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的教育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时间管理。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时间管理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校学生时间管理必须遵循珍惜法则、规划法则、坚持法则、因材施教法则和前瞻法则,才能实现时间管理的科学配置与长足发展。学生遵循自主原则,实现大学时间的自主支配,制定个性化目标,合理进行时间管理,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时间管理 学生层面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这样阐述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进步,而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教育的发展,即教书育人的发展;而高校的教育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时间管理。因此,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时间管理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时间管理是指以效率、效果、效能为目的,在工作、生活中有目的地利用时间管理规则和技巧,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通过计划保证各项事务完成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高校时间管理可以从领导、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加以剖析,本文旨在从学生层面加以分析和论述。
一、时间管理在当代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一环,管理工作落实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其中时间管理最具基础性和重要性。没有时间管理就无法保障正常的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运行。
当前,高校基本都有大学生涯规划书,学生基本都填写,但填写不代表规划,将规划落到实处,才是真正的规划。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将时间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1.“12345”规划。
在大一时,我对所带5个本科班的班委共40名学生提出“12345”规划,即大四毕业时实现目标为:1个选调生、2个国家公务员、3个江苏省公务员、4个村官、5个研究生。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确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在毕业时所带5个本科班基本实现“12345”规划。所带班级1人考取选调生,2人考取国家公务员,3人考取江苏省公务员,3人考取村官,11人考取研究生。
工作实践表明,在大学初始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计划,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目标规划软环境,营造民主和谐时间管理氛围。工作效果表明,这在时间管理的运用上,完全符合帕累托原理,即80/20法则,任何事情的处理,都要找出其关键,也就是何者为“20”。管理实际只要抓两头占20%的人,就可以实现80%的管理效果。
2.分清主次,明确阶段目标。
大学四年有总目标,亦应有阶段目标,提前指导学生明确阶段目标很重要。大一,打基础阶段,打好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大二,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一级。大三,过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大四,准备考研或考公务员,或准备找工作。当然,每个阶段除了学习外,还有其他计划,比如能力锻炼和素质提高,或者入党。每个阶段明确当前最重要的事,并将之作为当务之急,加以实施。阶段目标为实现总目标奠定基础。因此,在大一时,帮助学生确立阶段目标,使其知道当前该做什么尤为重要。有主有次,逐个击破。
3.制定时间管理手册。
光有目标不行,还要有监督手册,因此制定时间管理手册非常重要。很多学生不明时间管理为何。首先,我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阅读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从理论上认知时间管理内涵。其次,每人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读后感。最后,根据自身心理、生理、个性等特点,制定每天的计划安排,具体到几点起床、几点入睡、几点读英语、几点自习等。每晚作当天完成情况的总结。坚持不懈,稳步进展,不断完善,不断落实。
4.深度沟通落实规划。
有些理论是科学的,学生也知道是对的,但有部分学生就是不愿接受,或有强烈抵触情绪。这时如何将科学的时间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使其心服口服地接受管理,甚至自觉、合理地进行自我时间管理就尤为重要了。这时,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非常必要。采用的方法是每周一晚上的谈心。随机抽取3—5人,在办公室和他们聊天、座谈,从学习到生活,无所不谈,在轻松愉快的聊天中,师生心理距离拉近,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对他们的关爱,是他们的朋友,交流学习心得,比如考研经验、考公务员经验等。甚至在这种谈心中,解决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愿意用行动去落实规划。
5.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目标是否合理,规划落实情况如何,有时有的学生会迷茫。有的学生会主动找老师谈,也有的不会。所以,定期检查学习被动的学生的时间管理落实情况,不定期检查学习主动的学生的时间管理落实情况,就非常必要。通过检查,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进行过程管理,通过监督检查,实现规划的有效性和时间管理的高效性。
人生是一个运用时间的过程,时间标志人生的起与终。人生的成与败也是时间运用是否合理的体现。而教育工作中的管理工作,究其实质是学生是否正确运用时间、对待时间,教师是否在时间运用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科学的指导。
将时间管理法则恰当运用到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必将有利于高校有效利用时间,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规划时间,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高校时间管理运用的如何?下面我把对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的3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列举如下。
本问卷调查,是随机抽取我校管理学院2007财本、会本,2008本专科等304名学生进行调查的。从以上比率可以看出,89%的人对于时间管理内涵的认识还处于第二、第三代时间管理学,4%处于第一代,7%处于第四代。而当前最先进的时间管理内涵是第四代,因此,大部分人在内涵认知上需进一步发展和与时俱进。四个特色代表四代时间管理学特点,科学的时间管理特色应是四个特色递增的。现实与理论有较大差距。学生对于我校总的时间管理满意度是52%,65%的学生认为亟待改革。在高校时间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的,76%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可见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自我管理意识较强烈。事业成败的因素,调查结果是,人际与环境占较大比重。影响自身时间管理的关键人物,56%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再次验证高校时间管理的核心应是以学生为本,指导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据调查,在大学成败的因素中,规划为首选因素,说明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科学安排时间是影响大学成败的首要因素。
二、时间管理在当代大学生行为中的运用
以本班为例,从时间管理角度,将大学生分为四类。
1.成功型—操控型—严格的时间标准。
该类学生特点:目标明确,合理规划每学期任务,科学安排时间,勤奋、踏实、奉献、有毅力、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以2006会本1班班长A为例,大一上学期成绩排名为40多名。该生勇于接受批评教育,在大三时排名已经跃居班级第一。最后,他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成功地成为江苏省选调生,考取苏州大学研究生,并与苏州某银行签约。三个机会任其选择,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他的成功来自于对大学四年的科学规划,努力奋斗,从而实现目标。是什么因素影响大学的成败,该案例说明是规划,是时间管理在无形中起着作用。他的成功来自他对自身的合理规划,对班级工作的科学安排,同时虚心接受老师对其进行的时间管理。
2.平凡型—纪律型—没有明确的时间分配计划。
该类型学生由两部分人组成,即自命不凡型和甘于平凡型。甘于平凡型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按部就班,没有大起大落,平平淡淡,没有远大目标,只是按照要求完成学业。自命不凡型,其特点是有目标,时间观念不强,自由散漫,自命不凡,自以为是。
以06会本2班团支书B为例,他刚开始时是该班班长,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考察,他表现不尽如人意,换为班级团支书。具体体现:上课随便说话、迟到、早退、旷课。他的表现,导致他到大四时,没能入党,甚至有挂科。他的结果说明,只有目标和规划,而在实际行动中懒散懈怠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想要的成功的。时间观念不强是其鲜明的缺点。对自我缺乏合理的时间管理,以自由散漫代之;与同学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以傲慢自负代之;对老师对其进行的严格的时间管理不予接受,以得过且过代之。再优秀的人,没有正确地进行时间管理和虚心地接受时间管理,也会降为平凡,甚至沦为平庸。
3.平庸型—变通型—生活中的杂技演员。
该类学生以留级生为代表。该类学生特点:学习不努力,自由散漫,没有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做事拖延,不负责任,及时行乐。以06营本(1)班C为例,他是从05级降级到我班的,平时上课基本见不到人影。降级原因是江苏省英语四级考试作弊,开除学籍,降级试读。他的平庸源自他在正确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没有严格遵循时间管理法则之一,即诚信考试。他没有意识到一个人严格遵循时间管理法则的重要性,在自由散漫或孤注一掷中荒废学业,甚至丧失前途。他正是没有正确的时间管理来约束自我,导致毕业清考高数没过,仍然不能毕业。违背时间管理原理与规律,背弃时间管理法则与原则,最后的代价是惨重的。
建议:严格进行自我时间管理,严格遵循时间管理法则,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对待自我,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人生;不要推卸责任,不要以耗费时间为代价。
4.失败型—信赖型—平日里的随心所欲。
该类型以不能正常毕业为标准,我所带5个本科班245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特点是学习不用功、考试应付敷衍、纪律自由散漫、无规划、任时间流逝。以06营本(2)班D为例,平时学习不用功,经常旷课,考试旷考,对于自己的学习状况糊里糊涂,最后因为英语四级成绩不足360分和高数清考未过,而不能毕业。
这个案例是典型的时间管理混乱而造成的后果。这类学生的共性是时间概念淡薄,根本没把学校纪律和时间观念放在心上。平时上课迟到、早退是常事,考试也能因为睡过了、身体不舒服等理由而擅自缺考。对于自己是否能按时完成学业更缺乏全面的计划,没有合理的自我时间管理意识,更没有虚心接受教师对其进行时间管理的心态。没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或者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这类学生以浪费时间为代价,必将受到时间规则的惩罚,他们的结果是延长一年时间学习,能否毕业还得看清考情况。
建议: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制定时间管理手册,大到四年小到每一天,制定计划,并按照既定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内容充盈,从而顺利完成学业。
三、时间管理在当代高校教育中的发展方向
1.抓住入学教育,以规划为突破口,打好时间管理基础。
当前,大一新生基本都填写大学生涯规划登记表,认为填了表就是规划了。其实不然,只填表,不落实到行为中实现目标,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规划,更不是积极有效的时间管理。部分学生有应付之嫌。
建议: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定期谈话,以登记表为摹本,观测学生发展情况,及时指出修订方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注重每个学生的进步,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量身订做规划表。大一学生比较茫然,但有激情,这时指导其制定大学规划,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等过了这一阶段,学生疲沓了,指导就困难了,所以抓住入学教育,以规划为突破口,可能教育管理的效能会事半功倍。
2.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指导为突破口,建好时间管理桥梁。
学校一般都是在大四开设职业规划课,这时学生忙着实习、写毕业论文、找工作,根本就定不下心来听职业规划指导,而是敷衍塞责,应付上课。有课无效,缺乏前瞻性指导。
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放在大二开设,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可以从理论上扩充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这时安排该课程,将会给予学生充足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效果应该会更好。
3.成立学生自管委员会,以自管为突破口,搭建时间管理平台。
从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时间管理的关键者是自身,因此成立学生自管委员会,将其主动性与主体性激发,可以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有体系地管好自己,同时影响他人。以自管为核心,以师长为辅导,以他人为纽带,实现自主管理与民主管理。当前,高校一般都有学生会,学生会的管理是以他管为核心的。创建以自管为核心的学生机构,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与能动性,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平台。
4.加强时间管理教育,以教育为突破口,创设时间管理体系。
时间管理无处不在,抓住时间这一核心,教育学生做一个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规划时间的人,将学习、工作、休息、娱乐时间合理分配。以班会形式集体教育,传授时间管理理论;以座谈会形式个别教育,交流时间管理案例;以讨论会形式分组交流,探讨时间管理方法;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检验时间管理理论。时时提醒,春风化雨,使学生形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营造民主和谐的时间管理氛围。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时间管理的发展方向应由滞后性走向前瞻性,即大一入校后即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大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三进行社会实践规划,大四进行人生规划。高校学生时间管理必须遵循珍惜法则、规划法则、坚持法则、因材施教法则和前瞻法则,才能实现高校学生时间管理的科学配置与长足发展。学生遵循自主原则,实现大学时间的自主支配。制定个性化目标,因人而异进行规划,合理进行时间管理,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中的时间管理需进行变革,由硬性走向弹性,由有形走向无形,由共性走向个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时间管理臻于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12,(2).
[2][美]吉姆·斯特芬.有效的时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1).
[3][英]约翰·阿代尔.时间管理与个人发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4][美]马克·曼西尼.时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1).
[5][英]凯蒂·琼斯.时间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1).
[6]田园,欧阳云,杨西月.时间管理学.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1,(1).
[7][美]杰弗里·迈耶.时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8][德]罗塔尔·塞韦特.压力管理.中信出版社,2007.
1,(1).
[9][德]洛塔尔·塞韦特.时间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
7,(1).
[10]朱帅.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1).
[11]石咏琦.放开自己:有效时间管理法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1).
[1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2).
关键词: 高校时间管理 学生层面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这样阐述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进步,而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教育的发展,即教书育人的发展;而高校的教育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时间管理。因此,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时间管理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时间管理是指以效率、效果、效能为目的,在工作、生活中有目的地利用时间管理规则和技巧,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通过计划保证各项事务完成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高校时间管理可以从领导、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加以剖析,本文旨在从学生层面加以分析和论述。
一、时间管理在当代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一环,管理工作落实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其中时间管理最具基础性和重要性。没有时间管理就无法保障正常的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运行。
当前,高校基本都有大学生涯规划书,学生基本都填写,但填写不代表规划,将规划落到实处,才是真正的规划。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将时间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1.“12345”规划。
在大一时,我对所带5个本科班的班委共40名学生提出“12345”规划,即大四毕业时实现目标为:1个选调生、2个国家公务员、3个江苏省公务员、4个村官、5个研究生。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确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在毕业时所带5个本科班基本实现“12345”规划。所带班级1人考取选调生,2人考取国家公务员,3人考取江苏省公务员,3人考取村官,11人考取研究生。
工作实践表明,在大学初始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计划,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目标规划软环境,营造民主和谐时间管理氛围。工作效果表明,这在时间管理的运用上,完全符合帕累托原理,即80/20法则,任何事情的处理,都要找出其关键,也就是何者为“20”。管理实际只要抓两头占20%的人,就可以实现80%的管理效果。
2.分清主次,明确阶段目标。
大学四年有总目标,亦应有阶段目标,提前指导学生明确阶段目标很重要。大一,打基础阶段,打好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大二,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一级。大三,过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大四,准备考研或考公务员,或准备找工作。当然,每个阶段除了学习外,还有其他计划,比如能力锻炼和素质提高,或者入党。每个阶段明确当前最重要的事,并将之作为当务之急,加以实施。阶段目标为实现总目标奠定基础。因此,在大一时,帮助学生确立阶段目标,使其知道当前该做什么尤为重要。有主有次,逐个击破。
3.制定时间管理手册。
光有目标不行,还要有监督手册,因此制定时间管理手册非常重要。很多学生不明时间管理为何。首先,我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阅读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从理论上认知时间管理内涵。其次,每人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读后感。最后,根据自身心理、生理、个性等特点,制定每天的计划安排,具体到几点起床、几点入睡、几点读英语、几点自习等。每晚作当天完成情况的总结。坚持不懈,稳步进展,不断完善,不断落实。
4.深度沟通落实规划。
有些理论是科学的,学生也知道是对的,但有部分学生就是不愿接受,或有强烈抵触情绪。这时如何将科学的时间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使其心服口服地接受管理,甚至自觉、合理地进行自我时间管理就尤为重要了。这时,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非常必要。采用的方法是每周一晚上的谈心。随机抽取3—5人,在办公室和他们聊天、座谈,从学习到生活,无所不谈,在轻松愉快的聊天中,师生心理距离拉近,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对他们的关爱,是他们的朋友,交流学习心得,比如考研经验、考公务员经验等。甚至在这种谈心中,解决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愿意用行动去落实规划。
5.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目标是否合理,规划落实情况如何,有时有的学生会迷茫。有的学生会主动找老师谈,也有的不会。所以,定期检查学习被动的学生的时间管理落实情况,不定期检查学习主动的学生的时间管理落实情况,就非常必要。通过检查,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进行过程管理,通过监督检查,实现规划的有效性和时间管理的高效性。
人生是一个运用时间的过程,时间标志人生的起与终。人生的成与败也是时间运用是否合理的体现。而教育工作中的管理工作,究其实质是学生是否正确运用时间、对待时间,教师是否在时间运用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科学的指导。
将时间管理法则恰当运用到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必将有利于高校有效利用时间,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规划时间,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高校时间管理运用的如何?下面我把对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的3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列举如下。

本问卷调查,是随机抽取我校管理学院2007财本、会本,2008本专科等304名学生进行调查的。从以上比率可以看出,89%的人对于时间管理内涵的认识还处于第二、第三代时间管理学,4%处于第一代,7%处于第四代。而当前最先进的时间管理内涵是第四代,因此,大部分人在内涵认知上需进一步发展和与时俱进。四个特色代表四代时间管理学特点,科学的时间管理特色应是四个特色递增的。现实与理论有较大差距。学生对于我校总的时间管理满意度是52%,65%的学生认为亟待改革。在高校时间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的,76%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可见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自我管理意识较强烈。事业成败的因素,调查结果是,人际与环境占较大比重。影响自身时间管理的关键人物,56%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再次验证高校时间管理的核心应是以学生为本,指导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据调查,在大学成败的因素中,规划为首选因素,说明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科学安排时间是影响大学成败的首要因素。
二、时间管理在当代大学生行为中的运用
以本班为例,从时间管理角度,将大学生分为四类。
1.成功型—操控型—严格的时间标准。
该类学生特点:目标明确,合理规划每学期任务,科学安排时间,勤奋、踏实、奉献、有毅力、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以2006会本1班班长A为例,大一上学期成绩排名为40多名。该生勇于接受批评教育,在大三时排名已经跃居班级第一。最后,他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成功地成为江苏省选调生,考取苏州大学研究生,并与苏州某银行签约。三个机会任其选择,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他的成功来自于对大学四年的科学规划,努力奋斗,从而实现目标。是什么因素影响大学的成败,该案例说明是规划,是时间管理在无形中起着作用。他的成功来自他对自身的合理规划,对班级工作的科学安排,同时虚心接受老师对其进行的时间管理。
2.平凡型—纪律型—没有明确的时间分配计划。
该类型学生由两部分人组成,即自命不凡型和甘于平凡型。甘于平凡型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按部就班,没有大起大落,平平淡淡,没有远大目标,只是按照要求完成学业。自命不凡型,其特点是有目标,时间观念不强,自由散漫,自命不凡,自以为是。
以06会本2班团支书B为例,他刚开始时是该班班长,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考察,他表现不尽如人意,换为班级团支书。具体体现:上课随便说话、迟到、早退、旷课。他的表现,导致他到大四时,没能入党,甚至有挂科。他的结果说明,只有目标和规划,而在实际行动中懒散懈怠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想要的成功的。时间观念不强是其鲜明的缺点。对自我缺乏合理的时间管理,以自由散漫代之;与同学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以傲慢自负代之;对老师对其进行的严格的时间管理不予接受,以得过且过代之。再优秀的人,没有正确地进行时间管理和虚心地接受时间管理,也会降为平凡,甚至沦为平庸。
3.平庸型—变通型—生活中的杂技演员。
该类学生以留级生为代表。该类学生特点:学习不努力,自由散漫,没有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做事拖延,不负责任,及时行乐。以06营本(1)班C为例,他是从05级降级到我班的,平时上课基本见不到人影。降级原因是江苏省英语四级考试作弊,开除学籍,降级试读。他的平庸源自他在正确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没有严格遵循时间管理法则之一,即诚信考试。他没有意识到一个人严格遵循时间管理法则的重要性,在自由散漫或孤注一掷中荒废学业,甚至丧失前途。他正是没有正确的时间管理来约束自我,导致毕业清考高数没过,仍然不能毕业。违背时间管理原理与规律,背弃时间管理法则与原则,最后的代价是惨重的。
建议:严格进行自我时间管理,严格遵循时间管理法则,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对待自我,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人生;不要推卸责任,不要以耗费时间为代价。
4.失败型—信赖型—平日里的随心所欲。
该类型以不能正常毕业为标准,我所带5个本科班245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特点是学习不用功、考试应付敷衍、纪律自由散漫、无规划、任时间流逝。以06营本(2)班D为例,平时学习不用功,经常旷课,考试旷考,对于自己的学习状况糊里糊涂,最后因为英语四级成绩不足360分和高数清考未过,而不能毕业。
这个案例是典型的时间管理混乱而造成的后果。这类学生的共性是时间概念淡薄,根本没把学校纪律和时间观念放在心上。平时上课迟到、早退是常事,考试也能因为睡过了、身体不舒服等理由而擅自缺考。对于自己是否能按时完成学业更缺乏全面的计划,没有合理的自我时间管理意识,更没有虚心接受教师对其进行时间管理的心态。没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或者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这类学生以浪费时间为代价,必将受到时间规则的惩罚,他们的结果是延长一年时间学习,能否毕业还得看清考情况。
建议: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制定时间管理手册,大到四年小到每一天,制定计划,并按照既定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内容充盈,从而顺利完成学业。
三、时间管理在当代高校教育中的发展方向
1.抓住入学教育,以规划为突破口,打好时间管理基础。
当前,大一新生基本都填写大学生涯规划登记表,认为填了表就是规划了。其实不然,只填表,不落实到行为中实现目标,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规划,更不是积极有效的时间管理。部分学生有应付之嫌。
建议: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定期谈话,以登记表为摹本,观测学生发展情况,及时指出修订方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注重每个学生的进步,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量身订做规划表。大一学生比较茫然,但有激情,这时指导其制定大学规划,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等过了这一阶段,学生疲沓了,指导就困难了,所以抓住入学教育,以规划为突破口,可能教育管理的效能会事半功倍。
2.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指导为突破口,建好时间管理桥梁。
学校一般都是在大四开设职业规划课,这时学生忙着实习、写毕业论文、找工作,根本就定不下心来听职业规划指导,而是敷衍塞责,应付上课。有课无效,缺乏前瞻性指导。
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放在大二开设,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可以从理论上扩充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这时安排该课程,将会给予学生充足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效果应该会更好。
3.成立学生自管委员会,以自管为突破口,搭建时间管理平台。
从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时间管理的关键者是自身,因此成立学生自管委员会,将其主动性与主体性激发,可以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有体系地管好自己,同时影响他人。以自管为核心,以师长为辅导,以他人为纽带,实现自主管理与民主管理。当前,高校一般都有学生会,学生会的管理是以他管为核心的。创建以自管为核心的学生机构,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与能动性,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平台。
4.加强时间管理教育,以教育为突破口,创设时间管理体系。
时间管理无处不在,抓住时间这一核心,教育学生做一个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规划时间的人,将学习、工作、休息、娱乐时间合理分配。以班会形式集体教育,传授时间管理理论;以座谈会形式个别教育,交流时间管理案例;以讨论会形式分组交流,探讨时间管理方法;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检验时间管理理论。时时提醒,春风化雨,使学生形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营造民主和谐的时间管理氛围。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时间管理的发展方向应由滞后性走向前瞻性,即大一入校后即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大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三进行社会实践规划,大四进行人生规划。高校学生时间管理必须遵循珍惜法则、规划法则、坚持法则、因材施教法则和前瞻法则,才能实现高校学生时间管理的科学配置与长足发展。学生遵循自主原则,实现大学时间的自主支配。制定个性化目标,因人而异进行规划,合理进行时间管理,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中的时间管理需进行变革,由硬性走向弹性,由有形走向无形,由共性走向个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时间管理臻于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12,(2).
[2][美]吉姆·斯特芬.有效的时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1).
[3][英]约翰·阿代尔.时间管理与个人发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4][美]马克·曼西尼.时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1).
[5][英]凯蒂·琼斯.时间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1).
[6]田园,欧阳云,杨西月.时间管理学.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1,(1).
[7][美]杰弗里·迈耶.时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8][德]罗塔尔·塞韦特.压力管理.中信出版社,2007.
1,(1).
[9][德]洛塔尔·塞韦特.时间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
7,(1).
[10]朱帅.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1).
[11]石咏琦.放开自己:有效时间管理法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1).
[1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