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抓住三个“主要”,掌握审题步骤
抓住主要对象、主要关系和主要意向是把握命题意图、准确立意的关键。主要对象是指材料陈述的主要对象,以及命题、补全的半命题的核心词;主要关系是指对象之间主要的相互关系;主要意向是指材料或命題的主要内容及其情感倾向。在这三者中主要对象又是关键的关键。抓住主要对象,即话题或命题中的核心词,对其进行具体还原或抽象概念,组词成短语或句子,就能准确立意。在对主要对象或核心词进行具体还原或抽象提升之后,再以该词组合成短语或造出表意明确的语句,该短语和句子就可能构成这篇文章的命意判断,就可以成为立意的依据。
我们以作文材料“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为例,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这样的题目,当然不是要求我们来讨论音乐问题,而是要我们通过相关或相似的联系,由此及彼,阐释人生、社会问题。审题第一步,即要找出关键词语。显然,材料的关键词语是“琴声”“琴”和“指”,它们是三个具体概念,可以化实为虚,对其进行抽象提升,“琴声”可以抽象提升为“目标的实现”“事业的成功”,而“琴”和“指”则可以抽象提升为目标达成的“条件”“因素”或“力量”。就“琴”和“指”的关系来说,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产生“琴声”,据此我们就可以抓住“事业”“成功”“条件”“因素”“力量”等词语进行组词造句,如“成功是诸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合力造就伟大的事业”等。如果继续对“琴”和“指”进行思考,还可以发现,同一张“琴”在不同的手指下会弹出不同的“琴声”,这样可以将“琴”和“指”抽象提升为“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然后用“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进行造句,如“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共同作用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可以有尊重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立意。
2 试作三层“追问”,进行深入思考
考生如果无法确定作文的命题意图,就会出现立意不准的情况。这时,考生如果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作哲学追问,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便有了立意方向,这也正是命题意图之所在。比如谈“修养”,考生从“是什么”的角度进行追问,可以有修人格、炼骨气、养静心、育意志等回答,据此可以谈修养的内涵;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追问,可以有修身与人生、修身与社会等方面的回答,据此可以谈修身的价值;从“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追问,可以有读书、艺术、亲近自然、走近古迹等回答,据此可以谈修身的方法。有了这样的追问和思考,就能准确洞察命题意图,迅速提炼出“修身贵在养气”“修身是人生的必修课”“读书以修身”等立意。
我们以材料“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为例,运用三层“追问”法对相关内容进行追问并思考,以帮助大家洞悉命题意图,准确立意。
①失去了人生之路、追求之路、探索之路的正确
方向,陷于迷茫徬徨中
②迷失了本心,不知对错,没有了是非
③迷失了爱心,不知帮与不帮、救与不救,痛苦
挣扎
④失去了自信,不知未来在何方
①世界太精彩,诱惑太迷人
②追求太漫长,自己有怀疑
③别人有成就,相形见己绌
④勇于去探索,求索无答案
什么是引路人?→ 引路人就是带领他人走出迷途的人
为什么要有引路人?→引路人能引领迷路的人走出迷途,少走弯路
怎样才能找到引路人?→寻找引路人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放低姿态,不耻下问
①与同样迷路的人结伴
前行可以相互温暖,
克服孤独感
②与同样迷路的人结伴
前行,可以平等交流,
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
验、教训
什么是寻找自己?→搞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找回自信,找准方向,找回坚强,拒绝诱惑
人为什么会迷失自己?→世界太精彩,对人的诱惑力太多、太大
怎样才能找回自己?→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勇于跟“旧我”决裂
3 挂钩三种背景,明确联系方向
审题中的具体化就是从小处入手,而抽象化则是向大处引申,这两种审题思路都是从自然、人生、精神、生活、社会、历史等层面去思考和挖掘,因此考生审题时应善于将话题与阅读、人生和现实社会挂钩。与阅读挂钩,如写“幸福”,考生可以回顾以前所读的关于“幸福”的文章,从别人那里得到启示,或发前人所未发,或把前人讲的某个内容说得更透彻,或从另一个角度去加以阐发。与人生挂钩,如写“细节”,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就应该想到,细节与人生的关系,将“细节”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下进行立意和选材,这显然比空谈细节要高明得多。与现实社会挂钩,如前面提到的迷路后的三种可能,写作时就可以联系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泛滥、社会风气恶化、精神家园丧失等事件进行思考,从而写出切中时弊的作文。
我们以材料“把水放进杯里,水便成了杯的形状;把水放进壶里,水便成了壶的形状。一杯水泼进土里,它以渗透的形式储存在土里;一杯水泼进火里,它以气态的形式升腾在空中”为例,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说水的适应性,第二句说水储存和升腾,两句话共同之处在于水始终是人的处置对象。能够处置水的“人”在材料里没有直接出现,但是客观存在。在这里,水是弱小事物的象征,“人”是强力和“形势”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形势”里,谁也不能超越“形势”的规范,天马行空,但我们在“形势”面前也并不是毫无作为。置于人生的背景之下,可以有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学会妥协、忍辱负重、弱能胜强等方面的立意;也可以联系平时阅读到的诸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柔弱胜刚强”“对立统一”“低调人生”“不忘初心”等方面的理论和阐述,把作文写得深刻而独到;还可以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如与人相处时受不得委屈、择业中的频繁跳槽,这样作文就更有现实针对性。 4 掌握三种思维,丰富立意角度
就思维方法而言,审题主要有发散思维分析、聚合思維分析和逆向思维分析。逆向思维分析,就是反弹琵琶,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其微小、潜在甚至相反的可能性,从而引起新思索,产生超常的构思和不同凡响的新观念。这种方法我们平时运用得比较多,在此不再赘述,重点讲前两种思维方法。
1.运用发散思维分析。用发散思维审题立意,就是将对象放在广阔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力求考虑到对象中的各要素和对象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结果,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我们以材料“一项关于秦腔的保护与传承的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坚信秦腔不会消亡,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学,但认为总有人会热爱的。‘总有人会’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或感悟”为例,“很多年轻人坚信秦腔不会消亡”,可能是对传统文化魅力的自信,也可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盲目乐观;“他们自己没有学”,可能是推卸责任的表现,也可能是缺乏学习的兴趣,抑或由于主观或客观条件不足;“总有人会”,可能是乐观和自信的表现,希望与期待的体现,也可能是对缺乏担当精神的掩饰和不作为的推脱,是退缩和依赖的表现,是缺乏主动性的写照。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可以从希望、期待、自信、依赖、退缩、缺乏主动性、责任、担当、盲目乐观、理性热爱等方面进行立意。
2.运用聚合思维分析。聚合思维分析即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对来自不同角度的复杂信息进行收敛、聚合,抓住主要信息,明确相关要素间的关系,最后聚合成一点。我们以材料“刀鞘表面暗淡,没有光泽,给人愚笨、迟钝的感觉。刀,刀锋直露,寒气袭人,给人的是锋芒和锐气。刀鞘是刀的囚笼,也是刀的家”为例,刀鞘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刀锋芒毕露,寒气袭人,它们分别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据此可以从做怎样的人的角度立意。但材料的关键句是后面两句话,考生将思维聚合在刀鞘和刀的关系上,才能有最佳立意。刀锋利,人们害怕它伤到了自己,所以才用刀鞘这“囚笼”关押它。刀鞘限制约束着刀的自由,但刀鞘同时也在保护刀,让刀不至于在放任自流中而损毁了自己。框住刀的是刀鞘,框住人的是社会上的制度、法律和规矩。这些“框”,看似限制了一个人,实则是保护了一个人,就如刀鞘保护了刀。把思维聚合在刀鞘和刀的关系上,就可以有如下立意:进退有度,收放自如,确保安全;得失相通,祸福相依,限制也是保护。
抓住主要对象、主要关系和主要意向是把握命题意图、准确立意的关键。主要对象是指材料陈述的主要对象,以及命题、补全的半命题的核心词;主要关系是指对象之间主要的相互关系;主要意向是指材料或命題的主要内容及其情感倾向。在这三者中主要对象又是关键的关键。抓住主要对象,即话题或命题中的核心词,对其进行具体还原或抽象概念,组词成短语或句子,就能准确立意。在对主要对象或核心词进行具体还原或抽象提升之后,再以该词组合成短语或造出表意明确的语句,该短语和句子就可能构成这篇文章的命意判断,就可以成为立意的依据。
我们以作文材料“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为例,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这样的题目,当然不是要求我们来讨论音乐问题,而是要我们通过相关或相似的联系,由此及彼,阐释人生、社会问题。审题第一步,即要找出关键词语。显然,材料的关键词语是“琴声”“琴”和“指”,它们是三个具体概念,可以化实为虚,对其进行抽象提升,“琴声”可以抽象提升为“目标的实现”“事业的成功”,而“琴”和“指”则可以抽象提升为目标达成的“条件”“因素”或“力量”。就“琴”和“指”的关系来说,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产生“琴声”,据此我们就可以抓住“事业”“成功”“条件”“因素”“力量”等词语进行组词造句,如“成功是诸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合力造就伟大的事业”等。如果继续对“琴”和“指”进行思考,还可以发现,同一张“琴”在不同的手指下会弹出不同的“琴声”,这样可以将“琴”和“指”抽象提升为“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然后用“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进行造句,如“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共同作用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可以有尊重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立意。
2 试作三层“追问”,进行深入思考
考生如果无法确定作文的命题意图,就会出现立意不准的情况。这时,考生如果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作哲学追问,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便有了立意方向,这也正是命题意图之所在。比如谈“修养”,考生从“是什么”的角度进行追问,可以有修人格、炼骨气、养静心、育意志等回答,据此可以谈修养的内涵;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追问,可以有修身与人生、修身与社会等方面的回答,据此可以谈修身的价值;从“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追问,可以有读书、艺术、亲近自然、走近古迹等回答,据此可以谈修身的方法。有了这样的追问和思考,就能准确洞察命题意图,迅速提炼出“修身贵在养气”“修身是人生的必修课”“读书以修身”等立意。
我们以材料“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为例,运用三层“追问”法对相关内容进行追问并思考,以帮助大家洞悉命题意图,准确立意。
①失去了人生之路、追求之路、探索之路的正确
方向,陷于迷茫徬徨中
②迷失了本心,不知对错,没有了是非
③迷失了爱心,不知帮与不帮、救与不救,痛苦
挣扎
④失去了自信,不知未来在何方
①世界太精彩,诱惑太迷人
②追求太漫长,自己有怀疑
③别人有成就,相形见己绌
④勇于去探索,求索无答案
什么是引路人?→ 引路人就是带领他人走出迷途的人
为什么要有引路人?→引路人能引领迷路的人走出迷途,少走弯路
怎样才能找到引路人?→寻找引路人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放低姿态,不耻下问
①与同样迷路的人结伴
前行可以相互温暖,
克服孤独感
②与同样迷路的人结伴
前行,可以平等交流,
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
验、教训
什么是寻找自己?→搞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找回自信,找准方向,找回坚强,拒绝诱惑
人为什么会迷失自己?→世界太精彩,对人的诱惑力太多、太大
怎样才能找回自己?→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勇于跟“旧我”决裂
3 挂钩三种背景,明确联系方向
审题中的具体化就是从小处入手,而抽象化则是向大处引申,这两种审题思路都是从自然、人生、精神、生活、社会、历史等层面去思考和挖掘,因此考生审题时应善于将话题与阅读、人生和现实社会挂钩。与阅读挂钩,如写“幸福”,考生可以回顾以前所读的关于“幸福”的文章,从别人那里得到启示,或发前人所未发,或把前人讲的某个内容说得更透彻,或从另一个角度去加以阐发。与人生挂钩,如写“细节”,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就应该想到,细节与人生的关系,将“细节”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下进行立意和选材,这显然比空谈细节要高明得多。与现实社会挂钩,如前面提到的迷路后的三种可能,写作时就可以联系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泛滥、社会风气恶化、精神家园丧失等事件进行思考,从而写出切中时弊的作文。
我们以材料“把水放进杯里,水便成了杯的形状;把水放进壶里,水便成了壶的形状。一杯水泼进土里,它以渗透的形式储存在土里;一杯水泼进火里,它以气态的形式升腾在空中”为例,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说水的适应性,第二句说水储存和升腾,两句话共同之处在于水始终是人的处置对象。能够处置水的“人”在材料里没有直接出现,但是客观存在。在这里,水是弱小事物的象征,“人”是强力和“形势”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形势”里,谁也不能超越“形势”的规范,天马行空,但我们在“形势”面前也并不是毫无作为。置于人生的背景之下,可以有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学会妥协、忍辱负重、弱能胜强等方面的立意;也可以联系平时阅读到的诸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柔弱胜刚强”“对立统一”“低调人生”“不忘初心”等方面的理论和阐述,把作文写得深刻而独到;还可以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如与人相处时受不得委屈、择业中的频繁跳槽,这样作文就更有现实针对性。 4 掌握三种思维,丰富立意角度
就思维方法而言,审题主要有发散思维分析、聚合思維分析和逆向思维分析。逆向思维分析,就是反弹琵琶,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其微小、潜在甚至相反的可能性,从而引起新思索,产生超常的构思和不同凡响的新观念。这种方法我们平时运用得比较多,在此不再赘述,重点讲前两种思维方法。
1.运用发散思维分析。用发散思维审题立意,就是将对象放在广阔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力求考虑到对象中的各要素和对象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结果,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我们以材料“一项关于秦腔的保护与传承的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坚信秦腔不会消亡,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学,但认为总有人会热爱的。‘总有人会’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或感悟”为例,“很多年轻人坚信秦腔不会消亡”,可能是对传统文化魅力的自信,也可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盲目乐观;“他们自己没有学”,可能是推卸责任的表现,也可能是缺乏学习的兴趣,抑或由于主观或客观条件不足;“总有人会”,可能是乐观和自信的表现,希望与期待的体现,也可能是对缺乏担当精神的掩饰和不作为的推脱,是退缩和依赖的表现,是缺乏主动性的写照。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可以从希望、期待、自信、依赖、退缩、缺乏主动性、责任、担当、盲目乐观、理性热爱等方面进行立意。
2.运用聚合思维分析。聚合思维分析即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对来自不同角度的复杂信息进行收敛、聚合,抓住主要信息,明确相关要素间的关系,最后聚合成一点。我们以材料“刀鞘表面暗淡,没有光泽,给人愚笨、迟钝的感觉。刀,刀锋直露,寒气袭人,给人的是锋芒和锐气。刀鞘是刀的囚笼,也是刀的家”为例,刀鞘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刀锋芒毕露,寒气袭人,它们分别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据此可以从做怎样的人的角度立意。但材料的关键句是后面两句话,考生将思维聚合在刀鞘和刀的关系上,才能有最佳立意。刀锋利,人们害怕它伤到了自己,所以才用刀鞘这“囚笼”关押它。刀鞘限制约束着刀的自由,但刀鞘同时也在保护刀,让刀不至于在放任自流中而损毁了自己。框住刀的是刀鞘,框住人的是社会上的制度、法律和规矩。这些“框”,看似限制了一个人,实则是保护了一个人,就如刀鞘保护了刀。把思维聚合在刀鞘和刀的关系上,就可以有如下立意:进退有度,收放自如,确保安全;得失相通,祸福相依,限制也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