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讲述了中琉宗藩关系中的平潭故事,包括琉球国贡使墓与反清复明骁将周鹤芝。并点评了周鹤芝将军在汉民族危亡之际“乞师”中国藩属国琉球之性质。
关键词:平潭;琉球;贡使墓;周鹤芝;乞师
据福建平潭政协编印的《平潭文史资料》第九辑中刘舜耕先生之《平潭琉球墓群及其史实》载,中国与琉球(今曰“冲绳”)交往历史悠久,早在600多年前就友好往来。中琉往来,琉球貢船驶往福州(福州今有位于河口尾的 “琉球馆”),貢船多经海坛岛水师辖区洋面,再驶往闽江口。位于闽江口海面的海坛岛(福建省平潭县所在地,简称“岚”,现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有一些中琉宗藩关系史轶事。
一、琉球国贡使墓
宗藩关系是中国古代的国际关系,和朝贡关系是一回事,有了宗藩关系就需要朝贡。没有朝贡,就不存在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月,中国藩属国琉球王国贡使船的105人遭遇台风在平潭海坛岛北部钟门洋面“和尚礁”触礁。遇难者为琉球国那霸府大夫等60余人,但仅拾漂尸20余具,合葬于今平潭县苏澳镇猫头墘村,墓朝南方的琉球国方向,背山面海。因误传殉难者有琉球王国驸马,故该墓葬在平潭亦叫作“琉球国驸马墓”,是中琉宗藩关系中关于平潭地方的重要文物。1988年,“琉球国驸马墓”被列为福建省平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琉球国贡使墓”是我国现存不多的琉球人墓之一,属于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是琉球国尚未被日本吞并前在宗主国(中国)留下的遗存。这类文化遗产反映了我国和纳贡国琉球之间的密切往来,对加强平潭与琉球(后被日本占据而改称“冲绳”县)间的联系和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反清复明骁将周鹤芝(1592-1680)
当宗主国中国的明朝汉族政权被中国少数民族满族“外族”所亡之际,痛心疾首如丧父母,那些扬言要“反清复明”、并付诸行动的中国藩属国之中,除朝鲜王国外,其实还有古琉球王国。
明末的福建官府因财政上的困难,诸多海防措施都无法实行。所以,在闽南活动的海盗逐渐北上福州沿海,福清沿海及海坛诸岛都成为海盗的势力范围,当地有许多人成为海盗。“昔日海匪皆起漳、泉,今日海贼即在闽中。闽中之贼。福唐(即后来的福清县)居其强半”。南明时期,周鹤芝,字九玄,原籍福建省福清县仁寿里,后移居平潭流水镇松潭(但目前,平潭已无周之后人了)。少年不图功名,好武功,善骑射,成年时下海为盗,在大洋神出鬼没(平潭地区人曰“大周贼”),声威远播,常在东海一带活动。当时琉球的三十六岛为王族的封建势力所分割,其中一位名叫撤斯玛的王爷,是古琉球王国拥有权势的大将军,雄踞诸岛。周鹤芝与他往来密切,被收为“谊子”。从此,周鹤芝在东海琉球大洋更加畅行无阻了。明崇帧五年(1632年),周鹤芝受招抚任黄华关把总。明崇帧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水师把总周鹤芝继续抗清扶明。是年七月,明皇族遗裔唐王朱聿键(1606-1646)在福州即位,号隆武元年(1646年,清顺治三年)。唐王把九江总兵黄斌卿(1590-1647,福建莆田人)提升为“水陆官义招讨总兵官”,加封肃鲁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宝剑,要他据守浙江舟山群岛,建立抗清复明的武装基地。黄斌卿请求以周鹤芝为副。唐王照准,饬封周鹤芝为水军都督,后“奉钦加御营右翼正总兵”,封“平海将军”,统领水师。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攻陷福清海口,周鹤芝退守火烧屿。越年,被封为“平夷侯”,诰赠四代“荣禄大夫”。后,周鹤芝移兵海坛岛,设总镇署。虽然周鹤芝在平潭地方志中被认为是位“史可法”式的民族英雄,他确实也对平潭历史亦有过深远影响与卓越贡献。但笔者以为,其很可能最初就是个所谓的“倭寇”或曰是“倭寇”的胁从者[1],而撤斯玛王爷估计则是萨摩藩(1609年入侵中国琉球)体系中的人,至少也是个日本九州島南部的人“鹿儿岛藩”。
周鹤芝是南明首位乞师东洋的明朝将领,这也是他曾是“倭寇”经历之佐证,因此也好解释周之“华夷”阴影以及南明士人的“倭寇”失忆行动与现象了[2]。目前,海将周鹤芝在平潭尚遗有其抗清水军(即清海坛镇水师之前身)在三十六脚湖构筑的“龟山营寨”。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四,“海坛海战”后,周鹤芝下落不明。虽然,海坛岛坊间曽有传言,周鹤芝在海坛岛城破自刎,《民国平潭县志·名胜志》“周公疑冢”载有疑冢数处(俗呼“大周墓”)。海坛岛军民为纪念周鹤芝将军,在城关大帝庙东北(今原邮电局旧址)以祀之。笔者推析,作为琉球国萨摩藩干殿下的周鹤芝,曾在琉球沿海岛屿进行过海商活动,最终亦很有可能兵败后亡命于中国藩属国琉球王国。周鹤芝子周子敏(人称“小周”)率周鹤芝残部投奔厦门郑经部,后随郑经部退守台湾,又随郑经降清,封授天津总兵。
三、周鹤芝将军在民族危亡之际“乞师”中国藩属国琉球之性质
在关于周鹤芝将军乞师东洋的争论中,“乞师”问题常常被人与吴三桂的引狼入室被相提并论[3],但笔者认为,此议值得商榷。其一,当时,琉球为中国藩属国,与我中华是一体的;其二,古琉球国民在种族与文化上也与我闽地大体相近[4]。诚如中国全面抗战时,许多台湾同胞并没有忘却其故国原乡,响应祖国的号召以各种方式回国参战,虽然此时的台湾已割让给了敌国日本了。
同样,平潭也存在有中琉宗藩关系中的琉球元素。在福州市平潭县海坛岛上有一种花生,壳薄、颗粒饱满,即为古琉球王国传过来的,在平潭方言(即岚语)中曰“扣子”[5]。最后,笔者要说的是,千百年来,福建省与古琉球国一衣带水,具有地利之便、血缘之亲、文化之根与贸易之联。琉球人也从未忘却过其故国原乡。快速崛起的中国当也不会忘记有着诸多政国情缘的琉球人。
参考文献
[1]詹豪强 著,《詹豪强文集》,第二卷[海坛夜话],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页129。
[2]詹豪强 著,《詹豪强文集》,第一卷[海坛丛稿],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页41。
[3]刘晓东,“南明士人“日本乞师”叙事中的“倭寇”记忆”《历史研究》,2011,(5),157-165。
[4]詹豪强,「论帕斯卡猜想:兼论南岛语族之可能由来」,炎黄地理,2019,(557),12。
[5]詹豪强 著,《詹豪强文集》,第二卷[海坛夜话],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页127。
通讯作者:
詹豪强(1963.10-),汉族,男,福建省平潭人,博士,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平潭学、计算社会学。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平潭;琉球;贡使墓;周鹤芝;乞师
据福建平潭政协编印的《平潭文史资料》第九辑中刘舜耕先生之《平潭琉球墓群及其史实》载,中国与琉球(今曰“冲绳”)交往历史悠久,早在600多年前就友好往来。中琉往来,琉球貢船驶往福州(福州今有位于河口尾的 “琉球馆”),貢船多经海坛岛水师辖区洋面,再驶往闽江口。位于闽江口海面的海坛岛(福建省平潭县所在地,简称“岚”,现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有一些中琉宗藩关系史轶事。
一、琉球国贡使墓
宗藩关系是中国古代的国际关系,和朝贡关系是一回事,有了宗藩关系就需要朝贡。没有朝贡,就不存在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月,中国藩属国琉球王国贡使船的105人遭遇台风在平潭海坛岛北部钟门洋面“和尚礁”触礁。遇难者为琉球国那霸府大夫等60余人,但仅拾漂尸20余具,合葬于今平潭县苏澳镇猫头墘村,墓朝南方的琉球国方向,背山面海。因误传殉难者有琉球王国驸马,故该墓葬在平潭亦叫作“琉球国驸马墓”,是中琉宗藩关系中关于平潭地方的重要文物。1988年,“琉球国驸马墓”被列为福建省平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琉球国贡使墓”是我国现存不多的琉球人墓之一,属于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是琉球国尚未被日本吞并前在宗主国(中国)留下的遗存。这类文化遗产反映了我国和纳贡国琉球之间的密切往来,对加强平潭与琉球(后被日本占据而改称“冲绳”县)间的联系和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反清复明骁将周鹤芝(1592-1680)
当宗主国中国的明朝汉族政权被中国少数民族满族“外族”所亡之际,痛心疾首如丧父母,那些扬言要“反清复明”、并付诸行动的中国藩属国之中,除朝鲜王国外,其实还有古琉球王国。
明末的福建官府因财政上的困难,诸多海防措施都无法实行。所以,在闽南活动的海盗逐渐北上福州沿海,福清沿海及海坛诸岛都成为海盗的势力范围,当地有许多人成为海盗。“昔日海匪皆起漳、泉,今日海贼即在闽中。闽中之贼。福唐(即后来的福清县)居其强半”。南明时期,周鹤芝,字九玄,原籍福建省福清县仁寿里,后移居平潭流水镇松潭(但目前,平潭已无周之后人了)。少年不图功名,好武功,善骑射,成年时下海为盗,在大洋神出鬼没(平潭地区人曰“大周贼”),声威远播,常在东海一带活动。当时琉球的三十六岛为王族的封建势力所分割,其中一位名叫撤斯玛的王爷,是古琉球王国拥有权势的大将军,雄踞诸岛。周鹤芝与他往来密切,被收为“谊子”。从此,周鹤芝在东海琉球大洋更加畅行无阻了。明崇帧五年(1632年),周鹤芝受招抚任黄华关把总。明崇帧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水师把总周鹤芝继续抗清扶明。是年七月,明皇族遗裔唐王朱聿键(1606-1646)在福州即位,号隆武元年(1646年,清顺治三年)。唐王把九江总兵黄斌卿(1590-1647,福建莆田人)提升为“水陆官义招讨总兵官”,加封肃鲁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宝剑,要他据守浙江舟山群岛,建立抗清复明的武装基地。黄斌卿请求以周鹤芝为副。唐王照准,饬封周鹤芝为水军都督,后“奉钦加御营右翼正总兵”,封“平海将军”,统领水师。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攻陷福清海口,周鹤芝退守火烧屿。越年,被封为“平夷侯”,诰赠四代“荣禄大夫”。后,周鹤芝移兵海坛岛,设总镇署。虽然周鹤芝在平潭地方志中被认为是位“史可法”式的民族英雄,他确实也对平潭历史亦有过深远影响与卓越贡献。但笔者以为,其很可能最初就是个所谓的“倭寇”或曰是“倭寇”的胁从者[1],而撤斯玛王爷估计则是萨摩藩(1609年入侵中国琉球)体系中的人,至少也是个日本九州島南部的人“鹿儿岛藩”。
周鹤芝是南明首位乞师东洋的明朝将领,这也是他曾是“倭寇”经历之佐证,因此也好解释周之“华夷”阴影以及南明士人的“倭寇”失忆行动与现象了[2]。目前,海将周鹤芝在平潭尚遗有其抗清水军(即清海坛镇水师之前身)在三十六脚湖构筑的“龟山营寨”。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四,“海坛海战”后,周鹤芝下落不明。虽然,海坛岛坊间曽有传言,周鹤芝在海坛岛城破自刎,《民国平潭县志·名胜志》“周公疑冢”载有疑冢数处(俗呼“大周墓”)。海坛岛军民为纪念周鹤芝将军,在城关大帝庙东北(今原邮电局旧址)以祀之。笔者推析,作为琉球国萨摩藩干殿下的周鹤芝,曾在琉球沿海岛屿进行过海商活动,最终亦很有可能兵败后亡命于中国藩属国琉球王国。周鹤芝子周子敏(人称“小周”)率周鹤芝残部投奔厦门郑经部,后随郑经部退守台湾,又随郑经降清,封授天津总兵。
三、周鹤芝将军在民族危亡之际“乞师”中国藩属国琉球之性质
在关于周鹤芝将军乞师东洋的争论中,“乞师”问题常常被人与吴三桂的引狼入室被相提并论[3],但笔者认为,此议值得商榷。其一,当时,琉球为中国藩属国,与我中华是一体的;其二,古琉球国民在种族与文化上也与我闽地大体相近[4]。诚如中国全面抗战时,许多台湾同胞并没有忘却其故国原乡,响应祖国的号召以各种方式回国参战,虽然此时的台湾已割让给了敌国日本了。
同样,平潭也存在有中琉宗藩关系中的琉球元素。在福州市平潭县海坛岛上有一种花生,壳薄、颗粒饱满,即为古琉球王国传过来的,在平潭方言(即岚语)中曰“扣子”[5]。最后,笔者要说的是,千百年来,福建省与古琉球国一衣带水,具有地利之便、血缘之亲、文化之根与贸易之联。琉球人也从未忘却过其故国原乡。快速崛起的中国当也不会忘记有着诸多政国情缘的琉球人。
参考文献
[1]詹豪强 著,《詹豪强文集》,第二卷[海坛夜话],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页129。
[2]詹豪强 著,《詹豪强文集》,第一卷[海坛丛稿],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页41。
[3]刘晓东,“南明士人“日本乞师”叙事中的“倭寇”记忆”《历史研究》,2011,(5),157-165。
[4]詹豪强,「论帕斯卡猜想:兼论南岛语族之可能由来」,炎黄地理,2019,(557),12。
[5]詹豪强 著,《詹豪强文集》,第二卷[海坛夜话],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页127。
通讯作者:
詹豪强(1963.10-),汉族,男,福建省平潭人,博士,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平潭学、计算社会学。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