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五年经验 规划五年发展
在2011年的最后10天里,山东省济南市六区三县一市的党代会陆续召开。在科学总结上次党代会的主要工作和经验成绩,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机遇、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的同时,各区县市都精心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历下区:打造繁荣文明的首善之区
五年来,在建设繁荣和谐现代化新历下目标的指引下,历下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跨越式提升,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成效明显,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增强。201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0亿元,年均增长14%,总量居全市首位;预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亿元,年均增长30%;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亿元;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00亿元,年均增长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
今后五年,历下将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突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统筹改善民生三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打造繁荣文明的首善之区。一是实施“西部提升、中部崛起、东部腾飞”战略,着力打造有机统一的城市综合体和城市生命体;二是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智力密集型产业为引擎、传统商贸旅游业为基础、具有强劲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省会城市群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幸福历下。预计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现代服务业比重超过65%,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五强。
历城区:打造文明和谐平安历城
过去的五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预计2011年实现辖区生产总值670亿元,是2006年的1.72倍,年均递增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80亿元,是2006年的1.69倍,年均递增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6年的14537元、6040元,提高到2011年的26700元、10940元。
今后五年,历城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历城区制定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即: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左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社会和谐创造新局面,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历城区决定,今后五年将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主导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文明和谐平安历城。
槐荫区:建一流现代化省会新城区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槐荫区在综合分析发展形势、发展机遇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围绕一个目标,实施“双轮驱动”,打造“三大片区”,培育“四新特色”,按照“全面赶超、跨越发展,实现槐荫五年大变样”的总体发展目标,坚持“新区开发、老城提升”并重,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未来五年,槐荫区将全面实现“五年大变样”奋斗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努力实现综合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五年再造两个槐荫的目标。槐荫区将全面加快西部新城建设步伐,加快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等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启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级文化院团西迁以及艺术家之家、荣宝斋大厦、泉城软件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济南影城、济南书城等重要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建设。槐荫区还将努力实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届时,槐荫区的社会管理会更加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会更具成效,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会进一步提升。
章丘市:推进富裕和谐幸福建设
过去的五年,章丘市在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都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发展效益大提高、城乡面貌大变化、民生状况大改善、发展活力大增强、社会管理大提升、党的建设大推进。预计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72亿元、34.5亿元、978亿元和5.6万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57.5:31.5。
未来五年,章丘将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人才强市、科技强市、文化强市战略,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建设。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综合竞争力跨越式提升;二是推进现代山水园林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四是实施富民增收工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预计到2016年,章丘市全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导性指标实现翻一番。
济阳县:建设幸福美好新济阳
今后五年,济阳县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富民和强县两大目标,全面实施农业富民、工业强县、三产兴县、民生优先四大战略,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济阳。会上,济阳县提出了“五个翻番、四个高于、三个控制、两个优化、一个前移”的奋斗目标。
“五个翻番”主要是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营出口五项指标实现翻番,县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四个高于”是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在岗职工工资和全县民生支出增幅四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个控制”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万元GDP能耗三项指标控制在市控范围之内,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两个优化”,一是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二是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影响发展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抓落实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而所谓“一个前移”,即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全省位次实现大跨度前移,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
平阴县:建美好家园 壮“平阴制造”
在过去五年中,平阴县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91.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7.8亿元(预计,下同),年均增长1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6亿元增加到6亿元,年均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由44.5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7.8%;出口总额由1.6亿美元增加到4.1亿美元,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9亿元增加到56亿元,年均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95.1亿元,比2006年增加54.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15:63.4:21.6调整为13.3:62.5:24.2。
今后五年,平阴县将围绕“建设美好家园、打造幸福平阴”的总体目标,继续做大经济总量,加快产业升级,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产业、壮大一批利税过千万企业、争创一批国字号品牌,推动支柱产业高端化、主导产业优势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发展。平阴县还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政策激励,建设创新型企业孵化基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让“平阴制造”壮大,让“平阴创造”涌现。
商河县:融入济南 实现跨越
过去五年,商河县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预计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5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5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到70%、98%。
未来五年,商河县将“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济南”作为工作中坚持的重点之一,努力实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基层建设更加牢固”的发展目标;着力于实施工业突破,突出民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项目带动,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市中区:打造金融商务中心
过去的五年中,市中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过300亿元、400亿元台阶,预计2011年可完成55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207元和11432元;城市低保由每月23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低保由每年1200元提高到2400元;养老保险扩面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
今后五年,市中区将围绕金融商务中心区、综合服务核心区、商埠文化传承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四大功能定位,着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服务业优先、社会管理科学化、民生普惠四大战略,把市中区建设成为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
城市规划,要做优“一轴”,做精“两带”。在纬二路—英雄山路—103省道沿线“一轴”,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商贸中心、高端地产、文化旅游项目;在经四路沿线重点聚集一批现代金融、高端商务、大型商业项目;在二环南路沿线重点引进建设一批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居住项目。
经济转型,要以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金融产业集群,同步发展财务、信托、融资、担保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全国或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
改善民生方面,要深入开展“民生普惠、满意万家”行动,每年扎实办好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努力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天桥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天桥
五年来,天桥区以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和药山科技园为依托,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6%;基本完成17个棚户区改造任务,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完工,鹊山龙湖完成一期开发建设和1.4万亩农业用地整理。
未来五年,天桥区将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天桥”目标,大力推进“老城区、滨河新区、北部新城区”三大区域开发建设,实施“新型城市化、三产富区、工业振兴、北跨发展”四大战略。争取到2016年,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达到4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6%,达到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五年累计完成1200亿元。努力到2016年,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老城提升全面突破,滨河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北跨基本建成北跨起步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2.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消减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长清区: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战略
今后五年将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济南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长清主城区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以建设实力长清、宜居长清、平安长清、幸福长清为目标,全力实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五大工程,为打造高品质现代化特色新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这一发展战略,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建设实力长清。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6年生产总值超过5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3亿元、年均增长17%,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建设宜居长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森林覆盖率达到43.3%,进入全国绿化模范区行列。
建设平安长清。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不断巩固。
建设幸福长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17000元,年均增长11%以上。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均衡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在2011年的最后10天里,山东省济南市六区三县一市的党代会陆续召开。在科学总结上次党代会的主要工作和经验成绩,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机遇、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的同时,各区县市都精心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历下区:打造繁荣文明的首善之区
五年来,在建设繁荣和谐现代化新历下目标的指引下,历下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跨越式提升,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成效明显,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增强。201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0亿元,年均增长14%,总量居全市首位;预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亿元,年均增长30%;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亿元;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00亿元,年均增长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
今后五年,历下将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突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统筹改善民生三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打造繁荣文明的首善之区。一是实施“西部提升、中部崛起、东部腾飞”战略,着力打造有机统一的城市综合体和城市生命体;二是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智力密集型产业为引擎、传统商贸旅游业为基础、具有强劲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省会城市群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幸福历下。预计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现代服务业比重超过65%,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五强。
历城区:打造文明和谐平安历城
过去的五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预计2011年实现辖区生产总值670亿元,是2006年的1.72倍,年均递增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80亿元,是2006年的1.69倍,年均递增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6年的14537元、6040元,提高到2011年的26700元、10940元。
今后五年,历城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历城区制定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即: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左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社会和谐创造新局面,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历城区决定,今后五年将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主导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文明和谐平安历城。
槐荫区:建一流现代化省会新城区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槐荫区在综合分析发展形势、发展机遇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围绕一个目标,实施“双轮驱动”,打造“三大片区”,培育“四新特色”,按照“全面赶超、跨越发展,实现槐荫五年大变样”的总体发展目标,坚持“新区开发、老城提升”并重,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未来五年,槐荫区将全面实现“五年大变样”奋斗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努力实现综合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五年再造两个槐荫的目标。槐荫区将全面加快西部新城建设步伐,加快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等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启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级文化院团西迁以及艺术家之家、荣宝斋大厦、泉城软件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济南影城、济南书城等重要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建设。槐荫区还将努力实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届时,槐荫区的社会管理会更加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会更具成效,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会进一步提升。
章丘市:推进富裕和谐幸福建设
过去的五年,章丘市在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都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发展效益大提高、城乡面貌大变化、民生状况大改善、发展活力大增强、社会管理大提升、党的建设大推进。预计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72亿元、34.5亿元、978亿元和5.6万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57.5:31.5。
未来五年,章丘将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人才强市、科技强市、文化强市战略,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建设。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综合竞争力跨越式提升;二是推进现代山水园林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四是实施富民增收工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预计到2016年,章丘市全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导性指标实现翻一番。
济阳县:建设幸福美好新济阳
今后五年,济阳县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富民和强县两大目标,全面实施农业富民、工业强县、三产兴县、民生优先四大战略,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济阳。会上,济阳县提出了“五个翻番、四个高于、三个控制、两个优化、一个前移”的奋斗目标。
“五个翻番”主要是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营出口五项指标实现翻番,县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四个高于”是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在岗职工工资和全县民生支出增幅四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个控制”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万元GDP能耗三项指标控制在市控范围之内,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两个优化”,一是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二是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影响发展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抓落实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而所谓“一个前移”,即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全省位次实现大跨度前移,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
平阴县:建美好家园 壮“平阴制造”
在过去五年中,平阴县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91.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7.8亿元(预计,下同),年均增长1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6亿元增加到6亿元,年均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由44.5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7.8%;出口总额由1.6亿美元增加到4.1亿美元,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9亿元增加到56亿元,年均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95.1亿元,比2006年增加54.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15:63.4:21.6调整为13.3:62.5:24.2。
今后五年,平阴县将围绕“建设美好家园、打造幸福平阴”的总体目标,继续做大经济总量,加快产业升级,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产业、壮大一批利税过千万企业、争创一批国字号品牌,推动支柱产业高端化、主导产业优势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发展。平阴县还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政策激励,建设创新型企业孵化基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让“平阴制造”壮大,让“平阴创造”涌现。
商河县:融入济南 实现跨越
过去五年,商河县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预计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5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5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到70%、98%。
未来五年,商河县将“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济南”作为工作中坚持的重点之一,努力实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基层建设更加牢固”的发展目标;着力于实施工业突破,突出民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项目带动,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市中区:打造金融商务中心
过去的五年中,市中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过300亿元、400亿元台阶,预计2011年可完成55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207元和11432元;城市低保由每月23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低保由每年1200元提高到2400元;养老保险扩面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
今后五年,市中区将围绕金融商务中心区、综合服务核心区、商埠文化传承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四大功能定位,着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服务业优先、社会管理科学化、民生普惠四大战略,把市中区建设成为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
城市规划,要做优“一轴”,做精“两带”。在纬二路—英雄山路—103省道沿线“一轴”,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商贸中心、高端地产、文化旅游项目;在经四路沿线重点聚集一批现代金融、高端商务、大型商业项目;在二环南路沿线重点引进建设一批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居住项目。
经济转型,要以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金融产业集群,同步发展财务、信托、融资、担保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全国或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
改善民生方面,要深入开展“民生普惠、满意万家”行动,每年扎实办好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努力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天桥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天桥
五年来,天桥区以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和药山科技园为依托,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6%;基本完成17个棚户区改造任务,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完工,鹊山龙湖完成一期开发建设和1.4万亩农业用地整理。
未来五年,天桥区将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天桥”目标,大力推进“老城区、滨河新区、北部新城区”三大区域开发建设,实施“新型城市化、三产富区、工业振兴、北跨发展”四大战略。争取到2016年,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达到4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6%,达到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五年累计完成1200亿元。努力到2016年,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老城提升全面突破,滨河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北跨基本建成北跨起步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2.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消减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长清区: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战略
今后五年将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济南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长清主城区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以建设实力长清、宜居长清、平安长清、幸福长清为目标,全力实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五大工程,为打造高品质现代化特色新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这一发展战略,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建设实力长清。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6年生产总值超过5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3亿元、年均增长17%,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建设宜居长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森林覆盖率达到43.3%,进入全国绿化模范区行列。
建设平安长清。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不断巩固。
建设幸福长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17000元,年均增长11%以上。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均衡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