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语言的发展变化与教学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学媒体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教学语言的发展。本文试图以教学媒体发展为变量来分析教学语言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特点,以使教育界同仁能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语言运用与各种媒体的相关性。
一、教学媒体与教学语言的概念界定
教学媒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学媒体是指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现代电子媒介和技术。主要包括幻灯、电影、广播、教育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即现代教学媒体。广义的教学媒体是指承载和传递教学内容的介质,包括教师语言、黑板、教科书、教具和模型等传统教学媒体,同时也包括幻灯、电影、广播、教育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即一切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人、物和技术都属于教学媒体。[1]本文中所指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指广义概念上的教学媒体。
教学语言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口头语言。广义的教学语言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是教师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电声语言、图像语言等多种语言形式相互配合、综合运用的语言系统。[2]本文中研究的教学语言是指广义的教学语言。
二、教学媒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教学语言的变化
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既丰富了教学语言的内容、种类和形式,为课堂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渠道,同时又对教学语言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因此新的教学媒体出现就会使该阶段的教学语言具有新的特点。笔者在参考了尹俊华老师主编的《教育技术学导论》和何克抗等老师主编的《教育技术学》中关于媒体发展的介绍后,依据研究需要把教学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语言媒体阶段
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人际交流和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来实现的,因而一直以来教学语言都是最重要的教学媒体。[3]在语言媒体阶段,人们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和模仿等,教学语言以教师的口头语言为主,它是由声音和语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教学中,教师凭借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一定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等动作)的辅助来传递信息和描述事物与经验。在这个阶段,因为教材的呈现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因此,讲述性语言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虽然语言能够传递知识信息,但是这种以口头讲述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直观性较差,对事物的表现力弱,忽视了语言符号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第二,口头语言是瞬时的,不利于学生高效地捕获知识信息。第三,具有单向性特点,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第四,感官刺激的单一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传统直观媒体阶段
文字媒体与印刷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是进入传统直观媒体阶段的标志。在该阶段,教科书、挂图、报纸等文字图片资料的印刷出版,使得教学信息可以大量地复制、储存并广泛地传播。课堂上的语言与过去相比增加了书面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书面语言的出现,为大规模的语言规范推广提供了可能。[4]它以文字和图画为载体,以写和读为传播方式。于是在传统直观媒体阶段,教师便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体态语言、书面语言(包括文字和一些图片、挂图)来传递信息。这样学生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同时受到相应的刺激,理解知识的时候,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知识描述得相对直观形象。由于图片和挂图等静态教学媒体的加入,教学语言会增加很多相关的描述性语言。另一方面,书面语言弥补了口头语言的瞬时性等缺陷,使学生不至于在受到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丢失大量的知识信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电子视觉媒体阶段
19世纪末,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些新的科技成果,如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视觉媒体开始被引进教学领域。它们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我们可称之为“图像语言”。在该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幻灯和教学电影产生的“图像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关于电影中动态事物和情节的描述性语言会增加,最后用总结性的语言概括,教师的口头语言类似配音的作用。图像和动画的视觉效果,再配合语言的描述会更加生动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和信息,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
(四)电子视听媒体阶段
20世纪20年代末,有声电影和广播录像迅速发展并被引进教学领域,随后电视也被引进,教学进入电子视听媒体阶段。电子视听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有声语言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一方面可以替代教师的部分口头语言,另一方面又丰富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种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用再跟随电影播放的进程描述里面的内容情节,不用再替电影配音,而是在电影、录像播放到需要学生更加注意的关键时候,用提示性的语言让学生引起注意,或进行简单的描述。除此之外还可以把自然界中的许多声音带进课堂,如生物课上的虫叫鸟鸣,历史课上的历史情境再现等等。由于其声音和运动画面的同时呈现,对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都有更强烈的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五)信息化教学媒体阶段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语言进入了信息化教学媒体阶段。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使得教学语言在其结构类型、表现形式和运用方式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该阶段的教学语言集声音、文字、图片、影像、动画等各种符号于一体,比传统的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更强。
首先,电脑可以存储和播放各种声音效果,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音乐、解说词等。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与电脑播放的各种电声语言配合使用,实现了有声教学语言的多样化。其次,书面语言(传统黑板板书、印刷教材、电子板书等)和体态语言与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语言有效配合使用,构成了多样化的无声语言。第三,计算机多媒体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介来呈现教学材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概念、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说明、分析和评述,因此,讲述和描述性的语言趋于减少而阐释性的语言加强。第四,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教学环境下,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主要作用由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进而主动构建知识。在这种环境下,教师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引导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尤其突出。计算机的交互性也更有利于师生互动方式的实现,因此互动性教学语言也明显增加。
三、教学语言变化特点总结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媒介的发展是感官越来越远地延伸以掌握更多信息、声音和姿势越来越远地延伸以发送更多的信息,使人的信息始终比较便于携带并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与人本身更可分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5]每一种新的教学语言都与所处阶段的教学媒体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学语言在其结构类型、表现形式和运用方式上都随着教学媒体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同阶段的教学语言的结构类型都是在先前基础上增加,使用频率也根据各阶段的教学特点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减。表现形式与运用方法也根据当时媒体发展状况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为了便于清楚地认识教学语言随教学媒体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笔者将以上分析用下图的形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由上图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语言随教学媒体发展变化有以下特点:
(1)纵观教学媒体发展与教学语言变化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语言的变化紧随教学媒体变化。从最早的“听觉刺激”→简单的“听觉+视觉”→刺激多样化的“听觉+视觉”刺激(视听觉的优化)的发展。即是由单一的刺激向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发展。
(2)教学语言的变化过程是累积而非替代的过程。新的教学语言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已有的教学语言被淘汰,它只是对已有教学语言的有益的补充,不存在替代关系。
(3)伴随着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新的教学语言产生,教学语言形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发展,某些语言的呈现方式也由静态向动态的趋势发展。整个教学语言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分析教学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看出,现阶段的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口头语言形式为主,兼用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图像语言、电声语言等多种语言形式相互配合、综合运用的语言系统。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语言,除了要了解不同种类语言的优缺点和现阶段教学语言特点之外,还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意识上要接受新事物,勤奋好学,钻研业务,广泛涉猎各个领域,拓宽知识面,建立深而广的知识智能结构。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带入佳境。
注释:
[1]刘世清刘珍芳王冬.论现代教学媒体的本质、发展规律与应用规律[J].电化教育研究,2005,(8):14-17.
[2]刘国强.论教学语言的范畴及存在形式和要素特点[J].洛阳师专学报,2000,(1):131.
[3]昌庆钟.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语言[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18-120.
[4]樊友新.语言传播媒介及方式对语言的影响[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68-571.
[5][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陈亮等,译.重庆:新华出版社,1984,11-14.
(朱莎莎,宁波大学教育学院;罗银春,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一、教学媒体与教学语言的概念界定
教学媒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学媒体是指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现代电子媒介和技术。主要包括幻灯、电影、广播、教育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即现代教学媒体。广义的教学媒体是指承载和传递教学内容的介质,包括教师语言、黑板、教科书、教具和模型等传统教学媒体,同时也包括幻灯、电影、广播、教育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即一切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人、物和技术都属于教学媒体。[1]本文中所指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指广义概念上的教学媒体。
教学语言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口头语言。广义的教学语言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是教师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电声语言、图像语言等多种语言形式相互配合、综合运用的语言系统。[2]本文中研究的教学语言是指广义的教学语言。
二、教学媒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教学语言的变化
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既丰富了教学语言的内容、种类和形式,为课堂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渠道,同时又对教学语言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因此新的教学媒体出现就会使该阶段的教学语言具有新的特点。笔者在参考了尹俊华老师主编的《教育技术学导论》和何克抗等老师主编的《教育技术学》中关于媒体发展的介绍后,依据研究需要把教学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语言媒体阶段
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人际交流和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来实现的,因而一直以来教学语言都是最重要的教学媒体。[3]在语言媒体阶段,人们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和模仿等,教学语言以教师的口头语言为主,它是由声音和语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教学中,教师凭借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一定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等动作)的辅助来传递信息和描述事物与经验。在这个阶段,因为教材的呈现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因此,讲述性语言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虽然语言能够传递知识信息,但是这种以口头讲述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直观性较差,对事物的表现力弱,忽视了语言符号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第二,口头语言是瞬时的,不利于学生高效地捕获知识信息。第三,具有单向性特点,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第四,感官刺激的单一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传统直观媒体阶段
文字媒体与印刷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是进入传统直观媒体阶段的标志。在该阶段,教科书、挂图、报纸等文字图片资料的印刷出版,使得教学信息可以大量地复制、储存并广泛地传播。课堂上的语言与过去相比增加了书面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书面语言的出现,为大规模的语言规范推广提供了可能。[4]它以文字和图画为载体,以写和读为传播方式。于是在传统直观媒体阶段,教师便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体态语言、书面语言(包括文字和一些图片、挂图)来传递信息。这样学生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同时受到相应的刺激,理解知识的时候,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知识描述得相对直观形象。由于图片和挂图等静态教学媒体的加入,教学语言会增加很多相关的描述性语言。另一方面,书面语言弥补了口头语言的瞬时性等缺陷,使学生不至于在受到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丢失大量的知识信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电子视觉媒体阶段
19世纪末,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些新的科技成果,如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视觉媒体开始被引进教学领域。它们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我们可称之为“图像语言”。在该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幻灯和教学电影产生的“图像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关于电影中动态事物和情节的描述性语言会增加,最后用总结性的语言概括,教师的口头语言类似配音的作用。图像和动画的视觉效果,再配合语言的描述会更加生动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和信息,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
(四)电子视听媒体阶段
20世纪20年代末,有声电影和广播录像迅速发展并被引进教学领域,随后电视也被引进,教学进入电子视听媒体阶段。电子视听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有声语言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一方面可以替代教师的部分口头语言,另一方面又丰富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种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用再跟随电影播放的进程描述里面的内容情节,不用再替电影配音,而是在电影、录像播放到需要学生更加注意的关键时候,用提示性的语言让学生引起注意,或进行简单的描述。除此之外还可以把自然界中的许多声音带进课堂,如生物课上的虫叫鸟鸣,历史课上的历史情境再现等等。由于其声音和运动画面的同时呈现,对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都有更强烈的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五)信息化教学媒体阶段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语言进入了信息化教学媒体阶段。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使得教学语言在其结构类型、表现形式和运用方式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该阶段的教学语言集声音、文字、图片、影像、动画等各种符号于一体,比传统的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更强。
首先,电脑可以存储和播放各种声音效果,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音乐、解说词等。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与电脑播放的各种电声语言配合使用,实现了有声教学语言的多样化。其次,书面语言(传统黑板板书、印刷教材、电子板书等)和体态语言与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语言有效配合使用,构成了多样化的无声语言。第三,计算机多媒体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介来呈现教学材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概念、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说明、分析和评述,因此,讲述和描述性的语言趋于减少而阐释性的语言加强。第四,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教学环境下,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主要作用由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进而主动构建知识。在这种环境下,教师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引导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尤其突出。计算机的交互性也更有利于师生互动方式的实现,因此互动性教学语言也明显增加。
三、教学语言变化特点总结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媒介的发展是感官越来越远地延伸以掌握更多信息、声音和姿势越来越远地延伸以发送更多的信息,使人的信息始终比较便于携带并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与人本身更可分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5]每一种新的教学语言都与所处阶段的教学媒体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学语言在其结构类型、表现形式和运用方式上都随着教学媒体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同阶段的教学语言的结构类型都是在先前基础上增加,使用频率也根据各阶段的教学特点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减。表现形式与运用方法也根据当时媒体发展状况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为了便于清楚地认识教学语言随教学媒体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笔者将以上分析用下图的形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由上图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语言随教学媒体发展变化有以下特点:
(1)纵观教学媒体发展与教学语言变化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语言的变化紧随教学媒体变化。从最早的“听觉刺激”→简单的“听觉+视觉”→刺激多样化的“听觉+视觉”刺激(视听觉的优化)的发展。即是由单一的刺激向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发展。
(2)教学语言的变化过程是累积而非替代的过程。新的教学语言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已有的教学语言被淘汰,它只是对已有教学语言的有益的补充,不存在替代关系。
(3)伴随着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新的教学语言产生,教学语言形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发展,某些语言的呈现方式也由静态向动态的趋势发展。整个教学语言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分析教学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看出,现阶段的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口头语言形式为主,兼用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图像语言、电声语言等多种语言形式相互配合、综合运用的语言系统。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语言,除了要了解不同种类语言的优缺点和现阶段教学语言特点之外,还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意识上要接受新事物,勤奋好学,钻研业务,广泛涉猎各个领域,拓宽知识面,建立深而广的知识智能结构。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带入佳境。
注释:
[1]刘世清刘珍芳王冬.论现代教学媒体的本质、发展规律与应用规律[J].电化教育研究,2005,(8):14-17.
[2]刘国强.论教学语言的范畴及存在形式和要素特点[J].洛阳师专学报,2000,(1):131.
[3]昌庆钟.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语言[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18-120.
[4]樊友新.语言传播媒介及方式对语言的影响[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68-571.
[5][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陈亮等,译.重庆:新华出版社,1984,11-14.
(朱莎莎,宁波大学教育学院;罗银春,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