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均衡背景下如何保障和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我校将中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公共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差异化教学有机地加以整合,构建了“目标分层教学案”。
一、 模式构建
“目标分层教学案”是基于公共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差异教学理念而设置,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它体现了目标分解小步子、教学方法多活动、效果检测勤反馈的理念,目的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目标分层教学案”由目标分层双向表、教学案导学促教、分层效果检测题三部分组成,旨在通过目标分层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分层效果检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差异中发展学生。
(一) 编制原则
1. 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扭转关注过程、忽视结果的现象,要把提高效率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既关注教学方式的优化,又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2. 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3. 差异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忽视中下游学生的做法,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探索分层、异步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4. 和谐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积极探索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二) 结构说明
“目标分层教学案”由目标分层双向表、教学案导学促教、分层效果检测题三部分组成,如图1。
1. “目标分层双向表”由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检测方法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标分层双向细目表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而制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它告诉教师每节课要带学生“到哪里去?”——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在双向表中,既有教学内容的细化与分解,又有相对应的学习水平和要求。在教学内容中用“●”标识教学重点,用“▲”标识教学难点。检测方法分为口头检测、书面检测。后者的主要题型与中考题型相对应:a. 选择题,b. 简答题,c. 实验探究题,d. 分析计算题,如表1。
2. “教学案导学促教”由情境问题、新知探究和学习小结三个部分组成
情境问题要求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探究部分主要解决“怎么去”:要求依据教学目标分层双向表进行“小步子教学”,设计中较多体现多活动、勤反馈的教学理念。新知探究部分要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活动。针对我校教师教学中讲得过多的现状,我们要求在设计中尽量将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课堂转型。学习小结要求能体现本课时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点。
3. “分层效果检测”由“课堂检测题”和“课后练习题”两部分组成
课堂检测题要求和目标分层双向表中的评价方式及知识条目相对应,以便实现勤反馈。题型要与双向细目表中的检测方式相对应。难度系数控制在0.9,以便让更多的学生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课后练习题”由“夯基固本”“综合提升”“拓展探究”三部分组成,其题量比为7∶2∶1,要求有一定量的原创题或改编题。其中“夯基固本”主要为夯实本课时知能基础所用,涉及重要概念、原理、理论、性质、变化、技能、实验的关键,核心内容,规律和结论等,尤其要关注学习误区、差错点。依教材重要知能点的顺序排序,同一知能点的题型和角度必须多样化。各年级建议难度系数:七年级为0.9;八年级为0.8;九年级为0.75。“综合提升”可视为目标背景的迁移、目标内容问题的综合或两个目标之间的综合。通过有效训练,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从近两年各类中考试题中,选择具有时代性并与社会生产、生活、科研相联系的新颖题。各年级难度系数控制在0.7。“拓展探究”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选题一般为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或含有探究程序问题的探究题。某些视角新颖的创新问题也可列入此类,各年级难度系数控制在0.5。
二、 实践探索
(一) 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益,完成课堂转型,实现课堂的差异化教学,经校长办公会研究,我们决定在七、八、九年级中全面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为此,校长室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的通知》《关于成立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的通知》。学校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还出台了《集体备课行政督查安排》,拟出台《关于目标分层教学案的考核奖惩制度》,将阶段性的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工作与教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从制度上保障目标分层教学案的推进工作。
(二) 有序推进
为了使“目标分层教学案”尽快在我校实施,我校采用了有序推进的方法。
1. 模板制作
先由学校教科室制订一个模板,然后各教研组长参照模板制订出符合各学科特点的目标分层教学案模板(新课教学与复习课教学两个模板),提交各备课组长讨论、修改,形成定稿。
2. 计划制订
学校确定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五个学科全面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为此,学校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要求各个备课组排出详实的计划,将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制订出计划。
3. 多重审核
为了保证“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质量,我们设定了多重审核。在制订计划时,安排了审核责任人。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相互审核,修改后提交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审核后签字方可上交。为了进一步对质量进行把关,学校主要行政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利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召集教研组和备课组长对上交的纸质稿再次进行审核,以确保编制的质量。
4. 课堂应用
我们在进行编制工作的同时,采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方法积极探索课堂应用研究。我们由各科优秀教师先行执教有关于“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研讨课;而后在学校“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进一步推广,让广大教师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应用方法与模式。 (三) 及时反馈
为了按时完成编制工作,学校教科室每周都在校园网上公布编制计划及上一周的“目标分层教学案”的上交、审核、备课组长审核情况,并由教研组长从上交的教学案中择优公布在校园网上,以供同伴学习和借鉴。
三、 实施意义
(一)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目标分层教学案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从完成教学任务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差异化教学的开展,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不同的学习成功体验,这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先学后教”理念的渗透,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活动时间、思维时间,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目标分层教学案”的课堂应用中,我们倡导教师关注、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积极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研讨课、展示课的开展,使得教师在设计制作“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充分体现“讲、议、练”的有机结合,改变“以讲代练”“只讲不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
(三)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从目前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角度看,“目标分层教学案”是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师集体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的一种新形式,它丰富了教师备课的形式、训练的内容。它的编制无形中提升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等文本的解读能力、对教材及课程的二次开发能力、试题命制能力,并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提升了教师执教能力。“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及审核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智慧共享的过程,教师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 保障提高学业质量
“目标分层教学案”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合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目标分层教学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抓手。它从促进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保障了学业质量的提高。
(五) 形成特色校本研修
“目标分层教学案”编制、使用和“三环六步”集体备课模式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我校特色性校本研修模式的形成,是教师发展推动工程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展示我校特色性的一张亮丽名片。
诚然,“目标分层教学案”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其编制和实施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通过“目标分层教学案”的构建与实践,差异教学之花一定会在我校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开得更艳。
一、 模式构建
“目标分层教学案”是基于公共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差异教学理念而设置,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它体现了目标分解小步子、教学方法多活动、效果检测勤反馈的理念,目的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目标分层教学案”由目标分层双向表、教学案导学促教、分层效果检测题三部分组成,旨在通过目标分层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分层效果检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差异中发展学生。
(一) 编制原则
1. 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扭转关注过程、忽视结果的现象,要把提高效率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既关注教学方式的优化,又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2. 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3. 差异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忽视中下游学生的做法,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探索分层、异步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4. 和谐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积极探索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二) 结构说明
“目标分层教学案”由目标分层双向表、教学案导学促教、分层效果检测题三部分组成,如图1。
1. “目标分层双向表”由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检测方法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标分层双向细目表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而制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它告诉教师每节课要带学生“到哪里去?”——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在双向表中,既有教学内容的细化与分解,又有相对应的学习水平和要求。在教学内容中用“●”标识教学重点,用“▲”标识教学难点。检测方法分为口头检测、书面检测。后者的主要题型与中考题型相对应:a. 选择题,b. 简答题,c. 实验探究题,d. 分析计算题,如表1。
2. “教学案导学促教”由情境问题、新知探究和学习小结三个部分组成
情境问题要求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探究部分主要解决“怎么去”:要求依据教学目标分层双向表进行“小步子教学”,设计中较多体现多活动、勤反馈的教学理念。新知探究部分要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活动。针对我校教师教学中讲得过多的现状,我们要求在设计中尽量将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课堂转型。学习小结要求能体现本课时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点。
3. “分层效果检测”由“课堂检测题”和“课后练习题”两部分组成
课堂检测题要求和目标分层双向表中的评价方式及知识条目相对应,以便实现勤反馈。题型要与双向细目表中的检测方式相对应。难度系数控制在0.9,以便让更多的学生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课后练习题”由“夯基固本”“综合提升”“拓展探究”三部分组成,其题量比为7∶2∶1,要求有一定量的原创题或改编题。其中“夯基固本”主要为夯实本课时知能基础所用,涉及重要概念、原理、理论、性质、变化、技能、实验的关键,核心内容,规律和结论等,尤其要关注学习误区、差错点。依教材重要知能点的顺序排序,同一知能点的题型和角度必须多样化。各年级建议难度系数:七年级为0.9;八年级为0.8;九年级为0.75。“综合提升”可视为目标背景的迁移、目标内容问题的综合或两个目标之间的综合。通过有效训练,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从近两年各类中考试题中,选择具有时代性并与社会生产、生活、科研相联系的新颖题。各年级难度系数控制在0.7。“拓展探究”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选题一般为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或含有探究程序问题的探究题。某些视角新颖的创新问题也可列入此类,各年级难度系数控制在0.5。
二、 实践探索
(一) 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益,完成课堂转型,实现课堂的差异化教学,经校长办公会研究,我们决定在七、八、九年级中全面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为此,校长室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的通知》《关于成立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的通知》。学校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还出台了《集体备课行政督查安排》,拟出台《关于目标分层教学案的考核奖惩制度》,将阶段性的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工作与教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从制度上保障目标分层教学案的推进工作。
(二) 有序推进
为了使“目标分层教学案”尽快在我校实施,我校采用了有序推进的方法。
1. 模板制作
先由学校教科室制订一个模板,然后各教研组长参照模板制订出符合各学科特点的目标分层教学案模板(新课教学与复习课教学两个模板),提交各备课组长讨论、修改,形成定稿。
2. 计划制订
学校确定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五个学科全面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为此,学校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要求各个备课组排出详实的计划,将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制订出计划。
3. 多重审核
为了保证“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质量,我们设定了多重审核。在制订计划时,安排了审核责任人。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相互审核,修改后提交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审核后签字方可上交。为了进一步对质量进行把关,学校主要行政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利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召集教研组和备课组长对上交的纸质稿再次进行审核,以确保编制的质量。
4. 课堂应用
我们在进行编制工作的同时,采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方法积极探索课堂应用研究。我们由各科优秀教师先行执教有关于“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研讨课;而后在学校“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进一步推广,让广大教师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应用方法与模式。 (三) 及时反馈
为了按时完成编制工作,学校教科室每周都在校园网上公布编制计划及上一周的“目标分层教学案”的上交、审核、备课组长审核情况,并由教研组长从上交的教学案中择优公布在校园网上,以供同伴学习和借鉴。
三、 实施意义
(一)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目标分层教学案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从完成教学任务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差异化教学的开展,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不同的学习成功体验,这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先学后教”理念的渗透,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活动时间、思维时间,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目标分层教学案”的课堂应用中,我们倡导教师关注、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积极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研讨课、展示课的开展,使得教师在设计制作“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充分体现“讲、议、练”的有机结合,改变“以讲代练”“只讲不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
(三)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从目前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角度看,“目标分层教学案”是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师集体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的一种新形式,它丰富了教师备课的形式、训练的内容。它的编制无形中提升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等文本的解读能力、对教材及课程的二次开发能力、试题命制能力,并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提升了教师执教能力。“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及审核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智慧共享的过程,教师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 保障提高学业质量
“目标分层教学案”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合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目标分层教学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抓手。它从促进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保障了学业质量的提高。
(五) 形成特色校本研修
“目标分层教学案”编制、使用和“三环六步”集体备课模式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我校特色性校本研修模式的形成,是教师发展推动工程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展示我校特色性的一张亮丽名片。
诚然,“目标分层教学案”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其编制和实施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通过“目标分层教学案”的构建与实践,差异教学之花一定会在我校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开得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