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关系、“承诺剧本”与“基本焦虑”r——萧红童年人格的心理学探析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v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人格的无意识模塑阶段和命运驱力的形成阶段是叠合的,萧红的命运与诗心之间是互文的.借助心理学的视角、方法与路径,切入萧红的童年依恋状况和童年故事叙述,发现萧红不仅回答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等关乎命运轨迹方向的深层问题,并起到了建构自我同一性的意图.从依恋的失散到“承诺剧本”的生成,显示为依恋关系对萧红童年人格的模塑,缺陷动机对其人生的驱动,而“基本焦虑”的形成,则昭示着萧红命运逻辑的现实驱力和精神驱力的形成.
其他文献
在美洲度过一段难忘的岁月之后,方召麐回到了英国。由于次子顺生和四子林生同赴伦敦求学,子女们的教育经费和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都落到方召麐一个人身上。这时的方召麐只能靠卖画来维持一家子的开销,担子越来越重。由于为生计发愁,方召麐几乎很少有时间能够专心从事作画。越是时间紧迫,就越想推开一切俗务去执笔作画,然而这谈何容易,身心俱疲的方召麐病了。  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好胜的方召麐那颗一心向艺的心,环境愈是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