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问题,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形式的丰富、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体育习惯的培养。因而,本文从形式、环境和习惯入手进行了探寻。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长期以来,学生缺乏体育运动意识。由于没有运动意识,学生不会用运动释放巨大的學习压力,长此以往,压力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各种心理问题、学习问题扑面而来。由此可见,缺乏体育精神和意识不只是影响体育学习而是影响整个人生。故而,在素质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丰富体育形式
教学形式关乎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心态,如果形式老旧,学生积极、正面的情绪会难以调动,不利于主动走入课堂;如果形式新颖,学生会自然调整心态,以阳光、健康的心理拥抱接下来的学习旅程。因而,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教学主体影响巨大。知道了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终身体育意识能否形成取决于意识主体对于体育的态度,如果态度端正、正向,学生会自觉接受体育,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所以说,教师要丰富体育教育形式,渐进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以“排球垫球”的教学为例,传统课堂上,教师会采用“演示+练习”的教学形式,先让学生观看排球垫球的动作要领,之后自由练习动作。在这种教学形式下,体育课堂枯燥无聊,学生不仅无心学习而且产生了抵触、厌恶体育课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在体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创新了教学形式,使之丰富化和多元化。具体来说,我创造了“多媒体+游戏”的教学形式,首先,观看排球比赛视频,重点突出排球垫球动作,引导学生直观感感受垫球的魅力、感知动作技巧,产生学习欲望。其次,组织垫球游戏,即,三人一组接力垫球,垫球个数最多的小组获胜。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认真而自觉地学习了垫球动作,掌握了动作要领。不仅如此,在游戏环境中,学生还感受到了排球的魅力,滋生了体育运动兴趣。当有了兴趣之后,学生会自觉参与运动,渐渐地形成终身运动意识。所以说,丰富体育形式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条件。
二、优化教学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人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和兴趣爱好皆受到环境的影响。因而,终身体育意识能否养成会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为此,教师要优化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现代、健康的环境,让学生在该环境中沐浴运动的阳光,感受运动的魅力,拓宽运动的视野,从而增强体育素养,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精神。
以“蹲踞式跳远的起跳”的教学为例,以前的体育学习环境是书本学习和室外运动,学生接触不到新鲜的体育“血液”,也就产生不了体育感情,形成不了体育素养。现如今,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富有现代感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引导学生全方面感知体育知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体来说,首先,利用多媒体拓展相关知识,包括蹲踞式跳远的由来、发展,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其次,播放一些与蹲踞式跳远有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这项体育运动,了解该运动的优点;之后,与学生探讨关于“蹲踞式跳远起跳”的问题,如,你认为起跳时应该有哪些动作?为什么摆动腿积极上抬?通过相关问题的探讨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体育素养。由于教学环境的优化,相比之前,学生大大加强了体育素养。又因为体育素养的建立,学生具备了体育意志品质,自然也就生成了终身运动精神。因而,优化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三、培养体育习惯
习惯成自然,是说习惯了某个环境、某种做事方法或者某种事物的存在就很难改变了,也就成了一种自然发生的情况。因此,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需要培养体育习惯。当体育运动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学生也就具备了终身体育精神。
以“球类运动”的教学为例,刚开始这一章学习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篮球、排球以及足球“不感冒”,他们没有进行相关运动的习惯,也没有终身体育意识。为此,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培养学生体育习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帮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思想。关于体育习惯的培养,我是这么做的:
1.规定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必须选择一种球类运动进行练习并记录身体状态。(目的: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可以明显感受到身体的变化,继而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培养运动习惯。)
2.每节球类运动课,课堂前15分钟,学生需要讲一个与球类运动有关的小故事。(目的:学生感知运动魅力,建立运动意识,培养运动习惯。)
经过一个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培养了体育习惯,形成了终身体育意识。因而,培养体育习惯有助于学生生成终身体育意识。
总之,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要学会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环境以及培养学生体育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林国忠.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
[2] 孙葛峰.论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6,0(12X):117.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长期以来,学生缺乏体育运动意识。由于没有运动意识,学生不会用运动释放巨大的學习压力,长此以往,压力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各种心理问题、学习问题扑面而来。由此可见,缺乏体育精神和意识不只是影响体育学习而是影响整个人生。故而,在素质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丰富体育形式
教学形式关乎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心态,如果形式老旧,学生积极、正面的情绪会难以调动,不利于主动走入课堂;如果形式新颖,学生会自然调整心态,以阳光、健康的心理拥抱接下来的学习旅程。因而,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教学主体影响巨大。知道了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终身体育意识能否形成取决于意识主体对于体育的态度,如果态度端正、正向,学生会自觉接受体育,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所以说,教师要丰富体育教育形式,渐进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以“排球垫球”的教学为例,传统课堂上,教师会采用“演示+练习”的教学形式,先让学生观看排球垫球的动作要领,之后自由练习动作。在这种教学形式下,体育课堂枯燥无聊,学生不仅无心学习而且产生了抵触、厌恶体育课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在体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创新了教学形式,使之丰富化和多元化。具体来说,我创造了“多媒体+游戏”的教学形式,首先,观看排球比赛视频,重点突出排球垫球动作,引导学生直观感感受垫球的魅力、感知动作技巧,产生学习欲望。其次,组织垫球游戏,即,三人一组接力垫球,垫球个数最多的小组获胜。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认真而自觉地学习了垫球动作,掌握了动作要领。不仅如此,在游戏环境中,学生还感受到了排球的魅力,滋生了体育运动兴趣。当有了兴趣之后,学生会自觉参与运动,渐渐地形成终身运动意识。所以说,丰富体育形式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条件。
二、优化教学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人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和兴趣爱好皆受到环境的影响。因而,终身体育意识能否养成会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为此,教师要优化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现代、健康的环境,让学生在该环境中沐浴运动的阳光,感受运动的魅力,拓宽运动的视野,从而增强体育素养,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精神。
以“蹲踞式跳远的起跳”的教学为例,以前的体育学习环境是书本学习和室外运动,学生接触不到新鲜的体育“血液”,也就产生不了体育感情,形成不了体育素养。现如今,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富有现代感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引导学生全方面感知体育知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体来说,首先,利用多媒体拓展相关知识,包括蹲踞式跳远的由来、发展,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其次,播放一些与蹲踞式跳远有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这项体育运动,了解该运动的优点;之后,与学生探讨关于“蹲踞式跳远起跳”的问题,如,你认为起跳时应该有哪些动作?为什么摆动腿积极上抬?通过相关问题的探讨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体育素养。由于教学环境的优化,相比之前,学生大大加强了体育素养。又因为体育素养的建立,学生具备了体育意志品质,自然也就生成了终身运动精神。因而,优化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三、培养体育习惯
习惯成自然,是说习惯了某个环境、某种做事方法或者某种事物的存在就很难改变了,也就成了一种自然发生的情况。因此,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需要培养体育习惯。当体育运动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学生也就具备了终身体育精神。
以“球类运动”的教学为例,刚开始这一章学习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篮球、排球以及足球“不感冒”,他们没有进行相关运动的习惯,也没有终身体育意识。为此,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培养学生体育习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帮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思想。关于体育习惯的培养,我是这么做的:
1.规定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必须选择一种球类运动进行练习并记录身体状态。(目的: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可以明显感受到身体的变化,继而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培养运动习惯。)
2.每节球类运动课,课堂前15分钟,学生需要讲一个与球类运动有关的小故事。(目的:学生感知运动魅力,建立运动意识,培养运动习惯。)
经过一个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培养了体育习惯,形成了终身体育意识。因而,培养体育习惯有助于学生生成终身体育意识。
总之,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要学会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环境以及培养学生体育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林国忠.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
[2] 孙葛峰.论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6,0(12X):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