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羊螨病发生和治疗

来源 :畜牧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藏羊螨病是由疥螨或痒螨寄生在羊体表引起的一种体表寄生虫病,该种疾病属于慢性消耗类疾病,在感染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病羊只会表现出轻微的身体皮肤瘙痒症状,但在较短时间内消失,不能引起养殖户的重视,待养殖场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时表明致病原已快速传播蔓延,造成的危害已加重。该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发病病例,分析藏羊螨病的发生和治疗过程。
  关键词:藏羊螨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8.072
  0 引言
  藏羊又被称为西藏羊或者藏系绵羊,是在青海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地方优良品种。青海省现有藏羊1 133万只,占青海省绵羊总数的78%以上,被称为藏羊之府。因为藏羊的毛纤维较长、弹性较好、强度较大、富有光泽,在纺织加工产业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在青海地区藏羊主要采用放牧养殖模式,进入冬春季节后,将羊群圈养在一个圈舍中集中养殖。由于藏羊被毛相对较厚,皮肤湿度较大,圈舍阴暗潮湿,饲养密度较大,有利于加重螨虫的繁殖生长,造成螨病的传播流行。藏羊螨病发生后,会导致体表羊毛大面积脱落,身体严重消瘦,危害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严重影响羊毛产量和羊健康生长,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1 发病经过
  青海省循化县一个养殖户共养殖藏羊33头,采用放牧养殖模式,每年春秋两季该养殖场的羊群都进行重特大疫病的免疫接种,抗体水平达标。但是该养殖场已连续多年未对羊群进行妥善的驱虫处理。2017年4)1 13日养殖户在放牧中陆续发现羊群中出现了跟不上放牧节奏、身体逐渐消瘦、体表皮肤瘙痒、脱毛的患病羊。出现该种情况后,立即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养殖,并停止放牧,将病情上报了当地兽医单位,兽医到达养殖场对发病羊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养殖场患病羊主要表现为体表皮肤瘙痒,不停用患病部位摩擦尖锐突起物,体表皮肤出现出血充血、羊毛脱落的现象。结合该种情况初步判定为体表寄生虫病,随即进行有效的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藏羊螨病后立即制定了针对性的驱虫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增加。
  2 流行病学
  通常藏羊瞒病发生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发生于每年的冬春季节。进入冬春季节后,由于养殖户采用集中养殖模式,将羊群圈养在一个大的圈舍内集中饲养,密度较大,羊群之间相互接触很容易导致致病原从患病羊向健康羊传播蔓延。特别是进入冬春季节后,藏羊的皮肤温度会随着气温的降低,生长出更长更密的羊毛。当圈舍湿度较大,卫生环境较差,粪便堆积,有毒有害气体积累时,会导致皮肤表面湿度显著升高,适合螨虫的生长发育。且青海地区早晚温差较大,夜间动物相互接触很容易导致该种疾病的迅速蔓延。进入夏秋季节后,由于对藏羊进行剪毛处理,被毛相对较为短少,皮肤容易受到光照直射,皮肤温度不断升高不利于螨虫的生长发育,螨虫会受到紫外线的照射而死。少数的螨虫会寄生在羊的耳壳、蹄踵、腹股沟等毛较为厚重或者隐蔽的地方,另外还可污染垫料、饲料,寄生在灌木丛、杂草丛或石块中[1],随着季节的变化,螨虫会又重新活跃,成为主要的危险源。冬春季节青绿饲料短缺,且补饲不科学,导致羊营养物质获取较少,身体瘦弱常会加重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
  3 临床症状
  在发病初期,会在患病部位的毛根处出现黄色或淡黄色的皮屑,因为体表皮肤瘙痒,患病羊不停摩擦尖锐突起物,或者用后肢搔抓患病部位,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很容易导致皮肤表面形成水疱或者结节,结节逐步变大形成脓疱,脓泡破裂后形成痴皮,患病较为严重时,痴皮颜色呈现棕褐色,痴皮变厚,最厚的可达2cm[2]。藏羊受到疥螨感染后,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头部,患病皮肤干涸,似石灰,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皮肤角质化严重,皮肤粗糙,逐步增厚皲裂,失去弹性,形成褶皱,毛囊汗腺由于损伤导致羊毛大量脱落。患病羊因为体表皮肤瘙痒,整日啃咬摩擦烦躁不安,影响正常的采食和休息,使饲料利用率下降,且寒冷因素的刺激,羊群畏寒怕冷,身体逐渐消瘦,拥挤取暖,生长发育停止。受感染的羊治疗不及时,很容易感染肺炎、脱水、细菌性败血病,最终死亡。
  4 实验室诊断
  结合发病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对病情做出初步的诊断,初步判定为藏羊螨病。但要确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选择经过消毒的凸刃小刀,在患病和健康部位皮肤交界处轻轻刮取皮屑组织,放置试管中,带回实验室,向试管中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h酒精灯加热,舍去上层液体后吸取沉淀物滴加到载玻片上,能发现大量螨虫存在,螨虫体表颜色呈淡黄色或乳白色[3]。由此能确诊螨虫感染引起的藏羊螨病。
  5 治疗
  对于羊群个别患病面积较小的发病羊,可选择药物直接涂抹患病部位进行驱虫治疗。在用药前先将患病部位周围3~4cm远的被毛剪去,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结痂组织进行湿润,除掉痴皮后使用肥皂水清洗干净,然后涂抹1%的敌百虫软膏。同时对患病羊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mg/kg体重。由于该养殖场发病羊数量较多,建议在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注射治疗的同时,对羊群进行药浴治疗。藏羊剪毛5~7d后,使用螨净与水按照1:4的比例配置,药液温度控制为36~38℃,将羊群赶至药浴池中,浸泡至全身,羊毛湿透为止。在药浴中应先进行健康羊驱虫再进行患病羊处理。对于确诊的患病羊每间隔7~10d进行一次,连续使用2次为一个疗程。通过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4d后,羊体表瘙痒症状逐渐减退,结痴组织消退,羊群逐步恢复健康,采食正常。
  6 预防
  藏羊螨病的传播流行通常是由局部到全身,从个体向群体发展。因此在养殖中需要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确保发病后能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在日常养殖中应密切观察羊群的采食和精神状态,当看到羊群中存在掉毛或者体表皮肤发痒的症状后,应将患病羊立即隔离养殖,将病情上报,由专业兽医进行诊治。日常养殖中应构建良好的卫生防疫方案,保证羊舍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另外,还应该定期做好羊舍的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经常刷拭羊体表皮肤,减少羊体表寄生虫病感染的概率。养殖场还应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对于新购进的羊群一定要做好隔离观察,经过确认不存在寄生虫病之后才能混菌养殖,避免患病羊引入养殖场。每年春秋两季选择相应的驱虫药物,定期进行体表和体内寄生虫处理,在疫病流行高发期可再進行一次驱虫处理。
  7 结束语
  藏羊螨虫病是放牧地区很容易发生的体表寄生虫疾病。由于羊一整年在天然草场放牧,羊群流动性较大,一旦有某一个羊群感染螨虫后,由于相互接触频繁,很容易导致致病原快速传播蔓延。转变传统放牧养殖模式,开展广泛性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是控制藏羊螨虫病发生的有效条件。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应指导养殖户科学饲养,按照不同生长期对羊群进行妥善的分群处理,避免集中饲养在一个圈舍中。另外,还应引导养殖户羊群进行针对性的驱虫处理,防范该种疾病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毛吉.藏羊螨病的诊断和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2):189.
  [2]吴新.藏羊螨病的发生和治疗报告[J].当代畜牧,2017(11):87-88.
  [3]吉玛.浅谈藏羊螨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8):45-46.
  作者简介:康世伟(1979-),男,汉族,青海循化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其他文献
目前我县特种养殖业呈蓬勃发展之势,特别是水貂养殖发展速度很快,在我县一些乡镇已趋于形成规模。因水貂属食肉动物,凶此一些养殖户凶管理问题,时有水貂肉毒梭菌病的发生,给养貂户
民营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不完善、银行为规避信贷风险、企业自身规模小、经营效益不稳定等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畜牧业呈现出集约化、综合化、信息化、产业化和工厂化的发展趋势。作为畜牧生产主要单位的养殖企业、饲料和兽药等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动物医院以及
本制度适用于各品控处所辖的办公区域、化验室等范围。
牛出现红斑疹块,有的甚至波及口腔、鼻腔、阴道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出现红色斑疹者,常见于丘疹性口炎、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伪狂犬病、炭疽、牛瘟、蕨中毒和冻伤等疾病。
本文介绍了光伏和建筑系统相互结合的不同形式,并阐述了光伏和建筑一体化所具有的优点,着重说明了光伏和建筑一体化相关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对这一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
摘要:猪气喘病是目前规模化养猪场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一旦发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该文就猪气喘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猪气喘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 9.07.080  0 引言  近年,随着人们对猪肉需求量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