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增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主题词:新课标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增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首先、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
  其次、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具体来说有这几个方面: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要素;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等;能从文体的角度理解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能区别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能够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和文章主旨。
  再次、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应该归因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方法改进。
  一、 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在读中感受形象,体会感情
  朱自清的散文《春》,文字不深,篇幅不长。我教学这篇文章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形象,体会感情。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味春风的和煦,小草的鲜嫩。从中体会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文章的层次
  本文分三段:盼春、绘春、颂春。其中绘春又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清层次,有利理解与背诵。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
  课文的最后三句话:“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几句话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我请几个学生朗读这三句话的时候,想一想每句话分别讲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经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学生了解了其中的内涵,很快地说出了:“新”、“美”、“力”三个字。之后围绕这三个字,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中心:本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新、美、活力。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二、创设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谈。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对文章时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这些见解,他们会很认真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加以判断之后,能很快提出自已不同的看法,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他们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就在这样的讨论和辩论之中,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提高了。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在教学时,通过讨论,让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
  例如,我在教《春》时,让学生放开手脚,进行讨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的“钻”[字,用在这里,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异常激烈,但多数学生答得不全面。有的说“钻”字写出了小草很可爱,有的说“钻”字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也有的说“钻”字写出了小草很用力的向上挤……如果把他们所说的连起来,在稍作加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答案。再如,课文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请学生找出来讨论,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通过讨论,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二、 体验感悟,整理归纳所学所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又内涵丰富。因此教学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学们要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扭力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对比、比较等手法的表达作用。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悟,去探讨,去想像。这样,可以发掘出《夏》这篇明白晓畅的散文含蓄隽永的一面。因此教学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扭力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对比、比较等手法的表达作用;对文章中一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为此,教学本文时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外.还要为学生作好阅读的推荐工作,教学生甚至帮学生选择阅读的篇目、书籍,之后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的收获的时空,让学生慢慢地对课外阅读感兴趣,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策略应用要有灵活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灵活地加以应用。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关键,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是阅读。因此,语文教学是与阅读分不开的。
其他文献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的观念和学生学的方式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的学习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逐渐活了起来,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高效”,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如何去实现课堂高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研究和实现的新课题。  课堂
期刊
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 “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条教育性原则:1.教师的表率作用;2.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加强听、说、读、活动等能力训练,并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遵循规律 思想教育 语言教学  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
摘要:自2009年以来,江苏省中考英语听力和口语开始实行人机对话考试。为了适应这一评估模式的变革,我们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势必也要作出对应的调整,本文仅与各位分享自己的粗浅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英语中考 人机对话 适应 调整  自2009年以来,江苏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交际运用的需要,为了避免以往口语测试中人工打分的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中考英语听力和口语开始实行人机对话考试。为了适应这
考试是新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新课程的语文考试怎么考,这是新一轮课改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显然,新课程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着眼点。在语文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和好评。我市新课程语文考试,大致体现了如下几个特征。  一、迁移拓展性  语文考试有其明显的导向作用,我们应当把语文命题放在课程、教材与教学的整体框架上进行设计,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优化阅读教学呢?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想,与大家共勉。  一、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  1.读”与“写”的结合  既然是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