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十年来,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进展,就是从静态的分类转向动态的人类行为重建,这就是从器物类型学向操作链(chaine operatoire)范式的转变。操作链概念最初出现在1968年的法国,意在从石器制作的流程来重建器物的生命史,进而了解人类的手艺、适应和思维方式。几乎与此同时,美国考古学家异曲同工地从石器剥片顺序来重建石器制作的不同阶段和步骤,以帮助鉴定处于不同废弃状态的石制品。这种动态和量化的分析方法被誉为旧石器考古学最具开创性和最重要的全新研究。本文介绍的是美国学者布拉德利对石器剥片顺序的一个初步探讨。他认为,要系统分辨一个组合里的石制品分别处于何种废弃状态,就必须建立可供鉴定的不同剥片阶段。同时,为了准确鉴定不同阶段,就必须有一套标准的术语和定义来厘定石制品的性质,究竟是毛坯、半成品还是成品。他还用两个具体案例来说明这种石制品的判断和剥片顺序的构建,为动态分析一个组合内不同石制品性质和废弃阶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我国旧石器研究报告中,大多仍然以静态分类为主,完全没有剥片阶段的动态观察。只要石片上有疤痕就武断定为某某类型器物,根本不考虑这是一件毛坯、半成品,还是成品。博尔德曾经说过,有些报告做了出色的地层学分析,但是因为不知如何分类以至于毫无用处。目前,石器研究从静态分类转向动态剥片过程的重建,石制品鉴定和分类的标准也需要作相应调整。美国科学哲学家肯尼斯.胡佛指出,概念是科学方法的一个要素,用准确的名称来称呼一样东西是理解的第一步,严格定义的概念可以统一和规范语言的表述,因为这是使思想能把握真相及其过程的关键。我国的旧石器研究需要从静态的分类描述转向动态的行为重建,第一步就要从定义基本概念和规范常用术语做起。本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希望年轻学者能够见贤而思齐,将旧石器研究提升到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