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不换数码?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hank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哈姆莱特提出了一个深远的哲学问题。
  换不换数码相机?是一个近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回答哲学问题需要长篇大论、引经据典,回答现实问题虽也不易,但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回答也许可以理清眼前的思绪。
  ?如果我是新闻记者,一定要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添置数码相机。人所共知的传输便捷这已经是最重要的理由,再加上节省了胶卷、相纸和冲洗费用,何乐而不为。
  如果我是商业摄影师,我的客户又没有提出一定要使用胶片拍摄,那我一定换数码,尽管商业广告级的数码后背价格不菲。但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商业社会,能在拍摄的同时就使客户看到照片、提出意见,这效率的提高是胶片时代难以用金钱换来的,更何况省却了大量的反转片和波拉片。
  如果我经营一个影楼,并且所在地区具有数码冲印放大业务,或者干脆我的影楼就可以打印大幅照片,那我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一、二万元或三、四万元),我会置办一台单反数码相机,快捷便利的优势和顾客的情状可以想象。
  如果我是摄影爱好者,哦,摄影爱好者的情况最为复杂,需分层解答,拍摄目的是一;经济条件是二;知识准备是三;周围环境是四。
  以目的而论,如果你拍照是为了充实自己、娱乐自己,在朋友或影友间交流,数码与否并无太大区别。如果你要证明自己,或是抱着重在参与的精神参加摄影比赛,是否数码也不重要。如果你想在实现上述两类目的的同时,还想把你的作品放进图片库,挣回一些零花钱,那数码就有优势了。
  以经济条件而言,其实这一条不用太说,自己的钱包自己最清楚,从二、三千元的袖珍简易数码相机到几万元的单反数码相机,还有数码后背,选择余地大大的。
  知识准备是个要紧的问题,使用数码相机除了摄影的知识,还要掌握一些电脑和数码影像知识,与电脑一同成长的年青人当不在话下,但年长一些的人就需要补一点课。
  周围环境是指拍摄后的出片制作等问题,目前大城市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中、小城市可能也正在数码化之中。另外数码相机的价格与传统胶片相机的价格还有差距。
  简言之,我看如果你有3/4的肯定答案,就可以努把力,试一试,否则还是静观其变,胶片和传统相机的寿命还长着呢。
  ?进入数码时代还要有一个心理准备——电子产品价格不断下调。过去我们购买照相机,在私人是添置一个大件,在公家是置办一件固定资产。现在的数码相机归入了电子消费品的范畴,具体的说就是当你买回数码相机的那天起,你的宝贝每天都以二元或更多的钱在贬值,一年之后跌个五、六百元是完全正常或者说是至少的。若说值不值,那只能看你是否使用了,是否从中得到了更多的乐趣,学会了更多的东西。保值的概念在电子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的电子物品目前看不到保值的可能,只有人的智慧操作下的电子产品有盈利的可能。
  换不换数码相机,从长远看是一个迟早的问题。早有早的好处,晚有晚的理由,但一定要关注它,了解它,切不可拒绝它。
其他文献
多少年来,多少著名的报道摄影师们的经典之作皆出自于35mm的摄影镜头。多少年来,又有多少摄影教材将35mm的摄影镜头奉为报道摄影的经典器材。我因此也效仿各位大师多年,用35mm镜头拍摄出了不少的作品,但最近我得朋友鼓动又新添了一只40mm的好镜头,让我对于报道摄影配置镜头的问题有了新的体会。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纪实摄影也称为短焦距摄影,这是因为这类镜头不单要给读者提供被摄者在画面中的位置
期刊
有人说,五年之后,传统胶片相机将会消失。有很多读者打电话来也提到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传统胶片相机是不是真的很快就会被数码相机所取代?传统胶片还有没有发展空间?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感光材料专家夏培杰教授。以下是对夏先生的采访记录。  记者:传统的卤化银胶片会不会消失,或者说胶片在哪些范围内会被数码所取代?  夏先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感光学会的人士也常常在一起讨论。因
期刊
现在影像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细心的朋友大概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DC(数码相机)可以摄像,而不少新式的DV(数码摄像机)也可以象照相机一样地照相了。DC和DV的共同点越来越多,那么它们彼此间是否会成为竞争对手呢?我们这期的论见就是来论一论DV和DC的未来趋势。    各行其道   愤青儿    那天我在黄城根儿脚下摆弄着数码相机拍胡同,一位40多岁的老哥看我姿势专业、器材扎眼,便叫
期刊
吕厚民,前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前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今年74岁,长期从事新闻摄影,以拍摄开国领袖毛泽东而闻名。他拍摄的题材广泛,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风貌、风光花卉以及人物等,尤其擅长人物及风光摄影。  吕厚民用上佳能EOS 10D了,听到这个消息,本刊记者便起了采访吕厚民的念头,恰逢他光临2003平遥国际摄影节,在百忙之中的吕厚民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简要谈了谈他对数码的看法和照相机的使
期刊
这几年有许多打印机冠以PHOTO字样,意思是可以把图像文件打印得与传统照片一般。近来不仅彩色照片越打越好,惠普7960的8色墨打印机所制作的黑白照片也令人十分满意。  近年来照片级喷墨打印机的进步大概可以描述成相互平行的四条道路:一是墨盒数量越来越多,从最开始时的三个墨盒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八个墨盒,墨盒数量的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图像的色彩品质;二是喷射出来的墨滴越来越细,现在象惠普最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
期刊
认真读完本文,您将会对以下知识有个彻底的了解。  1、什么是曝光  2、什么是正确曝光  3、感光宽容度    图一、由于没有考虑到画面以白色为主,需要增加曝光量,这张片子把浅粉白色的蝴蝶兰拍摄成灰白色,是一张曝光不足的失败片子。在拍摄的时候,如增加半档到1档曝光,将使这张照片得到正确的曝光量,表现出粉白色调的浪漫花语。  图二、这张片子虽然前景曝光基本正确,但是作为表现的主要部分,大面积天空的色
期刊
经常碰见这样的情况,看见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景物时,影友们急急忙忙掏出相机就拍摄。左一张,右一张,随手之下,很快胶卷咔嚓光了。但是洗出来看时,就发现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取景不当、构图不好、光线不理想等等。如果在现场面对美景时,能够稍微冷静一点、思考一下、细致一些,完全可以把诸多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1.焦点  公园里,许多影友的相机都对准一个焦点:婀娜多姿的女模特。这幅作品拍摄众人“围攻
期刊
邮票:尖塔(史川德,摄于1946年)  保罗·史川德(Paul strand,1890-1976)他以立体派而又接近于抽象的图片,打破了20世纪20年代中那种从复杂事物中寻求简单一致性原理的创作风格,他不把自己的意念强行加入事物的原本状态,只求用直接摄影方式将广阔的自然的精髓用影像表达出来。邮票上的图片《尖塔》,是选自他的摄影画册《新英格兰时光》,这是典型的史川德的现代构成派风格——强调形状、质感
期刊
“西湖难拍!”多少摄影人面对西湖发出这样的慨叹,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准确地说出其中的原委。西湖边有一位摄影家张克庆为此可没有少费心机。其实常在西湖边转的摄影人,大都能见到他——不论冬夏,一台玛米亚RB67总与他的高个子形影不离。或许碰到一起,聊得兴起,他会将如何表现西湖之美与你分享。  张克庆为拍西湖,从古书诗词和传统绘画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古人有云:“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而“山之姿态,得树而研,
期刊
背着相机的人们趋之若鹜地涌向坝上、稻城,甚至喀纳斯,其实那里如诗如画的风光,早已在每个人的脑子里以各种风姿闪现。我很少有大块的时间,多用双休日外出摄影,也无意与大腕儿们一试身手,只有另辟蹊径,多拍自己身边的东西了。所以,我向诸位影友推荐一个有着别样风光与风情的地方——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  据考证,湛江徐闻是公元两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近年又在那里挖掘出大量的汉代遗址,考古学家往那儿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