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前,李欣频并不知道大陆已经有很多人读过她在台湾出版的繁体字的书。2007年到北京后,她将在台湾出版的26部作品陆续在大陆推出。
在台湾,李欣频被称为“文案天后”,她最成功的作品就是她一手塑造的“诚品书店”这一品牌。
1994年,李欣频得知“诚品书店”招聘文案,前往应征。这时她已在其他广告公司做了一年文案。她的应试作品是为《诚品阅读》杂志做的形象广告。
“海明威阅读海,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罗丹阅读人体,发现哥伦布没有发现的美丽海岸线……在书与非书之间,我们欢迎各种可能的阅读者。”
这篇名为《阅读者的群像》的文案,后来成为很多广告专业学生的必修篇章。
在台湾,如今的“诚品书店”已经成了文化地标。“一家民营书店能开到吸引游客、增加外汇收入、刺激经济、提升当地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台湾的‘诚品’,恐怕找不出第二家。”
李欣频的代表作是《诚品副作用》,里面有一篇多年前为“诚品”旧书拍卖会写的文案,至今仍是许多李欣频粉丝的至爱。
“过期的菠萝罐头,不过期的食欲;
过期的底片,不过期的创作欲;
过期的《Play Boy》,不过期的性欲;
过期的旧书,不过期的求知欲。”
做这个文案时,李欣频想起了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里的一个情节:金城武饰演的角色为了挽回女友的心,买了一堆4月30日到期的菠萝罐头,到了那天女友没有回来找他,他把所有的罐头都吃光了,空菠萝罐头盒从客厅一直摆到卧室。“我对这个画面印象非常非常深刻,觉得这么帅的一个人,是谁忍心把他抛弃在一堆空的菠萝罐头盒里?他愿意等到4月30日,难道5月1日以后就没有希望了吗?然后我就联想到:期限是人定的,但书是不能标定一个期限的,有的书应该越久越有价值。”
每天读1本书
李欣频的身份多,要做的事情更多,在北大读学位的同时还要给北大的学生教课;写书、写文案、写专栏,担任台湾广告流行语金句奖评审、台湾金马奖电影节评审,做讲座、接受采访……这只是李欣频生活的一部分。旅游、看电影、看书才是她生活的主线。
她已经游历30多个国家。
每年平均看200多部电影,一部电影做3份笔记,“一个是从作家角度,一个是从广告人角度,第三个是以老师身份。”
每天读1本书。“快速阅读是我的生产力。”在李欣频眼里,一天有很多剩余或零碎时间可以用来看书,“等人、等车、等餐、上银行排队……可以让你看好几页书了,所以我包里随时会有一本我正在读的书。”
不会做饭,却出了一本《食物恋》,里面有她独家秘制的36道爱情食谱。
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回忆刚刚做过的梦,记录下来。
比母亲还要亲近的甘老师
李欣频说,她的人生,以7年为一个结点,“每个7年,我的人生都会有一些重大的事情发生。”
7岁那年,小学二年级,因为父母工作关系转学,“这是第一次转学,也奠定了我后来经常转学的基础。”
李欣频说自己的童年一点都不快乐,父母都是老师,工作忙,“我感觉缺少爱,对自己没有自信,对世界充满敌意。”为了得到家长和周围人更多的注意,她逃学,打架,欺负同学,“我小时候干过的坏事简直罄竹难书。”
14岁,初中,面临升学考试,因为“自己像一个小太妹,一个愤世嫉俗的小太妹”,甚至想去学枪法、混帮派,跟老师处不好,被迫转学。高中时,老师甚至逼着她父母写悔过书,悔过自己“为什么要把她生出来”。这时她遇到国文老师甘训宾,甘老师独排众议,鼓励她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她是影响我一辈子的人。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我。”
搬家整理旧书信时,李欣频翻到了高中时的生活周记,“当时担任导师的甘老师,用红毛笔批改的周记开头总是:我的好宝贝。我的亲人都未曾这样叫过我。她生前,我出过9本书,她都仔仔细细看过。”
就在李欣频即将出版第10本书几周之前,甘老师因病过世,“我到她家帮忙收拾遗物,看到一大叠剪报,全都是我在报上的文章,每一篇都有老师用红笔注的眉批,我当场痛哭,我知道,我已经失去一个最重要也最忠实的读者。如果你们问我写书是为了什么,我必须说,其实我是写给老师看的,因为有一次我跟她抱怨:‘老师,不知道我写书有没有人看,我好像在写没人会打开的书。’她说:‘不会呀,你写的书老师都看,每个字都看,所以你要继续写,只是老师的眼睛越来越差了,以后可不可以请出版社把字放大一点?’”
现在,她的每本书字号都比其他的书大很多。
“老师生病期间,正是我写书发表比较密集的时刻,只要当天报上有我的文章,她一定在早晨7点准时以亢奋的声音,打电话给还睡眼惺忪的我,说她看到了我在报上的文章,比我还兴奋。”甘老师过世后,李欣频每天都会在梦中听到清晨电话铃响、听到老师大声地叫她的名字。
这种梦,做了整整一个月。
到印度学会独处
人生中第三个7年,李欣频进入广告圈。
28岁,出了第一本书。
接下来,她用7年时间写了26本书。
35岁,拥有了独处的能力。
之前,虽然事业顺利,但她并没有太多的幸福感,因为一直“害怕一个人待着,没有安全感”。
所有情绪在一个时期爆发:吃饭,对餐厅不满意;工作,对客户看不顺眼;去电影院,觉得电影难看。“当你发现问题时,天哪,家庭、感情、事业全都出问题,连在楼下停车,都会与人吵架。”生活一片混乱。“我是一个非常、非常依赖别人的人,就是因为太依赖别人,导致人际关系出了很多问题。”情绪的不畅,导致健康也出现问题,一年要跑三十几次医院。她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她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只会给我开药。”
李欣频放下一切,去了印度。在那里,她寻求到了精神上的依靠,她把这种方法称为“与自己独处的能力”。
“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在你身边的只有你自己。”李欣频觉悟了。
别在婚姻里找安全感
李欣频与前男友在印度相识,“我们都是台湾人,年龄相同,对书和音乐的选择也接近,有相同的追求和精神寄托,当时觉得我们会一起走很远很长的路。慢慢发觉两个人越是相近,越容易产生摩擦。因为两个人相近,要求自然也高,你会要求他必须知道自己的心理,遇到事情时,就会想,‘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你不这样想?’比方说,我喜欢一样东西,心想他一定会买给我,他却没买。我就想,‘你应该知道我喜欢这个东西,为什么没给我买?’心里想着,嘴上不说,忍着,一直忍,忍到有一天突然爆发。他很惊讶:为什么我对这件事情这么在意?在他心里,这不算什么事情。”
李欣频现在的男友在台湾。拥有了独处的能力后,哪怕分居两地,她也可以享受到爱着的幸福,她现在的方式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很多人想通过婚姻找到一种安全感,可现在你会看到很多离婚的例子,都是因为想要找到安全感,而无法得到安全感。安全感绝对不是来自婚姻,如果你是抱着想要安全感而进入婚姻的话,这个婚姻80%会出现问题。因为对方不是一个港口,他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而是一个活着的人,他还会去接触不同的人,他还会在兴趣上改变。所以,你想要在婚姻上得到的东西,你一定要有能力自己给自己,如果不能,这样的婚姻基本上都是失败的。”
在台湾,李欣频被称为“文案天后”,她最成功的作品就是她一手塑造的“诚品书店”这一品牌。
1994年,李欣频得知“诚品书店”招聘文案,前往应征。这时她已在其他广告公司做了一年文案。她的应试作品是为《诚品阅读》杂志做的形象广告。
“海明威阅读海,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罗丹阅读人体,发现哥伦布没有发现的美丽海岸线……在书与非书之间,我们欢迎各种可能的阅读者。”
这篇名为《阅读者的群像》的文案,后来成为很多广告专业学生的必修篇章。
在台湾,如今的“诚品书店”已经成了文化地标。“一家民营书店能开到吸引游客、增加外汇收入、刺激经济、提升当地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台湾的‘诚品’,恐怕找不出第二家。”
李欣频的代表作是《诚品副作用》,里面有一篇多年前为“诚品”旧书拍卖会写的文案,至今仍是许多李欣频粉丝的至爱。
“过期的菠萝罐头,不过期的食欲;
过期的底片,不过期的创作欲;
过期的《Play Boy》,不过期的性欲;
过期的旧书,不过期的求知欲。”
做这个文案时,李欣频想起了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里的一个情节:金城武饰演的角色为了挽回女友的心,买了一堆4月30日到期的菠萝罐头,到了那天女友没有回来找他,他把所有的罐头都吃光了,空菠萝罐头盒从客厅一直摆到卧室。“我对这个画面印象非常非常深刻,觉得这么帅的一个人,是谁忍心把他抛弃在一堆空的菠萝罐头盒里?他愿意等到4月30日,难道5月1日以后就没有希望了吗?然后我就联想到:期限是人定的,但书是不能标定一个期限的,有的书应该越久越有价值。”
每天读1本书
李欣频的身份多,要做的事情更多,在北大读学位的同时还要给北大的学生教课;写书、写文案、写专栏,担任台湾广告流行语金句奖评审、台湾金马奖电影节评审,做讲座、接受采访……这只是李欣频生活的一部分。旅游、看电影、看书才是她生活的主线。
她已经游历30多个国家。
每年平均看200多部电影,一部电影做3份笔记,“一个是从作家角度,一个是从广告人角度,第三个是以老师身份。”
每天读1本书。“快速阅读是我的生产力。”在李欣频眼里,一天有很多剩余或零碎时间可以用来看书,“等人、等车、等餐、上银行排队……可以让你看好几页书了,所以我包里随时会有一本我正在读的书。”
不会做饭,却出了一本《食物恋》,里面有她独家秘制的36道爱情食谱。
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回忆刚刚做过的梦,记录下来。
比母亲还要亲近的甘老师
李欣频说,她的人生,以7年为一个结点,“每个7年,我的人生都会有一些重大的事情发生。”
7岁那年,小学二年级,因为父母工作关系转学,“这是第一次转学,也奠定了我后来经常转学的基础。”
李欣频说自己的童年一点都不快乐,父母都是老师,工作忙,“我感觉缺少爱,对自己没有自信,对世界充满敌意。”为了得到家长和周围人更多的注意,她逃学,打架,欺负同学,“我小时候干过的坏事简直罄竹难书。”
14岁,初中,面临升学考试,因为“自己像一个小太妹,一个愤世嫉俗的小太妹”,甚至想去学枪法、混帮派,跟老师处不好,被迫转学。高中时,老师甚至逼着她父母写悔过书,悔过自己“为什么要把她生出来”。这时她遇到国文老师甘训宾,甘老师独排众议,鼓励她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她是影响我一辈子的人。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我。”
搬家整理旧书信时,李欣频翻到了高中时的生活周记,“当时担任导师的甘老师,用红毛笔批改的周记开头总是:我的好宝贝。我的亲人都未曾这样叫过我。她生前,我出过9本书,她都仔仔细细看过。”
就在李欣频即将出版第10本书几周之前,甘老师因病过世,“我到她家帮忙收拾遗物,看到一大叠剪报,全都是我在报上的文章,每一篇都有老师用红笔注的眉批,我当场痛哭,我知道,我已经失去一个最重要也最忠实的读者。如果你们问我写书是为了什么,我必须说,其实我是写给老师看的,因为有一次我跟她抱怨:‘老师,不知道我写书有没有人看,我好像在写没人会打开的书。’她说:‘不会呀,你写的书老师都看,每个字都看,所以你要继续写,只是老师的眼睛越来越差了,以后可不可以请出版社把字放大一点?’”
现在,她的每本书字号都比其他的书大很多。
“老师生病期间,正是我写书发表比较密集的时刻,只要当天报上有我的文章,她一定在早晨7点准时以亢奋的声音,打电话给还睡眼惺忪的我,说她看到了我在报上的文章,比我还兴奋。”甘老师过世后,李欣频每天都会在梦中听到清晨电话铃响、听到老师大声地叫她的名字。
这种梦,做了整整一个月。
到印度学会独处
人生中第三个7年,李欣频进入广告圈。
28岁,出了第一本书。
接下来,她用7年时间写了26本书。
35岁,拥有了独处的能力。
之前,虽然事业顺利,但她并没有太多的幸福感,因为一直“害怕一个人待着,没有安全感”。
所有情绪在一个时期爆发:吃饭,对餐厅不满意;工作,对客户看不顺眼;去电影院,觉得电影难看。“当你发现问题时,天哪,家庭、感情、事业全都出问题,连在楼下停车,都会与人吵架。”生活一片混乱。“我是一个非常、非常依赖别人的人,就是因为太依赖别人,导致人际关系出了很多问题。”情绪的不畅,导致健康也出现问题,一年要跑三十几次医院。她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她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只会给我开药。”
李欣频放下一切,去了印度。在那里,她寻求到了精神上的依靠,她把这种方法称为“与自己独处的能力”。
“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在你身边的只有你自己。”李欣频觉悟了。
别在婚姻里找安全感
李欣频与前男友在印度相识,“我们都是台湾人,年龄相同,对书和音乐的选择也接近,有相同的追求和精神寄托,当时觉得我们会一起走很远很长的路。慢慢发觉两个人越是相近,越容易产生摩擦。因为两个人相近,要求自然也高,你会要求他必须知道自己的心理,遇到事情时,就会想,‘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你不这样想?’比方说,我喜欢一样东西,心想他一定会买给我,他却没买。我就想,‘你应该知道我喜欢这个东西,为什么没给我买?’心里想着,嘴上不说,忍着,一直忍,忍到有一天突然爆发。他很惊讶:为什么我对这件事情这么在意?在他心里,这不算什么事情。”
李欣频现在的男友在台湾。拥有了独处的能力后,哪怕分居两地,她也可以享受到爱着的幸福,她现在的方式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很多人想通过婚姻找到一种安全感,可现在你会看到很多离婚的例子,都是因为想要找到安全感,而无法得到安全感。安全感绝对不是来自婚姻,如果你是抱着想要安全感而进入婚姻的话,这个婚姻80%会出现问题。因为对方不是一个港口,他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而是一个活着的人,他还会去接触不同的人,他还会在兴趣上改变。所以,你想要在婚姻上得到的东西,你一定要有能力自己给自己,如果不能,这样的婚姻基本上都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