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12月本书研究晚清至民国的语言变革如何导致了汉语小说的"现代"转型,重点考察了清末至民国小说语言转变的内、外两种变迁:一是从文言、白话并存,到文言小说消失,白话小说成为正宗; 二是新词汇及欧化语法的大量进入,白话小说的修辞方式与小说形态发生变迁.悬置"现代",将之看成动态的建构过程,以上两种变迁正是五四作家追求"理想的白话文",想象与建构"现代小说"的过程.中国小说的"现代"生成是汉语小说在清末民国遭遇语言变革及西方人文思潮冲击下的一次重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12月本书研究晚清至民国的语言变革如何导致了汉语小说的"现代"转型,重点考察了清末至民国小说语言转变的内、外两种变迁:一是从文言、白话并存,到文言小说消失,白话小说成为正宗; 二是新词汇及欧化语法的大量进入,白话小说的修辞方式与小说形态发生变迁.悬置"现代",将之看成动态的建构过程,以上两种变迁正是五四作家追求"理想的白话文",想象与建构"现代小说"的过程.中国小说的"现代"生成是汉语小说在清末民国遭遇语言变革及西方人文思潮冲击下的一次重构与调整,是汉语小说的自我融合与更生,应去除中/西、新/旧、雅/俗的壁垒,反思"现代"建构过程中的排斥机制,从古典语言传统、西方小说经验与五四以来的小说实践三维视野中认识这一进程.
其他文献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10月本教材是文学作品与文本分析的精美结合,作者精选20篇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如鲁迅《故乡》、柔石《为奴隶的母亲》、郁达夫《沉沦》、白先勇《游园惊梦》等,对每篇小说都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文学分析、批评理论进行解读,既发掘了小说文本的魅力,也极好地展示了将文学理论运用于具体文本分析的课堂实践.《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第二版)》适用于研究生及年轻教师.
始自20世纪90年代的"新世界文学"理论显现出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方法论上的根本改变:它不再是稳定的、本质主义的,而是关系的、网络的,是过程性的"发生";其认识论的"单元观念"不再是民族和语言,不是二元的,而是多元的、更加关注作为现象学的翻译研究;由于人文学科研究中"语文学的破产",以及世界文学文本的日趋庞杂,研究者提倡合作、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数字人文的兴起在方法论上解决文本过剩的问题.虽然"新世界文学"理论面临陷入相对主义的危险,但却形成了新的比较文学研究共同体
在消费的文化史上,奢侈消费一直作为异项被标出,而文本上及名称上的双向标出性正是其不断向前发展并颠覆奢侈自身的文化动力.奢侈消费经历了两次大众化过程,奢侈的形态与内涵两次更新,其文本的标出性亦在变动.在物消费时代,文化对奢侈的标出即是对符号的标出,奢侈的第一次大众化不仅让符号翻转成为消费文化的主流,还颠覆了传统奢侈.在符号消费时代,随着奢侈消费的第二次大众化,奢侈的文本风格弱化,原来作为异项的奢侈正在翻转."奢侈"恶名亦决定了它的指称是标出项,污名化贯穿其整个发展史,而当前"奢侈"恶名被避开转而趋向
神秘主义是一种诗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直颇受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的关注.史威登堡是瑞典当时堪称全才的科学家、神学家和神秘主义者,他的神秘主义思想对布莱克诗学观产生很大影响.布莱克将史威登堡的神秘主义思想融入自己的诗歌中,并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象征和神话塑造了自己宗教倾向的神秘主义诗学观.他的诗学观对英国后代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巴赫金在第一部著作《论行动哲学》(又译《论行为哲学》)中开创了一种责任伦理学,这种伦理学继承自胡塞尔的现象学论题,与胡塞尔的弟子列维纳斯的理论产生了一种隐匿的对话关系,二人相关理论的集合可被视为他者伦理学的完备表述.在此基础上,巴赫金对他者伦理学进行了一种审美化改写,将伦理学中的"自我-他者"关系转化为了美学思想中的"作者-主人公"关系,创建了一种内含伦理维度的美学.与此同时,这种伦理性美学又与列维纳斯的文艺思想产生了互文关系,促进了二人相关思想在文艺美学领域的进一步互通.通过展现巴赫金与列维纳斯
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域外汉学教席,域外汉学遂成为专门之学问.继此之后,俄、英、美、德各国先后设立汉学教席.域外汉学兴起伊始,域外学者的研究主体便是中国文学.1880年,俄国汉学家瓦西里耶夫的《中国文学史纲要》出版,是为世界上第一部中国文学史通史;1901年,英国汉学家翟里斯的《中国文学史》出版,是为英语世界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奠基者王国维、胡适、郑振铎等人虽然关注域外的中国文学研究,主张"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陈寅恪语),然并未把"域外中国文学研究
新历史主义与或然历史小说在历史观念和意识形态上提出了相似问题——新历史主义将一切文本视为某种或然历史叙事,而或然历史中的叙事模式可以激发我们深入理解那些由新历史主义推动的批评观念.本文对两者的历史叙事观念进行比较研究,包括其历史的互文性、叙事性、非线性结构和空间性,同时试图在该批评理论和该文学体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探索两者对凡人俗事的关注,对当下的暗指和对未来的投想,及其各自的意义与问题.新历史主义与或然历史小说都强调历史与当下的互动,并将"历史时间"置于同时代的各种指涉关系中予以概念化处理,两者
领航组一等奖:赵宪章《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1期)二等奖:张法《言象意:中国文化与美学中的独特话语》(《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6期)周宪《关于西方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1期).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4月事件思想已成为当今极具影响的人文学主题.本书通过精读大量文献,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事件"的词源与史源,以及事件思想在欧陆内外与东方的丰富发展历程,追踪其各种前沿进展,考察这一谱系的多重线索与论争性张力,阐释事件思维方式与传统的区别与联系,揭示出事件与语言、伦理和后理论的关系,以及在创作、研究与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前景,图绘了当代文论中一个新生长点的学理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