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谨防猩红热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imim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流行,以2~10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整个病程可分为以下三期:
  (1)潜伏期:潜伏期为2~5天。骤起畏寒、发热、嗓子疼痛、扁桃腺红肿,有的颌下淋巴结肿大。
  (2)发疹期:一般在发病第二天开始出疹。先在颈部及上胸,很快蔓延到胸背部及上臂,然后到下腹,面部潮紅而无疹,口腔周围皮疹发白,为“苔白圈”。猩红热的皮疹为充血性,压之色退,手感粗糙似鸡皮样,在皮肤皱褶处红疹密集。病人的舌苔白厚,舌乳头红肿突出,称为草莓样舌,继之舌苔剥脱,舌成红色,似杨莓,称之“杨莓舌”。
  (3)恢复期:发热出疹持续约4~5天退疹。疹退开始脱皮,在躯干多为糠秕样脱皮。在手心足心可见片状脱皮。
  猩红热在初疹期应与以下疾病加以鉴别:
  (1)药物疹:磺胺药、奎宁、氨基比林、颠茄、阿托品等药在个别病人服用后,可致弥漫性红疹,但大多药疹病人不发热,且无咽炎表现。
  (2)麻疹:麻疹比猩红热皮疹要大,口腔内颊黏膜上可见“克氏斑”,且一般卡他症状明显。
  (3)风疹:疹形比猩红热疹形要大,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明显。
  猩红热病人的处理:
  (1)注意休息,早期隔离;用淡盐水漱口腔及咽部,食易消化的饮食;有高热者给予解热镇静药。
  (2)因为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所以,常选用青霉素肌注控制感染,每日2次,疗程为5~7天,也可以选用先锋霉素,疗程为7天。
  猩红热的患儿由于咽部病原菌的繁殖而产生一种外毒素,吸入血液循环后发生各种中毒现象,患儿除发热、呕吐和有皮疹外,常合并发生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猩红热并发症较多,对儿童身体发育有很大危害,应重视对猩红热的防治,做好隔离工作。同时,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疗程应连续7~10天,发病2~3周后,还应注意风湿病和肾炎的发生。■
其他文献
表层扩大型胃癌因其病变范围大、浸润表浅,且术前准确判定浸润范围及浸润深度比较困难,作为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备受关注.我们对一例长径大于10 cm的Ⅱc型表层扩大型早期胃癌进行了术前的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镜和超声内镜以及术后全切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其相互间的形态学特点进行了对比性分析.