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能力包含三部分:学习能力、执行能力、专业知识.其中,学习能力即学习技巧与方法,当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后,才可构建专业知识,增强执行能力.可见,学习能力是执行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基础.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方法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就是学生自学与质疑,是学生独立观察、独立阅读、自主思考、亲自操作、生疑质疑、自主进行信息输入与加工的过程.在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需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这需要教师予以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同时,自学需讲究质量,勤思考、多提问,并做好自学笔记.一般而言,可将预习分成三阶段.
第一,通读书本内容,在不懂之处作出标记,并对书本的主要内容进行笔记.
第二,分析例题与习题,把握本次课所含题目类别与特征,同时找出自己在新知应用时存在的障碍.
第三,通过参考资料,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分析知识难点与重点,解析书本例题,力求弄清并找出疑难点,以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二、课堂上认真听课
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与互动的过程.学生预习中的疑问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在课堂上,学生需跟着教师的思路,在教师指导下改造、加工输入信息,这是学生对新知的构建过程,也是学生对所获得的新信息加以分析、概括、抽象、比较、综合、具体化与系统化的过程.同时,在学生自学时,思维是关键,影响着自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适时提问,以问促思.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提问:物体间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并让学生实验思考:①把一本书静止放于桌面上,同时水平方向不施加力,桌面与书之间能否产生摩擦力?②以一个与书重力相同的力向上提着书,将书沿着水平桌面运动,桌面与书是否存在摩擦力?③使书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水平面与书是否存在摩擦力?等等.
在自学时,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提问方式进行思考.在听课时,学生还需注意: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独自完成思考,有疑问,及时提出;对于教师重复或总结性语言,需重点记忆.
三、及时复习与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是靠点滴积累的,所学知识若不能牢固识记,在运用时则无法迅速提取.而通过复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记忆.尤其是物理学习,概念知识多而抽象,更需及时复习与巩固.
首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时整理课堂笔记,将所学知识结构加以梳理,以深刻理解知识,为运用知识作好铺垫.
其次,还需注重课后练习.实际上,课后练习也就是知识的运用实践过程.而应用则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问题、新条件、新情境中,经过练习训练,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通过课后练习,可以检测与反馈学生在上述几个环节中的学习效果.当学生在应用中获得成功后,更能调动新的物理学习动机.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练习训练,并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不要应付了事,亦或抄袭他人作业.
四、注重纠错整理
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难免的,但需主动纠错,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对策.在物理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过来,然后多做几个相似类别的习题,以巩固解题方法.同时,将自己做错的习题记录在《错误集》中,以避免出现同样错误.在纠错过程中,还需将知识加以总结归纳,把握同类事物之间的联系,以构建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知识迁移做好准备.
五、知识迁移与创造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运用所学知识,即知识迁移.
在物理实验试题中,考查学生实验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逐渐增多,这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方法以类比形式,运用到其他知识中,以找出解决方案.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知识迁移,学会创造.当学生成功将知识进行迁移后,亦或解决问题后,则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能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造意识,增强学习与创造信心,敢于大胆猜想,大胆发言,敢于彰显个性.在练习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出题,亦或探究与物理相关的课题,亦或参与多种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此外,学生还需及时反馈.反思自己的学情,发现不足,及时而合理地调整.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重视方法教学,传授学生一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及时复习与巩固,并在习题练习中进行知识迁移与创造,学会知识总结与归纳.同时,注意整理错误,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
一、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就是学生自学与质疑,是学生独立观察、独立阅读、自主思考、亲自操作、生疑质疑、自主进行信息输入与加工的过程.在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需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这需要教师予以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同时,自学需讲究质量,勤思考、多提问,并做好自学笔记.一般而言,可将预习分成三阶段.
第一,通读书本内容,在不懂之处作出标记,并对书本的主要内容进行笔记.
第二,分析例题与习题,把握本次课所含题目类别与特征,同时找出自己在新知应用时存在的障碍.
第三,通过参考资料,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分析知识难点与重点,解析书本例题,力求弄清并找出疑难点,以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二、课堂上认真听课
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与互动的过程.学生预习中的疑问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在课堂上,学生需跟着教师的思路,在教师指导下改造、加工输入信息,这是学生对新知的构建过程,也是学生对所获得的新信息加以分析、概括、抽象、比较、综合、具体化与系统化的过程.同时,在学生自学时,思维是关键,影响着自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适时提问,以问促思.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提问:物体间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并让学生实验思考:①把一本书静止放于桌面上,同时水平方向不施加力,桌面与书之间能否产生摩擦力?②以一个与书重力相同的力向上提着书,将书沿着水平桌面运动,桌面与书是否存在摩擦力?③使书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水平面与书是否存在摩擦力?等等.
在自学时,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提问方式进行思考.在听课时,学生还需注意: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独自完成思考,有疑问,及时提出;对于教师重复或总结性语言,需重点记忆.
三、及时复习与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是靠点滴积累的,所学知识若不能牢固识记,在运用时则无法迅速提取.而通过复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记忆.尤其是物理学习,概念知识多而抽象,更需及时复习与巩固.
首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时整理课堂笔记,将所学知识结构加以梳理,以深刻理解知识,为运用知识作好铺垫.
其次,还需注重课后练习.实际上,课后练习也就是知识的运用实践过程.而应用则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问题、新条件、新情境中,经过练习训练,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通过课后练习,可以检测与反馈学生在上述几个环节中的学习效果.当学生在应用中获得成功后,更能调动新的物理学习动机.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练习训练,并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不要应付了事,亦或抄袭他人作业.
四、注重纠错整理
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难免的,但需主动纠错,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对策.在物理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过来,然后多做几个相似类别的习题,以巩固解题方法.同时,将自己做错的习题记录在《错误集》中,以避免出现同样错误.在纠错过程中,还需将知识加以总结归纳,把握同类事物之间的联系,以构建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知识迁移做好准备.
五、知识迁移与创造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运用所学知识,即知识迁移.
在物理实验试题中,考查学生实验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逐渐增多,这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方法以类比形式,运用到其他知识中,以找出解决方案.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知识迁移,学会创造.当学生成功将知识进行迁移后,亦或解决问题后,则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能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造意识,增强学习与创造信心,敢于大胆猜想,大胆发言,敢于彰显个性.在练习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出题,亦或探究与物理相关的课题,亦或参与多种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此外,学生还需及时反馈.反思自己的学情,发现不足,及时而合理地调整.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重视方法教学,传授学生一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及时复习与巩固,并在习题练习中进行知识迁移与创造,学会知识总结与归纳.同时,注意整理错误,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