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作出科学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一贯注重和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党的历史已充分证明:凡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能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反之,就会失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仍然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而提出的许多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五十周年之际,笔者重谈毛泽东的这一讲话,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是毛泽东同志于1957年2月1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文章开头,谈到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时,毛泽东根据我国的国情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我国的六亿人民正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地进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对我国当时国情的真实写照:一方面,“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中共领导和全国人民正陶醉在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未来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展望之中,空前地团结;另一方面,由于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对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以及“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出现和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因此也出现了一些震荡 在农村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分子和反对社会主义的分子,利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工作上的某些缺点和偏差,利用富农对新制度的抵触不满情绪和农民旧的习惯势力,煽动少数社员闹事退社;在城市,资产阶级虽然交出了生产资料,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但其中也有些人不甘心放弃剥削制度和剥削思想;在知识界,知识分子改变了原来的面貌,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但其中有些人对新社会、新制度还有怀疑,加上受到国际反动思潮的某些影响,造成了一些思想混乱;而在党内,虽然广大党员在群众中起到模范作用,党的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但由于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党内逐渐滋长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命令主义的现象,有些党员干部,不懂得和不善于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往往用错误的方法去处理矛盾,以致人为地使矛盾激化,以致出现少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混乱局面。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还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又不完善的矛盾,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和解决。毛泽东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在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广大群众一面欢迎新制度,一面又还感到还不大习惯,政府工作人员经验也还不够丰富,对一些具体政策的问题,应当继续考察和探索”。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线,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度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文明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许多人认为就不再有矛盾了,毛泽东从实际出发,对当时国际国内情况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两类性质的矛盾一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并且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斯大林最终也没能明确提出的观点”。在谈到如何正确对待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毛泽东指出 “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我国人民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在谈到肃反工作时,毛泽东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肃反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也有错误。过火的,漏掉的,都有”,又说:“目前关于反革命分子的情况,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说明,还有反革命,但是不多了”。在谈到农业合作化问题时,他说:“合作社正在经历一个逐步巩固的过程。它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例如,在国家同合作社之间,在合作社内部,在合作社同合作社相互之间,都有一些矛盾需要解决”,“我们必须经常注意从生产问题和分配问题上处理上述矛盾”。谈到工商业者的问题时,因为每个人都处于社会的变动、转型时期,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谁说工人阶级不要改造7”,“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也就改造自己”,知识分子也是这样,“过去为旧社会服务的几百万知识分子,现在转到为新社会服务,这里就存在着他们如何适应新社会需要的问题”,否则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这是毛泽东同志谈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时说的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几个口号是怎样提出来的呢7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在谈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设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使人们看得很清楚”,“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但“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不好。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即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态度。”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通篇都贯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也正因为这样,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经过修改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后,立刻 引起东西方的普遍反响。“西方有评论说:‘毛的讲话被认为是共产主义理论的一种革新’,还有评论说:‘这篇讲话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影响可能比赫鲁晓夫的秘密演说来得大。因为,毛泽东的讲话完全是在积极地提出新的思想和政策,而赫鲁晓夫主要是消极地贬斥过去’”而“在社会主义阵营里,毛泽东的文章引起更大震动”,“苏联国内有人仍不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矛盾。也有人肯定毛泽东的规定,认为毛的讲话是马列主义的新发展,既是对中国经验的概括,也是苏联经验的概括。波兰《人民论坛报》的一篇文章说:‘这是苏共二十大后第一个根据近年来的问题和经验如此大规模地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尝试’,文章还把报告当作‘中国的思想和实践的伟大成就’,认为它‘使我们活跃起来,引起我们的思想共鸣’。毫无疑问,毛泽东的讲话给斯大林以来的沉闷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许多人眼里,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颗思想界的耀眼之星。”他的话又燃起了世界无产阶级的理想之火,对美好的社会主义建设又有了坚定的信心。
  五十年过去了,今天重读这一讲话,感到毛泽东不愧为一代伟人,在当时已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基础上,还能以那么冷静的头脑,清醒地、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当时的国情,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即使到了今天,仍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快三十年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导致社会成分、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使今天的社会现实比五十年代复杂得多,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安定团结。重读毛泽东的文章,得出一个结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别无它法。可喜的是,毛泽东之后的几代中共领导人恰恰就是这样做的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就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进行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构成成分发生很大变化,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新一代领导人上任后,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思想,为缓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纵观我党的历史,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坚持了,今天坚持了,明天更要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关于语言功能的问题,早就是人们讨论的话题。先秦时期即已有之,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更具有代表性,有以苟粲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说,和与其相左的以欧阳建为代表的“言尽意”说。时至今日,语言符号能否穷尽地表达意义,应该如何把握意义,既涉及认识论问题,又涉及方法论问题,值得讨论。    一、语言功能的有限——意在言外    “意在言外”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依托,但不是惟一
期刊
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自2001年以来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逐年增大。受社会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现象也越演越烈,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诚信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摆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过
期刊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    1,“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践行“三个代表”精神的具体体现  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千方百计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解决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高职教育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正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2,“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
期刊
中国花鸟作品中的意趣是画家按照自已主观的意念,把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加以提炼、夸张、熔铸而成的意旨,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创作而成的作品独特的风致、情趣、韵味,是艺术家主观的意趣在其作品中艺术特色和美感效应方面的表现,是艺术家形象思维活动的结果。画家由主观情意见于物,物奇则生趣,趣观意。晚唐的张彦远曾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李渔讲道:“趣者,传奇之风致”,明朝的屠隆《画笺》说道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引进教室后,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似乎已经成了“古董”,成了“落后”的代名词。板书是传统教学手段,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今天的教育中还是有其独特的魅力的。设计合理、精美的板书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纲要,还可以在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宇]板书 现代教育 先进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的被应用到教学中。许多传统的东西被现代化的工具所替代。幻灯机
期刊
大学生自杀,这对于个人和家庭都是一种悲剧,对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自杀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从某高校大学生徐某自杀个案中,分析当前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    个案分析    200×年9月13日晚8点50分左右,某高校学生徐某留下遗书之后,在学院附近铁路的铁轨上卧轨,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事故发生后,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对此个案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期刊
为了掌握在校大学生体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加以科学的评价,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依据。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从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连续三年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结果表明,该院有12.5%的男生不是营养不良就是肥胖,有13%的女生不是营养不良就是肥胖,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不及格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期刊
联系概念的形式化    辩证联系观的基本概念是联系,它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辩证联系观指明了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条件性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广谱哲学认为,辩证联系观的这些规定是对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联系的高度概括,具有高度的普适性。但如何使这些规定具有明晰的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可观性、可控性,则没有进一步的规定。广谱联络论首先解决了联系概念的可观控形式问
期刊
国务院在2005年1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将以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期刊
美育对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有重大的意义,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以及学习一些语言知识外,还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如何在英语文化活动中行之有效地渗透美育并使美育在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中以多种形式实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美育是通过大量的、精心安排的审美活动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教育,对高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有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