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刘开永,源于对他的“猴”的钟爱,“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品读他的中国画“猴”无时不被一种横溢的才华打动着。
  刘开永的猴画作品笔墨酣畅,即注重传统艺术形式,又吸收当代绘画的新观念,具有浓郁的时代审美气息和新的境界,看其猴画作品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散发出的魅力。画如写诗,多种意境都体现在刘开永充满灵性的画面之中。他笔下的猴子,继承中国传统画风,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生动活泼,惟妙惟肖,妙趣横生;有时觅食摘果、攀枝挂月,有时岭上飞影、结伴丘山,有时追逐嬉闹、悠闲懒散,甚至还有“美猴王”齐天大圣英姿。
  刘开永把猴子画得鲜活、灵动,境界之高,得益于他积数十载之功,观猴写生无数,笔墨弃纸数千,他感悟道,锻炼画功有三个要点:写实绘形、笔墨提炼和融入感情,画猴亦当如此。为了研究猴子的特征,他经常去动物园、到自然界去观察猴子的生活。悉心揣摩,心追手摩,捕捉猴子的各种生动的姿态、表情,以猴子结构形态为根据,加以艺术加工,提炼成笔下富有人情味的画面,从“自然表象之猴”到“意象之猴”升华,把艺术逐步地由“技”向“道”的高度推进。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最注重写画字之心意,刘开永喜欢猴、爱猴,所以他每一笔、每一墨都用心去画,体现在情感的意趣之上,刘开永画猴系列作品三大特点:
  一是精神之美。中国画讲究“借物寄情、借物传情、借物抒情”,因此刘开永借“心中之猴”,表达他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以形写神,化神为形,达到了人、猴、自然的交融合一,以此对生命礼赞,为自然放歌,所以他绘画出的每幅作品立意更关乎人的情感。
  二是笔墨之美。刘开永有很深的笔墨功力,书画浸吟几十载,寄情于画猴,骨法用笔,起讫分明,遇圆成圆,遇方成方,直中求曲,弱中求力,自然合于法度,停顿转折亦随笔锋所向,线条灵动而富有张力。那些或起或伏的线条,给人以静或动的节奏感、韵律感。他用笔老辣而灵动,用墨鲜活而潇洒。以富有变化、自由、率性、逸笔草草的笔触画出猴子的动态,以刚柔并济的笔墨勾勒出面部神态,再用浓墨画出猴子的手足等重点部位,墨线之间的浓淡疏密变化错落有致,充满张力。在他的笔下,一只只鲜活可爱的猴子或跳,或立,或嬉,或闹,跃然纸上,活脱脱地表现出猴子的灵活、调皮的天性。有的画面配上古柏苍松、山石飞泉、浑然天成,相得益彰。从那些畅快淋漓的笔墨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绘画的语言魅力和描绘对象生命力的完美交融。
  三是构图之美。刘开永有很强的造型与构图能力:清新、丰满、富有律动,在对比中求和谐,在整体中有重点。他十分注意线条在造型中的作用,因而,线条往往是他的作品中成为形象的骨骼,成为情感的趋向,成为情节的中心,成为意趣的所在。在他的画面中,猴子的臂、手、下肢和脚,非常灵活多变,这全在于他“写”的功力。依据猴子的不同部位、不同方向的透视与结构的变化来掌握行笔顿挫。他在画猴时首先置其头于构图之中,稳定走向后再画整体,出势自然。以大笔触或浓或淡墨写出顶部和颊部,以小笔触淡墨写出耳边的浮毛,再用浓墨线写出眉弓、眼、鼻、嘴、耳与面部表情;接着用大笔触淡墨写出臂、腕,再以中锋用笔写出五指,画下肢方法程序也如此。猴子尾巴是表现猴子机灵的重要“形体道具”,以或浓或淡墨用中锋粗笔触写出S形的动态和“短毛肉棍棍”的质感。肌、骨、皮毛则按猴子特质随势扭动而成,由表及里地刻画骨骼、肌肉的解剖关系和具体变化,虚实相生,繁简得当,画面舒展松动。他所画之猴,简练、生动、传神,大气,描写动势尤为神妙。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笔墨由工而放,由巧轉拙,动静结合,意在象外。他把写实的造型和高度提炼的笔墨融为一体,把栩栩如生的视觉形象与高远的精神境界融为一体。因此,刘开永创作的每一幅猴画作品都立意独特,别开生面,令人赞叹!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春来秋往,刘开永在猴画创作的艺术道路上跋涉,年复一年,他在猴王的天地里勤奋耕耘,不断探索,把对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并深深地融入到艺术之中。这其中包含着他对猴的钟爱,对艺术的追求,对人生的思索,对美好世界的诠释……
其他文献
砚铭之道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乃文人画士随身不离之物。砚上刻字,古已有之,多为纪年,文章少见,至两宋文采风流,金石之学盛行,又有东坡、襄阳等文人学士痴砚爱石,为之题文作句,风行一时,遂成砚铭之道。后世称斯文者多有于砚上题文刻字之好,渐成风雅之举。然治铭先需有砚,佳砚难求,得之不易,故于砚铭之道成可观之规模者寥寥无几。乾隆帝王之身,喜作砚铭,凡宫中所藏,无论新老多题文治铭,民间则以晓岚、冬心、南
期刊
艺术与学术,品格与品质,恰如山脉水系,远观气势近看质。当我们看待一个人物时,常常用“由历史来评价”而概之,其旨在于退远到一定的时空,以便宏观比较,而找到历史定位。这虽然有其整体观照的客观性,但不乏理性的抽象。较为理性的是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人物,感悟其生命的瞬息以及精神气脉的律动,且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由感性升华,由理性品察,获得对人物具体而全面的了解与评价。  熊秉明先生是予以我们如此评价的范例。
期刊
春节,是中华儿女共享团圆的日子。然而,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却不期而至,从武汉蔓延开来,波及全国。防控感染,抗击疫情,成为全国上下心之所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斗号召。全国各地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要关头,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各
期刊
摘要:湖南江永女书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性专用的文字,是当地女性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工具,蕴含着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目前女书面临濒临失传的困境,本文试图探讨在数字化语境下利用数字技术来传承女书文化,为数字化条件下的现代设计与女书文化相结合提供新的传承策略。  关键词:女书;数字技术;传承  湖南江永女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内涵。女书是旧时农村社会底层妇女之间互相倾诉的文字
期刊
书法是关于用笔、结体、行气和布局的艺术,其中用笔是基础,用笔不过关,就谈不上书法,进不了书法圈子。结体是亮相,就像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出场时的亮相,结体好,就像演员亮相时光彩照人。不过,用笔和结体固然重要,但就书法而言,这些还只是基础部分。评判书法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下,取决于行气和布局。只有好的行气和布局,才能使书法作品真正拥有生命,真正活起来,真正成为艺术。行气表达的是生命和谐和活跃,而布局展现的是生
期刊
拓片(本)融艺术、工艺于一体,极具学术、史料、欣赏、收藏价值,自宋以来,收藏界一直盛传“一张黑老虎,一座四合院”之说。在中国历史上,碑帖拓片曾是文人欣赏、研究、收藏的大宗,和古籍、青铜器同列为最重要的收藏门类,历来都深受重视,至晚清尤盛。  三勤堂颜文艺生活馆自2018年7月运营以来,坚持“共赏、共享、共赢”的经营理念,专注“文艺交流”与“文玩交易”主营业务,馆藏经典书籍2万多册,全国书画家作品集
期刊
算起来,我与杜为政认识30多年了。我,以及我朋友圈的人一直认为他是个作家,硬杠杠,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长篇小说问世,发表出版过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大多数还是小说。  他与家父既是朋友也是同事,先后同在武汉钢铁公司工会工作,父亲调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以后,他还担任了工会文体部部长,因为这层关系,上世纪80、90年代武钢方面一直和湖北省作协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在武汉的很多活动都是由武钢出面具体负责承办的
期刊
画坛自有庙堂,就有江湖。庙堂和江湖本就是一对孪生子。人们常常浩叹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其实那都是人们心造的幻影而已。  自唐五代宋开始,国中有了画院体制,也就有了体制外的民间江湖画人。细考那进入画院体制的待诏供奉一类画师,其实很多都是江湖野老逸少出身,被朝廷擢拔至画院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本有将军衔,当个待诏还似有屈身份,而张择端王希孟者流则是江湖出身无疑。  庙堂之高,不是有些人想象的台阶之重和门墙
期刊
我喜欢用摄影去呈现自己陶作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光影从早晨到黄昏,炙热的光逐渐柔和的细微转化,是随着时间和季节在改变,这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从每一件作品拍摄的过程,我能更仔细地去审视每一个角度,发现它的缺点,这对我下一次的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我很少谈及自己做陶、烧陶的辛苦!因为在辛苦里头也感受到幸福。  沈浸在创作中内心是平静的,对美的感受也逐渐灵敏。  不管“陶”是工艺还是艺术,我从不强调技巧,我想
期刊
2019年11月26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自知者明——熊秉明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是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之一,展览展出熊秉明雕塑、油画、版画、速写、水墨、书法、剪纸等众多艺术门类作品百余件,通过“行始之归”“塑者之述”“生活如斯”三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熊秉明先生的艺术人生与哲学思考。  熊秉明祖籍云南,1922年生于南京。父親熊庆来是著名数学家。1927年父亲应聘清华大学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