(1):45-52.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满足自身运行的资金都来源于财政性资金,因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财政性资金的运行效果。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也逐步建立了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只有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推进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全面,方法不科学
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充分认识和发挥预算在单位经济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导致财务部门承担了大部分的预算的分析、测算和编制工作,其他职能部门未能有效参与,财务部门难以有效的结合部门职能、行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年度预算经费,致使预算工作不能够体现完整性,影响了预算质量。另外,大部分单位的预算编制基本上仍采用“基数加增长”方法,虽然简单容易操作,但由于财务部门没有根据单位实际需求动态申请和分配预算,随着时间推移,既有的分配格局不断强化,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分配失衡不断加大,使得预算安排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逐渐削弱。
2.预算编制时间短,方式较落后
中央预算单位层级较多,每年预算编制上报的工作时间也较为紧张,越是基层单位这类情况愈发突出。另外,由于预算编制软件操作性不强,特别是数据信息调整、审核、筛选、提取、查阅等功能操作不便或者缺失,上一级单位汇总、审核、调整、上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预算编报上会压缩下一级预算单位的时间,而且逐级加码,造成基层单位完成测算、编制和上报的时间较为仓促,预算编制的许多基础性工作难以保质保量完成,预算收支也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障。部分单位为按时提交预算草案,往往采取层层代编的方式编制预算,容易造成预算编制的不规范,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严重脱节。
3.预算支出较粗放,标准不统一
部分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与财政资金分配缺乏合理的衔接,各类预算支出缺乏相应的标准或定额研究,部分单位在预算各环节工作中管理较为粗放,预算编制靠“拍脑袋”,预算执行“拍胸脯”、出现问题就“拍屁股”。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使得财政资金不能够落到实处,影响了财政资金配置的效率和单位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容易发生资金相互挤占、挪用现象,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4.绩效考评重形式,效果难发挥
由于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推行时间较短,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尚不规范和成熟,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尚不充分,强化预算支出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效果尚不明显,造成部分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重分配、轻监管”,对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不太重视,导致预算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三、解决的措施
1.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强化事业单位领导的预算管理意识,做到单位全部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而不仅仅是财务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从而确保预算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时,得到单位全面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加强新《预算法》等相关知识的宣贯,提高单位职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通过预算管理意识的加强,形成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
2.改善预算编制方式
改进预算编报方式,优化预算管理软件的各项功能,化繁为简,降低各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劳动强度,将更多的有效时间投入到科学合理的测算、配置和申请预算资金工作中。另外,目前信息化手段如此丰富,建议将预算编报软件由目前的单机版升级为网络版,将预算逐级审核汇总工作改为网络操作,这样也可大幅压缩预算单位逐级审核汇总的时间,提高运行效率,节约经费开支。
3.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逐步扩大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范围,各单位通用的支出应有标准可遵循,强化支出标准的运用,发挥标准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各单位也应注重行业内标准和定额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不断的在预算执行中检验效果,差错纠偏,逐步建立科学和规范的行业内的消耗定额和标准,进一步促进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加强预算监管力度
建立预算管理小组,具体成员由财务部门和重点生产(管理)部门相关成员构成,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工作进行领导和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小组对预算编制的查验,确保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规范开展。针对单位预算方案,预算管理小组先按真实性、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原则进行审阅,在此基础上财务部门履行资源配置、综合平衡的职责,按照完整性、稳妥性和重点性原则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形成预算草案提交单位做决策。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有助于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执行约束力,使预算管理参与人员规范化作业。同时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检查机制,落实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从而切实增加预算单位的责任意识,规范预算执行行为。
5.推进绩效成果运用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专业培训,建立全面完整、分级分类、科学适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单位在指标体系内,根据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设定年度预算(项目预算)的绩效目标,通过第三方的绩效评价考核形成的成果,在下一年度预算的分配上予以运用,整合单位有限财力,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地调整和配置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认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高的运行效率。健全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能够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使我国财政资金更好的应用于社会建设中,不断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蒋虹.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财会学习, 2016,7(16):35-35.
[2]仉軼群.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加强问题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6,3(10):231-231.
[3]王铁栓,王治中,谢闯,等.规范预算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调研报告[J].财政监督, 2016,5(1):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