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低收入地区“教育致贫”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社会上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地区出现“教育致贫”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教育致贫”的对策以期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得以缓解。
【关键词】:农村地区;教育费用;教育致贫
“教育致贫”又称“因教致贫”,规范来说是“教育消费型贫困”,指的是个体由于接受教育而导致家庭或其自身陷入贫困状态这样一种现象,这种贫困又分为积贫和返贫两种情况。农村大学生家庭教育致贫则意味着,农村家庭为了供养大学生而使得家里越来越贫穷的现象。
一、农村大学生家庭的现状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学生,我对此更有切身体会。现在农村的大学生家庭一般都是村里的困难户。他们依旧住着破矮的屋子,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我们村一位培养了三个大学生的老父亲的一句话似乎能够给与更好的说说明,当大家在讨论起他们家的孩子多有出息时,他无奈的叹息了一句“有什么用啊,别人家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的钱都给了学校。”这就是大多数农村家庭,特别是贫困农村家庭大学生的现状。
二、农村家庭教育致贫的原因分析
农村家庭的教育致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供养大学生过程中的积贫,另一个则是大学生毕业之后的返贫。
(一)供养大学生过程中的积贫
供养大学生过程中形成的积贫现象主要是由于教育投资的特点决定的。首先教育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消费,而且是越来越高额的消费。现在我国只是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而在高中、大学阶段则需要家庭自己承担各种教育费用。有些农村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相对好一点的教育,不惜支付高额的借读费让他们去城镇读书,这些花费无疑会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高额的学费,加上各种补习费、书本费都成为了农民家庭巨大的负担。
其次,教育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投资是一项长期工程,且其投资金额逐年递增。尤其是大学,高额的学费、生活费等各种花费变成农村家庭巨大的负担,甚至会出现家里的好几个劳动力的收入都在供养这一个大学生。即使毕业后的大学生有能力回馈原生家庭,这个周期也是特别长的。
这些都是供养学生的过程中形成的“积贫”现象,而大部分家庭在学生毕业之后还会形成各大程度的“返贫”。
(二)大学生毕业之后的返贫
现如今,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出现“大学生不如搬砖工”的现象,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大学生毕业后反馈原生家庭的“设想”不复存在,甚至在毕业后还需要家庭支付其基本的生活费用。这就造成了村农家庭的返贫。
完全没有工作的大学生虽是少数,但现在文凭贬值,就业竞争大,市场供过于求;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高校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许多专业高级人才不待召见,不同级别的人才竞争激烈,高级人才降级使用。这些原因使高校毕业生没有使自己的文凭发挥作用,也没有预期的收益,从而也导致长期致贫。
大学生毕业后工资收入低下而城市生活成本高昂,这样其不仅不能对原生家庭进行经济回报,甚至还需要家里进行供养,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地区教育致贫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致贫问题的对策建议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致贫的原因有教育费用高额,也有文凭贬值等,因此,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教育致贫”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消费观念
有些农村家庭为了提高孩子成绩花费高额的择校费、高额的补习费。这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长期背负着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教育是一种投资型消费,个人和家庭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做出科学的规划和理性的投资,进行教育投资时应注意经济和非经济投入相结合,倡导科学的教育投资观念,消除“教育致贫”的观念因素。
(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
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效益,因此,国家应该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替农村地区的家庭承担一部分的教育经费。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的收费较高,使得很多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因此,国家可以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其次,国家还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农村地区教育质量落后,有些地区甚至整个学校都没有一个公办教师,这就倒逼一些家庭支付高额的择校费把孩子往外送。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使得农村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减轻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
(三)提高教育收益率
提高教育收益率也是解决我国农村大学生家庭“教育致贫”的有效途径。国家应大力兴办职业教育,使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既有学上,又能避免家庭因高昂的高中阶段择校费和高等教育费用陷入经济困境。另外,政府和高校也要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避免因延迟就业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切实增加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
“教育致贫”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还是与贫困问题有关,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致贫”就必须切实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对于城镇,农村家庭“教育致贫”的情况更普遍,根本上还是因为其可支配收入相对有限。尽管我国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但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种增长的不平衡性。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致贫”的现象,还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
当今农村,教育消费已经能为制约家庭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现在教育致贫的影响,一些家庭从“理性”出发,让孩子初中毕业就开始外出打工,长期以往,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的确会有好转,但是孩子的教育素质得不到改善,使阶层固化,对农村地区越来越不公平。所以,国家要切实重视“教育致贫”的现象,多方入手,改善这一现象,从经济上、教育水平上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余世华.”因教致贫”原因探析[J].教育与经济,2006(1):59-61.
[2]麦艳航.我国农村低收入家庭“教育致贫”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43-44.
[3]岳瑞.我国农村大学生家庭“教育致贫”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商,2014(10):77-86.
[4]张宏军.弱势群体“教育致贫”的原因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0(3):202-205.
【关键词】:农村地区;教育费用;教育致贫
“教育致贫”又称“因教致贫”,规范来说是“教育消费型贫困”,指的是个体由于接受教育而导致家庭或其自身陷入贫困状态这样一种现象,这种贫困又分为积贫和返贫两种情况。农村大学生家庭教育致贫则意味着,农村家庭为了供养大学生而使得家里越来越贫穷的现象。
一、农村大学生家庭的现状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学生,我对此更有切身体会。现在农村的大学生家庭一般都是村里的困难户。他们依旧住着破矮的屋子,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我们村一位培养了三个大学生的老父亲的一句话似乎能够给与更好的说说明,当大家在讨论起他们家的孩子多有出息时,他无奈的叹息了一句“有什么用啊,别人家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的钱都给了学校。”这就是大多数农村家庭,特别是贫困农村家庭大学生的现状。
二、农村家庭教育致贫的原因分析
农村家庭的教育致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供养大学生过程中的积贫,另一个则是大学生毕业之后的返贫。
(一)供养大学生过程中的积贫
供养大学生过程中形成的积贫现象主要是由于教育投资的特点决定的。首先教育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消费,而且是越来越高额的消费。现在我国只是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而在高中、大学阶段则需要家庭自己承担各种教育费用。有些农村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相对好一点的教育,不惜支付高额的借读费让他们去城镇读书,这些花费无疑会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高额的学费,加上各种补习费、书本费都成为了农民家庭巨大的负担。
其次,教育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投资是一项长期工程,且其投资金额逐年递增。尤其是大学,高额的学费、生活费等各种花费变成农村家庭巨大的负担,甚至会出现家里的好几个劳动力的收入都在供养这一个大学生。即使毕业后的大学生有能力回馈原生家庭,这个周期也是特别长的。
这些都是供养学生的过程中形成的“积贫”现象,而大部分家庭在学生毕业之后还会形成各大程度的“返贫”。
(二)大学生毕业之后的返贫
现如今,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出现“大学生不如搬砖工”的现象,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大学生毕业后反馈原生家庭的“设想”不复存在,甚至在毕业后还需要家庭支付其基本的生活费用。这就造成了村农家庭的返贫。
完全没有工作的大学生虽是少数,但现在文凭贬值,就业竞争大,市场供过于求;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高校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许多专业高级人才不待召见,不同级别的人才竞争激烈,高级人才降级使用。这些原因使高校毕业生没有使自己的文凭发挥作用,也没有预期的收益,从而也导致长期致贫。
大学生毕业后工资收入低下而城市生活成本高昂,这样其不仅不能对原生家庭进行经济回报,甚至还需要家里进行供养,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地区教育致贫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致贫问题的对策建议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致贫的原因有教育费用高额,也有文凭贬值等,因此,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教育致贫”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消费观念
有些农村家庭为了提高孩子成绩花费高额的择校费、高额的补习费。这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长期背负着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教育是一种投资型消费,个人和家庭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做出科学的规划和理性的投资,进行教育投资时应注意经济和非经济投入相结合,倡导科学的教育投资观念,消除“教育致贫”的观念因素。
(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
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效益,因此,国家应该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替农村地区的家庭承担一部分的教育经费。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的收费较高,使得很多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因此,国家可以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其次,国家还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农村地区教育质量落后,有些地区甚至整个学校都没有一个公办教师,这就倒逼一些家庭支付高额的择校费把孩子往外送。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使得农村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减轻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
(三)提高教育收益率
提高教育收益率也是解决我国农村大学生家庭“教育致贫”的有效途径。国家应大力兴办职业教育,使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既有学上,又能避免家庭因高昂的高中阶段择校费和高等教育费用陷入经济困境。另外,政府和高校也要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避免因延迟就业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切实增加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
“教育致贫”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还是与贫困问题有关,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致贫”就必须切实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对于城镇,农村家庭“教育致贫”的情况更普遍,根本上还是因为其可支配收入相对有限。尽管我国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但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种增长的不平衡性。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致贫”的现象,还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
当今农村,教育消费已经能为制约家庭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现在教育致贫的影响,一些家庭从“理性”出发,让孩子初中毕业就开始外出打工,长期以往,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的确会有好转,但是孩子的教育素质得不到改善,使阶层固化,对农村地区越来越不公平。所以,国家要切实重视“教育致贫”的现象,多方入手,改善这一现象,从经济上、教育水平上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余世华.”因教致贫”原因探析[J].教育与经济,2006(1):59-61.
[2]麦艳航.我国农村低收入家庭“教育致贫”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43-44.
[3]岳瑞.我国农村大学生家庭“教育致贫”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商,2014(10):77-86.
[4]张宏军.弱势群体“教育致贫”的原因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0(3):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