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说到,可以用读朋友圈的方式来解析诗歌,了解诗人想抒发的情感。但问题来了,古人的“朋友圈”想必和今人是不同的,别说考虑抒发的感情了,如何读懂都是个问题。尤其是诗词赏析,问你这句诗是什么作用,那句诗表达了什么心情,每次都答不全面,也是头疼。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依然是那句话:无他,唯手熟尔。
手捧厚厚的一摞语文必修,你能闭着眼睛说出来五句含“月亮”的诗句吗?能说出来五句含季节的诗句吗?能说出来五句含鸟类的诗句吗?如果这些都没问题了,那我们继续,请说出五句修辞手法为比喻的诗句,五句修辞手法为拟人的诗句,五句修辞手法为对比的诗句,五句修辞手法为夸张的诗句,五句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的诗句。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深入。对比、衬托、烘托与渲染的差别能表达清楚吗?诗人使用各类表达手法的目的、作用是什么?所以你看,学文科,也要用到理科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理解着来答题,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尤其是诗词赏析,考试的时候绝对不会考你学过的诗,只能根据曾经学的技巧来作答。
这就需要先总结、后拓展的学习思路。比如:“月亮”这个意象可以代表什么情感?你可以把常见的意象总结成几页纸,然后就可以用逆向思维总结一下,“思乡”时一般用哪些意象,这样一正一反就把知识点掌握牢固了。如同训练巴普洛夫的狗,在脑子里形成条件反射,拿到一首没见过的诗词,立刻知道其中的意象表达的是什么。这样,这首诗词的基调你就确定了,再读,就不会读偏或者脱离作者的本意。
掌握了这些名词,可以进一步掌握动词。一些动词能表达什么情感?使用此动词的好处是什么?说到这里,大家的脑子里一定会出现那句最经典的诗“僧敲月下门”,一“推”一“敲”表达的意境差出很多,大家在解析鉴赏某句诗词中的动词时,就可以借鉴“推敲”的赏析。
如果说意象和动名词是点,那单独的诗句就成了一条线,我们鉴赏诗句时,就是通过一个个点来读出诗句的意思。
比如杜牧的《旅宿》中的这句“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其中意象为“寒灯”和“断雁”,结合诗名为《旅宿》,我们就能知道这句话表达的感情,而“思”与“警”字也用得极好。虽是人在“思”,但却用拟人的手法写“灯”来思,一个在灯下哀思往事,被孤雁的啼叫惊得睡不着的思乡游子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漂泊在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孤独哀愁之情。
而赏析全诗则是由线及面,当我们对诗中的每一句的含义和作用都有了了解后,便能知晓整首诗想抒发的情感,综合全文进行赏析,就不是件难事了。
編辑/李鹏修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依然是那句话:无他,唯手熟尔。
手捧厚厚的一摞语文必修,你能闭着眼睛说出来五句含“月亮”的诗句吗?能说出来五句含季节的诗句吗?能说出来五句含鸟类的诗句吗?如果这些都没问题了,那我们继续,请说出五句修辞手法为比喻的诗句,五句修辞手法为拟人的诗句,五句修辞手法为对比的诗句,五句修辞手法为夸张的诗句,五句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的诗句。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深入。对比、衬托、烘托与渲染的差别能表达清楚吗?诗人使用各类表达手法的目的、作用是什么?所以你看,学文科,也要用到理科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理解着来答题,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尤其是诗词赏析,考试的时候绝对不会考你学过的诗,只能根据曾经学的技巧来作答。
这就需要先总结、后拓展的学习思路。比如:“月亮”这个意象可以代表什么情感?你可以把常见的意象总结成几页纸,然后就可以用逆向思维总结一下,“思乡”时一般用哪些意象,这样一正一反就把知识点掌握牢固了。如同训练巴普洛夫的狗,在脑子里形成条件反射,拿到一首没见过的诗词,立刻知道其中的意象表达的是什么。这样,这首诗词的基调你就确定了,再读,就不会读偏或者脱离作者的本意。
掌握了这些名词,可以进一步掌握动词。一些动词能表达什么情感?使用此动词的好处是什么?说到这里,大家的脑子里一定会出现那句最经典的诗“僧敲月下门”,一“推”一“敲”表达的意境差出很多,大家在解析鉴赏某句诗词中的动词时,就可以借鉴“推敲”的赏析。
如果说意象和动名词是点,那单独的诗句就成了一条线,我们鉴赏诗句时,就是通过一个个点来读出诗句的意思。
比如杜牧的《旅宿》中的这句“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其中意象为“寒灯”和“断雁”,结合诗名为《旅宿》,我们就能知道这句话表达的感情,而“思”与“警”字也用得极好。虽是人在“思”,但却用拟人的手法写“灯”来思,一个在灯下哀思往事,被孤雁的啼叫惊得睡不着的思乡游子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漂泊在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孤独哀愁之情。
而赏析全诗则是由线及面,当我们对诗中的每一句的含义和作用都有了了解后,便能知晓整首诗想抒发的情感,综合全文进行赏析,就不是件难事了。
編辑/李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