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问题日益显露出来,新能源汽车碰撞后的电安全研究也受到重视。然而新能源汽车的电安全研究,首先要熟悉高压电气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才能对高压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动力电池进行分析研究,随后制订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防护策略,以保障新能源汽车行车的可靠性及人员的安全性。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高压电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防护设计和新能源汽车碰撞后电气安全性能的评价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气安全;碰撞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转变了人们生活观念,开始关注环境保护。汽车行业更是如此,新能源汽车在这一环境下诞生,从能源节约、缓解尾气污染方面体现极大的优势。现如今,针对新能源汽车国家给予极高的重视,但是新能源技术整体水平还有可完善之处,新能源汽车有时会面临一些故障,威胁到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做好新能源汽车的检修工作。
1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必要性
汽车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已经从最初的代步工具发展到现在的具有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众多性能要求以及功能的复杂集合体。要实现上述众多的功能、性能要求,需要众多数量繁多、种类多样的电子电气件互相配合。随着配置的不断提升,电子电气零部件仅仅依靠传统的电气原理以及线束设计变得繁琐,已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了,同时电子电气零部件在布置空间、装配工艺、成本等方面也极大缺陷,笨重、布置空间不够、装配复杂、接插件杂乱,而且开发周期也必须满足整车开发大时程计划要求,严重滞后现代电子电气的技术创新理念,此外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化、平台化、模块化的发展,电子电气零部件的开发也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和次序,顺应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路线发展要求,走架构集成、电子模块化路线,在实现智能电控方面起到领头作用。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新能源汽车产品具体的开发流程,在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必须在平台规划中规划电子电器架构,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子电器架构满足项目的产品开发要求,尤其在智能驾驶、远程监控、智能电控、域管理等新兴电子电气方面的发展尤为重要。
2新能源汽車碰撞后电气安全及防护策略
新能源汽车电气安全方面的评价只有安全和不安全之分,这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的巨大考验,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安全性的设计以及子系统之间的控制提出的全新要求。如果防护不到,势必会使新能源汽车存在安全隐患阻碍其市场推广,但是如果防护过多,也会增加成本,增加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同样阻碍其发展。
3新能源汽车碰撞后电气安全性分析
3.1启动控制系统故障的检修方法
当新能源汽车在启动以后,驾驶员在切换到P档或空挡踩油门时,车内的转速表指针未进行灵敏的转动,但当驾驶员切换至D档或1档踩油门时,汽车虽然可正常运行,但却发现汽车的动力输出不够。对于这一故障,其故障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首先需要判断汽车是否很长时间都没有启动,当汽车的搁置时间超过30天时,故障原因有很大可能是由于蓄电池中的电量不够所造成的,此时可利用仪器来进行检查。当发现蓄电池内的电量足够,则需要对动力系统内的主要电气设备及相关线路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等进行检查。当传动系统存在线路接触不良的情况时,便可能会限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具体检修方法如下:首先要判断蓄电池内是否有足够的电量,特别是汽车被长期搁置的情况下,更要进行检查。当发现蓄电池电量不够时,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如果蓄电池内含有充足的电量,需要将线路连接器连接好后进行重新启动,当发现故障仍未消除时,还要检查发动机和蓄电池的连接线路,如发现万用表在对某段线路进行检查时,其电压为0,证明线路接触不良或已被烧断,此时应对线路进行更换。同时还要对接线柱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查,在必要时需要将接线柱进行拧紧后,再次启动来观察故障是否已被排除。
3.2动力电池安装位置
由于动力蓄电池是危险的主要源是能量的集聚体,因此在碰撞过程中,要求动力电池不能被损坏,其安装位置是分析研究的重点。采取的策落是,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安装在车辆变形侵入量相对较小的位置,例如可以安装在汽车底盘下以及后备箱下方的后桥上或者安装在汽车右前方的拱罩内,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碰撞电气安全性能。
3.3蓄电池检修
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气设备主要部件为蓄电池,为汽车的运行提供电力。如果蓄电池发生故障,可以使用多样化维修方法。例如使用玻璃管对液面的高度进行检测,或者高率放电计测量等,都可以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检修时需要注意,蓄电池检修要按照既定流程展开,尤其是蓄电池的移动,不能过于用力,以免蓄电池发生碰撞和损坏。
3.4在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及线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比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来说,由于新能源汽车是靠发电机和蓄电池进行供电的,这使其涉及到更多的电气设备,相应的线路也会更加复杂,当新能源汽车的电气设备及线路发生故障时,要想提高检修成功率,就必须在检修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其一,检修人员必须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电路组成尽量熟悉和了解,这样有助于对故障源进行分析、判定;其二是需要根据故障类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检修方法;其三,在故障源确定以后,还要对造成电气设备及线路损坏的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故障的危害及表现,尽可能的对受损电气设备或元件进行维修,如无法维修或成本较高,则建议对其进行更换。
结语
由于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还没有完全信任与接受,还存在怀疑的态度,所以新能源汽车一旦发生碰撞造成安全事故,将会导致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的不信任进一步加深,这将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而对新能源汽车的碰撞后安全性分析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除了在结构上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规范和考察,还要考虑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考虑。本文就是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对汽车的机械以及防触电、电解液泄露、REESS安全、动力电池安装位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防护策略,对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洪波.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7(15):202.
[2]韩新江.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热仿真与热探究[J].大陆桥视野,2017,000(010):99.
[3]刘毅坤.汽车安全性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15):160-161.
[4]王相勤.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气安全;碰撞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转变了人们生活观念,开始关注环境保护。汽车行业更是如此,新能源汽车在这一环境下诞生,从能源节约、缓解尾气污染方面体现极大的优势。现如今,针对新能源汽车国家给予极高的重视,但是新能源技术整体水平还有可完善之处,新能源汽车有时会面临一些故障,威胁到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做好新能源汽车的检修工作。
1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必要性
汽车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已经从最初的代步工具发展到现在的具有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众多性能要求以及功能的复杂集合体。要实现上述众多的功能、性能要求,需要众多数量繁多、种类多样的电子电气件互相配合。随着配置的不断提升,电子电气零部件仅仅依靠传统的电气原理以及线束设计变得繁琐,已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了,同时电子电气零部件在布置空间、装配工艺、成本等方面也极大缺陷,笨重、布置空间不够、装配复杂、接插件杂乱,而且开发周期也必须满足整车开发大时程计划要求,严重滞后现代电子电气的技术创新理念,此外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化、平台化、模块化的发展,电子电气零部件的开发也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和次序,顺应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路线发展要求,走架构集成、电子模块化路线,在实现智能电控方面起到领头作用。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新能源汽车产品具体的开发流程,在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必须在平台规划中规划电子电器架构,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子电器架构满足项目的产品开发要求,尤其在智能驾驶、远程监控、智能电控、域管理等新兴电子电气方面的发展尤为重要。
2新能源汽車碰撞后电气安全及防护策略
新能源汽车电气安全方面的评价只有安全和不安全之分,这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的巨大考验,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安全性的设计以及子系统之间的控制提出的全新要求。如果防护不到,势必会使新能源汽车存在安全隐患阻碍其市场推广,但是如果防护过多,也会增加成本,增加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同样阻碍其发展。
3新能源汽车碰撞后电气安全性分析
3.1启动控制系统故障的检修方法
当新能源汽车在启动以后,驾驶员在切换到P档或空挡踩油门时,车内的转速表指针未进行灵敏的转动,但当驾驶员切换至D档或1档踩油门时,汽车虽然可正常运行,但却发现汽车的动力输出不够。对于这一故障,其故障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首先需要判断汽车是否很长时间都没有启动,当汽车的搁置时间超过30天时,故障原因有很大可能是由于蓄电池中的电量不够所造成的,此时可利用仪器来进行检查。当发现蓄电池内的电量足够,则需要对动力系统内的主要电气设备及相关线路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等进行检查。当传动系统存在线路接触不良的情况时,便可能会限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具体检修方法如下:首先要判断蓄电池内是否有足够的电量,特别是汽车被长期搁置的情况下,更要进行检查。当发现蓄电池电量不够时,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如果蓄电池内含有充足的电量,需要将线路连接器连接好后进行重新启动,当发现故障仍未消除时,还要检查发动机和蓄电池的连接线路,如发现万用表在对某段线路进行检查时,其电压为0,证明线路接触不良或已被烧断,此时应对线路进行更换。同时还要对接线柱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查,在必要时需要将接线柱进行拧紧后,再次启动来观察故障是否已被排除。
3.2动力电池安装位置
由于动力蓄电池是危险的主要源是能量的集聚体,因此在碰撞过程中,要求动力电池不能被损坏,其安装位置是分析研究的重点。采取的策落是,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安装在车辆变形侵入量相对较小的位置,例如可以安装在汽车底盘下以及后备箱下方的后桥上或者安装在汽车右前方的拱罩内,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碰撞电气安全性能。
3.3蓄电池检修
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气设备主要部件为蓄电池,为汽车的运行提供电力。如果蓄电池发生故障,可以使用多样化维修方法。例如使用玻璃管对液面的高度进行检测,或者高率放电计测量等,都可以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检修时需要注意,蓄电池检修要按照既定流程展开,尤其是蓄电池的移动,不能过于用力,以免蓄电池发生碰撞和损坏。
3.4在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及线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比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来说,由于新能源汽车是靠发电机和蓄电池进行供电的,这使其涉及到更多的电气设备,相应的线路也会更加复杂,当新能源汽车的电气设备及线路发生故障时,要想提高检修成功率,就必须在检修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其一,检修人员必须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电路组成尽量熟悉和了解,这样有助于对故障源进行分析、判定;其二是需要根据故障类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检修方法;其三,在故障源确定以后,还要对造成电气设备及线路损坏的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故障的危害及表现,尽可能的对受损电气设备或元件进行维修,如无法维修或成本较高,则建议对其进行更换。
结语
由于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还没有完全信任与接受,还存在怀疑的态度,所以新能源汽车一旦发生碰撞造成安全事故,将会导致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的不信任进一步加深,这将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而对新能源汽车的碰撞后安全性分析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除了在结构上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规范和考察,还要考虑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考虑。本文就是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对汽车的机械以及防触电、电解液泄露、REESS安全、动力电池安装位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防护策略,对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洪波.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7(15):202.
[2]韩新江.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热仿真与热探究[J].大陆桥视野,2017,000(010):99.
[3]刘毅坤.汽车安全性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15):160-161.
[4]王相勤.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