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秦腔艺术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戏剧艺术形式,其产生和发展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本文将尝试从根植于西北地区的秦腔艺术现象探讨其本质,从秦腔艺术的服饰、舞台装饰等角度出发探讨秦腔的造型艺术,从秦腔艺术的人物形象、器乐、特效等角度出发探头秦腔的构成艺术,从秦腔的唱腔等局部细节出发去把握秦腔艺术的宏观概念。从生活化和大众文艺的角度出发去探讨秦腔的艺术思维。
关键词 秦腔 艺术语言 造型艺术 表演艺术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有中国的戏剧,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印度的梵剧。秦腔有“中国戏曲的鼻祖”之称。秦腔因产生于我国陕西关中地区,因为关中又称秦地而得名秦腔。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和完善,秦腔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戏剧艺术形式,拥有自己的戏剧艺术语言。植根于陕西,辐射以陕甘宁为主的整个大西北地区。不断地与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声场生活结合起来,是一门在西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剧种。秦腔艺术的表现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轶事,表现的主题是批判邪恶和丑陋、弘扬正统思想和高尚道德、描述和记录重要历史事件。随着时代的演变,秦腔戏曲创作的主题加入了革命历史题材、新农村题材等形式。秦腔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化气息,其观众主体为广大的农民。流行地区也多西北地区的县、乡、镇地区。大中城市的受众群体今年来不断减少,特别是年轻群体受众的减少,使得秦腔艺术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秦腔这一西北地区主流的戏剧形式面临着衰退的困境。
一、基于表演主体和观赏主体的秦腔艺术本质论
秦腔的演唱风格粗犷豪迈,艺术效果大悲大喜。从从事秦腔的艺术主体来看,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出身在西北的农村地区,一方面因为喜好,另一方面也为了维持生计从事秦腔创作。从戏曲艺术发展的理论来看,秦腔很少有理论性的艺术创作原则来做指导,更像是一种大众化的民间艺术形似。从秦腔的观众主体来看,他们多为农民。从流行的地域范围来看多为西北农村地区。再从主要的表现题材来看,主体是凸显宏大历史事件和宫廷官僚生活状态的创作,还有一些是表现鬼神故事与小人物生活状态的创作。一方面,这些戏曲种类为普通人生活中所接触不到的生活状态的构画,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常见的有王侯将相建功立业的题材和大家闺秀的爱情故事题材。另一方面,秦腔剧目中常表现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在戏剧冲突中或控诉和谴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或赞扬和褒奖感人的事迹。
二、多元化的秦腔艺术造型论和构成轮
秦腔作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在传承方式上主要以专业剧团的师徒教授为纽带,讲究剧团和流派。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略有差异,其中以陕西和甘肃两省发展的最为强盛。在戏曲场面的表现上擅长宏达叙事,生旦净丑多同时出现在一部完整的剧目中,以独唱和对唱相配合。服装造型方面,人物着装和场景布置因环境不同而各有差异。大体上比较鲜艳,衣服、鞋子、头饰的搭配不一而足。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背景变换也比较明显。随着科技的发展,声光电的舞台表现方式也融合到秦腔的舞台表演当中。从伴奏器乐方面来看,秦腔当中主要使用的是板胡、二胡、鼓、铜锣、梆子、铙钹等、辅之以唢呐等乐器。尤其善于构建悲怆苍凉的戏剧效果。在人物的化妆造型方面,大多庄重大方,简洁明快。根据人物角色属性的不同使用的化妆方式也不同,正派人物多用比较庄重油彩,反派人物多用白色烘托和表现,丑角的装束充满滑稽感。秦腔艺术中除了表现演员的唱功和表演的能力,还夹杂着诸如武打、甩袖、顶灯、打碗等艺术形式。这些表演方法既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形式也增强了舞台表演的观赏性。在处理一些生活化场景的时候多运用简化和抽象的方法,如表现乘轿的表演通常会用一块或两块特殊的布代替,在表现主人公骑马的场景时,通常会以“马鞭子”拴在手上来展示。
三、生活化的秦腔艺术思维论
从秦腔艺术的唱词来看,语言风格通俗易懂且易于表达,多来源于以陕西方言为主的西北地区方言。结构十分工整,描述和表现显得非常饱满。秦腔艺术唱词和表现形式的生活化是秦腔创作本质和艺术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从其诞生到不断地发展完善,秦腔艺术都没有丢下生活化这一创作的本质。但凡将生活化的场景抽象、概括、凝练成具有舞台表现力的戏剧艺术形式,典型的生活化场景就会在秦腔艺术的舞台上“活过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共鸣和震撼、思考与感悟。“高亢、刚健、粗犷、豪迈”艺术风格的形成取决于秦人内在的慷慨悲壮、倜傥不羁、宁折不屈、爽朗耿直、是非分明的人格精神。秦腔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秦腔艺术的性格就是西北地区老百姓人格本质和精神状态的写照。秦腔艺术也是西北地区的文化符号,传承了几百年的艺术形式在当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西北地区的人们把秦腔当做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表演艺术、演唱艺术、舞台艺术的集合跟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更体现了秦腔艺术的特质。
参考文献:
[1]梁茂春等.音乐学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2).
[2]焦娇.从“唱词”文学透视秦地民间文化艺术[J].名作欣赏,2015(2).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关键词 秦腔 艺术语言 造型艺术 表演艺术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有中国的戏剧,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印度的梵剧。秦腔有“中国戏曲的鼻祖”之称。秦腔因产生于我国陕西关中地区,因为关中又称秦地而得名秦腔。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和完善,秦腔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戏剧艺术形式,拥有自己的戏剧艺术语言。植根于陕西,辐射以陕甘宁为主的整个大西北地区。不断地与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声场生活结合起来,是一门在西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剧种。秦腔艺术的表现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轶事,表现的主题是批判邪恶和丑陋、弘扬正统思想和高尚道德、描述和记录重要历史事件。随着时代的演变,秦腔戏曲创作的主题加入了革命历史题材、新农村题材等形式。秦腔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化气息,其观众主体为广大的农民。流行地区也多西北地区的县、乡、镇地区。大中城市的受众群体今年来不断减少,特别是年轻群体受众的减少,使得秦腔艺术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秦腔这一西北地区主流的戏剧形式面临着衰退的困境。
一、基于表演主体和观赏主体的秦腔艺术本质论
秦腔的演唱风格粗犷豪迈,艺术效果大悲大喜。从从事秦腔的艺术主体来看,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出身在西北的农村地区,一方面因为喜好,另一方面也为了维持生计从事秦腔创作。从戏曲艺术发展的理论来看,秦腔很少有理论性的艺术创作原则来做指导,更像是一种大众化的民间艺术形似。从秦腔的观众主体来看,他们多为农民。从流行的地域范围来看多为西北农村地区。再从主要的表现题材来看,主体是凸显宏大历史事件和宫廷官僚生活状态的创作,还有一些是表现鬼神故事与小人物生活状态的创作。一方面,这些戏曲种类为普通人生活中所接触不到的生活状态的构画,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常见的有王侯将相建功立业的题材和大家闺秀的爱情故事题材。另一方面,秦腔剧目中常表现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在戏剧冲突中或控诉和谴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或赞扬和褒奖感人的事迹。
二、多元化的秦腔艺术造型论和构成轮
秦腔作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在传承方式上主要以专业剧团的师徒教授为纽带,讲究剧团和流派。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略有差异,其中以陕西和甘肃两省发展的最为强盛。在戏曲场面的表现上擅长宏达叙事,生旦净丑多同时出现在一部完整的剧目中,以独唱和对唱相配合。服装造型方面,人物着装和场景布置因环境不同而各有差异。大体上比较鲜艳,衣服、鞋子、头饰的搭配不一而足。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背景变换也比较明显。随着科技的发展,声光电的舞台表现方式也融合到秦腔的舞台表演当中。从伴奏器乐方面来看,秦腔当中主要使用的是板胡、二胡、鼓、铜锣、梆子、铙钹等、辅之以唢呐等乐器。尤其善于构建悲怆苍凉的戏剧效果。在人物的化妆造型方面,大多庄重大方,简洁明快。根据人物角色属性的不同使用的化妆方式也不同,正派人物多用比较庄重油彩,反派人物多用白色烘托和表现,丑角的装束充满滑稽感。秦腔艺术中除了表现演员的唱功和表演的能力,还夹杂着诸如武打、甩袖、顶灯、打碗等艺术形式。这些表演方法既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形式也增强了舞台表演的观赏性。在处理一些生活化场景的时候多运用简化和抽象的方法,如表现乘轿的表演通常会用一块或两块特殊的布代替,在表现主人公骑马的场景时,通常会以“马鞭子”拴在手上来展示。
三、生活化的秦腔艺术思维论
从秦腔艺术的唱词来看,语言风格通俗易懂且易于表达,多来源于以陕西方言为主的西北地区方言。结构十分工整,描述和表现显得非常饱满。秦腔艺术唱词和表现形式的生活化是秦腔创作本质和艺术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从其诞生到不断地发展完善,秦腔艺术都没有丢下生活化这一创作的本质。但凡将生活化的场景抽象、概括、凝练成具有舞台表现力的戏剧艺术形式,典型的生活化场景就会在秦腔艺术的舞台上“活过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共鸣和震撼、思考与感悟。“高亢、刚健、粗犷、豪迈”艺术风格的形成取决于秦人内在的慷慨悲壮、倜傥不羁、宁折不屈、爽朗耿直、是非分明的人格精神。秦腔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秦腔艺术的性格就是西北地区老百姓人格本质和精神状态的写照。秦腔艺术也是西北地区的文化符号,传承了几百年的艺术形式在当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西北地区的人们把秦腔当做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表演艺术、演唱艺术、舞台艺术的集合跟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更体现了秦腔艺术的特质。
参考文献:
[1]梁茂春等.音乐学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2).
[2]焦娇.从“唱词”文学透视秦地民间文化艺术[J].名作欣赏,2015(2).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