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将课堂变得有效,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好好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前提
首先,要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我们在备课前,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会大大降低了教学有效性。所以,我们在拟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元单元“认数”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我结合本班实际,确立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②掌握亿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③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明显体现出了它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其次,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众所周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呢?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应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以及在学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在备课时要关注不同层面的孩子,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融入于你的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的爱学、乐学。
最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经过不断的摸索,我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同时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元单元“认数”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前作业:请每个学生自己去从网上或杂志、报纸上收集一些自己认为是比较大的数,把它摘录下来,并试着读一读。在课堂上,我认为,学生对整万数这样相对较大数的认识,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具体情景,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对数的大小的把握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为此我摈弃了教材中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茶叶、甘蔗、油菜籽等数据,而是选择了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事物,如汽车、商品房、游艇的价格。为了帮助学生感知相关数的大小,我还借助有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感知。通过课堂的教学,我也的确感到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保证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一方面,教师应着力打造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真正地“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可能会使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如一潭死水,缺乏兴趣的学习则是枯燥无味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三、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是提高有效教学不容忽视的重点
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越来越新、越来越有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大大的提高。另外,还要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会有更大帮助,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少走弯路。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元单元“认数”时,当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从情境中引出一副游轮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信息‘一艘游艇的价格大概是一套房子售价的10倍,猜猜看可能是多少?’来猜一猜这艘游轮的价格。结果在教学时,没想到的意外出现了,由于鼠标反应不灵敏,结果那个图片连同价格一起被点击了出来,结果在这里我没能及时做出妥善的调整,而是,继续将学生引回了原先老师设计的思路上,显得非常的牵强,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处理得不是很妥当。课后,我也及时与同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了探讨,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并交流这一环节可以如何处理得更好——本来是设计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提示来猜价格,既然实际操作中价格已经提前出现,这时就应顺势改变问题,变原先的问题为新问题‘游艇的价格大约是楼房的几倍呢?’通过这样的反思与总结,相信,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我一定能处理得更好,也更为灵活、巧妙。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它需要我们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前提
首先,要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我们在备课前,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会大大降低了教学有效性。所以,我们在拟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元单元“认数”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我结合本班实际,确立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②掌握亿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③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明显体现出了它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其次,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众所周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呢?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应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以及在学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在备课时要关注不同层面的孩子,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融入于你的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的爱学、乐学。
最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经过不断的摸索,我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同时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元单元“认数”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前作业:请每个学生自己去从网上或杂志、报纸上收集一些自己认为是比较大的数,把它摘录下来,并试着读一读。在课堂上,我认为,学生对整万数这样相对较大数的认识,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具体情景,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对数的大小的把握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为此我摈弃了教材中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茶叶、甘蔗、油菜籽等数据,而是选择了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事物,如汽车、商品房、游艇的价格。为了帮助学生感知相关数的大小,我还借助有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感知。通过课堂的教学,我也的确感到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保证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一方面,教师应着力打造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真正地“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可能会使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如一潭死水,缺乏兴趣的学习则是枯燥无味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三、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是提高有效教学不容忽视的重点
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越来越新、越来越有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大大的提高。另外,还要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会有更大帮助,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少走弯路。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元单元“认数”时,当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从情境中引出一副游轮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信息‘一艘游艇的价格大概是一套房子售价的10倍,猜猜看可能是多少?’来猜一猜这艘游轮的价格。结果在教学时,没想到的意外出现了,由于鼠标反应不灵敏,结果那个图片连同价格一起被点击了出来,结果在这里我没能及时做出妥善的调整,而是,继续将学生引回了原先老师设计的思路上,显得非常的牵强,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处理得不是很妥当。课后,我也及时与同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了探讨,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并交流这一环节可以如何处理得更好——本来是设计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提示来猜价格,既然实际操作中价格已经提前出现,这时就应顺势改变问题,变原先的问题为新问题‘游艇的价格大约是楼房的几倍呢?’通过这样的反思与总结,相信,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我一定能处理得更好,也更为灵活、巧妙。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它需要我们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