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 6 月至 2015 年 8 月两年间接诊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T检查方式,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式,观察两组的诊断结果与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与镜检结果完全一致,且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采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效果更佳,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核磁共振
在膝关节损伤当中,半月板损伤出现的几率相对较大,该疾病患者无法将膝关节伸直,并且伴有疼痛和关节肿大、关节障碍等症状[1]。由于CT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临床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呈现半月板损伤情况,为确诊和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以下为我院核磁共振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体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取自2013 年 6 月至 2015 年 8 月期间接收诊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共选取患者50例。以上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经过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排除其他关节损坏情况,并且排除有精神障碍和智力缺陷者。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我院的本次研究的目的与过程均有了解,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人数为25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8例,年龄范围分布在19—67之间,平均年龄为(35.7 ± 3.9)岁;观察组中患者人数与对照组中相同为25例,其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分布在18—68之间,平均年龄为(36.2 ± 4.3)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状比较明显,其主要明显症状为疼痛和肿胀,尤其是在膝关节承受重力时候,疼痛感觉更加明显。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分为三个级别,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后发现,20例患者为Ⅰ级半月板损伤,18例患者为Ⅱ级半月板损伤,12例患者为Ⅲ级半月板损伤。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进行分析比较,无明显差异,即(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检查方式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传统CT检查,患者采取仰卧方式,为使关节患病部位得以充分照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患者的膝盖处垫高进行扫描。扫描仪的设置参数为速度、功率、扫描层厚度以及层距的把握。
1.2.2 观察组检查方式 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影响检查,主要检查仪器为核磁共振成像仪和与膝关节配套的表面线圈,可以多角度多体位全面扫描。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检查的知识和过程,避免患者过于紧张导致配合不默契。患者同样采取仰卧位方式,膝盖的外旋角度应在10—15度范围之内,膝关节部位的扫描采用鸟笼状的 16 通道头颅专用线圈。需要扫描病灶的结构位置(T1WI),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的序列扫描。同样对于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參数设置。患者扫描结束后,根据参数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膝关节半月板病变部位的图像,阅图需要两名专业医师对所成影像进行判断,如果两名医师的诊断结果不同,则需另找一名医师进行最后诊断。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检查完毕后,对其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质改变、关节腔出现了积液等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半月板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诊断标准为Ⅰ级损伤、Ⅱ级损伤、Ⅲ级损伤:①Ⅰ级损伤:矢状位的影像,即半月板内侧可以看到灶性球状或者椭圆状的高信号影像;②Ⅱ级损伤:半月板内影像,即线性状高信号影延伸到半月板关节缘;③Ⅲ级损伤:半月板形态,即形态呈不规则影像,半月板的高信号状态达到了半月板的关节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例数(n)、百分比(%)来表示,采用x2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则采用(p<0.05)来表示。
2. 结果
2.1 所有50例研究对象经过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结果显示:20例患者诊断为Ⅰ级损伤,所占比例为40.00%;18例诊为Ⅱ级损伤,所占比例为36.00%;12例患者诊断为Ⅲ级损伤,所占比例为24.00%。以上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结果一致,其诊断准确率高达100.00%。详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检查之后,观察组的25例患者的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60.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见表(2)。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的关节,构造也极为复杂,因其总是承受较强重量,所以极易发生关节损伤。膝关节半月损伤便是临床骨科疾病中一种最为常见的关节损伤疾病,当患者发病后,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若是重力压迫疼疼痛程度家居,肉眼可见关节肿大明显,关节随之出现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在临床上的诊断,若只凭膝关节延伸障碍或者膝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关节功能障碍这些症状来判定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疾病是不准确的,需要进行扫描检查诊断。
3.1 膝关节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腓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和胫侧副韧带损伤等是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主要病变位置,韧带是否有损伤主要依靠核磁共振序列信号的高低,当韧带没有受到损伤处于正常情况下,核磁共振序列信号会比较低,当韧带受损时,会出现氢质子和水肿液,外形呈现不规则状态,且分界不明显,因此核磁共振序列会呈现较高信号。膝关节的韧带损伤可以采用核磁共振的检查方式将其损伤的形态以及部位清晰的呈现出影像,医师根据韧带损伤的程序对其进行评估诊断,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
3.2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损伤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半月板在未发生损失时,氢质子在半月板基质中含量极少,因此无法在核磁共振中呈现影像,呈现低信号。当半月板发生损伤时,即出现撕裂状况或者发生退行性病变,由关节滑囊和腱鞘的滑液膜分泌滑液会渗入到发生损伤的半月板中,此时会使基质中的氢质子浓度急剧上升,可以在核磁共振中呈现清晰影像,呈高信号。患者发病后如果出现关节腔积液症状,则考虑韧带以及关节囊发生损伤。
3.3 膝关节骨质改变
膝关节受伤患者中会出现骨质改变,对于这一现象,骨小梁细微的断裂采用常规的CT检查或X线检查无法显示,因此对该类患者可采用核磁共振方法检查,不但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病变的形态、范围,还可以从中诊断出病变的严重程度。因为核磁共振对于骨髓内发生的变化较为敏感,其核磁共振序列信号异常,常呈现出网络状或者骨髓内地图杨等,因此可以对骨髓内的出血和渗出等异常病变做出准确诊断。
总结:临床上大多采用CT扫描或者X线检查方式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疾病,因CT扫描与X线的检查费用相对较低,所以很多患者首要选择此种方式进行检查诊断,但对于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尤其对于半月板损伤的检查诊断性低,而检查结果对于半月板损伤的确诊有着重要的参考依据,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核磁共振与CT扫描相比,可以准确显示出半月板损伤的形态和部位,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银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716-7716.
[2]杨彦伟.MRI与CT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2):188-189.
[3]关红博,金良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07(19):123-123,124.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核磁共振
在膝关节损伤当中,半月板损伤出现的几率相对较大,该疾病患者无法将膝关节伸直,并且伴有疼痛和关节肿大、关节障碍等症状[1]。由于CT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临床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呈现半月板损伤情况,为确诊和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以下为我院核磁共振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体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取自2013 年 6 月至 2015 年 8 月期间接收诊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共选取患者50例。以上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经过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排除其他关节损坏情况,并且排除有精神障碍和智力缺陷者。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我院的本次研究的目的与过程均有了解,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人数为25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8例,年龄范围分布在19—67之间,平均年龄为(35.7 ± 3.9)岁;观察组中患者人数与对照组中相同为25例,其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分布在18—68之间,平均年龄为(36.2 ± 4.3)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状比较明显,其主要明显症状为疼痛和肿胀,尤其是在膝关节承受重力时候,疼痛感觉更加明显。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分为三个级别,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后发现,20例患者为Ⅰ级半月板损伤,18例患者为Ⅱ级半月板损伤,12例患者为Ⅲ级半月板损伤。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进行分析比较,无明显差异,即(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检查方式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传统CT检查,患者采取仰卧方式,为使关节患病部位得以充分照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患者的膝盖处垫高进行扫描。扫描仪的设置参数为速度、功率、扫描层厚度以及层距的把握。
1.2.2 观察组检查方式 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影响检查,主要检查仪器为核磁共振成像仪和与膝关节配套的表面线圈,可以多角度多体位全面扫描。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检查的知识和过程,避免患者过于紧张导致配合不默契。患者同样采取仰卧位方式,膝盖的外旋角度应在10—15度范围之内,膝关节部位的扫描采用鸟笼状的 16 通道头颅专用线圈。需要扫描病灶的结构位置(T1WI),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的序列扫描。同样对于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參数设置。患者扫描结束后,根据参数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膝关节半月板病变部位的图像,阅图需要两名专业医师对所成影像进行判断,如果两名医师的诊断结果不同,则需另找一名医师进行最后诊断。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检查完毕后,对其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质改变、关节腔出现了积液等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半月板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诊断标准为Ⅰ级损伤、Ⅱ级损伤、Ⅲ级损伤:①Ⅰ级损伤:矢状位的影像,即半月板内侧可以看到灶性球状或者椭圆状的高信号影像;②Ⅱ级损伤:半月板内影像,即线性状高信号影延伸到半月板关节缘;③Ⅲ级损伤:半月板形态,即形态呈不规则影像,半月板的高信号状态达到了半月板的关节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例数(n)、百分比(%)来表示,采用x2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则采用(p<0.05)来表示。
2. 结果
2.1 所有50例研究对象经过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结果显示:20例患者诊断为Ⅰ级损伤,所占比例为40.00%;18例诊为Ⅱ级损伤,所占比例为36.00%;12例患者诊断为Ⅲ级损伤,所占比例为24.00%。以上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结果一致,其诊断准确率高达100.00%。详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检查之后,观察组的25例患者的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60.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见表(2)。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的关节,构造也极为复杂,因其总是承受较强重量,所以极易发生关节损伤。膝关节半月损伤便是临床骨科疾病中一种最为常见的关节损伤疾病,当患者发病后,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若是重力压迫疼疼痛程度家居,肉眼可见关节肿大明显,关节随之出现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在临床上的诊断,若只凭膝关节延伸障碍或者膝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关节功能障碍这些症状来判定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疾病是不准确的,需要进行扫描检查诊断。
3.1 膝关节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腓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和胫侧副韧带损伤等是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主要病变位置,韧带是否有损伤主要依靠核磁共振序列信号的高低,当韧带没有受到损伤处于正常情况下,核磁共振序列信号会比较低,当韧带受损时,会出现氢质子和水肿液,外形呈现不规则状态,且分界不明显,因此核磁共振序列会呈现较高信号。膝关节的韧带损伤可以采用核磁共振的检查方式将其损伤的形态以及部位清晰的呈现出影像,医师根据韧带损伤的程序对其进行评估诊断,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
3.2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损伤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半月板在未发生损失时,氢质子在半月板基质中含量极少,因此无法在核磁共振中呈现影像,呈现低信号。当半月板发生损伤时,即出现撕裂状况或者发生退行性病变,由关节滑囊和腱鞘的滑液膜分泌滑液会渗入到发生损伤的半月板中,此时会使基质中的氢质子浓度急剧上升,可以在核磁共振中呈现清晰影像,呈高信号。患者发病后如果出现关节腔积液症状,则考虑韧带以及关节囊发生损伤。
3.3 膝关节骨质改变
膝关节受伤患者中会出现骨质改变,对于这一现象,骨小梁细微的断裂采用常规的CT检查或X线检查无法显示,因此对该类患者可采用核磁共振方法检查,不但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病变的形态、范围,还可以从中诊断出病变的严重程度。因为核磁共振对于骨髓内发生的变化较为敏感,其核磁共振序列信号异常,常呈现出网络状或者骨髓内地图杨等,因此可以对骨髓内的出血和渗出等异常病变做出准确诊断。
总结:临床上大多采用CT扫描或者X线检查方式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疾病,因CT扫描与X线的检查费用相对较低,所以很多患者首要选择此种方式进行检查诊断,但对于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尤其对于半月板损伤的检查诊断性低,而检查结果对于半月板损伤的确诊有着重要的参考依据,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核磁共振与CT扫描相比,可以准确显示出半月板损伤的形态和部位,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银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716-7716.
[2]杨彦伟.MRI与CT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2):188-189.
[3]关红博,金良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07(19):12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