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中农药污染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建议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l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传统,从业者的教育背景等方面诠释了农产品中农药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采取的相应对策,给今后农业生产中正确使用农药和避免农产品的农药污染提供了有益信息。
  关键词 农药污染; 农产品;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3-11882-02
  The Causes of Pesticide Pollu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NIU Hong-hong, MENG Fan-lei, ZHANG Zhen-du, CAI Yu-hong*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Risk Assessment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Quality Standard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rual Sciences(Changchun), Changchun, Jilin 13003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issue of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reasons of pesticid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aspects of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farmers. Meanwhil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discussed. The study will provide helpful support for proper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voiding pollution.
  Key words Pesticide pollu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use; Strategy
  作者簡介 牛红红(1979-),女,宁夏固原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农药残留检测研究。*通讯作者,副教授,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0-15
  随着国家农业政策改革的调整和深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人们的收入逐年增加,与之相应的是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也逐步由温饱求生存阶段转变为追求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从国际农业生产的大环境上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间农产品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同样也需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农产品安全都将成为今后整个社会长期的关注热点[1- 2]。引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在众多因素中,农药污染已成为公认的、影响最严重的污染方式之一,尤其是剧毒农药的污染问题。
  作为重要生产投入品,农药在病虫草害防治、保证农作物产量及农产品质量方面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农药同时又是有毒化学品,施用不当会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甚至可造成人畜中毒、作物药害及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农药污染的形成固然与农药本身的质量和特性等有关联,但不可忽视的是,农药污染的发生与农户的错误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错施行为有直接关系[3-5]。因违规使用农药引发的“毒豆芽”、“毒韭菜”以及“西瓜暴裂”等事件, 都是从业者对农药污染缺乏正确的认知,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明显例证。笔者就农产品的农药污染原因和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论述。
  1 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污染的原因
  1.1 农业生产环境中农药污染的背景值高
  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数据测算, 各种因素引起的土壤污染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其中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已经达到906.67万hm2,其他方面如重金属污染农田面积为2 000 万hm2,污水灌溉引起的耕地污染面积为216.67万hm2,大气污染的农田面积为533.33万hm2,而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的面积为13.33万hm2[6]。由此可见,我国农田中多种因素造成的污染广泛存在,如果不同污染因素之间相互交叉,会加重污染的程度。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原因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等因素,高毒农药的使用量一直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品种也比较多,主要包括杀虫剂、杀鼠剂和杀菌剂。这些高毒农药因农业生产中长期、过量的施用而普遍存在,而且具有难以降解、生物积累和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明显特点, 在自然环境中还会参与到土壤、水体、大气等污染中,构成错综复杂的立体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形成明显威胁 [ 7-9]。农作物生长在农药污染背景值较高的环境中,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1.2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药污染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生产更多的依赖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滥用农药造成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统计资料显示[10],早在2001 年前,我国的农药生产量就位居世界第二,并于2007 年跃居为世界第一,占据着全球1/3的农药市场份额。从2001年到2011年的十余年间,杀菌剂和除草剂产量增幅较大,分别从6.7万t和13.8 万t,增长到了16.7万t和1 050.0万t,增幅分别为149%和66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与我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相比,现代农业生产中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农药施用量的迅速增加在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诸多问题,给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1.3 从业人员缺乏对农药污染的认知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户作为农药产品的使用主体,其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知程度会直接影响其施用行为。农户的教育背景越好,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知度就越清楚,针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意识就越高,其农业生产的行为就越安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2001 年对全国21 个省、市、区1 099 户农户展开的专门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户缺乏对农药残留超标危害性的认知,甚至不了解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1]。目前情况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守家务农的从业人员多为妇女和老人,这些人员文化程度相对更低,对农药的专业知识了解少,在正确购买和科学施用农药的认识方面存在问题更多。
  杨子刚等对吉林省305户农户进行走访调查[12],结果发现,户主的年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被访农户中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年龄最大的为70岁,平均年龄为44.7岁,说明吉林省的农村劳動力年龄偏大。从受教育程度上看,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数占被访总人数的7.21%,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20%,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4.59%,说明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整体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也就意味着农户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利于普及农业新技术。具体到选择购买农药的品种和特性,农户对不同农药的毒性也基本没有关注。调查发现,只有0.98%的人选择毒性低、安全性好的农药品种,而更多的农户注重农药的使用效果、厂家和价格。
  2 防止农药污染的相关对策建议
  2.1 坚持可持续发展,搞好农村环境保护
  针对目前整个农业生产环境呈现恶化的趋势,政府应该切实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倡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尤其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放到最根本的基础地位,与经济、社会相辅相成,改善目前的不良现状。
  对于当前土壤环境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应逐步、分区、分阶段地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并建立长期的动态监测网络,同时开展污染土壤有效控制和修复研究工作[13],以达到长期、全面提升生产环境的目的。具体措施包括,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建立合理的农产品种植、养殖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生物多样性,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从而减少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2.2 增加研发投入,综合防治
  首先,要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新剂型的开发以及生物农药的研制和推广,逐步淘汰毒性大、不易降解的农药剂型。同时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施药器械,不断改进施药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例如大力推广应用“精、准、细”的低容量、细喷雾施药技术,推广机动弥雾机等先进器械,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14]。其次,健全重大病虫害预报、快速扑灭机制,对常规性和突发性病虫害进行全程监测。利用电视、电台、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做好预测预报,努力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制定各类疫情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理预备队的快速反应等一整套应急反应机制,从而实现病虫防治的时间部署、防治方法和药剂配方的三个统一,有效地控制盲目用药和滥用农药现象的发生[7,14]。第三,推广生态调控和农业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充分保护利用天敌,同时积极开展农业、生物、物理防治诱杀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
  2.3 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户安全用药意识
  首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资料等多种媒介,采取现场会、培训会、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安全使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户的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了解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安全间隔期等与农产品安全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改变生产者重视农产品数量安全,轻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生产观念。第二,加强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宣传力度,可按照不同农事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如交流座谈会、现场观摩会、集中培训会,特别针对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进行重点培训,使其起到示范推广作用。通过深入细致的培训工作,使农户做到对症下药、适时施药、正确配比、合理用量,让农户认识到,合理规范的使用农药不但能及时消灭病虫害,避免出现用药量与病虫害相互递增的恶性循环局面,而且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优价的农产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上升为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如此,在气候变化、耕地减少、人口刚性增加的严峻环境下,作为农业生产重要要素的农药,仍将继续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15]。但是,通过净化产地环境,加大产地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科学地引导和规范广大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是可以达到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的。
  参考文献   [1]郑风田,赵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3(2):16-20.
  [2] 翁伯琦.推行绿色农业与强化食品安全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8):155-157.
  [3] HANNA-ANDREA R.Risk perpception,risk communication,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esticide labels in communicating hazards to south African farm workers [D].A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UMI,2005.
  [4] 李紅梅,傅新红,吴秀敏.农户安全施用农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四川省广汉市214户农户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5):99-104.
  [5] ZHOU J H,JIN S S.Safety of vegetables and the use of pesticides by farmers in China:Evidence from Zhejiang province [J].Food Control,2009,20:1043-1048.
  [6] 陈诗波,李崇光.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OL].http://economy.njau.edu.cn/ infoShouw.asp? ArticleID=702.
  [7] 李铜山,曹玉贵.中国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2(3):26-29.
  [8] 瞿晗屹,张吟,彭亚拉.农业源头污染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2,33(17):331-335.
  [9] 丁琼,余立风,田亚静,等.某农药生产场地中特征 POPs 的环境风险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2):1528-1534.
  [10] 我农药产量位于世界第二氮肥产量已跃居全球首位[J].广东化工,2001,28(1):35.
  [11] 刘光学,赵月荣.我国农村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2):30-31.
  [12] 杨子刚,宁艳波,王明,等.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的调研报告——基于吉林省305 个农户的调查[J].当代生态农业,2012(3/4):31-35.
  [13] 王茂起,王竹天,包大跃,等.中国2000年食品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2):3-7.
  [14] 赵晓峰,张夫刚,鲁志斌.农药科学合理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河南农业,2011(7):53,55.
  [15] 侯博,阳检,吴林海.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及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与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98-2101,2129.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调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相关数据,总结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于国外经验,从政策制度的构建、环境的改善、景观的优化、民族符号的建立4方面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 新农村;朝鲜族农村;政策;民族符号;生态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181-02  Landscape Planning of Cultur
期刊
摘要 以扬州大学兽医学院2009和2010级选修兽医影像学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该课程“骨折影像学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基于讲义的教学模式(LBL)相比,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PBL),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读片考试成绩和病历书写成绩,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问题引导式教学;兽医影像学;
期刊
摘要 针对园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及其“设施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地方型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从“学校-企业-社会-地方经济需求”四位一体进行构建,充分调研,实施“送出去请进来”战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加强“校企联合”。  关键词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
期刊
摘要 通过分析企业人才素质需求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匹配,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其中重点讨论了“工学结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820-02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BFD Y038)。  作者简介刘申忠(1979-
期刊
摘要 通过实证研究,评估溆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指标的执行情况,并分析了规划实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溆浦县完成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等目标,但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所剩无多;2006~2009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协调,但2009年之后二者协调性开始下降。溆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形势颇为严峻。研究结果可为及时修改、调整规划提
期刊
摘要 针对吉林师范大学启动的“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的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的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教学体系、实施的完整的运行模式,积极地研究与探索如何培养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优秀教师。  关键词 生物科学;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035-03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
期刊
摘要 分析了怀宁县气候条件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认为该县温度和日照条件对规模栽培草莓基本可行;降水虽多,但分布不均,易涝易旱,草莓栽培应选在地势较高易灌溉的区域;在草莓生长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低温、连阴雨、干旱等气象问题,露地草莓受不利气候环境影响大,大棚草莓通过合理调控能减轻不利气候环境的影响。因此该县规模栽培草莓,建议采用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方法。  关键词 草莓;规模栽培;气象条件;可行性;怀宁
期刊
摘要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元阳梯田红米研究的文献,分析了元阳梯田红米的种性和百年不衰的原因,认为元阳梯田红米的适应性强,耐贫瘠、需肥量小,抗病性强和产量稳定的品质特性是其内在的原因;而元阳哈尼梯田红米的独特栽培方式,是保证其种性百年不衰的技术保障。在元阳月亮谷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保持物种的多样性的栽培方式和顺应自然的耕作制度,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了元阳梯田红米群体种性,使之成为今天生态
期刊
摘要  以洞庭湖平原区域津市为例,用GIS软件确定耕地待整理区进行分析,采用典型田块调查法确定净增耕地系数以及净增耕地数量,最终确定津市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待整理农用地总面积Ⅰ级为6 890.32 hm2,Ⅱ级为10 195.82 hm2,Ⅲ级为3 672.15 hm2。从案例得出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确定耕地待整理区,采用典型田块调查法确定耕地标准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测算耕地整理潜力,其结果要比传统的方
期刊
摘要 以南京滨江公园为例介绍了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本土树种的应用现状、造景优势及注意事项,探讨了加强科学运用本土树种,构建更具特色、更符合人们需求、生态结构更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观点。  关键词 本土树种;城市园林;养护管理;以人为本;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3-11788-02  作者简介 张文豹(1980- ),男,江苏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