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以持续合理利用、保护和增值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维护、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A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生态农业的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在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关键词:生态农场建设;复合系统;经济效益;探讨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86-1
0 引言
根据生态学的理论,生态农场就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系统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投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实现生产全面协调的发展。
生态农场计划对环境的许多方面都有潜在的提升空间,而且可以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制定《生态农场建设规划》是建设生态农场的第一步,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仍然存在半途而废、甚至有功亏一篑的可能性。建设生态农场,提高经济效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实施。
1 借鉴别国经验,打造生态农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等国,相继建立了一些典型的生态农场,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并建立了几个不同类型的、试验性的生态农场。生态农场的特点主要是:
1.1 因地制宜
生态农场是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基础上的。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只有对当地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生态农场。
1.2 综合性
生态农场与普通农业生产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通过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规划来提高生产率的,从而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1.3 稳定性
包括营养物质和能量平衡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两重含义。营养物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一种循环运动,对于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生态农场,要尽量把生态平衡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稳定状况。某一特定范围的生态农场能量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应尽量利用太阳能,使能量在农场中维持一个稳定的输入和输出。农场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是建立在对营养物质和能量动态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应对多目标的投入、产出与循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取经济效益最优化方案,据以指导农、林、牧、副、渔及其加工工业的生产,达到系统产出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目的。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首先必须大力开发替代能源,比如沼气、风能、日光能技术的引进和运用。逐渐完善配套新的无污染的能源系统。从实际情况出发,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有机肥料的液化运输的问题。传统的堆肥方式不能有效解决肥料还田的问题,而且地力缺乏后劲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因而有机肥料液化输送的设想是可实施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这一措施不但可以解决有机肥还田的问题,而且还使种地、养地达到了统一,形成了平衡稳定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統。
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生态农场系统的建设要坚持先简后繁、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要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单位实施。通过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实施步骤,逐步推而广之。
2 先进的技术措施
一般来说,生态农场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它必须是尽可能地包括能源在内的自给系统。农场所生产的粮食大部分用于人的生活和牲畜的饲养。(2)必须是多种经营,具有多样化的环境。(3)单位面积的净产出要高。(4)规模大小与地理位置、地形土壤、降雨量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相关。(5)从生态角度讲,农场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或者说具有生态活力。所谓生态活力是指能提供足够的收益以维持农场全部工作的一种能力。(6)农场能加工大部分产品。(7)生态农场的建设必须合乎美学原则。
根据我农场的生产特点,应积极推广最新的科技成果,组织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科技攻关,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3 配套的产业措施
从生态经济学观点出发,以建立稳定合理的“大农业”生态系统为目标,大力发展林业,以林促农,以农促牧,以牧养农,以农牧为基础,积极发展工副业。要充分认识工副业的战略地位及其对农业的主导作用。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有计划地上一批工业项目,特别是初级产品加工业,提高加工深度,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价值,做到增加利润,提高效益,用工副业积累的资金进一步提高和武装农业,形成一个大范围的良性循环体系。从大农业全局观点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各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意识到,按照生态农业观点,大农业中各业之间的次序不是“农-林-牧-副-渔”,而是“林-农-牧-渔-副”。因此,我们建设生态农场的指导方针是:大力发展林业,巩固地发展粮食种植业,稳步地发展果菜业,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努力发展配套加工业,继续重视发展效益工副业。
在技术思想上,种植业要坚持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继续开发利用有机肥源,合理施用化肥;在植保措施上,大力推广应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配合使用无残毒、低残毒的农药;农田防护林实行“防风林-经济林-观赏林”混交种植,四旁绿化实行“乔-灌-花-草”立体种植,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工业企业布局应当尽量集中,以能集中生产、集中管理、集中处理“三废”,从而消除隐患,避免生态危机,造福子孙后代。
总之,生态农场的建设对农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的贡献是非常之大的,而且生态农场建设的这个设想是可实施的。
关键词:生态农场建设;复合系统;经济效益;探讨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86-1
0 引言
根据生态学的理论,生态农场就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系统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投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实现生产全面协调的发展。
生态农场计划对环境的许多方面都有潜在的提升空间,而且可以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制定《生态农场建设规划》是建设生态农场的第一步,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仍然存在半途而废、甚至有功亏一篑的可能性。建设生态农场,提高经济效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实施。
1 借鉴别国经验,打造生态农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等国,相继建立了一些典型的生态农场,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并建立了几个不同类型的、试验性的生态农场。生态农场的特点主要是:
1.1 因地制宜
生态农场是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基础上的。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只有对当地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生态农场。
1.2 综合性
生态农场与普通农业生产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通过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规划来提高生产率的,从而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1.3 稳定性
包括营养物质和能量平衡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两重含义。营养物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一种循环运动,对于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生态农场,要尽量把生态平衡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稳定状况。某一特定范围的生态农场能量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应尽量利用太阳能,使能量在农场中维持一个稳定的输入和输出。农场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是建立在对营养物质和能量动态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应对多目标的投入、产出与循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取经济效益最优化方案,据以指导农、林、牧、副、渔及其加工工业的生产,达到系统产出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目的。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首先必须大力开发替代能源,比如沼气、风能、日光能技术的引进和运用。逐渐完善配套新的无污染的能源系统。从实际情况出发,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有机肥料的液化运输的问题。传统的堆肥方式不能有效解决肥料还田的问题,而且地力缺乏后劲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因而有机肥料液化输送的设想是可实施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这一措施不但可以解决有机肥还田的问题,而且还使种地、养地达到了统一,形成了平衡稳定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統。
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生态农场系统的建设要坚持先简后繁、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要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单位实施。通过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实施步骤,逐步推而广之。
2 先进的技术措施
一般来说,生态农场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它必须是尽可能地包括能源在内的自给系统。农场所生产的粮食大部分用于人的生活和牲畜的饲养。(2)必须是多种经营,具有多样化的环境。(3)单位面积的净产出要高。(4)规模大小与地理位置、地形土壤、降雨量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相关。(5)从生态角度讲,农场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或者说具有生态活力。所谓生态活力是指能提供足够的收益以维持农场全部工作的一种能力。(6)农场能加工大部分产品。(7)生态农场的建设必须合乎美学原则。
根据我农场的生产特点,应积极推广最新的科技成果,组织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科技攻关,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3 配套的产业措施
从生态经济学观点出发,以建立稳定合理的“大农业”生态系统为目标,大力发展林业,以林促农,以农促牧,以牧养农,以农牧为基础,积极发展工副业。要充分认识工副业的战略地位及其对农业的主导作用。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有计划地上一批工业项目,特别是初级产品加工业,提高加工深度,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价值,做到增加利润,提高效益,用工副业积累的资金进一步提高和武装农业,形成一个大范围的良性循环体系。从大农业全局观点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各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意识到,按照生态农业观点,大农业中各业之间的次序不是“农-林-牧-副-渔”,而是“林-农-牧-渔-副”。因此,我们建设生态农场的指导方针是:大力发展林业,巩固地发展粮食种植业,稳步地发展果菜业,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努力发展配套加工业,继续重视发展效益工副业。
在技术思想上,种植业要坚持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继续开发利用有机肥源,合理施用化肥;在植保措施上,大力推广应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配合使用无残毒、低残毒的农药;农田防护林实行“防风林-经济林-观赏林”混交种植,四旁绿化实行“乔-灌-花-草”立体种植,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工业企业布局应当尽量集中,以能集中生产、集中管理、集中处理“三废”,从而消除隐患,避免生态危机,造福子孙后代。
总之,生态农场的建设对农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的贡献是非常之大的,而且生态农场建设的这个设想是可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