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举债800元开始做小生意起家,经过23年时间,他最终成功打造了“中国动漫第一股”——奥飞动漫,而且他的财富在其股票登陆创业板第一天就暴增600多万倍,创造了当今中国又一个惊人的财富神话……
2009年9月10日,成功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的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因成为国内“动漫第一股”备受瞩目。现年40岁、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创始人蔡东青开始跃入公众视野,以上市首日收盘价40.95元计算,其家族所持股权价值近50亿元,23年时间财富暴增600多万倍,创造了又一个财富神话。
这位从1986年就开始“做生意”的广东汕头人,走过了大多数私人小老板类似的创业路线,从手工小作坊开始,靠着对市场的敏感,一步步不停尝试、转型,并迅速成长壮大。如今,他又要带着奥飞重新出发,从玩具制造商向上游拓展,占据内容供应制高点。
800元起家生产小喇叭
1969年,蔡东青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老实的庄稼人,祖父早年在新加坡做生意,后回乡务农。上世纪70年代初期,蔡东青的两个弟弟相继出世,一家人的生活就依靠父母在田里干活支撑,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蔡东青初中毕业后,面临人生的一大选择——是继续读书,还是帮助家里挑起生活的重担。说是选择,其实当时他别无选择。书是无钱再读了,于是,17岁的蔡东青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做的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潮汕大地已吹遍改革之风,光是澄海西门,蔡东青所住的附近管理区,就有许多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塑胶玩具、塑胶制品。这些作坊规模都不大,设备极其简陋,但所生产的产品却很有销路。蔡东青动心了,他决定也去仿效,认为别人能做自己也肯定能做。
于是,他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800元钱,购置了一台老式铸塑机,用人工手压完成操作。生产什么,蔡东青也有了目标:塑料小喇叭。
因为左邻右舍大都生产塑料小喇叭,所以开工之后,蔡东青便在琢磨,如何才能提高质量,超过周边那些先他一步的人。
蔡东青跑到孩子堆里,仔细探听孩子们的想法。有一天,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因吹不响手中的喇叭而急得哇哇大哭,蔡东青连忙将自己生产的一个吹得很响的喇叭给了那个男孩,男孩随即破涕为笑。
蔡东青知道了,喇叭最重要的是音色好、音量大,同时颜色也要鲜艳、漂亮。这些都成了蔡东青严把质量关的标准。果然,蔡东青生产的小喇叭火起来了,周围的客户、销售商都找上门来订货。
在为外地客户托运货物时,蔡东青又一次琢磨,别人都是一箱装2000个喇叭,我是不是可以装多一些呢?经过试验,蔡东青的货箱里装的喇叭是4000个,从而降低了一半的运费。
后来,蔡东青与朋友合作,开办了—间较大规模的工厂,但由于他忽视了市场,结果合作了没多久工厂就破产了,他把前一段自己辛苦赚来的积蓄全赔了进去。沮丧之余,蔡东青意识到之所以失败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不够冷静,同时他也更坚定了继续走玩具生产这条路的信心。
从1987年一直到1990年间,蔡东青开始生产大喇叭,他又回到了之前的工作状态中,对产品质量—丝不苟,对市场销路及时掌握,生产、销售—直顺利。
就这样两三年时间,蔡东青又赚回了一定的资本。
再后来,由于规模越来越大,蔡东青便开始思考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工厂,也就是说,选择什么项目开发、上马。喇叭虽然吹得响,但太单一了,必须开发新产品。
这时,日本的四驱车技术传到中国,玩具市场也有人开始生产四驱车。得知这一信息,蔡东青立即赶到省城广州,在各大商场儿童柜台前考察。果然,四驱车已赫然上架,前来询问、打听的家长很多。
蔡东青想到一位前辈告诉他的话:“必须用优质、高档、新颖的产品去占领市场,如此方可赢得市场。”蔡东青感到这一优质、高档、新颖的产品就是四驱车。
掀起奥迪四驱车旋风
1992年,蔡东青办起了颇具规模的“奥迪塑胶玩具厂”。奥迪——奥妙、智慧的启迪,这是蔡东青为自己企业树的名、定的位,也由此拉开了奥迪走上以高科技为指导的玩具生产之路。
也许是“奥迪”这个名字起得好,也许是蔡东青预测市场极其准确,奥迪四驱车推出后,立即在玩具市场引起极大反响,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奥迪四驱车”是根据机械原理,利用干电池作动力,在设定轨道上,驱动四轮高速行驶的一种儿童智力玩具。外观设计精美灵巧,形态逼真多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做到启迪智慧。
在产品的定位上,蔡东青的考虑是满足大众消费群体,应具有普及型、教育型、智力型,同时还必须大众化。
产品的定位及推广,蔡东青同时进行,尤其对推广工作格外重视。
如何让全国的青少年朋友都能了解这一有益身心健康的玩具产品呢?蔡东青苦苦思索。后来的一天晚上,电视里播放法国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的节目给蔡东青带来了灵感,何不也举办一场四驱车大赛,让青少年朋友都来参加呢?这既是一次产品宣传,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活动。
主意一定,蔡东青急忙找来几位负责人,将想法说出来,请大家补充意见,并且落实方案。
两天后,四驱车大赛方案出来了,蔡东青就其中一些细节作了修改,立即交到厂有关人员手中。“1995年全国少年四驱车大赛”正式拉开筹备序幕。
这次耗资200多万元的大赛,经过精心组织安排,在全国28个城市组织了近60万人次参加。1995年10月1日,正逢国庆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四驱车高手汇集在广东省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最后的总决赛。中央电视台作了转播,盛况空前,奥迪掀起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奥迪四驱车旋风。
一时间,孩子们在谈四驱车,家长们在谈四驱车,媒体也大谈四驱车,最受影响的当数国家体委的有关领导。经过认真调查,体委认为这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并决定将奥迪四驱车大赛列入全国少年车模常设项目,即每年举办一次,定名为“奥迪杯全国少年四驱车冠军赛”。
1996年是“冠军赛”的第一年。在全国24个省市近80万学生参加比赛后,150多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学生选手云集北京西城区体育馆进行总决赛。比赛连续进行了3天。
借助于四驱车比赛,蔡东青初步建立起全国销售网络。此外,他还用重金110万美金从日本引进《四驱小子》动画片在国内热播,这使得四驱车在少年儿童之间风靡一时。当年,奥迪的收入超过了1亿元。
闪电般的转型
虽然四驱车的火暴,使得奥迪的业绩一度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但显然奥迪仍然停留在“抄袭”的层次上,并没有足够的自我研发能力,这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彼时奥迪发展的最大瓶颈。2004年,由于没有新的产品推出等原因,奥迪的业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通过对国外同行的调研及仔细研究,蔡东青认识到,将玩具与动漫相结合是有效的产业运营模式。缺乏原创内容是制约中国玩具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内容,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基于此,2004年,奥飞成立了自己的动漫制作公司,这一步开启了奥飞向中国原创动漫产业链运营商的转型。
奥飞的这一转型曾引起业界多方存疑:制作动漫的高额投入从何而来?蔡东青坦言,这个投入需要靠之前玩具销售的赢利分期进行反哺。那么,这个反哺的财务支点在哪里?
奥飞动漫制作公司成立两年后,一部奥飞拥有著作权的动漫作品《火力少年王Ⅰ》正式出炉。2006年3月,随着《火力少年王Ⅰ》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放,配合奥飞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产品推介会、各销售网点和商业卖场的巡回表演、地方电视台的悠悠球电视大赛,以及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组织的全国悠悠球比赛等与媒体结合的立体式的推广活动,全国悠悠球市场被推向了高潮,极大地带动了火力少年王悠悠球产品的销售,并提高了该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为奥飞确定玩具与动漫形象结合的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有学者还评价说:“中国商家终于开始掌握外国玩具商们惯用的策略了。”
在悠悠球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随后的《巴啦啦小魔仙》、《铠甲勇士》、《电击小子》、《淘气包马小跳》、《雷速登闪电冲线》等作品,均创下了良好的收视率,不仅使奥飞动漫形象大大丰富,更提升了奥飞动漫的品牌影响力。
对于上述一系列做法,国泰君安的分析报告认为:闪电般的转型背后,蔡东青的策略却是以较低成本的制作投入,通过委托拍摄或者合作投资拍摄等方式作为先期动漫原创资金压力的缓冲手段。
据了解,2009年上半年,动漫玩具占奥飞营业收入的比例提高到81.93%,所产生的毛利占公司总毛利的95.86%。而随着非动漫玩具的逐步动漫化,动漫玩具占比将逐年上升。
“产业文化化”终促上市
从前期低成本投入影视作品,到保住制造谨慎前行,蔡东青一直在把奥飞往“以动漫内容为核心”的道路上引领。
104集大型系列动画片《淘气包马小跳》是奥飞与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国产动画片。目前,奥飞每年投入六七千万元进行动漫内容的制作,每年有五六部优秀作品推向市场。
除了优势明显的主营业务,奥飞在动漫内容的产业化运营方面也率先做出了不少有益尝试。公司旗下拥有动漫图书策划业务,已策划了一些动漫图书在全国发行。
某证券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动漫+玩具”的产业文化化赢利模式,是奥飞受到市场追捧的原因,因此才有了动漫企业上市第一股。那么,这种模式其他动漫企业可否借鉴?蔡东青认为,当前中国动漫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动漫内容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无法使内容制作快速回收成本,并产生足以健康持续成长的赢利。如前所述,“动漫+玩具”是国外已经成功的模式,奥飞动漫只是将这种模式在中国成功实践的案例之一。但蔡东青也提醒,这种模式能否成功,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需要创作出成功的动漫形象,二是需要有很强的玩具与动漫相融合及推广的能力。而奥飞动漫恰恰是由产品(玩具)起步,再进入内容制作,在与产业的对接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由于奥飞赢利模式清晰,2009年8月31日进行网上申购时,奥飞募集资金达9亿元。据蔡东青介绍,这些资金将分别用于动漫影视制作及衍生品产业化项目、动漫衍生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市场渠道优化升级技术改造3个项目。
对于未来,蔡东青表示,要带领奥飞进入电影、互联网等文化产业娱乐领域,使奥飞成为一家传播快乐的娱乐企业,最终成为世界一流的动漫企业集团,成为中国的迪士尼。(编辑/若邻)
2009年9月10日,成功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的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因成为国内“动漫第一股”备受瞩目。现年40岁、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创始人蔡东青开始跃入公众视野,以上市首日收盘价40.95元计算,其家族所持股权价值近50亿元,23年时间财富暴增600多万倍,创造了又一个财富神话。
这位从1986年就开始“做生意”的广东汕头人,走过了大多数私人小老板类似的创业路线,从手工小作坊开始,靠着对市场的敏感,一步步不停尝试、转型,并迅速成长壮大。如今,他又要带着奥飞重新出发,从玩具制造商向上游拓展,占据内容供应制高点。
800元起家生产小喇叭
1969年,蔡东青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老实的庄稼人,祖父早年在新加坡做生意,后回乡务农。上世纪70年代初期,蔡东青的两个弟弟相继出世,一家人的生活就依靠父母在田里干活支撑,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蔡东青初中毕业后,面临人生的一大选择——是继续读书,还是帮助家里挑起生活的重担。说是选择,其实当时他别无选择。书是无钱再读了,于是,17岁的蔡东青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做的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潮汕大地已吹遍改革之风,光是澄海西门,蔡东青所住的附近管理区,就有许多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塑胶玩具、塑胶制品。这些作坊规模都不大,设备极其简陋,但所生产的产品却很有销路。蔡东青动心了,他决定也去仿效,认为别人能做自己也肯定能做。
于是,他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800元钱,购置了一台老式铸塑机,用人工手压完成操作。生产什么,蔡东青也有了目标:塑料小喇叭。
因为左邻右舍大都生产塑料小喇叭,所以开工之后,蔡东青便在琢磨,如何才能提高质量,超过周边那些先他一步的人。
蔡东青跑到孩子堆里,仔细探听孩子们的想法。有一天,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因吹不响手中的喇叭而急得哇哇大哭,蔡东青连忙将自己生产的一个吹得很响的喇叭给了那个男孩,男孩随即破涕为笑。
蔡东青知道了,喇叭最重要的是音色好、音量大,同时颜色也要鲜艳、漂亮。这些都成了蔡东青严把质量关的标准。果然,蔡东青生产的小喇叭火起来了,周围的客户、销售商都找上门来订货。
在为外地客户托运货物时,蔡东青又一次琢磨,别人都是一箱装2000个喇叭,我是不是可以装多一些呢?经过试验,蔡东青的货箱里装的喇叭是4000个,从而降低了一半的运费。
后来,蔡东青与朋友合作,开办了—间较大规模的工厂,但由于他忽视了市场,结果合作了没多久工厂就破产了,他把前一段自己辛苦赚来的积蓄全赔了进去。沮丧之余,蔡东青意识到之所以失败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不够冷静,同时他也更坚定了继续走玩具生产这条路的信心。
从1987年一直到1990年间,蔡东青开始生产大喇叭,他又回到了之前的工作状态中,对产品质量—丝不苟,对市场销路及时掌握,生产、销售—直顺利。
就这样两三年时间,蔡东青又赚回了一定的资本。
再后来,由于规模越来越大,蔡东青便开始思考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工厂,也就是说,选择什么项目开发、上马。喇叭虽然吹得响,但太单一了,必须开发新产品。
这时,日本的四驱车技术传到中国,玩具市场也有人开始生产四驱车。得知这一信息,蔡东青立即赶到省城广州,在各大商场儿童柜台前考察。果然,四驱车已赫然上架,前来询问、打听的家长很多。
蔡东青想到一位前辈告诉他的话:“必须用优质、高档、新颖的产品去占领市场,如此方可赢得市场。”蔡东青感到这一优质、高档、新颖的产品就是四驱车。
掀起奥迪四驱车旋风
1992年,蔡东青办起了颇具规模的“奥迪塑胶玩具厂”。奥迪——奥妙、智慧的启迪,这是蔡东青为自己企业树的名、定的位,也由此拉开了奥迪走上以高科技为指导的玩具生产之路。
也许是“奥迪”这个名字起得好,也许是蔡东青预测市场极其准确,奥迪四驱车推出后,立即在玩具市场引起极大反响,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奥迪四驱车”是根据机械原理,利用干电池作动力,在设定轨道上,驱动四轮高速行驶的一种儿童智力玩具。外观设计精美灵巧,形态逼真多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做到启迪智慧。
在产品的定位上,蔡东青的考虑是满足大众消费群体,应具有普及型、教育型、智力型,同时还必须大众化。
产品的定位及推广,蔡东青同时进行,尤其对推广工作格外重视。
如何让全国的青少年朋友都能了解这一有益身心健康的玩具产品呢?蔡东青苦苦思索。后来的一天晚上,电视里播放法国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的节目给蔡东青带来了灵感,何不也举办一场四驱车大赛,让青少年朋友都来参加呢?这既是一次产品宣传,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活动。
主意一定,蔡东青急忙找来几位负责人,将想法说出来,请大家补充意见,并且落实方案。
两天后,四驱车大赛方案出来了,蔡东青就其中一些细节作了修改,立即交到厂有关人员手中。“1995年全国少年四驱车大赛”正式拉开筹备序幕。
这次耗资200多万元的大赛,经过精心组织安排,在全国28个城市组织了近60万人次参加。1995年10月1日,正逢国庆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四驱车高手汇集在广东省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最后的总决赛。中央电视台作了转播,盛况空前,奥迪掀起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奥迪四驱车旋风。
一时间,孩子们在谈四驱车,家长们在谈四驱车,媒体也大谈四驱车,最受影响的当数国家体委的有关领导。经过认真调查,体委认为这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并决定将奥迪四驱车大赛列入全国少年车模常设项目,即每年举办一次,定名为“奥迪杯全国少年四驱车冠军赛”。
1996年是“冠军赛”的第一年。在全国24个省市近80万学生参加比赛后,150多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学生选手云集北京西城区体育馆进行总决赛。比赛连续进行了3天。
借助于四驱车比赛,蔡东青初步建立起全国销售网络。此外,他还用重金110万美金从日本引进《四驱小子》动画片在国内热播,这使得四驱车在少年儿童之间风靡一时。当年,奥迪的收入超过了1亿元。
闪电般的转型
虽然四驱车的火暴,使得奥迪的业绩一度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但显然奥迪仍然停留在“抄袭”的层次上,并没有足够的自我研发能力,这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彼时奥迪发展的最大瓶颈。2004年,由于没有新的产品推出等原因,奥迪的业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通过对国外同行的调研及仔细研究,蔡东青认识到,将玩具与动漫相结合是有效的产业运营模式。缺乏原创内容是制约中国玩具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内容,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基于此,2004年,奥飞成立了自己的动漫制作公司,这一步开启了奥飞向中国原创动漫产业链运营商的转型。
奥飞的这一转型曾引起业界多方存疑:制作动漫的高额投入从何而来?蔡东青坦言,这个投入需要靠之前玩具销售的赢利分期进行反哺。那么,这个反哺的财务支点在哪里?
奥飞动漫制作公司成立两年后,一部奥飞拥有著作权的动漫作品《火力少年王Ⅰ》正式出炉。2006年3月,随着《火力少年王Ⅰ》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放,配合奥飞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产品推介会、各销售网点和商业卖场的巡回表演、地方电视台的悠悠球电视大赛,以及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组织的全国悠悠球比赛等与媒体结合的立体式的推广活动,全国悠悠球市场被推向了高潮,极大地带动了火力少年王悠悠球产品的销售,并提高了该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为奥飞确定玩具与动漫形象结合的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有学者还评价说:“中国商家终于开始掌握外国玩具商们惯用的策略了。”
在悠悠球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随后的《巴啦啦小魔仙》、《铠甲勇士》、《电击小子》、《淘气包马小跳》、《雷速登闪电冲线》等作品,均创下了良好的收视率,不仅使奥飞动漫形象大大丰富,更提升了奥飞动漫的品牌影响力。
对于上述一系列做法,国泰君安的分析报告认为:闪电般的转型背后,蔡东青的策略却是以较低成本的制作投入,通过委托拍摄或者合作投资拍摄等方式作为先期动漫原创资金压力的缓冲手段。
据了解,2009年上半年,动漫玩具占奥飞营业收入的比例提高到81.93%,所产生的毛利占公司总毛利的95.86%。而随着非动漫玩具的逐步动漫化,动漫玩具占比将逐年上升。
“产业文化化”终促上市
从前期低成本投入影视作品,到保住制造谨慎前行,蔡东青一直在把奥飞往“以动漫内容为核心”的道路上引领。
104集大型系列动画片《淘气包马小跳》是奥飞与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国产动画片。目前,奥飞每年投入六七千万元进行动漫内容的制作,每年有五六部优秀作品推向市场。
除了优势明显的主营业务,奥飞在动漫内容的产业化运营方面也率先做出了不少有益尝试。公司旗下拥有动漫图书策划业务,已策划了一些动漫图书在全国发行。
某证券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动漫+玩具”的产业文化化赢利模式,是奥飞受到市场追捧的原因,因此才有了动漫企业上市第一股。那么,这种模式其他动漫企业可否借鉴?蔡东青认为,当前中国动漫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动漫内容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无法使内容制作快速回收成本,并产生足以健康持续成长的赢利。如前所述,“动漫+玩具”是国外已经成功的模式,奥飞动漫只是将这种模式在中国成功实践的案例之一。但蔡东青也提醒,这种模式能否成功,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需要创作出成功的动漫形象,二是需要有很强的玩具与动漫相融合及推广的能力。而奥飞动漫恰恰是由产品(玩具)起步,再进入内容制作,在与产业的对接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由于奥飞赢利模式清晰,2009年8月31日进行网上申购时,奥飞募集资金达9亿元。据蔡东青介绍,这些资金将分别用于动漫影视制作及衍生品产业化项目、动漫衍生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市场渠道优化升级技术改造3个项目。
对于未来,蔡东青表示,要带领奥飞进入电影、互联网等文化产业娱乐领域,使奥飞成为一家传播快乐的娱乐企业,最终成为世界一流的动漫企业集团,成为中国的迪士尼。(编辑/若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