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的孔雀意象与社会生活

来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zmh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的孔雀主要为绿孔雀,在地理上多见于岭南、江淮、滇边等地。西域等地则或有蓝孔雀,其通过进贡等方式进入中原。孔雀自身具有“文禽”“富贵”等含义,加之唐人审美观念的共同作用,孔雀相关制品从而流行于唐代上层社会。孔雀的捕猎和饲养,也为唐代的社会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唐代社会中又有“蛇与孔雀偶”的奇特观念,这可能成为后世“孔雀有毒”之说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而唐代的孔雀意象除在诗歌中供游子移情之外,还与女子、爱情产生了联系。唐代孔雀在蕴含“缔结良缘”的美意背后,反映出唐代女性地位的反向抬升。
其他文献
尽管钧窑瓷器在金元时期发展迅速,烧造地域广阔,产量巨大,但与其他窑系瓷器相比,这一时期墓葬出土的钧窑瓷器量却显得极少,致使考古界长期流行“钧不随葬”之说。新的考古资
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上官体”在诗歌体制上具有单字音义相对、词句疏密相间以及跳跃的诗意等特点,并由此带来自然流畅的阅读感受以及丰富生动的诗歌意境,其相较于六朝诗风和唐初诸体已有巨大的
同志们: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教育部统一
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教育更加开放、教育需求更加全面、教育动力更加内化的新形势。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优势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针对高校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