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博大精深的美学意义。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如何将汉字的音、形、义之美运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汉字 音美 形美 义美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汉字教学贯穿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中,是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字构成词,词构成句,句构成段,段构成篇,字、词、句、段、篇组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基础打牢了,语文学习才能事半功倍,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字是重中之重。然而,就目前的低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汉字教学也是难点之一。
汉字从表面来看,不像音乐符号那么生动活泼,充满魅力,也不像美术的画笔那么色彩斑斓,引人入胜,给人的感觉是枯燥乏味的笔画组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汉字之美,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感汉字音美以助教学
汉语为了表达各种含义,需要在语句中加入不同的语气词来表示情绪。具体来说,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虽同,但语调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同。如“哦”这个字,放在句首,读降调,表示惊喜或者赞叹;放在句首,读升调,表示怀疑;放在句末时,读降调,表示开心等情感。教师可针对汉字的读音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独特的情感这一个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有意营造汉字出现的不同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变化,从而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与学生脑海中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而体会汉字的“音韵美”,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二、感汉字形美以助教学
1.以形识字,其义自见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就是从最简单的象形字开始。这些文字一看便能猜到它的意思,我们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和解释,就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如,“山”,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连绵的群山与字形进行联系,帮助学生记忆;又如,一木为木,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形象生动……一个汉字,就是一幅优美形象的画卷。
2.结合书法艺术,激发兴趣
汉字是世界上独创有书写文化的文字,中国书法艺术,展现了汉字的无限美韵。晋朝王羲之父子,唐朝颜真卿、柳公权,宋朝苏轼、黄庭坚等等,他们的书法之美令人赞叹。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将汉字的变幻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进行汉字教学时可以结合书法艺术,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形美,如:“龙”字,我们可以配合多媒体使用各种书法字体来展现,尤其是草书,在草书中的龙,就是一条张牙舞爪飞腾的巨龙的形象,这可以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留下深刻印象。
三、感汉字义美以助教学
1.揣摩字义,加深印象
低年级教学涉及较多的是象形、会意、形声三类字。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字,通过分析教给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可先介绍字的定义,再介绍例字特点。教会意字时,可以说:会意字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便衍生出新的含义。比如说“人”与“木”合起来成“休”字,就是一个人躺在树底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它是“休息”的意思。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汉字的秘密,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这样,通过举一反三,学生在学习中就可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理解字义之美,提高理解水平。
诗词中用好一个汉字或词语可使全文提升一个档次,如:王勃《滕王阁诗》中“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空”字用得好,成为千古佳句。“空”字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王勃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同样,理解这个字的字义之美,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歌的精髓。
3.溯本追源,减少错别字。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字形演变规律,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观念来分析字形、字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既能感受汉字结构合理和历史底蕴的丰厚,又能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比如,“歌”字,学生最容易将“欠”误写成“攵”。因为学生可能以为“反文”往往与文化、娱乐有关。当了解了字源,我们会发现“反文旁”与文化、娱乐无关,它是手形“又”,上面的斜竖表示手里拿的某种工具,做事、劳动。比如“牧”。而“欠”字的甲骨文像一个跪着的人在张开大嘴的形状, 如“歌”“吹”“歇”,都同“张口出气”有关。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书写时降低错误率。
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汉字的音美悦耳动听胜过音符,汉字的形美悦目胜过图画,汉字的意美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学习汉字,体味汉字,挖掘汉字的美,并将它充分运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认识汉字之美,也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的学文识字,为接受更深层次的文化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有光.中国语文纵横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吴跃辉.小议美育在语文课中的运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3).
[4]周起长.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3).
[5]佟欣.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J].文学教育(上), 2008(8).
关键词:汉字 音美 形美 义美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汉字教学贯穿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中,是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字构成词,词构成句,句构成段,段构成篇,字、词、句、段、篇组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基础打牢了,语文学习才能事半功倍,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字是重中之重。然而,就目前的低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汉字教学也是难点之一。
汉字从表面来看,不像音乐符号那么生动活泼,充满魅力,也不像美术的画笔那么色彩斑斓,引人入胜,给人的感觉是枯燥乏味的笔画组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汉字之美,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感汉字音美以助教学
汉语为了表达各种含义,需要在语句中加入不同的语气词来表示情绪。具体来说,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虽同,但语调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同。如“哦”这个字,放在句首,读降调,表示惊喜或者赞叹;放在句首,读升调,表示怀疑;放在句末时,读降调,表示开心等情感。教师可针对汉字的读音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独特的情感这一个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有意营造汉字出现的不同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变化,从而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与学生脑海中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而体会汉字的“音韵美”,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二、感汉字形美以助教学
1.以形识字,其义自见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就是从最简单的象形字开始。这些文字一看便能猜到它的意思,我们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和解释,就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如,“山”,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连绵的群山与字形进行联系,帮助学生记忆;又如,一木为木,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形象生动……一个汉字,就是一幅优美形象的画卷。
2.结合书法艺术,激发兴趣
汉字是世界上独创有书写文化的文字,中国书法艺术,展现了汉字的无限美韵。晋朝王羲之父子,唐朝颜真卿、柳公权,宋朝苏轼、黄庭坚等等,他们的书法之美令人赞叹。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将汉字的变幻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进行汉字教学时可以结合书法艺术,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形美,如:“龙”字,我们可以配合多媒体使用各种书法字体来展现,尤其是草书,在草书中的龙,就是一条张牙舞爪飞腾的巨龙的形象,这可以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留下深刻印象。
三、感汉字义美以助教学
1.揣摩字义,加深印象
低年级教学涉及较多的是象形、会意、形声三类字。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字,通过分析教给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可先介绍字的定义,再介绍例字特点。教会意字时,可以说:会意字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便衍生出新的含义。比如说“人”与“木”合起来成“休”字,就是一个人躺在树底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它是“休息”的意思。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汉字的秘密,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这样,通过举一反三,学生在学习中就可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理解字义之美,提高理解水平。
诗词中用好一个汉字或词语可使全文提升一个档次,如:王勃《滕王阁诗》中“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空”字用得好,成为千古佳句。“空”字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王勃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同样,理解这个字的字义之美,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歌的精髓。
3.溯本追源,减少错别字。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字形演变规律,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观念来分析字形、字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既能感受汉字结构合理和历史底蕴的丰厚,又能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比如,“歌”字,学生最容易将“欠”误写成“攵”。因为学生可能以为“反文”往往与文化、娱乐有关。当了解了字源,我们会发现“反文旁”与文化、娱乐无关,它是手形“又”,上面的斜竖表示手里拿的某种工具,做事、劳动。比如“牧”。而“欠”字的甲骨文像一个跪着的人在张开大嘴的形状, 如“歌”“吹”“歇”,都同“张口出气”有关。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书写时降低错误率。
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汉字的音美悦耳动听胜过音符,汉字的形美悦目胜过图画,汉字的意美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学习汉字,体味汉字,挖掘汉字的美,并将它充分运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认识汉字之美,也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的学文识字,为接受更深层次的文化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有光.中国语文纵横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吴跃辉.小议美育在语文课中的运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3).
[4]周起长.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3).
[5]佟欣.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J].文学教育(上),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