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池塘养鳖效益的主要技术措施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鳖是传统的滋补佳品,集营养、药用于一身,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医药保健上的珍品。目前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中华鳖人工养殖,但受养殖成本增加与市场行情下跌等因素的影响,养殖效益较低。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推广经验,总结出一套提高池塘养鳖效益的技术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选择适合的池塘
  中华鳖具有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和喜洁怕脏等习性,因此要选择地面开阔、平坦,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要求的池塘。
  2. 采取鱼鳖混养模式
  以养鳖为主,进行鱼鳖混养。在池塘内搭配少量与鳖不争食的鲢鱼、鳙鱼和鲫鱼,通过鲢、鳙鱼滤食过量的浮游植物,鲫鱼清除食物残渣,在不增加饲料投入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的鱼产量,还可以调节水质、优化水体环境,促进鳖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鳖的成活率。
  3. 选用自繁鳖苗
  从外地引进苗种,不仅成本高,而且苗种经过运输会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养殖成活率。为降低生产成本,必须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裙边宽厚的优良品种做亲鳖,自己繁殖苗种,以保证苗种的质量。
  4. 进行温室和池塘分段养殖
  根据鳖的繁殖习性,鳖苗在8~9月才孵出,在常温条件下培育很短时间后就进入冬眠且成活率低,池塘养殖需要3~4年才能达到商品鳖规格,这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为缩短养殖周期,自繁的苗种可直接在温室中进行培育。当年繁育的鳖苗先在温室内精心培育8个月左右,将其培育成体重250克左右的鳖种,翌年6月中旬再放入室外池塘中进行商品鳖养殖,整个养殖周期只有1.5~2年。这样养成的商品鳖在体色、肉质和食用价值等方面与野生鳖相当,因而市场行情好、价格高,养殖效益好。
  5. 做好饲养管理
  ①合理投喂。饲料投喂是鳖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根据鳖的生长阶段、健康状况投喂不同配方的自配饲料,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鳖健康生长的需要。在养殖过程中,温室中的幼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池塘养殖的商品鳖以投喂鲜活动物性饲料为主,这样不仅能提高鳖的生长速度,而且能改善鳖的品质。在持续阴雨的天气情况下,鳖的食欲不佳,须投喂易消化吸收的配合饲料,以减少水质污染,增强鳖的免疫力。②及时分塘。鳖具有好斗性强的特点,为防止相互咬伤,要做到及时分塘。在温室阶段幼鳖个体差异过大时,要利用换水消毒及时分塘;幼鳖从温室移至池塘养殖时,不仅要视规格大小分开养殖,还应雌雄分开饲养,以减少打斗。③做好日常管理。在温室阶段要注重换水和消毒,池塘养殖阶段要注重清除残饵和水质管理,并做好养殖记录。
  (作者联系地址:安徽省泾县畜牧水产局 邮编:242500)
其他文献
山茶花品种纷繁,一年开花1~2次、花期20~30天,花色有纯白、黄白、红色、黄色、紫红和黄红等,花香清醇适中,易栽培和养护,深受人们喜爱。  一、切花储藏保鲜  山茶花宜在小晴或阴天的上午采切,采切要轻、快;花开放到9~10成时适宜采切,未充分开放的不要采切。山茶花采切后应轻放、轻包装、轻运输,切勿损伤,否则会影响储藏和售价。切花要用保湿包装箱包装,预冷2~3小时后在7℃条件下可保鲜储藏4~7天。
中浙优634组合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湖北省富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用不育系中浙A与恢复系T-634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6046)。2009年在上杭县庐丰乡中坊村作优质、专用烟后晚稻新品种展示与示范种植,平均亩产624.75千克。2010年在上杭县庐丰乡中坊村优质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高产示范片种植(烟后稻),平均亩产648.5千克。  一、
金柑是闽西的特色水果,上杭县南阳镇是金柑的主产区,种植面积4146公顷,产量3912吨。2008年,南阳镇日新村发现金柑黄龙病病株,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病害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普查,未发现新黄龙病病株。柑橘黄龙病是由柑橘黄龙病致病细菌(类细菌),经木虱或种苗(接穗)传播后引发的传染性、毁灭性病害。根据近几年的防治经验,总结出该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控技术如下:  1. 病株症状  ①黄梢。发病初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提供“好玩的材料”,组织“好玩的活动”,引导“好玩的结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教学《数图形中的学问》,通过创设“鼹鼠钻地洞”的情境,引导学生
大鲵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经过二十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其野生种群的主要栖息地得到保护,局部地区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人工驯养繁殖种群数量大幅增长,在部分地区已发展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培育养殖新品种、促进产区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协调好大鲵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农业部下发《农业部关于加强大鲵资源保护规范经营利用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15〕2号),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农
冬油菜是秋播冬种作物,自身具有一定抵御严寒的能力,但由于越冬期间的冷空气侵袭、播栽期偏晚、施肥管理不当等原因,往往引起冻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应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预防或减轻冻害的发生,确保冬油菜安全越冬,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  1.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可改善冬油菜田的土壤环境,调节土壤湿度,提高土温,还可防止油菜植株倒伏,并有减轻草害及菌核病为害等多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