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景东县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锦屏镇蔬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蔬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云南景东;锦屏镇
中图分类号 F326.13;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54-02
锦屏镇地处景东县城中心,是全县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辖15个村,3个居民委员会,其中有7个山区村,3个半山区村,5个坝区村,是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山坝结合的农业大镇,全镇现有人口58 167人,其中非农人口21 589人,占总人口的37.1%。全镇国土面积为530 km2,城区面积4.5 km2。常用耕地总面积54.987 km2,其中水田20.316 km2、旱地34.671 km2。最高海拔3 760 m,最低海拔1 000 m,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 380.3 mm,冬春为旱季,夏秋为雨季,干湿季界限较为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温暖如春,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合各种蔬菜生长,蔬菜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锦屏镇农民的一项经济收入来源。
1 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锦屏镇地处县城中心,县城的蔬菜供应有2/3出自锦屏镇。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现有的蔬菜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规模种植的蔬菜村有4个,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的前所村、北屯村、景范村、斗阁村,其他各村都有零散的蔬菜种植。2010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逾120 hm2,其中冬早蔬菜66.67 hm2以上、大春蔬菜逾40 hm2、特色蔬菜逾10 hm2,鲜蔬菜总产量2 160 t,人均占有量37%,实现总收入172.8万元,占全镇农村经济收入31 760万元的5.44%。
不同的海拔地带、村形成各自的蔬菜种植特点。山区村最高海拔2 200 m,年平均气温16 ℃,年降水量1 600 mm,气候较冷凉,适合发展刺苞菜、大麻菜、水果型萝卜、白芸豆等专属生态型蔬菜。中海拔地带海拔1 685 m,年平均气温18 ℃,年降水量1 342 mm,是全镇特色蔬菜韭菜薹、本地黄瓜的产区。坝区村平均海拔1 200 m,年平均气温20 ℃,年降水量1 800 mm,公路沿线的前所村、北屯村,以高科技大棚瓜果蔬菜种植为主,面积达5.33 hm2以上,有150个大棚,共45户,是全镇大棚瓜果蔬菜的主产区,主要生产大棚黄瓜、西瓜、花椰菜、青白菜、芹菜、空心菜等蔬菜。锦屏镇最大的露地蔬菜生产地以景范村、斗阁村为主,主要生产茄果类、绿叶菜类、瓜果类等蔬菜。
2 存在的问题
2.1 蔬菜生产规模较小、较分散
由于耕地零星分散、不规则,农户零散经营,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给蔬菜生产发展带来了困难,难以形成蔬菜生产规模效应。
2.2 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资金短缺,田间沟渠不配套,排灌设施不健全,不能完全满足蔬菜生产需要,已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建立蔬菜基地。冷藏运输车辆缺乏,冷库库容小,不利于蔬菜的贮运。保护地蔬菜设施跟不上,露地蔬菜生产和供应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反季节蔬菜的生产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蔬菜的深加工环节跟不上,还处于少量的低水平腌制加工阶段,旺季时,造成蔬菜的积压和烂市。
2.3 蔬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蔬菜生产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引进的新品种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蔬菜产品商品性差、品质不高,没有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跟不上市场需求。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销售运作不够完善和成熟,监管力度不强,名牌产品少,蔬菜产品在品种和质量上缺乏竞争力。
2.4 种植水平低,蔬菜产业发展不合理
菜农受多年种植经验的影响,对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接受能力不强,种植水平不高,对于市场的变化不够了解,生产专业化水平低。由于蔬菜生产过程中,菜农的种植随意性大,缺少及时的信息指导,盲目跟随种植,不能满足市场对品种多元化的需求,不能全年均衡供应,造成蔬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严重脱离了价值与价格之间的相对表现。
2.5 疏通环节过多,缺少强有力的龙头企业
由于蔬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造成蔬菜的零售价格过高,而菜农收入偏低,消费者感觉菜价过高,产品相对损失较大,严重地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锦屏镇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强有力的龙头企业,与产业链相连接的龙头企业少而且规模小,“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营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蔬菜产业难以做强做大。
2.6 蔬菜生产集约化程度低
正因为缺少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没有订单,所以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加工、销售到外地的一系列经营形式;而当地自身消耗的量有限,与此同时,就带来了品种的多样性,产销平衡、质量、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等许多问题;造成了许多方面的浪费。当地水洁地肥,温、光、气、热条件优越,却无法得到较好的应用,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当地劳动力充足,大多数被闲置,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根据土地与农作物的生产形式,除了规模生产,很多可以复种,应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出。
3 发展对策
3.1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锦屏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中部,北接文龙乡,西与无量山主峰脊与景福乡和镇沅彝族、拉祜族、哈尼族自治县的里崴乡为界,东与太忠乡、龙街乡毗邻,南与文井镇相依,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锦屏镇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类型丰富多样,生态保持良好,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污染,冬春为旱季、夏秋为雨季,干湿季界限明显,四季温暖如春。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 380.3 mm,为蔬菜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光、温、水、热、气条件;加之交通便捷,出境公路通畅,乡镇与村组公路健全,使其成为蔬菜生产的集散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3.2 改变机制,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采取政府牵线搭桥的方式,广泛招商,引进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采用“公司 基地 专业生产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道路[1-2]。
3.3 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按无公害标准进行基地建设和生产,并建立产品源头流向管理体系、优质和完善服务,扩大市场。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菜农科技素质,培养更多种菜能手,带动其他农户,扩大蔬菜生产队伍。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优化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3-4]。
3.4 加大政策扶持,合理开发蔬菜品种
政府应引进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给予适当的扶持,做到引得来、住得下、展得开,使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壮大,走到外面去,真正实现产业发展、资源和人力合理利用,经济快速增长[5-6]。开发功能性野生蔬菜,如黄草岭刺苞菜、大麻菜;发展地方性优质蔬菜,如当地黄瓜、黄草岭大水果萝卜等;发展专用型蔬菜,如甘薯、毛豆等;发展短缺的反季节蔬菜,如大棚蔬菜等。
4 参考文献
[1] 吴玉峰,时飚,其日格,等.包头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2-14,22.
[2] 魏国汶,方荣,程和生,等.江西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63-64,67.
[3] 甘元海.兴山县城郊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377-378.
[4] 路婷,蒙江平.加快设施蔬菜建设的建议[J].种业导刊,2010(10):47.
[5] 章心惠,刘慧琴,李朝森,等.衢州市山地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5):157-158.
[6] 李树华.泸水县蔬菜产业发展思考[J].云南农业,2011(2):24-26.
关键词 蔬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云南景东;锦屏镇
中图分类号 F326.13;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54-02
锦屏镇地处景东县城中心,是全县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辖15个村,3个居民委员会,其中有7个山区村,3个半山区村,5个坝区村,是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山坝结合的农业大镇,全镇现有人口58 167人,其中非农人口21 589人,占总人口的37.1%。全镇国土面积为530 km2,城区面积4.5 km2。常用耕地总面积54.987 km2,其中水田20.316 km2、旱地34.671 km2。最高海拔3 760 m,最低海拔1 000 m,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 380.3 mm,冬春为旱季,夏秋为雨季,干湿季界限较为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温暖如春,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合各种蔬菜生长,蔬菜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锦屏镇农民的一项经济收入来源。
1 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锦屏镇地处县城中心,县城的蔬菜供应有2/3出自锦屏镇。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现有的蔬菜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规模种植的蔬菜村有4个,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的前所村、北屯村、景范村、斗阁村,其他各村都有零散的蔬菜种植。2010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逾120 hm2,其中冬早蔬菜66.67 hm2以上、大春蔬菜逾40 hm2、特色蔬菜逾10 hm2,鲜蔬菜总产量2 160 t,人均占有量37%,实现总收入172.8万元,占全镇农村经济收入31 760万元的5.44%。
不同的海拔地带、村形成各自的蔬菜种植特点。山区村最高海拔2 200 m,年平均气温16 ℃,年降水量1 600 mm,气候较冷凉,适合发展刺苞菜、大麻菜、水果型萝卜、白芸豆等专属生态型蔬菜。中海拔地带海拔1 685 m,年平均气温18 ℃,年降水量1 342 mm,是全镇特色蔬菜韭菜薹、本地黄瓜的产区。坝区村平均海拔1 200 m,年平均气温20 ℃,年降水量1 800 mm,公路沿线的前所村、北屯村,以高科技大棚瓜果蔬菜种植为主,面积达5.33 hm2以上,有150个大棚,共45户,是全镇大棚瓜果蔬菜的主产区,主要生产大棚黄瓜、西瓜、花椰菜、青白菜、芹菜、空心菜等蔬菜。锦屏镇最大的露地蔬菜生产地以景范村、斗阁村为主,主要生产茄果类、绿叶菜类、瓜果类等蔬菜。
2 存在的问题
2.1 蔬菜生产规模较小、较分散
由于耕地零星分散、不规则,农户零散经营,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给蔬菜生产发展带来了困难,难以形成蔬菜生产规模效应。
2.2 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资金短缺,田间沟渠不配套,排灌设施不健全,不能完全满足蔬菜生产需要,已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建立蔬菜基地。冷藏运输车辆缺乏,冷库库容小,不利于蔬菜的贮运。保护地蔬菜设施跟不上,露地蔬菜生产和供应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反季节蔬菜的生产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蔬菜的深加工环节跟不上,还处于少量的低水平腌制加工阶段,旺季时,造成蔬菜的积压和烂市。
2.3 蔬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蔬菜生产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引进的新品种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蔬菜产品商品性差、品质不高,没有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跟不上市场需求。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销售运作不够完善和成熟,监管力度不强,名牌产品少,蔬菜产品在品种和质量上缺乏竞争力。
2.4 种植水平低,蔬菜产业发展不合理
菜农受多年种植经验的影响,对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接受能力不强,种植水平不高,对于市场的变化不够了解,生产专业化水平低。由于蔬菜生产过程中,菜农的种植随意性大,缺少及时的信息指导,盲目跟随种植,不能满足市场对品种多元化的需求,不能全年均衡供应,造成蔬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严重脱离了价值与价格之间的相对表现。
2.5 疏通环节过多,缺少强有力的龙头企业
由于蔬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造成蔬菜的零售价格过高,而菜农收入偏低,消费者感觉菜价过高,产品相对损失较大,严重地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锦屏镇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强有力的龙头企业,与产业链相连接的龙头企业少而且规模小,“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营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蔬菜产业难以做强做大。
2.6 蔬菜生产集约化程度低
正因为缺少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没有订单,所以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加工、销售到外地的一系列经营形式;而当地自身消耗的量有限,与此同时,就带来了品种的多样性,产销平衡、质量、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等许多问题;造成了许多方面的浪费。当地水洁地肥,温、光、气、热条件优越,却无法得到较好的应用,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当地劳动力充足,大多数被闲置,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根据土地与农作物的生产形式,除了规模生产,很多可以复种,应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出。
3 发展对策
3.1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锦屏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中部,北接文龙乡,西与无量山主峰脊与景福乡和镇沅彝族、拉祜族、哈尼族自治县的里崴乡为界,东与太忠乡、龙街乡毗邻,南与文井镇相依,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锦屏镇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类型丰富多样,生态保持良好,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污染,冬春为旱季、夏秋为雨季,干湿季界限明显,四季温暖如春。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 380.3 mm,为蔬菜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光、温、水、热、气条件;加之交通便捷,出境公路通畅,乡镇与村组公路健全,使其成为蔬菜生产的集散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3.2 改变机制,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采取政府牵线搭桥的方式,广泛招商,引进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采用“公司 基地 专业生产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道路[1-2]。
3.3 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按无公害标准进行基地建设和生产,并建立产品源头流向管理体系、优质和完善服务,扩大市场。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菜农科技素质,培养更多种菜能手,带动其他农户,扩大蔬菜生产队伍。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优化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3-4]。
3.4 加大政策扶持,合理开发蔬菜品种
政府应引进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给予适当的扶持,做到引得来、住得下、展得开,使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壮大,走到外面去,真正实现产业发展、资源和人力合理利用,经济快速增长[5-6]。开发功能性野生蔬菜,如黄草岭刺苞菜、大麻菜;发展地方性优质蔬菜,如当地黄瓜、黄草岭大水果萝卜等;发展专用型蔬菜,如甘薯、毛豆等;发展短缺的反季节蔬菜,如大棚蔬菜等。
4 参考文献
[1] 吴玉峰,时飚,其日格,等.包头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2-14,22.
[2] 魏国汶,方荣,程和生,等.江西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63-64,67.
[3] 甘元海.兴山县城郊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377-378.
[4] 路婷,蒙江平.加快设施蔬菜建设的建议[J].种业导刊,2010(10):47.
[5] 章心惠,刘慧琴,李朝森,等.衢州市山地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5):157-158.
[6] 李树华.泸水县蔬菜产业发展思考[J].云南农业,201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