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来源 :家庭医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老师一直都有腰背疼的毛病,前两天和老伴搬东西,突然觉得骨痛加重,并且痛得不敢动。吃了止痛片后仍然不管用,于是,最终由老伴陪着来到医院就诊。医生经过详细问诊之后给她做了相关检查,X光片结果为:全身骨密度下降,胸椎可见压缩性骨折。骨密度(BMD)检查结果为:低于平均值2.8SD。最后医生的诊断结果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所谓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强度减低、脆性增加,导致骨折易感性增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约30%~40%,因此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会时刻威胁着老年朋友的身体健康。同时,骨质疏松的隐蔽性很强,许多老年朋友并没有对该病产生足够的重视。目前该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小贴士:人的一生骨量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骨量上升及储备期:30岁以前,骨的容积及质量随生长发育不断增加,直至骨骼发育完成骨量储备达到自身的峰值水平。
  骨代谢相对平衡期:女性30~50岁(绝经期),男性30~70岁左右,该期虽然骨量已有缓慢丢失,但基本保持破骨与成骨的相对平衡。
  基本骨量减少期:女性绝经期及绝经后,出现快速骨量丢失,而男性70岁以后则出现因增龄骨骼退化导致的骨丢失。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指随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质退化而发生的,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某些疾病、药物或其它原因造成的骨质疏松症。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髓瘤、白血病、恶性肿瘤、贫血、长期卧床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肝素、皮质激素等等。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一般与以下方面有关:年龄(如50~60岁以上)、性别(如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3~5倍,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或行卵巢切除术的妇女)、体重(肥胖、超重者骨量高于瘦弱纤细者)、骨质疏松的家族史、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缺乏适当的活动和日晒,烟酒过量或咖啡因过量,食物结构不合理、偏食等)以及某些疾病(有慢性肝病、肾病及甲亢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及抗癫痫药者)。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可有以下症状:
  1.1、骨痛。常见有下肢痛,腰背痛或全身性骨痛。
  2、身高缩短、驼背畸形(又称老年圆背)。
  3、骨折。轻微外力作用即可造成脆性骨折,常见部位有椎体、髋骨、前臂骨以及踝部等,骨折往往是骨质疏松症的首发症状或就诊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有骨量测定法和生化诊断法。由于后者缺乏特异的确诊性,临床上很少采用。骨量测量方法有:骨X片:当骨量减少30~40%时,才能在X光片看出。双能X线吸收法(DEXA)是目前最常用的骨密度(BMD)测量法。定量计算机控制体层X线扫描法(Q-CT)。超声骨骼测定(QUS)是目前唯一无创、无辐射,同时能对骨量、骨结构及骨强度全面进行监测的方法,但由于目前缺乏不同年龄段骨量参数而尚未得到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症的综合疗法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的是为了缓解骨质疏松各种症状,减低骨丢失,防止发生或再次发生骨折。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采取综合疗法,包括:
  一、坚持运动。适度的负重运动能增加骨量,改善骨的质量如果运动量减少,骨质则迅速流失。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补充了许多钙或维生素D,但他们的骨质疏松症照样发展;宇航员的饮食中并不缺钙,但他们在失重状态下大量丢失钙而造成的骨密度下降,则需在返回地球后很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
  二、饮食。饮食清淡,钠会促进钙从尿排出。不吸烟,烟会促进骨的破坏,抑制骨的形成。不过量饮酒,尤其是啤酒,酒精可能影响成骨细胞的作用。不饮用大量咖啡或茶,当钙摄入不足的时候,咖啡会促进骨的破坏。
  三、有效补充钙质。我国饮食结构与西方人不同,钙摄入量普遍不足。一般来说,普通成人每日补充元素钙以500~800毫克为宜,骨质疏松症患者亦应控制在1000~1500毫克以内。适当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但单纯补钙对骨质疏松症无明显的治疗作用。
  四、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其药理作用不外乎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是新骨生成的作用明显减弱,即破骨细胞的能力明显强于成骨细胞,因此抑制骨吸收作用对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用于治疗的常见药物如下;
   (1)活性维生素D 应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症是目前最普遍的方法。它即可抑制骨吸收又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增加钙磷在小肠的吸收。常用制剂有罗盖全、法能、萌格旺等。
   (2)双磷酸盐类药物 具有明显的抑制骨吸收作用。主要副作用是胃肠反应,如腹胀、胃痛、食管反流等。常用制剂有福善美、固邦。
   (3)降钙素 具有抑制骨吸收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常用制剂密钙息、益钙宁,剂型有针剂和鼻喷剂。
  
  (4)雌激素 主要预防和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60岁以上妇女不太适合开始补充雌激素。应用雌激素必须掌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常用制剂有利维爱、倍美力等。
  (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这是一种新型药物。它在骨组织和心血管系统发挥与雌激素类似的作用,但对乳腺、子宫没有影响。适用于65岁以上绝经妇女。目前临床药物是雷洛昔芬,商品名易维特。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疾病,在病因、病理和临床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涉及许多学科,其预防治疗方案应采取综合措施,同时药物选择也要个体化。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希望老年朋友对该病应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人血管形成素-1重组腺病毒,为基因转染心肌缺血区促血管新生研究作准备.方法:人血管形成素-1重组粘粒与DNA末端蛋白复合物混合后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细胞.获得
为了获得单一的细菌素Enterocin E9成分,使其发挥最大抑菌活性,建立在线SPE/HPLC分离Enterocin E9的方法.通过细菌培养,上清液收集、浓缩,获得细菌素粗提样品,采用Sepbox 2D-
摘 要:目的:探讨二类综合院校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方法:采用《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对某高校随机抽取的456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生涯规划的现状和特点。结果: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整体呈中等偏上的程度。六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自我控制,最低为职业探索;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维度上存在差异,表现为女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而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
接种疫苗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正是有了牛痘和脊髓灰质炎疫苗,人们通过计划免疫接种和严密监测,才消灭了天花和在局部地区流行的脊髓灰质炎。人的一生免不了要遭到多种病菌和病毒的侵袭,因此要多次接种各类疫苗。疫苗成了人类健康的保护神。    灭活疫苗与活疫苗    菌苗和疫苗都是由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剂,接种于人体后,可诱生特异性免疫。我国习惯上把细菌、螺旋体生物制剂称为菌苗,把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
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涉及到高校的全局发展,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也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视点。然而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