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体育课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性运动时间对初中生体成分的影响,为初中生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的安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上海市某中学共6个班级226名学生参与实验干预。在3×40 min/周、共8周的体育课中,各班级分别嵌入15,10或5 min的大强度或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结果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呈现不同的变化幅度,前后测和班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体脂肪量(SFV)上,实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去脂体重(FFM)上,实验2班、3班、4班、5班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体脂肪率(PBF)和去脂体重百分比(PFFM)上,各班级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幅度;在肌肉量(LMM)上,实验2班、4班、5班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肌肉量百分比(PLMM)上,实验1班、4班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体育课10 min以上持续性大强度运动和15 min持续性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学生PFFM,降低学生PBF;体育课5 min以上持续性大强度运动和15 min持续性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学生PL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