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蕴含着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乡贤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扎根于中国乡土的本土文化,是可供教学的文化资源。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灌输,以彰显出我国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当中加强对于乡贤文化的了解,自觉的承担起传承优秀乡贤文化的责任。本文对乡贤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当中的渗透展开探究,希望能够借助美术教学,让学生爱上优秀的乡贤文化,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关键词】小学美术;乡贤文化;文化渗透
美术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素质课程,让小学生打下夯实的美术基础,做好艺术启蒙工作,因此小学美术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就目前教育形势下,对小学美术的全新教学要求来看,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教授,同时还要打开学生的视野,锻炼思维发散性,提高美术创造能力,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教师也要做好乡贤文化和美术教学之间的融合,在美术课程当中有意识地渗透乡贤文化,帮助学生借由美术学习,感受到乡贤文化的魅力,提高其审美趣味。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缺乏乡贤文化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小学美术课堂当中,虽然有部分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重视对文化的渗透,但是其教学的内容仍然比较局限,大部分依然只围绕绘画以及美术欣赏这两个方面展开。但是事实上小学美术教学可选的内容非常多,在教材当中可挖掘出的乡贤文化资源也非常可观,能够在美术教学当中有效地渗透乡贤文化,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但是由于部分美术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不达标,严重制约着美术教学的发展。在传统的观念里,美术教学一直受到忽视,这就导致美术教师本身专业素质不达标,没有专业的岗前培训,在授课前教师的备课工作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故而在美术教学时,没有挖掘出教材中的文化资源,因此也无从谈及在教学当中渗透乡贤文化。
(二)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及,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愈高,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美术技巧的培训,要求学生依照教师的示范进行临摹训练,在教学中单纯将教材作为单一的教学材料,教学场所限定在教室内,教学形式过于死板,授课方式枯燥,课堂范围枯燥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意识,逐渐对美术学习失去了感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过于强调学生对所绘物体的完美复制,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了压制,没有启发性的教学,磨灭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
(三)学生对美术兴趣缺乏
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小学生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应试考试的科目上,因此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不高,常常将美术课堂当做休闲娱乐的场合,再加上教师在美术授课时忽略了要丰富教学的形式,让课堂呈现出枯燥的氛围,更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乡贤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在备课环节当中融入乡贤文化
备课环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美术水平,结合教学的内容,做好备课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掌握教学的节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将乡贤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加入乡贤文化的内容,将乡贤文化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教学步骤中,真正落实在美术课堂当中渗透乡贤文化,帮助学生能够借由美术学习深入理解乡贤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乡贤文化。比如在教授《故事里的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实现通过备课将乡贤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提高课堂中当前文化的渗透率,保证教学的效率。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美术水平、美术素养、审美能力、认知水平、学习水平等,以此为依据进行备课。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深入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时机穿插向学生提问,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責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少年顾炎武为了这一志向做了哪些努力?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将《故事里的人》这一课要表现的人物预设为顾炎武,将乡贤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充实课堂教学的容量,同时教师应该从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本章的教学知识点为依据,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当时明朝内部面临农民起义,外部遭受围攻,统治者腐败朝政混乱,在此背景下,顾炎武放弃科举,开始寻求挽救国家的途径。经过学习,学生能够在文化素养上得到提升,明确学习的方向。此外教师还要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自行查阅有关顾炎武的资料,全面实现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除了向学生教授基本的美术知识之外,教师也可以找准时机将乡贤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以及调整落实文化素养的点,以提高乡贤文化和美术教学之间融合的效果。
(二)从教材出发提炼乡贤文化元素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美术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材料,在教材编排上,小学美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材当中编排的美术知识和美术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可供教学的文化资源。但是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忽略了美术作品当中所蕴涵的文化资源,没有完全发觉其中的底蕴和内涵,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没有把与文化相关元素展现出来。故而小学美术教师要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发觉教材当中的文化素材,并且有意识的将乡贤文化和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家乡的艺术》
《发现老房子的美》《家乡的老房子》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深入的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乡贤文化元素,有计划有目标的让学生树立起乡贤文化意识。纵观这一章节的知识安排,其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要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了解保护古建筑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用归有光的《沧浪亭记》作为课程导入,让学生能够借由古诗词,了解到古建筑的美感,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在《沧浪亭记》当中表现出了哪一种形式的古建筑?中国的古建筑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不保护这些古建筑,我们会有怎样的损失?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古建筑?借由一系列的问题带领学生主动思考,学生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意识到古建筑的珍贵,借由乡贤文化,扩大其知识面,打开其眼界。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并且将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自觉的承担起传承乡贤文化的重任。 (三)运用信息技术渗透乡贤文化元素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得到了重视,为教育教学增加了全新的动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美术学习中渗透乡贤文化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如果仅仅只依靠传统的口头加黑板的教授方式,很难展现出乡贤文化多元的一面,故而美术课堂当中渗透乡贤文化,通过利用多媒体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展现方式,将原本抽象的美术知识变为更加直接的展现,刺激学生的感官,为学生呈现出更好的学习观感,加深学生对乡贤文化的理解程度,促进所学知识的吸收和转化。比如在《家乡的历史和发展》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形式上的优势,完成对于乡贤文化内容的渗透。教师可以将朱柏庐的诗词作品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欣赏之时,借助诗词领会到乡贤文化的魅力,能够增强保护乡贤文化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展现专家在复原朱柏庐著作的场景,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式的学习环境,调动起身体感官,让学生树立起保护文物的意识,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来对诗词进行介绍,以促进其保护文物的意识的树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学生感官进行刺激,促进学生乡贤文化意识的树立,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承担起传承乡贤文化的重任。
(四)重视课外活动渗透乡贤文化
在传统的美术活动中,场地局限于教室,缺乏足够的课外活动,枯燥的教学方式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对于乡贤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美术教学如果仅仅只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将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所以教师要积极的探索课外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出更大的探索平台,让学生在乡贤文化的熏染中,发自内心的喜爱乡贤文化。比如在教学《汉字的联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书法来展开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展课堂学习,丰富探索乡贤文化渠道。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中国书法艺术,让学生在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之后,開展课外活动。联合家长一起进行家校共育,由家长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观看书法作品,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归有光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对归有光的书法作品形成一定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查阅有关归有光作品的书籍,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当中,提高对于乡贤文化的喜爱之情,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学习活动,让美术教学中乡贤文化的渗透方式延伸到课外,打开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认知,从而提高乡贤文化渗透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是教师进行本土文化教学的依据。在小学美术学习时,教师应该要革新旧有的教学理念,将乡贤文化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促进美术知识和乡贤文化之间的结合,促使学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发自内心的喜爱乡贤文化,承担起传承乡贤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21.
[2]蔡佳佳.小学美术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27-28.
【关键词】小学美术;乡贤文化;文化渗透
美术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素质课程,让小学生打下夯实的美术基础,做好艺术启蒙工作,因此小学美术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就目前教育形势下,对小学美术的全新教学要求来看,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教授,同时还要打开学生的视野,锻炼思维发散性,提高美术创造能力,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教师也要做好乡贤文化和美术教学之间的融合,在美术课程当中有意识地渗透乡贤文化,帮助学生借由美术学习,感受到乡贤文化的魅力,提高其审美趣味。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缺乏乡贤文化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小学美术课堂当中,虽然有部分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重视对文化的渗透,但是其教学的内容仍然比较局限,大部分依然只围绕绘画以及美术欣赏这两个方面展开。但是事实上小学美术教学可选的内容非常多,在教材当中可挖掘出的乡贤文化资源也非常可观,能够在美术教学当中有效地渗透乡贤文化,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但是由于部分美术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不达标,严重制约着美术教学的发展。在传统的观念里,美术教学一直受到忽视,这就导致美术教师本身专业素质不达标,没有专业的岗前培训,在授课前教师的备课工作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故而在美术教学时,没有挖掘出教材中的文化资源,因此也无从谈及在教学当中渗透乡贤文化。
(二)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及,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愈高,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美术技巧的培训,要求学生依照教师的示范进行临摹训练,在教学中单纯将教材作为单一的教学材料,教学场所限定在教室内,教学形式过于死板,授课方式枯燥,课堂范围枯燥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意识,逐渐对美术学习失去了感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过于强调学生对所绘物体的完美复制,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了压制,没有启发性的教学,磨灭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
(三)学生对美术兴趣缺乏
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小学生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应试考试的科目上,因此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不高,常常将美术课堂当做休闲娱乐的场合,再加上教师在美术授课时忽略了要丰富教学的形式,让课堂呈现出枯燥的氛围,更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乡贤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在备课环节当中融入乡贤文化
备课环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美术水平,结合教学的内容,做好备课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掌握教学的节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将乡贤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加入乡贤文化的内容,将乡贤文化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教学步骤中,真正落实在美术课堂当中渗透乡贤文化,帮助学生能够借由美术学习深入理解乡贤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乡贤文化。比如在教授《故事里的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实现通过备课将乡贤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提高课堂中当前文化的渗透率,保证教学的效率。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美术水平、美术素养、审美能力、认知水平、学习水平等,以此为依据进行备课。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深入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时机穿插向学生提问,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責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少年顾炎武为了这一志向做了哪些努力?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将《故事里的人》这一课要表现的人物预设为顾炎武,将乡贤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充实课堂教学的容量,同时教师应该从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本章的教学知识点为依据,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当时明朝内部面临农民起义,外部遭受围攻,统治者腐败朝政混乱,在此背景下,顾炎武放弃科举,开始寻求挽救国家的途径。经过学习,学生能够在文化素养上得到提升,明确学习的方向。此外教师还要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自行查阅有关顾炎武的资料,全面实现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除了向学生教授基本的美术知识之外,教师也可以找准时机将乡贤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以及调整落实文化素养的点,以提高乡贤文化和美术教学之间融合的效果。
(二)从教材出发提炼乡贤文化元素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美术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材料,在教材编排上,小学美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材当中编排的美术知识和美术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可供教学的文化资源。但是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忽略了美术作品当中所蕴涵的文化资源,没有完全发觉其中的底蕴和内涵,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没有把与文化相关元素展现出来。故而小学美术教师要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发觉教材当中的文化素材,并且有意识的将乡贤文化和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家乡的艺术》
《发现老房子的美》《家乡的老房子》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深入的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乡贤文化元素,有计划有目标的让学生树立起乡贤文化意识。纵观这一章节的知识安排,其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要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了解保护古建筑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用归有光的《沧浪亭记》作为课程导入,让学生能够借由古诗词,了解到古建筑的美感,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在《沧浪亭记》当中表现出了哪一种形式的古建筑?中国的古建筑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不保护这些古建筑,我们会有怎样的损失?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古建筑?借由一系列的问题带领学生主动思考,学生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意识到古建筑的珍贵,借由乡贤文化,扩大其知识面,打开其眼界。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并且将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自觉的承担起传承乡贤文化的重任。 (三)运用信息技术渗透乡贤文化元素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得到了重视,为教育教学增加了全新的动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美术学习中渗透乡贤文化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如果仅仅只依靠传统的口头加黑板的教授方式,很难展现出乡贤文化多元的一面,故而美术课堂当中渗透乡贤文化,通过利用多媒体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展现方式,将原本抽象的美术知识变为更加直接的展现,刺激学生的感官,为学生呈现出更好的学习观感,加深学生对乡贤文化的理解程度,促进所学知识的吸收和转化。比如在《家乡的历史和发展》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形式上的优势,完成对于乡贤文化内容的渗透。教师可以将朱柏庐的诗词作品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欣赏之时,借助诗词领会到乡贤文化的魅力,能够增强保护乡贤文化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展现专家在复原朱柏庐著作的场景,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式的学习环境,调动起身体感官,让学生树立起保护文物的意识,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来对诗词进行介绍,以促进其保护文物的意识的树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学生感官进行刺激,促进学生乡贤文化意识的树立,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承担起传承乡贤文化的重任。
(四)重视课外活动渗透乡贤文化
在传统的美术活动中,场地局限于教室,缺乏足够的课外活动,枯燥的教学方式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对于乡贤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美术教学如果仅仅只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将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所以教师要积极的探索课外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出更大的探索平台,让学生在乡贤文化的熏染中,发自内心的喜爱乡贤文化。比如在教学《汉字的联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书法来展开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展课堂学习,丰富探索乡贤文化渠道。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中国书法艺术,让学生在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之后,開展课外活动。联合家长一起进行家校共育,由家长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观看书法作品,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归有光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对归有光的书法作品形成一定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查阅有关归有光作品的书籍,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当中,提高对于乡贤文化的喜爱之情,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学习活动,让美术教学中乡贤文化的渗透方式延伸到课外,打开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认知,从而提高乡贤文化渗透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是教师进行本土文化教学的依据。在小学美术学习时,教师应该要革新旧有的教学理念,将乡贤文化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促进美术知识和乡贤文化之间的结合,促使学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发自内心的喜爱乡贤文化,承担起传承乡贤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21.
[2]蔡佳佳.小学美术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