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时间管理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的教育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时间管理。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时间管理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校学生时间管理必须遵循珍惜法则、规划法则、坚持法则、因材施教法则和前瞻法则,才能实现时间管理的科学配置与长足发展。学生遵循自主原则,实现大学时间的自主支配,制定个性化目标,合理进行时间管理,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时间管理 学生层面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这样阐述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进步,而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教育的发展,即教书育人的发展;而高校的教育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时间管理。因此,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时间管理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时间管理是指以效率、效果、效能为目的,在工作、生活中有目的地利用时间管理规则和技巧,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通过计划保证各项事务完成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高校时间管理可以从领导、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加以剖析,本文旨在从学生层面加以分析和论述。
  一、时间管理在当代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一环,管理工作落实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其中时间管理最具基础性和重要性。没有时间管理就无法保障正常的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运行。
  当前,高校基本都有大学生涯规划书,学生基本都填写,但填写不代表规划,将规划落到实处,才是真正的规划。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将时间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1.“12345”规划。
  在大一时,我对所带5个本科班的班委共40名学生提出“12345”规划,即大四毕业时实现目标为:1个选调生、2个国家公务员、3个江苏省公务员、4个村官、5个研究生。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确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在毕业时所带5个本科班基本实现“12345”规划。所带班级1人考取选调生,2人考取国家公务员,3人考取江苏省公务员,3人考取村官,11人考取研究生。
  工作实践表明,在大学初始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计划,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目标规划软环境,营造民主和谐时间管理氛围。工作效果表明,这在时间管理的运用上,完全符合帕累托原理,即80/20法则,任何事情的处理,都要找出其关键,也就是何者为“20”。管理实际只要抓两头占20%的人,就可以实现80%的管理效果。
  2.分清主次,明确阶段目标。
  大学四年有总目标,亦应有阶段目标,提前指导学生明确阶段目标很重要。大一,打基础阶段,打好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大二,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一级。大三,过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大四,准备考研或考公务员,或准备找工作。当然,每个阶段除了学习外,还有其他计划,比如能力锻炼和素质提高,或者入党。每个阶段明确当前最重要的事,并将之作为当务之急,加以实施。阶段目标为实现总目标奠定基础。因此,在大一时,帮助学生确立阶段目标,使其知道当前该做什么尤为重要。有主有次,逐个击破。
  3.制定时间管理手册。
  光有目标不行,还要有监督手册,因此制定时间管理手册非常重要。很多学生不明时间管理为何。首先,我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阅读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从理论上认知时间管理内涵。其次,每人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读后感。最后,根据自身心理、生理、个性等特点,制定每天的计划安排,具体到几点起床、几点入睡、几点读英语、几点自习等。每晚作当天完成情况的总结。坚持不懈,稳步进展,不断完善,不断落实。
  4.深度沟通落实规划。
  有些理论是科学的,学生也知道是对的,但有部分学生就是不愿接受,或有强烈抵触情绪。这时如何将科学的时间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使其心服口服地接受管理,甚至自觉、合理地进行自我时间管理就尤为重要了。这时,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非常必要。采用的方法是每周一晚上的谈心。随机抽取3—5人,在办公室和他们聊天、座谈,从学习到生活,无所不谈,在轻松愉快的聊天中,师生心理距离拉近,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对他们的关爱,是他们的朋友,交流学习心得,比如考研经验、考公务员经验等。甚至在这种谈心中,解决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愿意用行动去落实规划。
  5.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目标是否合理,规划落实情况如何,有时有的学生会迷茫。有的学生会主动找老师谈,也有的不会。所以,定期检查学习被动的学生的时间管理落实情况,不定期检查学习主动的学生的时间管理落实情况,就非常必要。通过检查,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进行过程管理,通过监督检查,实现规划的有效性和时间管理的高效性。
  人生是一个运用时间的过程,时间标志人生的起与终。人生的成与败也是时间运用是否合理的体现。而教育工作中的管理工作,究其实质是学生是否正确运用时间、对待时间,教师是否在时间运用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科学的指导。
  将时间管理法则恰当运用到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必将有利于高校有效利用时间,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规划时间,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高校时间管理运用的如何?下面我把对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的3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列举如下。
  
  本问卷调查,是随机抽取我校管理学院2007财本、会本,2008本专科等304名学生进行调查的。从以上比率可以看出,89%的人对于时间管理内涵的认识还处于第二、第三代时间管理学,4%处于第一代,7%处于第四代。而当前最先进的时间管理内涵是第四代,因此,大部分人在内涵认知上需进一步发展和与时俱进。四个特色代表四代时间管理学特点,科学的时间管理特色应是四个特色递增的。现实与理论有较大差距。学生对于我校总的时间管理满意度是52%,65%的学生认为亟待改革。在高校时间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的,76%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可见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自我管理意识较强烈。事业成败的因素,调查结果是,人际与环境占较大比重。影响自身时间管理的关键人物,56%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再次验证高校时间管理的核心应是以学生为本,指导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据调查,在大学成败的因素中,规划为首选因素,说明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科学安排时间是影响大学成败的首要因素。
  二、时间管理在当代大学生行为中的运用
  以本班为例,从时间管理角度,将大学生分为四类。
  1.成功型—操控型—严格的时间标准。
  该类学生特点:目标明确,合理规划每学期任务,科学安排时间,勤奋、踏实、奉献、有毅力、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以2006会本1班班长A为例,大一上学期成绩排名为40多名。该生勇于接受批评教育,在大三时排名已经跃居班级第一。最后,他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成功地成为江苏省选调生,考取苏州大学研究生,并与苏州某银行签约。三个机会任其选择,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他的成功来自于对大学四年的科学规划,努力奋斗,从而实现目标。是什么因素影响大学的成败,该案例说明是规划,是时间管理在无形中起着作用。他的成功来自他对自身的合理规划,对班级工作的科学安排,同时虚心接受老师对其进行的时间管理。
  2.平凡型—纪律型—没有明确的时间分配计划。
  该类型学生由两部分人组成,即自命不凡型和甘于平凡型。甘于平凡型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按部就班,没有大起大落,平平淡淡,没有远大目标,只是按照要求完成学业。自命不凡型,其特点是有目标,时间观念不强,自由散漫,自命不凡,自以为是。
  以06会本2班团支书B为例,他刚开始时是该班班长,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考察,他表现不尽如人意,换为班级团支书。具体体现:上课随便说话、迟到、早退、旷课。他的表现,导致他到大四时,没能入党,甚至有挂科。他的结果说明,只有目标和规划,而在实际行动中懒散懈怠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想要的成功的。时间观念不强是其鲜明的缺点。对自我缺乏合理的时间管理,以自由散漫代之;与同学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以傲慢自负代之;对老师对其进行的严格的时间管理不予接受,以得过且过代之。再优秀的人,没有正确地进行时间管理和虚心地接受时间管理,也会降为平凡,甚至沦为平庸。
  3.平庸型—变通型—生活中的杂技演员。
  该类学生以留级生为代表。该类学生特点:学习不努力,自由散漫,没有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做事拖延,不负责任,及时行乐。以06营本(1)班C为例,他是从05级降级到我班的,平时上课基本见不到人影。降级原因是江苏省英语四级考试作弊,开除学籍,降级试读。他的平庸源自他在正确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没有严格遵循时间管理法则之一,即诚信考试。他没有意识到一个人严格遵循时间管理法则的重要性,在自由散漫或孤注一掷中荒废学业,甚至丧失前途。他正是没有正确的时间管理来约束自我,导致毕业清考高数没过,仍然不能毕业。违背时间管理原理与规律,背弃时间管理法则与原则,最后的代价是惨重的。
  建议:严格进行自我时间管理,严格遵循时间管理法则,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对待自我,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人生;不要推卸责任,不要以耗费时间为代价。
  4.失败型—信赖型—平日里的随心所欲。
  该类型以不能正常毕业为标准,我所带5个本科班245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特点是学习不用功、考试应付敷衍、纪律自由散漫、无规划、任时间流逝。以06营本(2)班D为例,平时学习不用功,经常旷课,考试旷考,对于自己的学习状况糊里糊涂,最后因为英语四级成绩不足360分和高数清考未过,而不能毕业。
  这个案例是典型的时间管理混乱而造成的后果。这类学生的共性是时间概念淡薄,根本没把学校纪律和时间观念放在心上。平时上课迟到、早退是常事,考试也能因为睡过了、身体不舒服等理由而擅自缺考。对于自己是否能按时完成学业更缺乏全面的计划,没有合理的自我时间管理意识,更没有虚心接受教师对其进行时间管理的心态。没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或者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这类学生以浪费时间为代价,必将受到时间规则的惩罚,他们的结果是延长一年时间学习,能否毕业还得看清考情况。
  建议: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制定时间管理手册,大到四年小到每一天,制定计划,并按照既定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内容充盈,从而顺利完成学业。
  三、时间管理在当代高校教育中的发展方向
  1.抓住入学教育,以规划为突破口,打好时间管理基础。
  当前,大一新生基本都填写大学生涯规划登记表,认为填了表就是规划了。其实不然,只填表,不落实到行为中实现目标,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规划,更不是积极有效的时间管理。部分学生有应付之嫌。
  建议: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定期谈话,以登记表为摹本,观测学生发展情况,及时指出修订方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注重每个学生的进步,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量身订做规划表。大一学生比较茫然,但有激情,这时指导其制定大学规划,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等过了这一阶段,学生疲沓了,指导就困难了,所以抓住入学教育,以规划为突破口,可能教育管理的效能会事半功倍。
  2.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指导为突破口,建好时间管理桥梁。
  学校一般都是在大四开设职业规划课,这时学生忙着实习、写毕业论文、找工作,根本就定不下心来听职业规划指导,而是敷衍塞责,应付上课。有课无效,缺乏前瞻性指导。
  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放在大二开设,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可以从理论上扩充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这时安排该课程,将会给予学生充足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效果应该会更好。
  3.成立学生自管委员会,以自管为突破口,搭建时间管理平台。
  从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时间管理的关键者是自身,因此成立学生自管委员会,将其主动性与主体性激发,可以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有体系地管好自己,同时影响他人。以自管为核心,以师长为辅导,以他人为纽带,实现自主管理与民主管理。当前,高校一般都有学生会,学生会的管理是以他管为核心的。创建以自管为核心的学生机构,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与能动性,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平台。
  4.加强时间管理教育,以教育为突破口,创设时间管理体系。
  时间管理无处不在,抓住时间这一核心,教育学生做一个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规划时间的人,将学习、工作、休息、娱乐时间合理分配。以班会形式集体教育,传授时间管理理论;以座谈会形式个别教育,交流时间管理案例;以讨论会形式分组交流,探讨时间管理方法;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检验时间管理理论。时时提醒,春风化雨,使学生形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营造民主和谐的时间管理氛围。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时间管理的发展方向应由滞后性走向前瞻性,即大一入校后即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大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三进行社会实践规划,大四进行人生规划。高校学生时间管理必须遵循珍惜法则、规划法则、坚持法则、因材施教法则和前瞻法则,才能实现高校学生时间管理的科学配置与长足发展。学生遵循自主原则,实现大学时间的自主支配。制定个性化目标,因人而异进行规划,合理进行时间管理,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中的时间管理需进行变革,由硬性走向弹性,由有形走向无形,由共性走向个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时间管理臻于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12,(2).
  [2][美]吉姆·斯特芬.有效的时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1).
  [3][英]约翰·阿代尔.时间管理与个人发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4][美]马克·曼西尼.时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1).
  [5][英]凯蒂·琼斯.时间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1).
  [6]田园,欧阳云,杨西月.时间管理学.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1,(1).
  [7][美]杰弗里·迈耶.时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8][德]罗塔尔·塞韦特.压力管理.中信出版社,2007.
  1,(1).
  [9][德]洛塔尔·塞韦特.时间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
  7,(1).
  [10]朱帅.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1).
  [11]石咏琦.放开自己:有效时间管理法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1).
  [1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2).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李雅君,女,黑龙江逊克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俄罗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斯拉夫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教育研究;  于瑶娆,女,山东烟台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翻译硕士生,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俄语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的阶段性成果;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想起早年嗜词,常常在无聊之际,胡诌几句,如今已多半废弃了。对于宋词个中的美妙意境,却一直神往。辛稼轩的“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道出我当下的心境,想想这些年混迹书坛的日子,着实惭愧。我是个靠打擦边球过日子的人,身执教鞭,却喜书画琴诗,还大言云:“以艺娱人固陋,娱已乃高。”笔者所知晓的释诠兄,虽不常谋面,但偶然相逢,短短的几句话中,却惺惺相惜,常常引为同调。竟不以我浅薄,嘱文叙及书艺,故不揣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存在的适应性问题,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在新生入学教育方式中采用“党员学长制”,逐步构建起学生党员兼顾助人与自助及学生党建、新生入学教育、学生教育管理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 党员学长制 三位一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迈进,以“90后”为主体
摘 要: 克里丝蒂娜·罗塞蒂是英国十九世纪最有天赋、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她信奉英国国教,是虔诚的教徒,一生写有大量的宗教诗,但是她主要的诗歌成就在于抒情短诗上,爱情诗尤为打动人心。除了抒情和轻快以外,她的爱情诗哀怨、纯朴、不乏强烈的情感流露。由于其非凡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她的爱情诗另辟蹊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不仅带给读者新颖独特的诗意感受,而且赋予人们心灵的洗礼和爱的教益。  关键词: 克里丝
电影《无主之作》改编自德国视觉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真实经历,该片通过艺术家库尔特的成长经历讲述了他是如何在当代艺术中探索,并最终寻回自我的故事。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在其叙事逻辑——结合了稳重的线性叙事和灵活的非线性叙事两种特点来展现现代艺术之美,同时从侧面表现创制者对一个时代的态度与思考。本文旨在结合叙事学理论、两条核心叙事线索和电影主旨思想来剖析《无主之作》的叙事逻辑。  一、叙事学理论框架下的《
摘 要: 高校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文明习惯的养成、人际关系的处理、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我校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高校 宿舍文化 建设  一、高校宿舍文
摘 要: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将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学分制管理,制定《成功素质学分制实施办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技能、人文身心和开拓创新等素质的发展情况进行积点式量化评价。该素质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在考核时过程与结果并重,并突出社会实践的德育价值,不仅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系统化、全局化,而且完善毕业质量控制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学分制 现代班组长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
现在我的心里,有些恍惚,好像昨天我才刚刚进入初中的校园,看到那些学姐学长一脸假装的成熟还很羡慕,想着自己也快快长大吧,至少没有人再把我当小孩子哄骗欺负了。可是一觉睡醒,就变了模样,镜子里那个一脸稚气的圆脸小丫头,竟然初中毕了业,而且,打完了中考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对于能够继续在二中读书,我还是相当满意相当知足的。这样说胖子爸爸肯定叹气,说我不思进取,没上了重点高中就这样志得意满,那估计将来考不上
摘 要: 本文立意教育的本真问题,探讨教育的诗性复归这一课题。期以通过“背景分析—现状呈现—路径探析—未来观瞻”等诸个研究环节,探寻教育本真的背景特质,呈现教育本真渐趋模糊的表征,探析教育本真复归的路径,观瞻教育本真诗性复归的可能。  关键词: 教育本真 诗性复归 模糊特征 路径选择  诗人荷尔德林曾写出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著名论断。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于诗意栖居的追求。而教育,作为
摘要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曾风靡一时,时至今日再回头审视或可发现许多新意蕴。该剧不仅展示了作为一个君王所持有的皇权,而且还体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所拥有的情感,从而显现出皇权与情感的冲突与较量。这种较量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类恒古不变的人性。  关键词 《康熙王朝》 皇权 情感 较量 人性    由陈家林导演的46集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自2001年11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八频道播放以来,多年来争议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