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文章结合历史和现状,对中西方的体育教学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和场馆设施、教学方法和手段做了相关的探讨,以图找出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各方的特点,并对我国在如何发扬优势,找出差距,使中国的体育教学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中西方比较 体制与观念 差异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历史、民族性格、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与西方各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中西方体育教学状况进行比较,可以开阔眼界,加深对中国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体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便探索未来的发展的趋势,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中国和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体育教学领域存在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一、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体制的差异。
在中国的教育工作中体育一直被列为德、智、体三者之一,并倡导三者并重,可见受到的重视程度。“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等口号赫然写在各个学校的操场上,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加强管理和落实。应当看到,在这种体制和指导思想的背景下,经过体育教师精心而严格的教学,中国的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学生体质也有所增强。但另一方面,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许多学生是由于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和体育达标的要求而锻炼。
而西方各国的体育教学则更注重人性化、个性化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倡导快乐体育、感动体育,强调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进学生健康和体格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能力,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学生把体育课作为一种乐趣,把体育锻炼活动作为一种主动地学习过程,而体育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调节的作用,把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留给了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自由想象和创造思维也得到发展,同时达到健康体育的效果。当然,西方国家的体育教学的观念和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宏观调控能力不够,学生的个人为中心的倾向及组织管理松散等现象就比较突出。
当前,随着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先进的体育教学观念和管理体制逐步的借鉴。最明显的特征是将中小学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并把欢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新观念引入教学活动中,为中国的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经费投入与体育设施的差异。
体育教学对经费投入和器械设施有较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经济投入做保障,没有先进完善的体育器材设施为基础,体育教学活动必然受到制约,教学质量也不可能达到较高水平。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基础设施薄弱,体育经费不足是长期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大中城市的学校体育设施相对较好,但是运动场地的数量和面积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至于广大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学校,体育器材和设施则更为落后和短缺。虽然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师想方设法、因地制宜的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也收到一定效果,但是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
欧美国家在较为充足的经费支持下,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除了一般的田径场、足球场、体育馆外,游泳池、健身房、人体机能测试设备等也大都有所装备。这些现代化的、多种类型的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进行选择现代体育所有的活动项目。设施精良的运动器材和场馆的活动环境无不刺激着学生进行运动的热情,学生在欢乐的运动中,身心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些条件是中国多数学校近年间所无法企及的。中国的学生要想享受这种体育教学还尚需时日。当然,欧美国家的体育教育资源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的现象,体育教育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是十分严重的,优越条件对学生负面的影响也较为突出。这是中国今后在改善体育教学条件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并引以为戒的地方。
三、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差异。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的功能性部分,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受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体制的影响和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中西方在这方面的差异也是相当明显的。
中国的现代体育教学从新中国建立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发扬祖国传统的基础上,也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并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体系,在体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学体系过分完整、过分系统、过分模式化,所以也存在僵化的弊端。当我们一旦打开国门,发现外界还有更加先进的东西时,竟然不知该如何取舍,致使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进程至今未能完成。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教学的内容一直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们统管制定。全国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落实、统一检查;有严格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具备以上特点的教材内容体系的好处是:计划性强、领导便于检查、教师便于管理。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却被忽视。
国内的体育教学方法历来讲究严格、规范,评价体育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学秩序和整齐划一为重点。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在体育课中状态常常表现为站得直、走的齐、跑的稳、很安静。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上状态已有所改观,人们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已成蓬勃之势,成效也非常显著。
西方国家的体育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多样。除了有与中国相类似的田径、三大球、体操外,一些如棒垒球、网球、橄榄球等百年不衰的时尚运动则更受他们钟爱,另外如划船、赛艇、滑冰、滑雪和滑板、小轮车等极限运动也是许多学校大力开展的项目。以上这些体育项目大多需要专门的场地设施和较为昂贵的器材,是中国近期难以企及的。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方式上,西方各国也较为灵活、自由。学校设有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项目参加学习和锻炼。优越完善的体育设施,诱人兴趣的体育项目,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人生享受,使学生在其中找到乐趣,找到自己所愿意终身热爱并从事的运动项目。至于教学方法,他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趣味性强,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深层次的引导,而不是表面的组织管理。
四、前景展望。
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全民健身运动也大力开展,体育教学的效果也有很大改观,特别是城市的重点学校成效更为明显。但是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情况则有很大差距。
体育教学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为基点。使学生树立体育是生活必需内容,是应该终身享用的健康手段和人生乐趣的观点,并在学校中逐步培养并掌握其中最喜爱的几项运动。发达的经济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他们达到以上目标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对中西方体育教学的差异进行探讨,其目标是为了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在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的同时,吸取西方的成功经验,避免其走过的弯路,决不能一概否定中国的传统并崇洋媚外。当今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有很大作为。而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方面也跨出较大步伐,并已取得可喜成绩。只要我们在认真研究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深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那么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日子就会很快到来。
参考文献:
[1] 谭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陈雪红,陈筑,张虹.学校体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3] 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4] 谭华.20年来我国的体育史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
[5] 范达冷,本奈特等.世界体育史[M].成都体育学院.1976.
摘 要 文章结合历史和现状,对中西方的体育教学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和场馆设施、教学方法和手段做了相关的探讨,以图找出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各方的特点,并对我国在如何发扬优势,找出差距,使中国的体育教学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中西方比较 体制与观念 差异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历史、民族性格、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与西方各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中西方体育教学状况进行比较,可以开阔眼界,加深对中国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体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便探索未来的发展的趋势,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中国和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体育教学领域存在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一、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体制的差异。
在中国的教育工作中体育一直被列为德、智、体三者之一,并倡导三者并重,可见受到的重视程度。“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等口号赫然写在各个学校的操场上,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加强管理和落实。应当看到,在这种体制和指导思想的背景下,经过体育教师精心而严格的教学,中国的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学生体质也有所增强。但另一方面,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许多学生是由于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和体育达标的要求而锻炼。
而西方各国的体育教学则更注重人性化、个性化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倡导快乐体育、感动体育,强调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进学生健康和体格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能力,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学生把体育课作为一种乐趣,把体育锻炼活动作为一种主动地学习过程,而体育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调节的作用,把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留给了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自由想象和创造思维也得到发展,同时达到健康体育的效果。当然,西方国家的体育教学的观念和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宏观调控能力不够,学生的个人为中心的倾向及组织管理松散等现象就比较突出。
当前,随着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先进的体育教学观念和管理体制逐步的借鉴。最明显的特征是将中小学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并把欢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新观念引入教学活动中,为中国的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经费投入与体育设施的差异。
体育教学对经费投入和器械设施有较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经济投入做保障,没有先进完善的体育器材设施为基础,体育教学活动必然受到制约,教学质量也不可能达到较高水平。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基础设施薄弱,体育经费不足是长期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大中城市的学校体育设施相对较好,但是运动场地的数量和面积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至于广大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学校,体育器材和设施则更为落后和短缺。虽然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师想方设法、因地制宜的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也收到一定效果,但是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
欧美国家在较为充足的经费支持下,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除了一般的田径场、足球场、体育馆外,游泳池、健身房、人体机能测试设备等也大都有所装备。这些现代化的、多种类型的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进行选择现代体育所有的活动项目。设施精良的运动器材和场馆的活动环境无不刺激着学生进行运动的热情,学生在欢乐的运动中,身心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些条件是中国多数学校近年间所无法企及的。中国的学生要想享受这种体育教学还尚需时日。当然,欧美国家的体育教育资源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的现象,体育教育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是十分严重的,优越条件对学生负面的影响也较为突出。这是中国今后在改善体育教学条件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并引以为戒的地方。
三、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差异。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的功能性部分,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受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体制的影响和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中西方在这方面的差异也是相当明显的。
中国的现代体育教学从新中国建立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发扬祖国传统的基础上,也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并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体系,在体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学体系过分完整、过分系统、过分模式化,所以也存在僵化的弊端。当我们一旦打开国门,发现外界还有更加先进的东西时,竟然不知该如何取舍,致使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进程至今未能完成。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教学的内容一直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们统管制定。全国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落实、统一检查;有严格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具备以上特点的教材内容体系的好处是:计划性强、领导便于检查、教师便于管理。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却被忽视。
国内的体育教学方法历来讲究严格、规范,评价体育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学秩序和整齐划一为重点。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在体育课中状态常常表现为站得直、走的齐、跑的稳、很安静。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上状态已有所改观,人们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已成蓬勃之势,成效也非常显著。
西方国家的体育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多样。除了有与中国相类似的田径、三大球、体操外,一些如棒垒球、网球、橄榄球等百年不衰的时尚运动则更受他们钟爱,另外如划船、赛艇、滑冰、滑雪和滑板、小轮车等极限运动也是许多学校大力开展的项目。以上这些体育项目大多需要专门的场地设施和较为昂贵的器材,是中国近期难以企及的。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方式上,西方各国也较为灵活、自由。学校设有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项目参加学习和锻炼。优越完善的体育设施,诱人兴趣的体育项目,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人生享受,使学生在其中找到乐趣,找到自己所愿意终身热爱并从事的运动项目。至于教学方法,他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趣味性强,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深层次的引导,而不是表面的组织管理。
四、前景展望。
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全民健身运动也大力开展,体育教学的效果也有很大改观,特别是城市的重点学校成效更为明显。但是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情况则有很大差距。
体育教学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为基点。使学生树立体育是生活必需内容,是应该终身享用的健康手段和人生乐趣的观点,并在学校中逐步培养并掌握其中最喜爱的几项运动。发达的经济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他们达到以上目标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对中西方体育教学的差异进行探讨,其目标是为了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在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的同时,吸取西方的成功经验,避免其走过的弯路,决不能一概否定中国的传统并崇洋媚外。当今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有很大作为。而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方面也跨出较大步伐,并已取得可喜成绩。只要我们在认真研究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深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那么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日子就会很快到来。
参考文献:
[1] 谭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陈雪红,陈筑,张虹.学校体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3] 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4] 谭华.20年来我国的体育史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
[5] 范达冷,本奈特等.世界体育史[M].成都体育学院.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