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刘宁:丹尼尔·亚历山大罗维奇,您作为一位著名的苏联当代作家,您的名字和创作在我们中国已广为人知.您的一些优秀作品,如早期的中短篇小说《第二种方案》《探索者》《个人意见》,以及近几十年来的新作,如中短篇小说《丰坦卡的房子》《异城雨情》《同名者》《奇特的一生》《克拉芙基·薇洛尔》,电影小说《目标的选择》,长篇小说《一幅画》等,都已译成中文出版,并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爱.记得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来找我咨询,问当代苏联文学中有什么作品值得译介给我国读者.我毫不犹疑地推荐了您的中篇小说《奇特的一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宁:丹尼尔·亚历山大罗维奇,您作为一位著名的苏联当代作家,您的名字和创作在我们中国已广为人知.您的一些优秀作品,如早期的中短篇小说《第二种方案》《探索者》《个人意见》,以及近几十年来的新作,如中短篇小说《丰坦卡的房子》《异城雨情》《同名者》《奇特的一生》《克拉芙基·薇洛尔》,电影小说《目标的选择》,长篇小说《一幅画》等,都已译成中文出版,并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爱.记得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来找我咨询,问当代苏联文学中有什么作品值得译介给我国读者.我毫不犹疑地推荐了您的中篇小说《奇特的一生》.
其他文献
《道德经》在俄国的译介由来已久,近两百年间俄国学界共涌现出三十余个特点鲜明、风格各异的《道德经》俄译本.本文拟回溯《道德经》在俄国译介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归纳和分析《道德经》译本及研究的类型和特点,探寻《道德经》在俄国的传播与影响力,呈现中华文化经典《道德经》走入俄国的历史和风貌.
1977年В.С.马努辛《金瓶梅》俄译本出版,译本经过了大幅删节和修改.1993-2016年,А.И.科布泽夫等将马努辛译本整理并增加了综合性注释、分类注释和多篇研究性文章后出版.本文以阿皮亚“深度翻译”理论为基础,对新的《金瓶梅》俄文版共四卷五册(其中第四卷为上下册)的多种副文本信息进行了分类梳理.研究发现:新版全译本《金瓶梅》包括丰富的副文本信息,如,注释、所引哲学、道教、佛教、中医和中国戏曲、词牌名称列表,大事年表、人物关系表,以及27篇研究性论文;“所引医学、道教、佛教经典列表”对中国文化的相关问
本文主要探讨五通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五通既是一个文学形象,又是一个中国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尽管很多人试图构建具有严格逻辑且有史可查的五通祭祀模式,但是这个问题远未获得解决.通过对于从唐代到明代五通形象起源与发展进程的研究,作者认为,作为一种害人的邪神,五通的形象和功能由于多种互不相同的信仰相混合而出现了总体性的混乱.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将五通视为北方狐仙崇拜的南方对应物,同时也是对于犯下暴行的淫荡官吏的隐喻.基于对此类暴行的愤慨,蒲松龄借文学创作警告当权者不要忽视百姓的诉求,否则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曼德尔施塔姆对古希腊神话主题的艺术处理具有明显的反象征主义性.有别于象征主义恢弘的神话-历史诗学,曼氏的艺术创作拒绝了神话情节的宏大叙事,反而倾向于将个人经历与神话情节融为一炉,赋予作品强烈的抒情性,在诗歌中塑造出一个平凡可靠的家园现实.本文以曼氏的两首诗歌《为着我不善于握住你的双手》与《从瓶中倒出金黄色蜂蜜》为研究对象.两首诗作分别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中的神话情节为背景展开,但诗人借助主人公与神话人物视野的融合,历史与现实世界的相交等方式还原了神话中潜藏的日常性,突出表现了个体的心理世界和
王安忆是中国文坛最具思想性的当代作家之一,虽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其作品俄译本发行数量为数不多,但研究成果视角独特、观点鲜明,对汉学界具有启发意义.文章以俄罗斯最早出现的关于王安忆的介绍性文字为切入点,系统考察了其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历程与研究情况,总结了研究特点:对中国评论界的批判性接受、对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关注和对作品艺术世界的整体现照.
A.卢基扬诺夫既是一位优秀的汉学家和翻译家,也是一位积极推动中俄人文交流、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的活动家.他一生痴迷于中国文化,尤其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道”和“原型”可以说是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关键词,“仁”与“道”相互联系.他从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言”是俄罗斯文化的原型,从而为中俄文化互鉴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其具有了世界意义.
梅列日科夫斯基对果戈理的研究具有主观主义美学批评的特征,是建构其自身文化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分析了果戈理生平与创作中善与恶、灵与肉、世俗与教会等关键问题,并将作家定义为俄国心灵的洞察家、俄国精神的苦行僧与俄国文化的受难者.梅列日科夫斯基的研究揭示了果戈理的另一面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果戈理研究定论,革新了读者对果戈理的认知,引起了深刻反响.
作为斯特恩批评史上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什克洛夫斯基一直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由斯特恩而生发的诗学思想亦无系统深入的探讨.在对《项狄传》的具体研究中,他摒弃了学界一贯的主题性或情感性阐释方法,将目光转向了科学化的叙事形式批评,对叙事情节、叙事时间、陌生化等小说写作技巧与手法进行阐述,并开辟了对感伤主义风格的新颖解读视角.什克洛夫斯基的诗学批评方法与斯特恩写作意图存在着内在契合,同时前者的批评也因建立在自身的诗学理论基础上而具有鲜明的误读色彩.
罗马是俄罗斯诗歌中的传统形象,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白银时代著名诗人,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曼德尔施塔姆对罗马尤其喜爱.早在诗人创作初期,我们便发现了系列“罗马诗组”.诚然,诗人笔下,罗马已不再是具体的城市,而是成为永恒的象征,建构起诗人独一无二的形象和意义世界.本文试通过对曼德尔施塔姆早期创作中罗马形象的研究,挖掘诗人蕴于其中的关于“人与世界”的真理,揭示诗人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果戈理的喜剧《钦差大臣》是俄罗斯乃至世界艺术史上一部经典之作.在伊万诺夫研究视域下,我们看到了喜剧呈现出高级喜剧、集体面孔、神话形象、合唱、巴拉巴扎以及全民的笑和全民的艺术等彼此相关的范畴,这与他一直坚持探索的古希腊文化以及体现集体精神的聚和性思想紧密关联,这一切无疑为我们的戏剧研究提供新颖的分析视角和阐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