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班都是幽默大师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b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不知学校是不是故意的,到本班上课的老师都带点大幽默、小幽默、冷幽默、热幽默……让你哭笑不得之余,几乎忘了还是在课堂上呢。
  
  别的不说,光是讽刺不会答题,老师们的幽默就很直接。物理老师说:“还不懂啊?那边有棵树,自己吊上去做单摆运动得了。”语文老师说:“就你们还算快班?快上天了。”地理老师则很认真地跟我们说:“这么简单都不懂?西江河没有盖子,跳去吧。”老实说,我活了这么久,还真没听说哪条河会有盖子的。
  数学老师当然不会说得那么难听,但他的讽刺又别具一格。记得开学时,作业做错了,奇怪的是,作业本上没有批什么字,反而画了两个奇怪的图案,一个是个圆圈,中间有条线;另一个像阿拉伯数字“3”,但又厚重得多。有同学按捺不住好奇心,大着胆子去问,数学老师清了清嗓子,说:“这个问题,我曾写在黑板上的,给你画个眼睛,是说你上课不看。另外这道题呢,我曾清清楚楚地讲过,给你画个耳朵,是说你上课不听。”敢情这画的是眼睛和耳朵——可亲爱的数学老师,你这美术是体育老师教的吧?怎么画得那么抽象呢?
  要说到课堂,那更是精彩纷呈,各路幽默喷涌而出,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历史老师的第一节课就旁征博引,天花乱坠,口水四溅,有心人细心一算,他光引用的名人就达45位,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类的,张嘴就来。以后的天气预报说到本地区湿度的话,估计都要加个括号说明一下:历史老师上课的教室除外。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我们的老班——政治老师。话说都已经临近期末了,看我们开始紧张,他居然不忘跟我们开玩笑:“适逢考试周年庆,敝店大优惠,各位客官,你们不用太惊慌。”我们起哄,有人嚷嚷:“掌柜的,到底有什么大优惠啊?”老师神秘一笑,说:“考88,送两分,给够你及格(满分150分)。”众人大喊,齐叫“黑心店家”,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说:“如果还嫌优惠不够的话,这样吧,挂6科的,咱送一科及格,行了吧?”众人为之昏倒。
  要说老班不爱我们,那倒是冤枉他了。记得高考的时候,他神神秘秘地提了几个粽子回来,还躲开我们,不知要干啥。后来有人在教室的门头上发现了一个粽子,一摸,还热乎乎的,毫不客气就吃掉了。
  老班找来找去找不到,到处问人,有人跟他说吃掉了。老班气得哆嗦,说:“我这是讨好彩头的,居然给你吃了,你赔我的粽子。”原来,“高粽、高粽”在本地方言里跟“高中”相似,寓意是大家都考好,金榜题名。难怪老班那么郁闷。
  连一直宣扬唯物主义的老班都迷信于“高粽”的神话,可见他有多爱我们。当然,这个自然也成为幽默的话题,在毕业班同学中广为流传。
  (邱宝珊摘自《幽默与笑话》2016年3月)
其他文献
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  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