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龙摄影博物馆:打造中国本土的影像艺术IP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y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力于中国本土影像艺术研究
  2017年谢子龙影像馆开馆,2019年升级为谢子龙摄影博物馆,更加专注专业地投入到中国本土影像艺术的研究、推广和培育中。至今已举办30余场主题展览,其中不乏国际性、有影响力的展陈和教育实践。谢子龙摄影博物馆目前收藏了中国晚清和民国大量的原作照片,其中又以晚清的收藏最为丰富,蛋白原作数量达到几千张,涵盖晚清最重要的摄影师费利斯·比托、弥尔顿·米勒、黎阿芳等数十位影像艺术家。
  影像艺术的内涵在今日依旧需要探讨,其中需要专业机构持续地、深入地挖掘,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语境。在谈及影像作品入藏策略时,执行馆长卢妮表示:“谢子龙摄影博物馆是基于中国影像的艺术机构,所以开馆时就确定了‘收藏中国历史影像’和‘弘扬影像艺术文化’的立馆宗旨。通过购买以及鼓励捐赠的方式来丰富我们的馆藏,在此过程中,设立专业的学术委员进行甄别把关。同时通过展览,从学术上深挖影像艺术,提出当代语境下的影像学术问题。”
  谢馆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除主题展览外,还利用珍贵馆藏进行二次艺术创作。“利用艺术馆的馆藏与当代文化对话,甚至吸引当代艺术借此进行二次艺术创作,是很多欧美著名艺术馆成功的经验,由此可以让学者、艺术家跨越时间的鸿沟和馆藏文物产生化学反应,也可以让这些文物产生新的生命。所以,谢馆将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一年一度的馆藏展的策展方向,就是要让历史影像和当下发生关系,这样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卢妮说。
  形成所在地文化生态
  这个博物馆不仅是“网红”,更接地气,让束之高阁的艺术,走进每个观众的生活。而且庞大的志愿者群体,他们的工作大多围绕展览导览进行,这样的交流让更多的观众看懂影像展,也是借用志愿者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身份来为展览作品进行不同的诠释。
  同时依托着“网红打卡地”和流量效应,谢子龙摄影博物馆众多宣教活动也承担起形成其所在地文化生态的责任,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例如,在夏永康《越轨》摄影展览的时候,我们在展览区域做了‘今夜返港’的艺术馆之夜,通过围绕香港主题的歌曲、剧本朗读、舞蹈等其他表现形式,让人全方位沉浸在20世纪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此外,还尝试进行多元化的公共教育尝试,并持续打造艺术馆大品牌概念,共同打造云博物馆(ACloud. 云馆藏)、双师艺术课程、云生活美学、UNI-ART 教育项目等品牌跨界矩阵。“卢妮说。
  国外的影像史和影像艺术都早于中国。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主要靠文献记录,各类艺术中文学也相对繁荣发达,传承有序,甚至影响到传统文化强调“文以载道”,对内容和意境的追求超过对艺术语言和形式的追求。对此,卢妮认为:“对基于技术创新而在西方兴起的影像艺术,无论在制作技艺,还是在艺术语言、美学追求上,我们都需要一个向西方影像艺术先驱学习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影像艺术的本土化过程中,中国摄影师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比如郞静山的集锦摄影,在影像艺术中引入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坚持XPM矩阵运营模式
  维持一座艺术馆的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支撑,这些“烧钱”因素总是会与“非营利”三个字形成矛盾,如何走得长远呢?谢子龙摄影博物馆的XPM志愿者体系和XPM会员体系的运营,给了笔者新的启发。这些矩阵的建立基础是艺术馆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能够帮助谢馆在非营利性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同时,多元化的艺术活动、亲子活动、艺术课堂,让博物馆与公众间的黏性越来越紧密。但盧妮也说:“这些措施还远远没有办法解决艺术馆‘收支平衡’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年开始通过基金会赞助,寻求长期的解决方案。其中一个方向,就是策划关注人文、关注城市发展的公益展览。谢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来传播正能量,让更多企业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比如举办《影像江河——三角洲影像艺术展》《生命重于泰山——战‘疫情’2020湖南大型公益影像纪实作品展》。
  任何一个时代的技术更新都会带来巨大的调整和机遇。1839年摄影发明之后,对之前具有写实功能的绘画产生了巨大的调整,绘画这种媒介会不会因此已经到了尽头?但有意思的是,摄影发明之后的绘画在写实功能上出现了相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摒弃写实功能的抽象绘画,表现主义绘画盛行一时;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在写实上无所不用其极的“照相写实主义”绘画,导致绘画在审美上的艺术性大大的增强。如果不是摄影的出现,绘画的革命来得不会那么快也不会那么彻底。
  “图像时代”“短视频时代”对于谢子龙摄影博物馆,也提供了新的媒介手段。“我们的展览除了通过摄影作品呈现之外,也会借助影像装置、资料文献阅读区、互动区来呈现,‘破墙’是我们现在的摄影展览要做的功课,不然观众在网上就可以看了,为什么还要赶到我们馆来看?绘画有齐白石这样的大师作为大IP,但是摄影似乎没有这样的大师存在,一位全民皆知的大IP,希望有一天谢子龙摄影博物馆可以成为这样的摄影大IP。”
其他文献
随着政府对农村的重视,艺术的大众化、生活化有了新的含义——从之前的主要面向城市,转而面向乡镇、农村;辅以近期文旅和扶贫的热潮,各地出现了许多乡村艺术节、非遗扶贫、艺术民宿等项目,使艺术产业呈现出一种创新的生态。  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也符合艺术产业发展的规律。从大处来看,人类文明的成果都是经历了由服务小众精英到下沉大众的路径,只有变成大众的,才能成就为“产业”,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从具体来看,艺
期刊
千百年来,竹子“中空”“有节”的特性令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或以其为题材作诗歌咏,或铺纸研磨挥毫作画。而在另一些手工艺者的手中,经纬纵横间,或成为精工细作的盛放器皿,或成为一件欣赏把玩的雅器,展示出另一番清丽神采。  脱胎于生活器物的竹篮,确是人造器物中最有野趣的一种,自然也成为推崇清雅脱俗的文人雅士理想的插花用具。在与插花艺术结合之后,竹编的审美特质跃升到了新的高度,竹篮被作为花器,成为竹编技艺的
期刊
影像应该是当代艺术中最具开放性和实验性的艺术门类之一。  从画家时代的暗箱到19世纪的摄影术,到现如今的数字化影像,这样的裂变过程不仅大大拓宽了摄影概念的边界,还使其逐渐渗透到其他媒介形式和现代生活的建构当中,成为一种共享和交流的审美经验。从“摄影”向“影像”的过渡,也预示着从原来的“社会人文的摄影”已延伸为更具包容性和学科性的“视觉研究的影像”。  当下以“影像”为名的展览、作品和讨论越来越多,
期刊
进入十月,艺术品拍卖市场显得异常热闹。香港秋拍刚刚结束,包括北京保利、上海朵云轩、中贸圣佳、宝瑞盈、十竹斋、华艺国际等10余家拍卖公司便抢滩北京,角逐2020年内地艺术市场。2020年的北京终于首次出现了拍卖公司集体扎堆的热闹现象。  经历超半年的冷寂期,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迎来了“小阳春”,高价拍品同台竞技,资深藏家出手不凡,市场纪录屡屡刷新。伴随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逆市复苏
期刊
萧红(1911—1942),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又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不过,许多人提起萧红,首先想到的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与多位男主角传出的那些“绯闻”。有意思的是,这一点萧红在生前就猜测到了。“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其实,当你真正读完萧红的文章后,你会发现萧红应该
期刊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缘故,以往按部就班的拍卖季周期节奏一再被打乱。也造成了今年春秋两拍之间的时间大大缩短,但秋拍阵容依然鼎盛,质量卓越,令人振奋。这充分体现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海内外拍卖行的征集及策划能力扛住了考验。相比10月份几大拍卖公司的扎堆开槌,即将到来的11月秋季拍卖也平分秋色,先有伦敦亚洲艺术周、后有香港秋拍加入,各路看官须得做好海内外时差调整,及时知悉最新成交战报。  每季拍卖
期刊
成熟而规范的市场交易链  影像艺术的收藏之所以能在发达国家得到蓬勃发展,首先得益于成熟的画廊代理机制,这为影像收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经过长期的发展,艺术家作品由代理画廊负责销售、推广,早已是深入人心的行规,而影像艺术家同样也不例外。在具体做法上,国外影像艺术家每当完成一件作品创作后,首先要输出AP版,即艺术家确定版,随后交由代理的画廊进行筛选,当画廊选定代理作品后将会进行展览,而画廊通过展
期刊
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个南、北分裂的时期,也是一个民族融合、思想活跃、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两汉时期在墓葬艺术中大放异彩的画像砖在这一时期继续得到延续与发展,尤其是自诩为华夏正朔的南朝,画像砖吸收了新的手工技巧,融入当时的审美风尚与精神追求,发展出有别于两汉画像砖的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画像砖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出自匠人的南朝正宗画像  南朝画像砖,以当年南朝
期刊
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影像艺术?严格来说,影像艺术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广义上涵盖了摄影、录像、电子视频、flash动画等不同类型的媒介实验,狭义的影像则特指动态视频(录像)。事实上,不少学者都曾把当代艺术家们通过摄影器材和设备创作出来的带有实验观念的影像作品称为影像艺术。如果以创作媒介来分,影像艺术也已经过了胶片、磁带和数字三个时期,可以将它粗略地分为图片摄影、录像艺术(或称动态影像)、
期刊
刚刚过去的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各个博物馆在探讨着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完善自身功能定位,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库和精神加油站。而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文物保管者,如何做好文物日常维护、保证文物运输安全、协调观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