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教师在学校教育这个人类亚系统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作用。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过程中开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教师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关系到教师基本素养的优劣。
教师角色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点考察,有其共性化的特征,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都必须遵从教育理论,按教育规律从事教学工作,但也因学科性质不同,教学内容的差异及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又呈现其个性化的内容,因此,在研究教师心理素质时,既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探索教师角色的共性特征,也要从学科教育的特殊性考虑,研究教师学科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历史教师不仅应具备共性化的教师角色特征,还必须形成相应的历史学科的个性化心理角色,搞好本职工作,这是历史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
历史教师学科心理角色是指他们在历史教学情境中,依据历史教学任务和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而扮演的角色。如果说,教师社会角色具有共性,反映了教师群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那么,历史教师心理角色往往突出学科的特殊性,反映了他们在历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征。
1. 历史知识特征是构成历史教师心理角色的前提
有人称历史教师必须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反映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历史知识多样性、不重复性的特征,也为历史教师心理角色扮演多样化提供了前提。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缺乏角色意识,不具有按照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应的一套行为方式去实施自己的角色行为,就难以体现历史的韵味,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角色效应,更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他们相应的历史感。缺乏心理角色的讲授只能是说教式的模式化教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苍白无力,难以形成强烈的历史情境与氛围,这样的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知识,只有博大精深,才能深入浅出。
2. 历史教师强烈的角色意识是上好历史课的重要保证
对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历史知识的间接性,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有着强烈的角色意识,“神入”历史,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情感,合适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示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传人适如其人”,“叙事适如其事”,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的角色扮演,形成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具体的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历史教师强烈的角色意识,要求其应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不应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讲授历史知识,要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患难。教师只有走进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的氛围之中。这需要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突出生动形象的情节,注意语言表述的活泼流畅,把握形体动作表演的分寸,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再现历史,烘托主题,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牢固地记忆历史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历史教师心理角色的多样性是其角色特征的突出表现
历史知识丰富多姿的特征,使教师所承担的心理角色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在教学中,历史教师所扮演的心理角色之多,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在人物众多、过程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这种多样性的角色特征则更为明显。如讲授《戊戌变法》一节课,人物众多,各具特征,整个事件曲折复杂,一波三折,历史教师不仅要把握每个人物的分寸,形象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个性气质等角色特征,还要准确地再现变法过程中有关人物在不同阶段的角色变化。这一节课,历史教师扮演的角色超过了演员承担角色的数倍以上,也增加了历史教师心理角色承受能力的难度。
历史教师心理角色多样性的特征,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认真备课,在教学中把握主次,详略得当,浓墨重染,感情真挚。以强烈的角色意识参与历史教学全过程,尽可能防止千人一面,简单雷同,模式化,以突出历史人物的“个性化”和历史事件的“典型化”,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师心理角色多样化的特征落在实处。
4. 移情是历史教师心理角色扮演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角色意识的教师,难以“神入”历史并置身历史氛围之中,必然游离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以旁观者的角色讲授历史,使教学变得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完成教学任务。而具有角色意识的教师,则“神入”历史,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则能饱含感情,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之中,使学生常常为之动容,从而产生移情作用。
情感是制约教师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就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学生也就愿意与教师交朋友,容易相信传授之“道”,最终导致教师影响力的增大,正如古人所讲的:“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感具有六大功能,其中就包括迁移功能,即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移情是教师心理角色扮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动机,成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讲授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感知和情感,学生的反应也会影响调整教师的情绪,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又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可见,课堂教学艺术是对称的、动态的、能迁移的双向感情的一种交流。
心理实验也表明,群体往往较之个体更容易动感情。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心理角色的意识,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体验历史人物的不同情感,通过移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同时,教师也必须结合讲授的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当时所能体验到的情感,从而在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沟通他们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只是一种心理角色,旨在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便在讲授中能准确、具体、有感情地再现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以利于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深刻地感知与理解历史人物,形成相应的历史感,仅此而已。历史教师必须保持自己特有的身份,他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等同于历史人物,不等同于戏剧舞台的演员角色,也不等同于学生。历史教师只是具有心理角色的身份,设身处地地“神入”历史,具有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意识,并将之迁移到学生身上,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目的、认识和情感连接起来,使之在教学情境中形成暂时的统一体,同时,历史教师还必须保持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和理智,否则,将适得其反。
(邹城市田黄中学)
教师角色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点考察,有其共性化的特征,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都必须遵从教育理论,按教育规律从事教学工作,但也因学科性质不同,教学内容的差异及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又呈现其个性化的内容,因此,在研究教师心理素质时,既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探索教师角色的共性特征,也要从学科教育的特殊性考虑,研究教师学科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历史教师不仅应具备共性化的教师角色特征,还必须形成相应的历史学科的个性化心理角色,搞好本职工作,这是历史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
历史教师学科心理角色是指他们在历史教学情境中,依据历史教学任务和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而扮演的角色。如果说,教师社会角色具有共性,反映了教师群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那么,历史教师心理角色往往突出学科的特殊性,反映了他们在历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征。
1. 历史知识特征是构成历史教师心理角色的前提
有人称历史教师必须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反映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历史知识多样性、不重复性的特征,也为历史教师心理角色扮演多样化提供了前提。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缺乏角色意识,不具有按照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应的一套行为方式去实施自己的角色行为,就难以体现历史的韵味,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角色效应,更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他们相应的历史感。缺乏心理角色的讲授只能是说教式的模式化教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苍白无力,难以形成强烈的历史情境与氛围,这样的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知识,只有博大精深,才能深入浅出。
2. 历史教师强烈的角色意识是上好历史课的重要保证
对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历史知识的间接性,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有着强烈的角色意识,“神入”历史,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情感,合适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示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传人适如其人”,“叙事适如其事”,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的角色扮演,形成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具体的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历史教师强烈的角色意识,要求其应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不应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讲授历史知识,要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患难。教师只有走进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的氛围之中。这需要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突出生动形象的情节,注意语言表述的活泼流畅,把握形体动作表演的分寸,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再现历史,烘托主题,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牢固地记忆历史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历史教师心理角色的多样性是其角色特征的突出表现
历史知识丰富多姿的特征,使教师所承担的心理角色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在教学中,历史教师所扮演的心理角色之多,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在人物众多、过程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这种多样性的角色特征则更为明显。如讲授《戊戌变法》一节课,人物众多,各具特征,整个事件曲折复杂,一波三折,历史教师不仅要把握每个人物的分寸,形象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个性气质等角色特征,还要准确地再现变法过程中有关人物在不同阶段的角色变化。这一节课,历史教师扮演的角色超过了演员承担角色的数倍以上,也增加了历史教师心理角色承受能力的难度。
历史教师心理角色多样性的特征,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认真备课,在教学中把握主次,详略得当,浓墨重染,感情真挚。以强烈的角色意识参与历史教学全过程,尽可能防止千人一面,简单雷同,模式化,以突出历史人物的“个性化”和历史事件的“典型化”,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师心理角色多样化的特征落在实处。
4. 移情是历史教师心理角色扮演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角色意识的教师,难以“神入”历史并置身历史氛围之中,必然游离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以旁观者的角色讲授历史,使教学变得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完成教学任务。而具有角色意识的教师,则“神入”历史,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则能饱含感情,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之中,使学生常常为之动容,从而产生移情作用。
情感是制约教师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就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学生也就愿意与教师交朋友,容易相信传授之“道”,最终导致教师影响力的增大,正如古人所讲的:“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感具有六大功能,其中就包括迁移功能,即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移情是教师心理角色扮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动机,成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讲授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感知和情感,学生的反应也会影响调整教师的情绪,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又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可见,课堂教学艺术是对称的、动态的、能迁移的双向感情的一种交流。
心理实验也表明,群体往往较之个体更容易动感情。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心理角色的意识,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体验历史人物的不同情感,通过移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同时,教师也必须结合讲授的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当时所能体验到的情感,从而在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沟通他们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只是一种心理角色,旨在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便在讲授中能准确、具体、有感情地再现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以利于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深刻地感知与理解历史人物,形成相应的历史感,仅此而已。历史教师必须保持自己特有的身份,他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等同于历史人物,不等同于戏剧舞台的演员角色,也不等同于学生。历史教师只是具有心理角色的身份,设身处地地“神入”历史,具有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意识,并将之迁移到学生身上,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目的、认识和情感连接起来,使之在教学情境中形成暂时的统一体,同时,历史教师还必须保持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和理智,否则,将适得其反。
(邹城市田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