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心灵及其想象世界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于隋唐之际伴随着燕乐的兴起在中华大地上产生,经过二三百年的发展、改进,唐末五代时在文人的手中臻于成熟,具备了一种独立的文体所必需具备的文体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传统。这一传统在北宋中叶,遇到了一次严重的考验,内忧外患的社会动荡环境下,涌现出了一批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他们慷慨以天下为己任。
  
  一、豪放的意义
  
  “豪放”一词本指人的性情行为,有狂傲不受拘束的意思。如《北史•张彝传》:“緇资豪放,出入殿庭,步瞶高上,无所顾忌。”《新庸书•李子传》:“字资豪放,不能治细行。”借喻诗歌风格,则指一种博大超然的精神创造。豪放者想其气象恢宏,盖亦存乎其人。苏轼论及豪放时,他的《书吴道子画后》:“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的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新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苏轼用“豪放”一词,有豪放不羁,纵情放笔的意思。
  通过以上各例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豪放”一词被用来论事议物,除个别例外,均带有贬义,其所以带贬,是因为所议论的人情事物,多为不和常规的事情,施为者多有率性肆行,超越放脱之意,但无论怎样,豪放是否合理,应当都是豪其所豪,放其所当放。豪放词派除要遵循文学艺术创作所必须恪守的要求外,它决不轻易超越突破。
  
  二、苏轼及其时代
  
  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说过这样一段语:“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苏轼是宋代的政治、文学成熟阶段的一代文坛盟主。苏轼在政治上属于保守派,反对当政的朝廷派别,所以不能受到重用,其政治抱负不得已施展。尽管如此,苏轼对待人生的态度,还是积极的。“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前史。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废除新法,被召为礼部郎中,迁中书舍人,寻求翰林学士,兼侍读。因不同意尽废新法,与司马光政见不合,遂请外调。出任杭州、扬州、定州等地知州。绍圣初,新党执政,御史论其“讥斥先朝”,又被贬到惠州、兖州等地。徽宗即位,遇赦北返,卒于常州。朝廷政治上的几次更迭,朝廷势力的几次更替。苏轼性格顽固,不能趋炎附势于统治阶级的势力,这使得他的仕途不尽人意,爱妻早逝,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切并没有击倒苏轼,他在放逐过程中,看到了新法的某些积极方面,也曾对自己的偏见做过一些修正。在苏轼之前,“词”是内容不外乎“艳情”与“感情”,而正是由于苏轼所处的动荡社会,使得苏轼振臂扭转潮流,赋词以更宽阔的道路,主题更加丰富。
  
  三、苏轼词的主要特征
  
  苏轼的词题材比较广阔,风格多种多样,而且以豪放刚健为其主要特征。他“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指出向上一路,开创了豪放词派,对宋词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由于苏轼吸收了儒家善处穷通,乐无知命,道家清静恬颓,逍遥齐物和佛家随缘而适,随遇而安的哲学观和人生观,再加上他的浸心艺文的愉悦感和博学多才的成就感,以及具有充盈而溢日的天分、才气,便造成了他潇洒超旷的心性气质。尽管他的仕途坎坷,人生不如意,但他的积极入世,及作品中流露出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意境令人折服。最能代表苏轼豪放词风的,莫过于《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的上片,从眼前的景物着笔,然后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两句,高屋建瓴,气势不凡。作者站在赤壁矶头,纵目远眺,只见波涛滚滚的大江,日夜不停的运转,千古以来多少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也像大浪淘沙一样,早已被无情的江水冲刷得干干净净。这两句是泛写,由实入虚,就人和自然的关系,风流人物在历史长流中的地位和命运,点出“怀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两句紧承上文,从泛写转入专叙。由“大江东去”和“风流人物”引出“周郎赤壁”,为怀古确定了具体的对象,划出了明确的时空领域。以下三句,描绘了赤壁雄伟奇隘的自然景象。“乱石穿空”,形容山势险峻陡峭,耸入蓝天,好像利刃一样,将白云穿透,这是抬头往上看的景像。“惊涛拍岸”形容江水波涛汹涌,仿佛要把堤岸冲裂似的。这是低头向下的所见所闻。“卷起千堆雪”江水冲激石壁,溅起层层浪花,犹如朔风卷起千堆万堆皑皑白雪。这三句笔饱墨酣,将赤壁的地理形势刻画得淋漓尽致,极为壮观,令人赞叹不已。其中“乱”“崩”“惊”“拍”“卷“等几个实字用得尤为生动传神。黄州赤壁,山本不高,水亦不险,这里不仅有诗人的艺术夸张,同时也有作者平时的生活积累。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集中体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流露出作者深挚的爱国激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概上片,引起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进一步缩小了范围,从多少豪杰中直接提出周瑜来赞美。通过美人的陪衬,更显得形象鲜明,更富有艺术魅力。“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说周瑜和诸葛亮在谈笑之间略施巧计,就把曹操的战船烧得精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词人陷入了沉思,“雄姿英发”的周瑜和“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年纪轻轻就建立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我却虚度年华,白发早生,一事无成,相比之下,实在使人感到惭愧。这三句直抒胸怀,言外不胜感慨之意。“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最后这两句,回应开头。以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受结束全篇。这里既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也反映了他在现实面前无可奈何,故作旷达,自我慰藉的矛盾心情。本篇将写景、抒情、怀古三者结合在一起大开大合,纵横古今,笔力奇崛,意境宏阔。开篇两句,气势磅礴,看似闲笔,实则笼盖全词,蕴含怀古之意。总之,这是一首在词坛上开一代词风的杰作,其影响力十分深远。《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篇都充溢着豪放旷达之气,尽管作者处在逆境之中,但是仍不忘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可见苏轼的胸怀何其宽阔。
  他还是为词撰写长叙的第一人。词序的作用就是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苏轼之所以能够写词序,不能不与他的坎坷人生,曲折遭遇有关。他的这种创作方法和他个人的情感表里如一,而且也和他的生命体验互相吻合。例如苏轼的《定风波》有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者路途遇雨,毫不慌张,而是从容慢行,边吟边啸。待到风过雨晴的时候,回首风雨之处,一种自得的心情油然而生。充分体现了诗人倔强的个性和宽广的胸襟。这首词写的是对自然界风雨的态度。其实也是苏轼对人生风雨和政治仕途的态度。苏轼一生坎坷曲折,屡遭迫害打击,但他毫不畏惧,而是坦然处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一切风险阻碍,在他的眼里,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真正达到了无惧无喜,宠辱皆忘的超然境界。正如郑文卓《手批东坡乐府》所言:“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奇能事尽之矣。”
  总而言之,苏轼的性格气质豁达开朗,潇洒超旷,这也是苏轼“风韵”之所在。这种性情也正是创作必须具备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它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快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这就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本
期刊
一、增加诵读时间,对学生多加培养和指导    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了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所言,点到了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反复的诵读、涵咏,这才是提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趋势,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在我们的学生还在为“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签订时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償多少银两?”而反复背诵时,美国的的高中生正在答这样的题目:“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有位学生这样答:“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个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后来才知道那个东西
期刊
高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学生普遍感到高中物理难学,对物理学科的教学仅凭热情远远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不断摸索得出以下几点体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1.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掌握大纲、研究教法。  2.不断拓宽学科内相关知识,吸收本学科以外的相关知识。  3.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4.教材内容存在增删,有的变化较大,必须加强
期刊
一、选题背景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对常规能源储量日益减少的压力,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而要实现“低碳经济”,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高效,符合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是各国在金融危机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研究目的  1.认识常规能源的弊端;  2.研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意义;  3.了解可再生能源种类及其应用方式;  
期刊
笔者以一个观课者的角度阐发自己的思考,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杂乱无序、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尝试引入“视点”概念,提出“为每篇课文、每堂课确立一个教学视点,解决课堂无序、无效问题”的观点。更以此为基点来分析课堂实例,归纳出语文教学视点的类别,其中重点阐述语文学科中最薄弱的知识点视点。  近来听了很多的课,有校内的观摩课、校外的研讨课,也有特级教师的示范课;有语文学科的,也有其他学科的,有诸多收获
期刊
苏轼在送《张琥》一文中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意在劝诫大家只有广见博识,才能择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积累丰厚,才能得心应手为我用。积之于厚,发之于薄。而作文往往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情感体验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所以说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对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应该是至关重要的。    一、背诵积累    被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编委们精挑细选的佳作,但凡要求背诵的课文或者是
期刊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在人人关注安全、关注健康的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只有为学生营造出安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全面考虑学校工作,制定各方面的安全制度    要使学校安全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就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涉及学生上课方面的
期刊
探究学习模式是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来讲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要求较高、效果较好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表现出了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一、探究学习模式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需要特定的教学条件    1.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  探究学习模式得以实施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材料或内容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所谓内化是指学生将外在的知识客体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知识客体
期刊
“我的心分外的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静: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读到鲁迅《希望》中的句子,我会误以为那是我自己写的,文中那颗寂寞的心就是我的心。  热爱鲁迅,并不是因为他是现代文坛的第一号人物,而是因为他作品中流露的真诚,这种至情至性的真诚,常常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在人生的种种境遇中,我的希望升腾又破灭,我总是心灰意冷,甚至感到绝望。然而,虽是绝望,又不甘心在沉寂中消亡。这时候,我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