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苞谷糁儿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在襄阳市保康县与宜昌市夷陵区交界的大山里,小时候是苞谷糁儿投的食。我的舌头和胃与这样的粗粮打了十六七年交道,直到考学到外地吃上细米白面为止,彼此间的感情很深。所以,时不时总想吃上一顿甜软可口的苞谷糁儿。
  保康县城开早餐店的,都知道山里人过早的习惯,康富饮食一条街也好,五金公司也好,以及其他大街小巷的早餐点,多数都有一锅冒着热气的苞谷糁等着食客。我在外面过早,一般不吃别的,就吃苞谷糁儿,哪儿有苞谷糁儿就在哪儿吃,哪儿的好就在哪儿吃。好与不好,只凭一双眼睛,从一个店面走过,眼光一扫,就能判断出来。苞谷糁儿煮的好不好,合不合胃口,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完全凭个人的感觉,凭几十年与它打交道的经验。好,脚步就停下来;不好,就再往前走。
  吃得多了,心里自然也有了一杆秤。煮的好的,我的嘴和舌头喜欢,就多去,煮的不好的,吃一次,就不再去了。吃去吃来,不知是嘴吃叼了,还是煤炉子、钢筋锅急火烹的,老是吃不出儿时的那个味道。时间长了,免不了生出一些抱怨,也有些失望,觉得这简单的生存之道就难于传承了,好像城里没有一家早餐店能做出地道的苞谷糁儿。慢慢的,我出去的次数少了。
  妻知道我爱吃苞谷糁儿。十几年前的一天吧,她对我说:“你二回吃苞谷糁儿,就到百货那儿,那儿煮的好吃。”我记下了,第二天一早就去十字街,围着百货公司转了几圈,也没见到。回来问,她说是老百货,二门诊那儿。次日早上又去,见那附近有一家,盛一碗,太稀,淡寡寡的,不香,满嘴跑,舌尖不满意,我心里也不满意。妻说我还是没找对地方,要从二门诊那个道子进去,在院子里面。
  第三次去,终于找到了。应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古话,百货苞谷糁儿隐避在院子一角,没有招牌,也没有像样的铺面。两间不大的房子,里面也不亮堂,靠墙摆的七八张桌凳,高的高、矮的矮,外面露天地里也支了一张圆桌,旁边又放一个条几。桌子、凳子,表面都斑驳陈旧,看起来很有些年头。熬苞谷糁儿的厨房窄小,一口大锅,一面案板占去一大半,个子大的,要侧着身子去盛。但这不影响生意,人们也不介意。不用吆喝,早上七八点钟,人就不断。
  这一餐,一碗糁儿,一碟菜,吃得舒服,吃得浑身通泰。只这一吃,我就认定这儿的苞谷糁儿正宗,不干不稀,黄澄澄的,用筷子能挑起来,入口即化,几个翻身咽到肚里,口里还有余香,味道赶得上儿时老家柴火灶煮的,烟火气足。从此,我成了这儿的常客。只要在城里,只要时间来得及,我就到百货这儿过早。早晨起来,洗漱好了,七点多出门,从沿河公园步行,一会儿就到了,去了正好,人不多不少,锅里冒着热气,糁儿熬得正合适,吃了满嘴喷香。有时也搭车,没有公汽的那些年,就喊三轮,几步远的路,一人要三五块钱,贵是贵,为了饱口福,还是坐。后来,搭公汽。实在等不及了就打的去,不过这样的次数很少。也开了几次车去,不好停,有一次还贴了罚单,不开了。也有去晚的时候,去年秋的一天,我八点多去的,晚了,吃的是打接伙的苞谷糁儿。就是一大锅盛完了,还有不少人眼巴巴的想吃,店家临时烧小半锅水,急火猛煮的,农村俗称打接伙。味道与平常吃的完全不一样,和浆糊一样,有点像过去农村特有的“面饭”,不好吃,不合口味。那以后,我都尽量赶在当口去。
  我爱吃,母亲自不必说,也爱吃。有一次,我随意说百货的苞谷糁儿好吃,母亲记下了。前些年她走得动的时候,自己去吃,这几年走不动了,我就给她端。有天早上,老幺就近给她端了一碗苞谷糁,正吃着,我从百货又给她端一碗来。她马上放下,说:我吃你这碗。
  到百货吃苞谷糁儿的,大多是老主顾,熟面孔。大家围坐在一起,嘘寒问暖,插科打诨,有说有笑,热热闹闹。人们最喜欢坐的不是里间,而是露天地的一桌一几——除非夏天下起瓢泼桶倒的大雨。我想,喜欢在外面吃,可能是图个方便,或许也敞亮些的缘故吧。在这儿过早的,无论是有头有面官员,老板土豪,还是街坊邻居,在这儿,不分贵贱,不分贫富,身份都是相同的,都是食客,一样坐,一样吃。这儿也有生客,有的是朋友带来的,有的是别人介绍的。前天,我吃罢出来,遇见一位朋友带了六七个外地口音的客来,说是来保康玩的同学,带他们来吃个新鲜。他老远就给店家打招呼让盛八碗饭打八碟菜。这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百货的苞谷糁儿是有些名气的,待客是不会丢面子的。生客中也有一些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本地人,偶尔回来了,就来吃一顿。他们知道这儿的苞谷糁好吃,惦记着。有一天早上,我旁边坐着几个在广东带孙子的老人,边吃边和熟人叙家常,他们聊得最多的,就是不适应当地的饮食,吃不惯那儿的饭菜。有一個夸张地说,做梦就梦见家乡的饭菜,梦见百货的苞谷糁儿。对面一个穿呢子大衣的中年人接茬说:“我也好长时间没吃过了,欠得很呐!”末了,都说这顿饭吃的香。
  店家人手少,菜她负责打,饭要自己盛。一大锅,热腾腾的,往碗里添时要特别小心。店主怕烫着我们,每次拿碗盛时,都再三叮嘱。今年夏天的一天,我正盛着,锅里突然泛起“波浪”,几坨热粥溅到我的膀子上,瞬间起了几个鱼肚泡,火辣辣的痛,我忍着,坚持吃完。回来买了烫伤膏涂抹,六七天才结痂子。这并不影响我的情绪,我只要在外面过早,还去,无非是更小心点。菜有三四样,都是时令蔬菜,有农家风味,有时是“老三篇”,几天都是一样的菜,但大多数时间是一二天就变换。一年四季不变的只有一样,这就是山里人爱吃的土豆。不管熟客生客,店家总要问一句:“都要唦?”若回答“都要”,三四样一样打一点。要是有要求,问了就说。比如辣子多还是少还是不要,土豆片是多点还是少点,是大碗菜还是小蝶菜,都要自己交待。总之,要让大家吃得合心合意。有时一碗吃不饱,常常再加一个馍。这儿的馍是用面酵子发的,面的劲道将将好,我能吃出来。在嘴里嚼着,甘甜醇香,舌尖受用,肚子也高兴。
  百货苞谷糁儿,店子不在街面上,也没挂招牌,店面也不显眼,可是能留住人,让人吃了还想吃,吃了这一顿,还想下一顿,食物和人,互相选择,谁也离不开谁了,靠的是特色,用心,诚信。店家的招牌,挂在人们心里。
  只做一种早餐,看起来容易,其实也辛苦。有一次我与店家聊天,她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下雪上凌,每天五更头起就要起来生火烧水,揉面做馍,切菜炒菜,手慢一点,七点钟吃不上。早上忙罢了,要洗洗刷刷,收收捡捡,下午又要买菜、择菜,准备第二天的食材,一年难得有几天消停日子。要是实在有事,就提前贴张告示,让常客有个准备,免得别人失望。
  店家是为了生计忙活,却不经意间留住了乡愁。
  (作者单位:湖北省保康县司法局)
其他文献
这两年,每逢被问到有什么新作,总回答说,我在写我的家乡美食。  其实,算不上美食,只不过是短短几十年人生中吃过的食物和相关的个人记忆。简单到一个炕连皮洋芋,用美食来夸赞似乎言过其实,可对饥饿的乡村小孩来说就是美食,对经历了人生风雨留恋少年时光的老人来说,它也是美食。在我看来,美食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定义,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那里,有着不同的标准。  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说,世界上的美食多到能装
期刊
埃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也是一个奇特的诗人.根据海特菲尔德(C.W.Hatfield)1941年出版的《埃米莉·简·勃朗特诗歌全集》[1]统计,埃米莉的诗歌一共有193首.她
内容摘要:青年教师是国家教育未来的主力军,让他们坚定终身从教的理想信念,不仅关乎教育队伍的稳定,更是关乎国家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学校是青年教师实现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一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让他们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二是塑造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强化专业素养,让他们有荣誉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铸牢 终身从教 根基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新老教师的更替需要,近年来,大批
内容摘要:熔材作为文学作品在材料处理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作品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在熔材上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把题材等同于素材,记生活流水帐;将素材无限拔高,追求“高大上”的题材和主题;将毫无新意的素材反复运用,拉低了题材档次,题材格调不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极大提高学生作品题材的质量。   关键词:熔材 素材 题材  熔材是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写作者对素材进行提炼、加工、改造的过程,
内容摘要: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美育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选取了浙江省部分高等院校,通过实地调研、网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分析了当前高校美育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 高校美育 美育现状 对策研究  一.新时代我省高等院校美育发展的现状  伴随着近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在一大批学者的积极倡议下,美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
久仰rn与晓苏相遇,是我人生里一个幸运的偶然.2019年暑假将至时,我那套《蛮糖部落》神州舰队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了.编辑大人恨铁不成钢地提点我:“你这四本书都四十万字了,
期刊
播音主持专业历史渊源已久,它从传统“师徒制”的个人化培养逐渐形成今天规范化的专业教育,早期播音主持教育工作者们功不可没.他们贡献毕生的精力,创建和发展播音主持艺术专
读《草房子》,学当老师rn《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的一部长篇小说,不仅小孩子喜爱读,我觉得也非常适合老师阅读.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吸引着我,我许多次为那些真实可爱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