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日商路,依然沸腾
大约1300年前,在非洲大陆的西部,马里帝国早已崛起。杰内地处撒哈拉沙漠长途贸易路线上的咽喉位置,各地商贾的大篷车队伍浩浩荡荡地卷着烟尘而来,主要是北方沙漠的盐商与南部的黄金交易商,当地商人又另外发展了象牙、烟草、衣服、皮革制品等赚钱的生意。
黑人小导游萨伊巴利一路上口若悬河地介绍着杰内的历史,他自豪的神情和脸上的油光一样闪闪发亮。他说一定要带我们先去逛逛大清真寺下面的集市,在那里,还能领略到活生生的古代马里帝国时代的繁荣景象。
周一清晨,我们加入了涌向大清真寺广场的人流。这一天,杰内似乎人人都在做生意,不少商队是从外省跋涉了几百公里而来的。集市上最吸引人的是贝尔村的女人,她们身穿鲜艳的长袍,鼻子上佩戴鼻环,耳朵上悬挂着黄金打制的耳环,嘴唇上涂抹紫色花纹。富尔贝男人骑着高头大马,马背上驼着粮食、可乐树的果子或者其他货物。女人们则用头顶着麦子、高粱、香蕉、芒果和流行的T恤,或者推着小车,成群结队,走起路来优雅从容,鲜艳的长裙随脚步飘逸。
屠户苏里马尼一大早就支起了摊子,他鲜少吆喝,将羊肉一块一块剁好,挂在墙上的铁钩子上。集市上还有制作手工艺品的摊位,也出售手绘染布、各式皮具、地毯等装饰品,旁边聚集了很多人观看他们的手工表演。富尔贝族的阿萨勒赫有50来岁,穿着蓝色格子衬衫,缠着长长的黄色头巾,和身着传统服饰的妻子席地而坐,小心翼翼地往一些盒子上贴着金属丝图案。小导游萨伊巴利说他每星期都会来,名气很大,几乎家喻户晓。
魁梧高大的西迪贝是采金矿的工人,也来到集市上出售零星金块赚点钱,买家们用精致的微型秤为细碎黄金称重。除了政府开设的官方采矿机构外,一些私人小矿主也从杰内招募采矿工人。私营的小规模金矿,开凿方式就像打水井那么简单,也没有配备什么电动工具。西迪贝就是受雇于私营小金矿,他使用的采挖工具是非常原始的鹤嘴锄,由铁和大型动物如骆驼或牛的腿骨制成,很像武侠小说里的利刃镰刀。
黏土铸造的恢弘古城
巴尼河是杰内古城的母亲河,维系着杰内古城的生活,男人用河水灌溉农田、女人在河边洗衣洗菜,渔民们则吃住都在船上。因为当地没有石头和木材,所以杰内古城的大清真寺和民居建筑使用的都是巴尼河的黏土。
河水深刻影响着这座西非古城,潮湿的8月,河水的潮汛会给城市带来威胁。萨伊巴利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杰内清真寺是1907年重新修建的版本,2009年11月初,一场特大暴雨险些摧毁了它。当时暴雨浇透了整座城市,11月5日,大清真寺东面的穹顶坍塌,几吨重的泥土坠下来,砸伤了4个工作人员。
每年10月雨季过后,作为一种维护措施,全城的人们都会从巴尼河里挖来泥土,在古老建筑的泥墙上糊一层新的泥浆。大清真寺的维护与修葺,全城的专业泥瓦匠都会到墙上参与。我这才明白墙壁外面那一排排的棕榈木枝是做什么用的,首先它们可以防止墙壁大面积开裂,另外还可以在维修时充当脚手架。
一年一度的全城修葺清真寺的日子,就像是一个节日,既要过得热闹,工作又要一丝不苟。由社区领袖带头,泥瓦匠和城里的青壮年们密切合作。全城的男孩们会轮番光着脚在黏土混合着河中稻草的新涂料里不停地踩,起到均匀搅拌的作用。在夜晚到来之前要开始抹灰,在泥墙上厚厚涂一层新泥浆,然后再用干粉刷墙壁,以防范来年春季时的雨水侵袭。晚上,圣歌在洒满月光的街道上唱响,与有节奏的鼓点和轻快的长笛声呼应着。女人们提前做好了丰盛的菜肴(当地人喜欢清淡并带点甜味的食物),香喷喷的烤骆驼肉冒着热气,金灿灿的马铃薯与牛肉炖在一起……
过去,泥瓦匠是杰内的传统职业,每个男孩从会走路时起就开始接触城市修葺活动。泥瓦匠延续了师徒制,师傅对学徒就像父亲一样严格要求。经过多年的严格学习后,师傅会隆重宣布:一名合格的泥瓦匠诞生,徒弟则就此进入专业的泥瓦匠行会。但如今行会越来越难争取到新的年轻人,许多男孩更喜欢做导游,或者离开杰内,去首都寻求新的发展。
古城最美的时刻是黄昏,黏土的芳香、古朴纯善的民风,在建筑的剪影中营造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仿佛再现了古代文明中人们的生活场景。
杰内的食住行
食杰内的传统主食主要是“浇汁饭”,原料一般是大米、高粱、小麦和豆类。这些主食通常都搭配不同的调味料,有花生酱、番茄酱和洋葱,也有花瓣、红薯。可以吃到可口的烤肉串、福尼奥米(fonio)、香蕉、河里和海里的鱼(马鲅、鲤鱼)、牛肉和羊肉。
住Djenno酒店能够让你充分体验另一种生活——客房设计都非常漂亮,尤其是专为两个人设计的休息空间是非常温馨可爱的。这家酒店为浪漫主义者提供了露天客房,在傍晚,就能坐在屋顶上,看着太阳下山,观看酒店不远处的孩子踢足球,夕阳拉长了他们嬉戏的身影。再往远处,就是开阔的河谷平原。
行 杰内是一个美丽而奇妙的地方,但马里这个国家普遍缺乏基础的道路设施,交通不是太方便,有些地方的交通工具还是骆驼或者马,同时要忍受杰内旅游旺季的炎热天气。不过当地人还算热情,如果顺路,你就能搭上当地人的马车。
在战火中销声匿迹的辉煌
杰内城建于公元前2世纪,当时居住在此地的博博人以打渔和种田为生。随后,诺诺人、索宁人先后来到这里定居。公元13世纪,受黄金贸易的影响,杰内迅速发展起来,居民数量一度达到5万人。从14世纪起,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和摩洛哥人先后占领这座城市。1893年,经过数次残酷争夺,法国殖民者强行占据了这座城市,此后市区建筑多次遭到破坏,城市地位逐渐下降,后来几乎销声匿迹。马里独立后,虽然杰内开始渐渐复苏,但是昔日辉煌已难再现。
大约1300年前,在非洲大陆的西部,马里帝国早已崛起。杰内地处撒哈拉沙漠长途贸易路线上的咽喉位置,各地商贾的大篷车队伍浩浩荡荡地卷着烟尘而来,主要是北方沙漠的盐商与南部的黄金交易商,当地商人又另外发展了象牙、烟草、衣服、皮革制品等赚钱的生意。
黑人小导游萨伊巴利一路上口若悬河地介绍着杰内的历史,他自豪的神情和脸上的油光一样闪闪发亮。他说一定要带我们先去逛逛大清真寺下面的集市,在那里,还能领略到活生生的古代马里帝国时代的繁荣景象。
周一清晨,我们加入了涌向大清真寺广场的人流。这一天,杰内似乎人人都在做生意,不少商队是从外省跋涉了几百公里而来的。集市上最吸引人的是贝尔村的女人,她们身穿鲜艳的长袍,鼻子上佩戴鼻环,耳朵上悬挂着黄金打制的耳环,嘴唇上涂抹紫色花纹。富尔贝男人骑着高头大马,马背上驼着粮食、可乐树的果子或者其他货物。女人们则用头顶着麦子、高粱、香蕉、芒果和流行的T恤,或者推着小车,成群结队,走起路来优雅从容,鲜艳的长裙随脚步飘逸。
屠户苏里马尼一大早就支起了摊子,他鲜少吆喝,将羊肉一块一块剁好,挂在墙上的铁钩子上。集市上还有制作手工艺品的摊位,也出售手绘染布、各式皮具、地毯等装饰品,旁边聚集了很多人观看他们的手工表演。富尔贝族的阿萨勒赫有50来岁,穿着蓝色格子衬衫,缠着长长的黄色头巾,和身着传统服饰的妻子席地而坐,小心翼翼地往一些盒子上贴着金属丝图案。小导游萨伊巴利说他每星期都会来,名气很大,几乎家喻户晓。
魁梧高大的西迪贝是采金矿的工人,也来到集市上出售零星金块赚点钱,买家们用精致的微型秤为细碎黄金称重。除了政府开设的官方采矿机构外,一些私人小矿主也从杰内招募采矿工人。私营的小规模金矿,开凿方式就像打水井那么简单,也没有配备什么电动工具。西迪贝就是受雇于私营小金矿,他使用的采挖工具是非常原始的鹤嘴锄,由铁和大型动物如骆驼或牛的腿骨制成,很像武侠小说里的利刃镰刀。
黏土铸造的恢弘古城
巴尼河是杰内古城的母亲河,维系着杰内古城的生活,男人用河水灌溉农田、女人在河边洗衣洗菜,渔民们则吃住都在船上。因为当地没有石头和木材,所以杰内古城的大清真寺和民居建筑使用的都是巴尼河的黏土。
河水深刻影响着这座西非古城,潮湿的8月,河水的潮汛会给城市带来威胁。萨伊巴利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杰内清真寺是1907年重新修建的版本,2009年11月初,一场特大暴雨险些摧毁了它。当时暴雨浇透了整座城市,11月5日,大清真寺东面的穹顶坍塌,几吨重的泥土坠下来,砸伤了4个工作人员。
每年10月雨季过后,作为一种维护措施,全城的人们都会从巴尼河里挖来泥土,在古老建筑的泥墙上糊一层新的泥浆。大清真寺的维护与修葺,全城的专业泥瓦匠都会到墙上参与。我这才明白墙壁外面那一排排的棕榈木枝是做什么用的,首先它们可以防止墙壁大面积开裂,另外还可以在维修时充当脚手架。
一年一度的全城修葺清真寺的日子,就像是一个节日,既要过得热闹,工作又要一丝不苟。由社区领袖带头,泥瓦匠和城里的青壮年们密切合作。全城的男孩们会轮番光着脚在黏土混合着河中稻草的新涂料里不停地踩,起到均匀搅拌的作用。在夜晚到来之前要开始抹灰,在泥墙上厚厚涂一层新泥浆,然后再用干粉刷墙壁,以防范来年春季时的雨水侵袭。晚上,圣歌在洒满月光的街道上唱响,与有节奏的鼓点和轻快的长笛声呼应着。女人们提前做好了丰盛的菜肴(当地人喜欢清淡并带点甜味的食物),香喷喷的烤骆驼肉冒着热气,金灿灿的马铃薯与牛肉炖在一起……
过去,泥瓦匠是杰内的传统职业,每个男孩从会走路时起就开始接触城市修葺活动。泥瓦匠延续了师徒制,师傅对学徒就像父亲一样严格要求。经过多年的严格学习后,师傅会隆重宣布:一名合格的泥瓦匠诞生,徒弟则就此进入专业的泥瓦匠行会。但如今行会越来越难争取到新的年轻人,许多男孩更喜欢做导游,或者离开杰内,去首都寻求新的发展。
古城最美的时刻是黄昏,黏土的芳香、古朴纯善的民风,在建筑的剪影中营造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仿佛再现了古代文明中人们的生活场景。
杰内的食住行
食杰内的传统主食主要是“浇汁饭”,原料一般是大米、高粱、小麦和豆类。这些主食通常都搭配不同的调味料,有花生酱、番茄酱和洋葱,也有花瓣、红薯。可以吃到可口的烤肉串、福尼奥米(fonio)、香蕉、河里和海里的鱼(马鲅、鲤鱼)、牛肉和羊肉。
住Djenno酒店能够让你充分体验另一种生活——客房设计都非常漂亮,尤其是专为两个人设计的休息空间是非常温馨可爱的。这家酒店为浪漫主义者提供了露天客房,在傍晚,就能坐在屋顶上,看着太阳下山,观看酒店不远处的孩子踢足球,夕阳拉长了他们嬉戏的身影。再往远处,就是开阔的河谷平原。
行 杰内是一个美丽而奇妙的地方,但马里这个国家普遍缺乏基础的道路设施,交通不是太方便,有些地方的交通工具还是骆驼或者马,同时要忍受杰内旅游旺季的炎热天气。不过当地人还算热情,如果顺路,你就能搭上当地人的马车。
在战火中销声匿迹的辉煌
杰内城建于公元前2世纪,当时居住在此地的博博人以打渔和种田为生。随后,诺诺人、索宁人先后来到这里定居。公元13世纪,受黄金贸易的影响,杰内迅速发展起来,居民数量一度达到5万人。从14世纪起,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和摩洛哥人先后占领这座城市。1893年,经过数次残酷争夺,法国殖民者强行占据了这座城市,此后市区建筑多次遭到破坏,城市地位逐渐下降,后来几乎销声匿迹。马里独立后,虽然杰内开始渐渐复苏,但是昔日辉煌已难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